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帖 下午茶时间到!

食帖 下午茶时间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江 著
图书标签:
  • 食谱
  • 下午茶
  • 甜点
  • 烘焙
  • 美食
  • 日式
  • 料理
  • 茶点
  • 休闲
  • 甜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7385
商品编码:2993933569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食帖 下午茶时间到!

定价:52.00元

作者:林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086773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英国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曾说过:“感恩平凡日子里的下午茶!”英国布鲁斯乐手朗·约翰·鲍德瑞在作品中唱道:“当钟敲四下,一切为下午茶而停。”

·下午茶不只对英国人来说意义非凡,也是全世界每个现代人必需的小仪式,因为它不只是忙里偷闲,更是一次自我重启。

·《下午茶时间到!》是超人气内容品牌「食帖WithEating」的9本书,也是一本下午茶享用方式灵感手册。书中盘点了英式 / 法式 / 日式 / 中式 / 意式 / 德式 / 印度式等各国下午茶文化,同时解读全球下午茶的新浪潮。

·茶 / 咖啡 / 鸡尾酒 / 甜点 / 咸点 / 冷盘 / 暖食,除了解读文化,书中也包含45种下午茶饮品冲调指南 40种下午茶轻食做法详解,如果想亲手制作一份理想的下午茶,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友人,都能从中找到灵感。

·这本书还附有全球100家下午茶店铺推荐清单,建议旅行打卡随身携带。

「食帖WithEating」是一个关于“食物与生活方式”的垂直内容平台品牌。他们并非等于社交媒体账号,所探讨的主题,也不局限在狭义的“食物”领域。他们擅长以“食物”为切入点,与人文、旅行、家居、设计、艺术和阅读等多种生活方式相连接,展现不同的生活样本,及其背后蕴含情感温度的生活美学。自2014年底创立至今,他们传达的信念从未改变:You are what you eat,你就是你所吃的食物。这句话有很深的哲学意味。

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里,他们努力与志趣相投的人相连接,一起发现并构建心中的理想生活。「食帖WithEating」的读者,通常具有多元的价值观和开放的心态,善于捕察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对内容之美有敏锐的感受力。

内容提要


《下午茶时间到!》是超人气内容品牌「食帖WithEating」的9本书,也是一本超实用下午茶享用方式指南书。书中盘点了英式 / 法式 / 日式 / 中式 / 意式 / 德式 / 印度式等各国下午茶文化,同时解读全球下午茶的新浪潮。另附45种下午茶饮品冲调指南、40种下午茶轻食做法详解,以及全球100家下午茶店铺推荐清单。

·食帖WithEating,超人气内容品牌,探索有关食物的生活方式,每月出版一本特集书。

·现已出版19本特集书,全国同期热售。

《食帖01:Brunch吧!没那么赶时间》

《食帖02:只为喝杯好咖啡》

《食帖03:食鲜*》

《食帖04:肉!肉!肉!》

《食帖05:全宇宙都在吃甜品》

《食帖06:理想身材,吃即王道!》

《食帖07:大丈夫生于厨房》

《食帖08:自给自足指南书》

《食帖09:了不起的面包》

《食帖10:早餐,真的太重要了》

《食帖11:美食漫画万岁!》

《食帖12:厨房,治愈人生的避难所》

《食帖13:腐的品格!初心者的发酵料理书》

《食帖14:小聚会教科书》

《食帖15:便当灵感集》

《食帖16:大满足!就爱锅料理》

《食帖17:蔬菜多好吃啊!》

《食帖18: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

《食帖19:下午茶时间到!》

目录


OPENING

休息一下,来喝下午茶

那些和下午茶有关的日子

C1 下午茶文化

英式下午茶溯源

一场正式的下午茶中,我们在吃什么

焙茶香中,重新认识日式下午茶

吴侬软语里的下午茶

三点三,融入港人日常的仪式感

平行世界里的下午茶

C2 一起来做下午茶

百搭下午茶点,迷你三明治做法集

冷热下午茶点,会搭配才独到

下午茶新方式,把食物装进罐子里

茶包知多少

微醺的下午酒

下午茶轻型鸡尾酒制作指南

好吃不胖又易做,才是打开下午茶的正确方式

C3 下午茶是一种生活方式

下午茶,一场流光溢彩的盛宴

忘记烦恼,吃下午茶就够了

木器中沾染着自然和生活的气息

器物是时间停住的样子

寻找英国棒的下午茶

我们要让年轻人也爱上饮茶

如何在家举办一场下午茶聚会

办公室下午茶,少不了的加分小贴士

全球100家下午茶店铺推荐

化完妆吃一点儿盐

抹茶红豆蒸包

作者介绍


[受访人]

谷本干人 / 日本“东京茶寮”品牌旗舰店、日本茶品牌Green Brewing创始人,LUCY ALTER DESIGN董事兼创意总监。

今村明优美 / 日本“樱井焙茶研究所”职业茶师。

Laura & Caroline / 英国人气“The Afternoon Tea Club”(下午茶俱乐部)创始人。

Eric Lanlard / 法国知名烘焙师,著有《埃里克·兰拉德的下午茶》。

中岛裕基 / 日本木器职人,“cogu”工作室主理人。

沈忠辉 / 现居台北,下午茶爱好者,平面设计师。

[特约撰稿人]

