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国家中职示范校烹饪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刀工技能 | 作者 | 杨征东 |
| 定价 | 20.00元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036689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刀工技能》是烹饪工艺基本技能之一, 是为了适应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需要, 为 开展烹饪专业领域高素质、技能型才培养培训而编写的新型校本教材。本书共6 个项目, 52个任务,主要内容包括刀工操作的基本站姿、持刀、直刀法、斜刀法、平刀法、剞刀 法、原料成型(块、片、丝、条、段、丁、粒、末、茸泥、球)、刀工美好等。各项目均 配有项目拓展与训练的实训题,以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本书以项目为载体,以学 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设计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并组织知识内 容,尽量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实例可依, 有项目可循, 充分体现了“项目驱动、任务引 领”的方式。通过这些项目任务的学习,学生们不但可以轻松掌握刀工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方法,而且能熟练掌握原料的成型方法,达到能够学会使用剞刀法进行刀工美化目的。 本书可作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职职高专、技工院校烹饪(中式烹调方向) 专 业、烹饪(中式面点方向)专业的教学实训用书。 |
| 作者简介 | |
| 杨征东:烹饪专业高级讲师、高级技师、***烹饪大师,现任我校餐旅商贸系主任。从事烹饪教学工作30余年,主持两项***建设项目,完成一项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他带队参加国家、国际烹饪大赛,获得金奖三项、团体银奖一项、个人银奖一项。先后出版参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5篇,自编烹饪一体化教学教材3部。2011年6月任黑龙江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理事,连续多年任省、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
| 目录 | |
| 目 录 刀工技能相关知识1 任务1 了解并掌握刀工的任务和特点1 任务2 掌握烹饪刀工的目的2 任务3 了解并掌握烹饪刀工的重要意义4 项目一 认识烹饪刀工工具6 任务1 掌握刀具各部位的名称6 任务2 掌握刀具的种类及用途7 一、批刀(片刀) 7 二、刀8 三、前批后斩刀(文武刀) 8 四、特殊刀9 任务3 掌握刀具的保养10 任务4 熟悉菜墩的选择与保养11 一、菜墩的选择11 二、菜墩的保养11 三、菜墩的使用11 任务5 掌握磨石的种类及应用12 一、磨石的种类12 二、磨石的应用12 三、磨刀的方法12 项目二 烹饪刀工的基本要素15 任务1 掌握烹饪刀工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15 一、加强身体训练的意义15 二、身体训练及其方法16 三、腕力及手指灵活性的训练16 任务2 掌握目测法和指法的应用16 一、目测能力及其作用17 二、手掌和指法的作用17 任务3 掌握刀工的基本要求18 一、整齐划一19 二、清爽利落,连断分明19 三、配合烹调19 四、合理利用19 五、物尽其用19 任务4 熟悉刀工的加工对象20 一、韧性原料20 二、脆性原料20 三、软性原料21 四、硬性原料21 五、松软性原料21 任务5 掌握刀工的基本姿势21 一、站案姿势21 二、握刀手势22 三、放刀位置和携刀姿势23 项目三 掌握刀工的基本原理25 任务1 掌握刀口的锋利与用力的关系25 任务2 掌握刀具的薄厚与用力的关系25 任务3 掌握刀工技法与用力的关系26 项目四 掌握烹饪刀法27 任务1 直刀法训练27 3 一、切法训练27 二、剁(又称斩) 38 三、(又称劈) 44 任务2 平刀法训练48 一、平刀直片49 二、平刀推片(批) 51 三、平刀拉片(批) 57 四、平刀推拉片(锯批) 59 五、滚料片60 六、抖刀片62 任务3 斜刀法训练64 一、斜刀拉片64 二、斜刀推片65 任务4 混合刀法训练67 一、直刀剞67 二、直刀推剞68 三、斜刀推剞70 四、斜刀拉剞71 项目五 原料成形加工训练73 任务1 基本料形训练73 一、丁73 二、粒74 三、米75 四、末75 五、茸76 六、丝76 七、条77 八、段77 九、块78 十、球79 任务2 花刀工艺料形训练79 一、斜“一”字花刀80 二、柳叶花刀81 三、网格花刀(交叉十字花刀、多十字花刀) 81 四、月牙花刀82 五、牡丹花刀(翻刀形花刀) 83 六、松鼠鱼花刀85 七、菊花形花刀86 八、麦穗形花刀87 九、荔枝形花刀89 十、松果形花刀91 十一、蓑衣形花刀92 (一)**种蓑衣花刀92 (二)第二种蓑衣花刀93 十二、螺旋形花刀95 十三、玉翅形花刀96 十四、麻花形花刀97 十五、凤尾形花刀99 十六、鱼鳃形花刀100 十七、灯笼形花刀101 十八、如意形103 十九、剪刀形104 二十、锯齿花刀形105 二十一、各种平面花边形107 |
| 编辑推荐 | |
| 图文并茂,上百幅图片清晰呈现刀工技法的精髓。 |
| 文摘 | |
