基本信息
书名:川菜食经
定价:168.00元
作者:兰明路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578360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川菜之所以为人们喜爱,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菜式结构;川菜之所以为人们喜爱,在于其琳琅满目的食材组合;川菜之所以为人们喜爱,更在于川菜回味无穷,又具鲜明个性的味型特点;川菜之所以为人们喜爱,则是川菜“清鲜为底,麻辣见长,重在味变,七滋八味皆家常”的地气十足。
“我在这个行业很多年,见过许多这样的食客:他们是富有的,或许也是成功的,他们在名缰利锁的欢场一路打拼,他们吃的是昂贵的食材,吃的是繁华,然而一餐宴席过后,他们回到家里总会再让家人做自己*钟意适口的一碗粥,或饺子,或面条。因为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间,他们并不记得食物的味道,他们没有吃饱,所以需要这样一道有滋有味的粥或面条,来慰藉自己的胃,来慰藉这并不容易的一生,来体味家的温暖和爱的味道。因为家常,所以接地气;因为家常,所以多元。也正是因为家常,才有了家的味道和家的温馨。川菜就像这样的粥,这样的饺子,这样的面条:家常,滋味和温暖。这种照顾家常的溯源,崇尚味道和滋味的初衷,才是川菜真正的灵魂。川菜也因此才是那个巴适的川菜,才是今天大家都喜爱的川菜。”——兰明路
内容提要
本书是川菜大师兰明路先生从业多年的烹饪心得。明路先生师从川菜泰斗史正良,出身川菜名厨世家。他的菜品蕴含着川菜原汁原味的传统韵味,又饱含着他对川菜创新的理解。书中所选菜品均是在传统中付以创新的精品,同时每道菜品又配以专文注解,大快朵颐之前,需沉下心来了解诸多川菜的来龙去脉。同时,本书详细介绍了川菜的味型特色,以便读者一探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深刻内涵。
目录
前言——川菜的传统,川菜的创新 12红油 18麻辣 20鱼香 22椒麻 24椒盐 26煳辣 28香糟 30咸鲜 32芥末 34咸甜 36荔枝 38豉汁 40川菜食谱 42葱香黄花鱼 48冲菜水晶虾 56椒麻汁冲菜龙虾 62麻婆脑花豆腐 70煎焗熊猫笋 78水煮龙虾 86干烧龙利鱼 94鲊海椒盐菜米豆腐 100炝炒牛肝菌 108蜀道镶碗 116盐菜油底肉 124家乡豆瓣过水鱼 132京酱鲍鱼仔 140天府麻辣脆酥肉 148粉蒸江团 156和味烹汁小牛肉 164仔姜美蛙 172酸汤滴水鱼丸 180
作者介绍
兰明路,四川人,川菜泰斗、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嫡传弟子,国家高级烹调技师,注册中国烹饪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技术能手,中国餐饮30 年杰出人物,中国美厨师,川菜30 年功勋匠人奖,全国餐饮业评委,世界厨师联合会国际评委,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名厨委四川区主席,中国厨艺精英联盟副主席,四川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兼名厨联谊会会长,扬州大学中餐繁荣基地特聘教授,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
文摘
序言
收到《满58包邮 川菜食经》这本书,让我这个平时只会在家随便炒炒菜的“厨房小白”,彻底爱上了在家研究川菜。这本书的设计风格很朴实,但却充满了温度,封面就很有食欲,翻开书页,那种淡淡的书香夹杂着一些隐约的香料气息,让人眼前一亮。 最让我赞叹的是,这本书的菜谱真的非常实用,而且步骤写得特别详细,一点都不含糊。不像有些菜谱,一看就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奶奶,耐心地教你如何做出最地道的家常川菜。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川菜“麻、辣、鲜、香”的深入解读。很多时候,我做不出川菜的味道,就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平衡这几个元素。这本书就像一个调味秘籍,它详细讲解了每一种香料的用量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烹饪手法来达到最佳的味觉效果。 书中的图片也做得非常棒,每一道菜都有高清的大图,而且都是那种非常有生活气息的图片,不是那种刻意摆拍的。看到那些图片,我就会觉得,这道菜我也能做出来,而且看起来就那么好吃。 我尝试做了书中的“麻婆豆腐”,以前在家做总是豆腐太散,味道也不够浓郁。这次按照书里的方法,豆腐不仅完整,而且非常入味,麻辣鲜香,味道简直绝了!家人吃完都说比外面卖的好吃。这本书真的太棒了,我还会继续探索里面的其他菜肴,让我的餐桌也充满地道的川味!
评分收到《满58包邮 川菜食经》这本书,让我这个常年在外吃饭、对厨房菜鸟级别的我,燃起了在家挑战正宗川菜的勇气!这本书的设计风格很别致,封面就充满了浓郁的川渝风情,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让人心动的香气,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充满烟火气的川菜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接地气”。它没有那些花里胡哨、不切实际的配方,而是聚焦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吃到、也最想学会的川菜。书中的菜谱,无论是家常小炒还是硬菜大席,都写得非常详细,从准备食材到最后的摆盘,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而且还附带了好多高清大图,让你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 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对于川菜“灵魂”的解析。很多菜谱只是告诉你怎么做,但这本书却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川菜的味型特点,比如鱼香味、怪味、红油味等等,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各种香料和烹饪技巧巧妙融合的。这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川菜的精髓。 我尝试了书中的“水煮牛肉”,以前在家做总是觉得牛肉口感柴,味道也不够麻辣。这次严格按照书中的步骤,从牛肉的腌制到汤底的熬制,都一丝不苟,做出来的牛肉口感滑嫩,麻辣鲜香,简直比我在饭店吃的还要过瘾!家人吃完都赞不绝口,让我这个厨房小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川菜大师,用最朴实易懂的语言,将博大精深的川菜文化呈现在我面前。它不仅教会了我做菜,更让我爱上了烹饪,爱上了川菜。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探索书中的其他美味,让我的餐桌也充满地道的川味!