张春 / “犀牛故事”App主编。已出版作品集《一生里的某一刻》

陈椿荣 / 新加坡华侨,美食“XLBCR”博主,食物摄影师、造型师、咖啡师

野孩子 / “甜牙齿”品牌主理人。

弥张 / 学习古典音乐出身的味觉记录者。

文摘













序言



《书海拾贝:阅览百家之长,汲取智慧之源》 一、导论:知识的边界与拓展 浩瀚的书海如同无垠的宇宙,每本书籍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对于一名真正的阅读者而言,视野的开阔与深度的探索同等重要。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单一的作品都无法穷尽世间万象,知识的疆域需要不断地向外延伸。因此,本书旨在搭建一个通往更广阔阅读领域的桥梁,它不是对任何特定主题的重复或替代,而是对不同领域、不同思想的系统梳理与精要提炼。本书将聚焦于那些能激发深度思考、拓宽认知边界的经典与新锐著作,内容涵盖历史的沉思、哲学的思辨、科学的前沿、艺术的审美以及人文的关怀。我们力求呈现的是一种“元阅读”的体验——即阅读“如何阅读”以及“阅读什么”的更高维度。 二、历史的纵深:文明的演变与镜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记录了人类从蒙昧走向辉煌,又在辉煌中跌倒再重生的完整轨迹。本书将从宏大的叙事转向微观的切片,剖析几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而非简单罗列事件。 1. 古代城邦的兴衰与治理模式: 深入探讨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实践与局限,罗马共和国向帝国的过渡,以及古代东方大一统帝国的组织架构。分析不同治理模式下,权力分配、社会阶层流动以及公民参与度的差异,旨在为当代政治哲学提供历史参照系。我们不会关注甜点或悠闲的午后时光,而是聚焦于国家机器的运转逻辑,例如:罗马法体系的构建如何影响了后续的欧洲法律,以及秦汉帝国在官僚制度上的超前性与后期的僵化。 2. 中世纪的知识传承与思想禁锢: 探讨拜占庭帝国在黑暗时期对古典知识的保存工作,以及伊斯兰黄金时代在数学、医学上的巨大贡献。对比同时期欧洲在思想上的停滞与复苏的微弱火花。重点分析宗教权威如何塑造了当时的知识传播途径,以及这种单一性如何阻碍了科学方法的萌芽。 3. 工业革命的社会重塑: 工业革命不仅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社会结构的剧变。本书将审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在工厂制度中的实践,马克思对资本与劳动的深刻剖析,以及早期乌托邦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构想。着重探讨技术进步与伦理责任之间的张力,以及城市化进程对传统家庭结构造成的冲击。 三、哲学的思辨:存在的追问与意义的建构 哲学是对人类基本问题的持续性追问。本书将引导读者跳出日常琐碎,进入纯粹的理性领域。 1. 现象学与诠释学的基础: 介绍胡塞尔的“回到事物本身”的主张,以及海德格尔对“在世存在”的深刻洞察。探究我们如何通过意识的结构来把握世界,以及语言在理解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这部分内容将侧重于方法论的严谨性,而非感性的体验。 2. 伦理学的困境与选择: 深入对比康德的道义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通过分析电车难题等思想实验,探讨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绝对的道德律令与追求最大福祉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责任的界限。 3. 后现代的解构与重构: 审视福柯对权力与知识关系的谱系学分析,以及德里达对文本中心主义的质疑。探讨意义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对身份认同带来的挑战,这与轻松的休闲读物所提供的确定性愉悦截然不同。 四、科学的前沿:宇宙的尺度与生命的奥秘 现代科学的发展速度令人目不暇接,本书将精选几个对人类世界观产生颠覆性影响的领域进行概述。 1. 量子力学的悖论与实在观: 介绍普朗克常数的提出,爱因斯坦与玻尔在实在性上的辩论,以及哥本哈根诠释的核心观点。解释叠加态、量子纠缠等概念如何挑战了我们日常的因果律直觉,揭示了微观世界的非决定性本质。 2. 神经科学对心智的解码: 关注大脑的结构与功能连接组学(Connectomics)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意识的神经关联物(NCC)的探索,以及计算神经科学如何试图模拟复杂的认知过程。我们将探讨记忆的编码与遗忘机制,而非简单的心理学技巧分享。 3. 宇宙学的最新发现: 概述暗物质与暗能量的观测证据,以及宇宙加速膨胀理论对爱丁顿常数的修正。介绍引力波探测的意义,它为我们打开了观测宇宙的全新窗口,深入到时空结构本身的波动之中。 五、艺术的本质:形式的突破与情感的升华 艺术创作是人类精神世界最集中、最高级的表达之一。本书的艺术部分将侧重于形式的革命。 1. 现代主义的断裂与革新: 聚焦于印象派、立体派和野兽派如何彻底打破了学院派的再现传统。分析塞尚对形体的几何化处理,以及俄国构成主义者对艺术社会功能的新定位,强调技术革新在艺术表达中的地位。 2. 音乐的结构与非再现性: 探讨勋伯格十二音体系的建立,以及其如何尝试在完全调性瓦解的背景下重建音乐逻辑。分析约翰·凯奇的偶然音乐,以及其对“声音的本质”的哲学式叩问,探究“噪音”与“音乐”的界限。 3. 建筑的社会学意义: 批判性地审视包豪斯学派“形式追随功能”的信条,以及勒·柯布西耶对现代城市规划的激进构想。分析建筑如何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工具,塑造了居住者的行为模式和社群关系。 六、结语:面向未来的阅读态度 本书的构建,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知识框架,引导读者穿越不同的学科壁垒,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整合。我们相信,真正的阅读乐趣源于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而非对舒适区的反复咀嚼。真正的“时间”价值,在于用它来理解那些最深刻、最复杂的世界难题,而非仅仅记录享乐的瞬间。通过本书的引导,读者将构建起一个更为坚实、更具批判性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学习与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那种厚重又不失细腻的纸张触感,仿佛一打开就能闻到淡淡的墨香和……嗯,想象中的红茶香气。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排版,加上那几笔灵动的插画,透露出一种恰到好处的慵懒与精致。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张扬的腔调,不像市面上很多美食书那样恨不得把食物拍得金光闪闪,它更注重氛围的营造。那种光影的运用,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菜谱,而是在翻阅一本关于“慢生活”的美学图册。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心灵的SPA,尤其是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光是看着那些图片,就能让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下来。它成功地捕捉到了“下午茶”这个概念背后所蕴含的仪式感和舒适感,远超出了单纯的食物介绍,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倡导。这种整体的美学构建能力,在同类书籍中是相当罕见的,让人忍不住想把书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随时都能被它的气质所感染。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评估,我必须给予高度肯定,这绝不是一本“花架子”的书。尽管它的美学呈现非常出色,但作为一本食谱,它的核心功能——提供可靠的、可操作的指南——做得非常到位。每一个配方旁都有详尽的“常见问题解答”或“失败排除指南”,这对于烘焙新手来说简直是救星。比如,关于如何判断戚风蛋糕是否烤熟的细微差别,或者如何防止黄油曲奇在烘烤时过度摊开,这些细节都被作者用近乎苛刻的严谨度记录了下来。这意味着,即便是第一次拿起打蛋器的人,也能通过这本书,减少试错成本,建立起对烘焙的信心。这种“手把手”的教学风格,再配上清晰的步骤图示(虽然我不会描述图片内容,但可以感受到其专业性),确保了读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能够真正将书中的智慧转化为美味的成果,这才是真正优秀食谱的标志。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叙述风格,我个人觉得非常接地气,但又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那种娓娓道来的韵味。作者在介绍食材或者制作步骤时,从来不摆架子,不像有些专业烘焙师会用一堆晦涩的术语把你绕晕。相反,她会用非常生动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技巧,比如她形容打发黄油时“要像对待一个害羞的恋人一样,温柔而坚定”,这种比喻一下子就让画面感出来了。而且,她似乎非常懂得“人情味”的重要性,会穿插一些自己与家人朋友共享下午茶的小故事,这些片段虽然简短,却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亲切感。读起来丝毫没有阅读压力,仿佛是坐在一个阳光充足的窗边,听着一位会讲故事的朋友分享她的烘焙心得。这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食谱部分,也变得鲜活有趣,让人更有动力去尝试实践,而不是束之高阁当摆设。

