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可爱造型小面包
定价:29.80元
作者:蓝小霞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388923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丰富的造型面包食谱,做出的面包造型可爱,口味特别,适合全家人分享。烘焙的时光漫长又悠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有趣味的面包,享受不一样的亲子时光。
内容提要
如果想吃美味又独特的手工面包,不如自己在家制作吧。造型独特不和外面重样,滋味无穷,制作的过程又乐趣无穷,这样好吃又好玩的面包,不仅给您带来味觉的享受,还带来了自己动手的欢乐时光!
目录
面包制作材料 002
面包制作常用小工具 004
面包制作超实用小技巧 006
巧克力熊宝贝餐包 010
双色熊面包圈 014
羊咩咩酥皮面包 018
大嘴巴青蛙汉堡 020
小小蜗牛卷 022
天鹅泡芙 024
芝心番茄面包 028
全麦酸奶水果面包 032
胡萝卜司康 036
毛毛虫果干面包 038
圣诞面包圈 040
栗子小面包 044
炸泡菜面包 048
玫瑰苹果卷 052
蓝莓方格面包 056
芝味棒 060
多彩糖果甜甜圈 062
长条双味面包 066
圣诞树面包 070
抹茶樱花面包 072
迷你杯子泡芙 092
摩卡面包 094
普雷结 098
全麦叶形面包 102
拖鞋沙拉面包 106
意大利全麦面包棒 110
红豆面包 114
菠萝面包 118
作者介绍
高级烘焙师,2008年进入烘焙行业,拥有将近10年的烘焙经验。曾受聘于知名的连锁蛋糕店,担任负责人。2012~2015年在刘科元烘焙学校任教,后受聘于鲁昂国际烘焙学校,担任教研室主任一职。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烘焙产品研发经验,为人认真,踏实,一丝不苟,深受学员爱戴。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健康饮食有要求的读者,我通常会仔细研究任何烘焙食谱中的糖分、脂肪和全麦粉的使用比例。我希望找到一本能提供多种健康替代方案的书籍,比如用天然果泥替代部分油脂,或者使用不同种类的全谷物粉来增加纤维含量,同时还能保持最终产品的口感和膨胀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追求“可爱”和“造型”的道路上,似乎将健康考量置于了次要地位。食谱中使用的糖量明显偏高,这可能是为了确保面团在塑形后仍有足够的支撑力和着色效果,但也无疑增加了热量。而且,大部分基础配方都采用精制白面粉,这让那些关注营养密度的读者感到有些失落。我甚至期待看到它能针对不同的过敏源(如麸质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提供一些替代性的配方调整思路,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不同替代品在烘焙中的表现差异。但很遗憾,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纯粹的视觉享受,对于想要将烘焙融入日常健康生活的人来说,它提供的营养信息和调整指导显得相对薄弱,需要读者自己进行大量的二次研发和修正工作。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纪录片里那些关于老手艺人的故事,特别关注那些几代人传承下来的独家秘方和对细节的偏执。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带我深入了解“为什么”的烘焙书。我期待的应该是那种能挖掘出传统师傅在揉面时,通过手感判断面团状态的微妙之处,或者是在酵母发酵过程中,如何根据空气湿度的细微变化调整水温的经验之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的“做什么”的流程,就像一个详细的菜谱清单,步骤清晰到你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完成。但当你尝试去创新或者遇到突发状况时,比如面团出油了,或者烤箱温度不准了,书里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比较基础和笼统的,缺乏那种“老法子”特有的灵活性和深度。我翻到关于欧包的部分,本以为能看到对天然酵种培养和长期冷发酵的深刻见解,结果它更像是提供了一个“快速入门”的版本,用更易操作的即发干酵母代替,虽然方便了初学者,却让我这位追求极致风味的读者感到有些意犹未尽。它成功地降低了制作难度,但似乎也牺牲了风味的复杂性和层次感。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是想买一本能帮助我规划一个小型家庭烘焙工作室的书籍。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成本控制、效率最大化以及如何设计出既有辨识度又符合市场主流审美的产品线。我希望看到的是关于原料采购渠道的对比分析,比如进口黄油和国产黄油在制作特定产品时的优劣势,以及如何通过精简工序来提升每小时的出品量。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的印象是,它更倾向于“在家中享受烘焙的乐趣”,充满了温馨的家庭氛围描述。里面的设备清单列举的都是非常标准的家用烤箱和搅拌机,没有涉及任何商用级设备的性能参数和维护要点。我翻阅了关于“批量制作”的部分,发现它给出的建议仍然是“将配方按比例放大”,这种线性放大的方法在实际的商业生产中往往会遇到很多诸如传热效率、混合均匀度等工程学上的难题。如果能加入一些关于如何设计“模组化”菜单,将复杂造型的零部件提前预制,以提高高峰时段出货速度的运营策略,那这本书的价值对我来说会立刻飙升。现在的它,更像是一本周末消遣读物,而非商业规划指南。
评分我对各种烘焙流派的历史演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特定地区在面对资源匮乏时,如何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面食文化。例如,北欧的黑麦面包的酸度控制哲学,或者亚洲地区对糯米和豆类在烘焙中应用的创新。我期待看到的是一本能将烘焙技艺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去审视的著作。然而,这本书的视角非常聚焦且现代,它所有的造型设计似乎都来源于当代流行的卡通形象和网络热点。它的美学是即时的、消费性的,而非沉淀下来的、具有历史厚度的。例如,它用大量篇幅展示了如何用色素调出“马卡龙色系”,并将其应用到小面包上,这种对色彩的强调,让我联想到快消品行业的营销策略,而非传统手艺对原料本色的尊重。我尝试在书中寻找任何关于“风土”或“地方特色”的论述,但似乎都被那些花哨的造型技巧所取代了。如果作者能探讨一下,在造型优先的趋势下,如何既保持造型的吸引力,又不至于让面团的风味被色素和过多的添加剂所掩盖,那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讨论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真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淡淡的奶油色调,配上那些立体感十足的烘焙成品图片,光是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我本来是想找一本关于法式甜点制作的进阶书籍,毕竟基础的我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想挑战一些更复杂的层次感和风味组合。然而,拿到这本书后,我发现它的重点似乎更偏向于视觉上的趣味性和造型的独特性。里面很多实例的步骤分解,虽然图文并茂,但讲解的侧重点更像是“如何把它做得像个卡通人物”而不是“如何精准控制面团的温湿度以达到完美的组织结构”。比如,其中一个介绍如何用可可粉和色素来勾勒眼睛和嘴巴的章节,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这对于追求烘焙科学性的我来说,略显单薄。我更期待看到关于酵母活性管理、不同油脂对酥松度的影响这类深入的化学反应解析。如果这本书能再加入一些关于如何延长保质期而不牺牲口感的专业建议,或者不同国家地区对特定原料替代品的风味差异比较,那它的实用价值对我来说会大大提升。总而言之,从美学角度看,它绝对是满分,但从专业烘焙技艺精进的角度看,它更像是一本精美的绘本,而非一本严谨的技术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