评分收到这本《满58包邮 川菜食经》真是太惊喜了!一直以来,我都很想在家尝试做一些正宗的川菜,但总觉得有些不得要领,菜谱上的步骤也看不懂,有时候还会因为材料不全而放弃。这本书的包装就很用心,拆开后,那股淡淡的油墨香夹杂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辛香气息,仿佛瞬间就把我拉到了四川的某个市井街头。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排版设计,图片非常高清,而且都是那种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的实拍图,色彩鲜艳,光泽诱人,特别是那些关于辣椒、花椒、豆瓣酱等核心调料的特写,简直就是艺术品!文字部分也写得非常生动,不仅仅是简单的食材和步骤罗列,而是融入了很多川菜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比如,书中关于“回锅肉”的起源,讲述得就特别有意思,让我在动手之前,就已经对这道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 而且,这本书非常细致地解释了川菜中一些我之前一直搞不清楚的烹饪技巧,比如“煸炒”和“爆炒”的区别,还有如何判断油温的合适程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对菜肴的味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以前做菜的时候,总是凭感觉,现在看了这本书,才觉得自己原来是在“盲人摸象”。 更重要的是,书中的很多菜谱都非常实用,食材也相对容易买到,很多都是我们家附近菜市场就能找到的。不像有些菜谱,上来就要各种稀奇古怪的香料,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川菜师傅,手把手地教你,从最基础的调味,到最后的装盘,都给了非常详细的指导。 我尝试着做了几道菜,比如麻婆豆腐,以前在家做的总觉得不够麻辣鲜香,这次按照书里的方法,不仅颜色红亮,味道更是地道,连我这个对川菜要求比较高的家人都赞不绝口。还有水煮肉片,口感滑嫩,麻辣过瘾,真是让人食欲大开。感觉这本书真的把我从一个川菜小白,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家庭川菜厨师”,我还会继续探索书中的其他菜肴,期待能做出更多美味!
评分《满58包邮 川菜食经》这本书的到来,就像给我的厨房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川味灵魂。作为一名对川菜情有独钟的美食爱好者,我一直渴望在家还原那令人垂涎的麻辣鲜香,但苦于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尝试总是差强人意。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我对川菜烹饪的认知。 书的整体设计非常有质感,纸张的触感温润,翻阅时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书中的图片更是让人赏心悦目,无论是对各种调料的特写,还是对成品菜肴的展示,都充满了诱人的色彩和诱人的光泽,仿佛能闻到扑面而来的香味。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川菜“味”的解析。它不像其他菜谱那样简单地列出食材和步骤,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阐述川菜的各种味型,比如鱼香味、红油味、怪味等,并详细解释了这些味型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火候、调料的运用达到最佳效果。这让我对川菜的味觉层次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正确处理各种香料,如何掌握油温,以及不同食材的最佳烹饪方式。这些细节对于提升菜肴的口感和风味至关重要,让我在烹饪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我尝试了书中的“夫妻肺片”,以往在家做总是觉得口感不够地道。这次按照书中的指示,从食材的选择到卤制,再到最后的调味,都做得一丝不苟。做出来的成品,色泽红亮,口感丰富,麻辣鲜香,简直让我惊艳!这本《川菜食经》不仅让我学会了做菜,更让我感受到了川菜文化的独特魅力。
评分这本《满58包邮 川菜食经》给我带来了全新的烹饪体验。我一直以来都对川菜情有独钟,但苦于自己动手能力不强,每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耐心地指导我如何一步步征服川菜的美味。 书中对食材的处理方式有着极其细致的讲解,比如如何辨别新鲜的猪肉、如何清洗各种蔬菜才能保证其口感和风味,甚至连切配的刀法都有图文并茂的展示。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厨房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总是担心自己切得不好会影响口感,现在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感觉自信多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各种川菜调料的讲解也十分到位。我一直对各种辣椒、花椒、豆瓣酱的搭配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才能调出地道的川菜味道。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每种调料的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菜肴中的作用,甚至还提供了一些自制调料的方法,让我对川菜的味觉体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菜肴“灵魂”的探讨,比如为什么川菜会讲究“麻辣鲜香”,以及这些味道是如何通过特定的烹饪手法和调料组合来实现的。这种深入的文化解读,让我觉得烹饪的过程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艺术性和趣味性的体验。 我迫不及待地按照书中的方法尝试了宫保鸡丁,以往在家做总是觉得味道不够浓郁,这次按照书中的比例和火候掌握,鸡肉滑嫩,酱汁酸甜微辣,层次感十足,简直比我在外面吃到的还要好吃!看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我真的感到无比满足。我相信,有了这本书,我一定能做出更多令人惊艳的川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