评分

作为一个对传统英式下午茶略有涉猎的爱好者,这本书在选材的广度和深度上,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它并没有固步自封于司康饼和手指三明治这些经典组合,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茶点元素,甚至还涉及到一些季节性的食材搭配建议。比如,她对于“茶”的选择和搭配,讲解得极为细致,不仅仅是红茶绿茶的区别,而是深入到不同产区、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叶如何与特定的甜点风味达到完美的平衡。这种跨界的融合,让“下午茶”的定义被极大地拓宽了,它不再是某一个固定模板的复制,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创意的开放性概念。这种打破常规,又处处体现出对基础知识尊重的态度,非常值得推崇。对于想要从基础进阶到“自成一派”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无限的灵感源泉。

评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似乎非常关注“时间”这个主题。它不仅仅是关于“制作”食物,更是关于“如何度过”这段时光。许多食谱的步骤设计,都似乎考虑到了制作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并建议读者如何利用这段时间来放松、冥想,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准备,而不是焦躁地盯着烤箱。这种对“过程美学”的强调,与当下快节奏的社会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具有非常积极的疗愈作用。它提醒着我们,下午茶的精髓不在于最终端上桌的那一盘精致点心,而是在于从选材、准备、制作到享用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如何有意识地放慢脚步,与自我、与当下环境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连接。这种对“心流”的引导,是这本书价值升华的关键所在,它贩卖的不是卡路里,而是对“闲适”的渴望和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