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糖尿病怎么看怎么办
:29.80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良石,宋璐璐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427553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糖尿病在我国已经成为了继心血管疾病与癌症之后的第三大致死疾病。
然而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与治疗率却仅占30%,左右。也就是说,有70%的糖尿病患者因为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而延误了*的治疗时机,加重了糖尿病的病情。良石、宋璐璐编著的《糖尿病怎么看怎么办》旨在普及糖尿病知识,帮助糖尿病患者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希望《糖尿病怎么看怎么办》会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帮助!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和谐,让人一目了然地感受到它所要传达的专业和亲切感。我拿起这本书时,首先被它排版上的精巧所打动,每一页的文字布局都留有足够的呼吸空间,阅读起来毫无压迫感,即便是面对像健康管理这样相对严肃的话题,也能保持愉悦的心情。作者在引言部分的处理尤为巧妙,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焦虑,这种代入感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随后,书中对基础生理知识的讲解,虽然深入,但通过大量的图表和生动的比喻,将原本复杂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比如关于胰岛素作用机制的描述,简直就像请了一位非常耐心的老师在耳边细细讲解,让我这个对医学知之甚少的普通人也能抓住核心要点。整本书的行文流畅自然,逻辑层次分明,从宏观的认知到微观的操作,循序渐进,让人感觉每翻过一页,自己的知识储备都在稳步提升,这对于一本健康指导类书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品质。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用“酣畅淋漓”来形容或许有些夸张,但绝对是近段时间以来我体验过最顺畅的一本非虚构类读物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又不失温度的笔触。它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为了制造紧迫感而过度渲染负面情绪,反而是以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正视问题。例如,在讨论生活方式干预的章节里,作者细致地分析了不同运动模式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并且没有提出“一刀切”的建议,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体能状况设计了多套可行的运动方案,这些方案的实际操作性非常强,不需要特殊的器械或场地,这一点对于居住在城市公寓的忙碌上班族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穿插了许多真实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并非高高在上的“模范病人”,而是贴近我们身边邻居的普通人,他们的成功和遇到的挑战,让书中的理论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实践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魅力,它避免了学术性的冗长和官方话语的刻板,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老友般真诚的对话感。作者似乎深知读者在面对慢性病时的那种无助和迷茫,所以在解答关键问题时,总是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理解,然后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在谈到饮食调整时,书中巧妙地引入了“弹性调整法”,而不是僵硬的“禁止清单”,这极大地缓解了读者在社交场合或家庭聚餐时的心理压力。书中对于常见误区的辨析也非常到位,许多流传甚广的“偏方”和不科学的说法,作者都一一引用权威数据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但反驳的过程是温和而有说服力的,让人心服口服,而不是感到被指责或冒犯。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使得这本书在知识传递的同时,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心理疏导作用。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价值来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知识普及层面,而是将管理策略提升到了一个更加宏观的层面——如何将健康管理融入到复杂的人生剧本中去。书中探讨了压力管理与内分泌系统的微妙联系,甚至涉及到了如何与家庭成员有效沟通病情,争取支持,这些“软技能”的讨论,在许多同类书籍中是罕见且极其宝贵的。作者的行文气质沉稳,字里行间透露出多年实践的积累和深厚的底蕴,绝非简单的资料汇编。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不光获取了一套实用的操作手册,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种更积极、更具掌控感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它提供的不是一时的安慰剂,而是一剂长期的、可自我迭代的思维良方。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仿佛是精心编织的一张知识网络,将看似分散的信息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尤其喜欢它对“工具箱”概念的引入,将各种辅助管理手段——从血糖监测仪的使用技巧到各种健康App的数据解读——都归纳成一套实用的工具集。作者并没有简单罗列工具的功能,而是深入剖析了每种工具背后的原理和局限性,提醒读者如何避免陷入“数据崇拜”的误区,真正做到人与工具的和谐共处。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引导,远超出了普通健康指南的范畴,它教会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对于建立长期的健康管理观至关重要。读完某一个专题后,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一番,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经过作者层层剥茧的梳理后,豁然开朗,这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非常难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