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精选家常主食1088例
定价:17.80元
作者: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8018724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和创作,“精选家常菜1088例”丛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成书共10册,每册都有1088道营养菜肴;从1数到1088,每道都是百姓们喜爱的、下馆子常点的菜。
丛书编委会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发起并组建。丛书编撰期间,编委会不但根据营养专家的要求不断改进烹饪方式,使菜保留更多的营养,还根据烹饪顾问的指导不断调整制作步骤,使菜色香味俱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满28包邮 精选家常主食1088例》简直是厨房里的救星!我最近真是被各种食谱搞得焦头烂额,想换换口味,但又不想搞得太复杂。翻开这本书,首先被它厚实的体量震撼到了,1088例,这得是多少个不重样的惊喜啊!我特别关注那些操作步骤清晰、食材容易获得的菜谱。比如,我尝试了里面的“懒人版葱油拌面”,那个详细的步骤描述,连我这个厨房新手都能一次成功,面条筋道,葱油的香气简直能把邻居都引过来。它里面对不同地域主食的介绍也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简单的做法,还穿插了一些小小的文化背景,让我做饭的时候多了一份乐趣。对于那些周末想要挑战一下自己的朋友,里面的一些进阶面点,比如“手工拉面”的技巧,介绍得细致入微,从和面到揉面的力度,都有很直观的描述。我特别欣赏的是,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业术语,一切都围绕着“家常”二字,让人倍感亲切,真正做到让人敢于下厨,而不是望而却步。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插图虽然不多,但关键步骤的图示点到为止,不会让人眼花缭乱。
评分我一直觉得,家常主食看似简单,但要做得出彩却很难,火候、水量的拿捏是门大学问。这本《满28包邮 精选家常主食1088例》在我看来,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对“细节的执着”。比如,在处理“饺子皮”和“馄饨皮”时,它会根据你打算包的馅料的含水量,来微调面粉和水的比例,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不再为“皮破馅撒”而烦恼。我最近迷上了尝试不同形状的面食,这本书里光是“花卷”的折法就有不下二十种,每一种都配有清晰的步骤图解,从基础的麻花卷到复杂的玫瑰花卷,手残党也能轻松上手。而且,它还考虑到了“季节性”和“营养搭配”,比如夏天推荐的清爽的凉面做法,冬天则主打一些暖胃的汤面。对于上班族来说,那些“提前备餐”的主食制作方法尤其实用,教你如何一次性做好几天的份量,并且保证口感不走样。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出了它的价格,简直是物超所值。
评分我对这类大部头的食谱书通常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内容会很虚,但这本书的实在感让人放心。我主要关注的是那些能快速解决“今天吃什么”困境的“快手主食”。我惊喜地发现,里面有大量的“一锅出”的食谱,比如用砂锅或铸铁锅制作的各种焖饭,从备料到出锅,很多都在四十分钟内搞定。它的分类很科学,不是简单地按食材分,而是按“烹饪方式”和“耗时”来区分的,这对于我这种追求效率的现代人来说太友好了。我试做了好几次书里推荐的“空气炸锅版地瓜”——它竟然能把地瓜做得像烤炉里出来的焦糖效果,外焦里嫩,完全没有一般家庭做法的干巴巴的感觉。而且,这本书的“疑难解答”部分做得非常好,它专门列出了一些常见的主食制作失败的原因,比如“面团发不起来怎么办”、“米饭太硬怎么办”,并给出了专业的、可操作的解决建议,这种反馈机制是很多其他食谱书所缺乏的。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冲着那个“1088例”来的,总觉得数量多总会有几样是合我胃口的。拿到手后,我立刻翻阅了关于“米饭类”的部分,毕竟主食之王嘛。我对那种只是简单地把食材扔进电饭煲的做法不感兴趣,我更喜欢能让米饭口感升级的技巧。这本书里关于“杂粮饭”的搭配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详细列出了不同谷物之间的水和米的比例,以及浸泡时间对口感的影响。我按照书里的建议试做了“藜麦南瓜饭”,口感软糯又不失颗粒感,家人都赞不绝口。更让我惊喜的是,里面居然有专门介绍“锅巴”制作技巧的章节,教你如何在炒菜的同时,精准控制火候,做出金黄酥脆又不会太硬的锅巴,这在其他食谱里是很少见的。我对传统的中式点心也颇有研究,这本书在“发面”这一块的讲解非常扎实,什么“老面引子”、“温水激活”的窍门,讲得透彻明了,让我那些老是发不起来的馒头,这次终于有了蓬松暄软的完美状态。它真的不是一本简单的菜谱集合,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面、米”打交道的实用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非常符合“家常”的定位,没有过度花哨的装饰,一切以“实用”为核心。我个人对“地方特色小吃”部分情有独钟,那些平时在外面餐厅里才吃得到的面点,比如某个南方小城的“糖油粑粑”的秘诀,竟然被它详细记录了下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绍这些传统做法时,并没有完全照搬老一辈的模糊说法,而是加入了现代厨房的测量标准,比如“一勺糖”对应多少克,让传统手艺得以精确传承。另外,关于“食材的替代性”的探讨也非常到位,比如当你不确定用哪种面粉时,它会告诉你不同面粉的筋度和吸水性差异,让你学会举一反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做”,培养了读者的烹饪思维。对于想要从“照着做”升级到“自由发挥”的烹饪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坚实的跳板,它提供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菜谱汇编所能提供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