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首调单声部视唱教程 |
| 丛书名: | 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 |
| 作者/主编: | 郑敏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64807 |
| 出版年份: | 2013年10月 |
| 版次: | 第1 版 |
| 总页数: | 394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49元 |
| 实际重量: | 0.721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郑敏,女,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视唱练耳、乐理学会秘书长。郑敏1936年出生于上海,1954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前身)音乐系作曲,并留校任教至今。1956—1957年考入文化部主办于音乐学院的苏联专家瓦西里·巴拉晓夫视唱练耳专家班学习,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培养的首批专职视唱练耳教师。郑敏50余年来一直从事高等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学工作,同时潜心于本学科的教学法研究及专题研究。出版教材《单声部视唱》(上册)、《现代音乐视唱教程》等,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上述两本教科书为本院学生必修教材,并被多所兄弟院校选用。郑敏201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基础教学终身奉献奖”。
《首调单声部视唱教程(上)》目录:
作者简介
前言
使用说明
各调及各调式在高、低音谱表上的唱名位置一览表
章无升降号的调、高音谱表、低音谱表、基本节拍、节奏
节高音谱表(以第三间为do)、四二拍(2/4)、四四拍(4/4)
第二节附点音符、四三拍(3/4)、八三拍(3/8)
第三节低音谱表(以第二间为do)
第四节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组合
第五节切分节奏
第六节弱起小节、弱起节奏
附录音程练习曲15首
第二章不同唱名位置的调及节拍、节奏、变化音(一)
节一升号调(以第二线为do)及其同位置调
附录G大调音程练习曲
第二节一降号调(以间为do)及其同位置调
附录F大调音程练习曲
第三节三连音
第四节变化辅助音(变化助音)
第三章不同唱名位置的调及节拍、节奏、变化音(二)
节二升号调(以第四线为do)及其同位置调
第二节二降号调(以第三线为do)及其同位置调
第三节八六拍(6/8)
第四节变化经过音
第四章不同唱名位置的调及节拍、节奏、变化音(三)
节三升号调(以第二间为do)及其同位置调
第二节三降号调(以线为d0)及其同位置调
第三节简单的变拍子及不常用的拍子
……
《首调单声部视唱教程(下)》
'首调单声部视唱教程-套装上下册/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是一本采用首调唱名法教学体系的视唱教程 共八个章节 包括各调位置的识谱练习、各种节拍与节奏的练习、各种变化音的练习及各种转调练习等。教材对教学内容和流程做了全新的设计 按照“七个位置 以DO定位”的原则编排以简化首调识谱的繁琐过程;并在学习早期即加入和贯穿大量的变化音练习 使学生尽早摆脱七个自然音的束缚 扩大练习曲目 提高音乐听觉能力。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节奏处理上的严谨和创新。很多视唱教材在节奏上往往偏向于传统的固定拍子练习,但这本书似乎更注重培养学习者对复合拍子和不规则节奏的敏锐度。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常规练习,还穿插了一些听起来非常“现代”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奏组合,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在某些章节,作者甚至用到了类似“节奏游戏”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在保持音准的同时,还要精确地感知和击打出复杂的切分和附点组合,这对于锻炼手、眼、耳的协调配合能力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那些长期被固定节奏困扰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多样化训练绝对是一剂良药。它让你不再把节奏视为孤立的符号,而是将其视为音乐流动的生命力的一部分,让人在视唱时充满了律动感和表现欲。
评分在处理到和声与调性转换的部分时,这本书展现出了远超一般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自然大调和小调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大小调式交替、五声音阶,甚至是某些特定调式色彩的快速把握。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很多练习在要求我们视唱旋律的同时,还隐晦地要求我们体会到背后隐含的和声进行,这对于未来想要深入学习和声学或者进行乐队合奏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训练。它促使我们的大脑不仅仅是“看到音符,唱出音符”,而是要“理解音符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例如,在处理转调段落时,作者会巧妙地设计一些经过音或借用和弦,强迫学习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听觉和心理上的“调性定位”,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的音乐反应速度和对色彩变化的敏感度。
评分作为一本旨在提升视唱能力的教程,这本书在曲目的选择和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明显能看出作者在平衡“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努力。练习曲目并非是那些枯燥无味、只有教学目的的片段组合,而是很多富有旋律美和情感深度的音乐小品,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当我不再觉得“这是练习”,而是感觉“我在歌唱”时,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此外,书中所选的一些中外经典民歌或艺术歌曲的片段改编,不仅保证了音域和技巧的覆盖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很高的可听性和传唱度,让人愿意反复练习,因为练习的结果本身就是悦耳的。这种将技术训练融入艺术享受的设计,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它确保了学习过程的愉悦性,也为未来走向真正的音乐表演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给人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纸张的厚度和触感都显得很扎实,让人觉得这是一本物有所值、值得珍藏的教材。装帧设计上,色调沉稳,排版清晰,没有那种廉价的塑料感,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很快出现磨损或脱页的现象。特别是书籍的整体开本设计,非常适合日常携带和放在乐谱架上练习,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同时也保证了谱面的清晰度。初次翻阅时,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即便是初学者在面对复杂的音符和节奏时,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的设计理念,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意味着可以伴随我们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涯。可以说,光是拿到书本的这一刻,就已经对后续的学习内容充满了期待,因为它从外在的品质上就树立了一个很高的专业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性极强,从最基础的音高概念引入,到逐步过渡到复杂的节奏型和调式变化,整个学习曲线设计得非常平滑自然,几乎没有让初学者感到“断崖式”的难度陡增。作者在每单元开始时,都会清晰地列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需要掌握的核心技巧,这使得学习者在开始练习之前就能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练习曲,而是巧妙地将理论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视唱场景中,让你在“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理论的意义。比如,在引入某一个不常见的音程或转调时,前面总会有铺垫性的练习来帮你熟悉这个声音色彩,而不是突然抛出一个生硬的挑战。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法,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者克服困难的信心,让人感觉每一步都是在稳扎稳打地向上攀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