| 序言 | |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有位经验丰富、极富耐心的师傅在旁边手把手指导一样,那种亲切感和指导性是其他泛泛之谈的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它在描述动作要领时,所使用的语言非常精确和形象化,比如描述速度的快慢、力量的轻重、手腕的配合等,往往会用一些非常具体的比喻或者感官描述,让人可以立刻在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动作模型。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安全规范的强调贯穿始终,从开篇到收尾,都不断提醒学习者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职业素养至关重要。我感觉作者不仅是想教我们“如何做”,更想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的厨师”,这种对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的渗透,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能手册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初看之下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度很高,无论是文字排版还是插图的呈现都非常到位。特别是那些展示刀工技巧的图解部分,线条流畅,步骤分解得非常细致,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清晰地理解每一个动作要领。封面设计采用了比较沉稳的色调,与教材的专业定位相符,体现了一种扎实的学术气息。整体来看,这本书在硬件质量上绝对是高标准的,让人有拿起来就想认真研读的冲动。对于职业教育教材而言,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使用体验和学习效率。翻阅下来,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组织和版式设计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力求让复杂的技能展现得直观易懂,这比那些内容堆砌、图文质量粗糙的教材要高明得多。
评分坦白说,我过去也翻阅过不少关于中式刀工的教材或视频教程,但很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要么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现代厨房标准;要么就是为了追求花哨而忽略了实用性。而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是,它非常“接地气”,所有的技法选择都紧密围绕着现代餐饮业的实际需求来展开,无论是日常备料还是宴席制作,都有所覆盖。它所追求的不是那种仅仅为了展示而存在的“绣花枕头”式刀工,而是那种高效、稳定、能够适应高强度工作环境的实用技能。这种务实的态度,在职业教育领域尤其值得称赞,因为它确保了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本书无疑是中职烹饪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坚实和可靠的知识载体。
评分从教学法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它从最基础的持刀姿势和握砧板的方式开始讲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是影响后续学习进度的基石。随后,内容逐步过渡到最基础的直切、推切,再到复杂的滚切、花刀等高阶技巧。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非常聚焦,没有过多冗余的描述,直奔主题,这对于时间宝贵的职校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而且,书后往往会附带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任务和自我检测的小节,这种自我评估的机制设计得非常巧妙,能够帮助学习者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巩固。这种精心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实际教学场景的深入了解和高度负责的态度。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切”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食材的特性与刀工要求的内在联系。例如,对于不同蔬菜的纤维结构、肉类的纹理走向,书中有相当篇幅进行了解析,这使得学习者在掌握基本刀法的同时,能够理解背后的原理,培养出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思路,对于培养高水平的烹饪人才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很多市面上的刀工书籍只是罗列招式,但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工匠精神”的培养,强调的是对食材的尊重和对技艺的精益求精。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某个技巧练习了一下,发现以前凭感觉做的动作,现在有了理论支撑后,准确性和稳定性都有了显著提高,这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