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意式风味笔记
定价:29.9元
作者:岸朝子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805016757
字数:15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美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烹饪美食和享受美食无疑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当然也会让我们有更好的心情。在世界各地的美食中,意大利美食一直都有着颇高的人气指数。不过意式料理的复杂程度也是众所周知的,不仅是制作起来复杂,就连吃也是有不少讲究的。如果对此一无所知,那么就会在意式餐厅无所适从,即使不闹笑话,也是无法享受到真正的意大利美味的。但如果因此而放弃意大利美食,那就太过可惜了。
这本《意式风味笔记》为所有喜爱意大利美食的人提供了方便。《意式风味笔记》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前菜、汤、意式面食、烩饭、比萨、西包、甜点等意大利料理,每道菜式都为读者列出了所需的食材、用量和制作的具体步骤,所涉及到的食材和烹调工具也能在市场上找得到,每道菜式都配有一张精美的成品图,读者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和对照。无论你是想要学习意大利料理的厨艺爱好者,还是仅仅喜欢意大利料理的美食爱好者,《意式风味笔记》都会为你提供方便。虽然它只是意大利料理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当你去意式餐厅或者想要做意式料理,想要了解有关意式料理的一些情况的时候,有它在就会方便多了。
内容提要
《意式风味笔记》是一本日本美食家撰写的关于意大利美食的菜谱笔记小册子。《意式风味笔记》根据意大利西餐的分类和特色,对于意大利料理的名字和做法、经常使用的食材还有饭桌上不可或缺的红酒及其产地和种类,进行了详细易懂的说明。本书的内容大体分为意大利料理的概要、主要料理、意大利红酒和食材四个部分。当然,仅靠这些是无法完全讲述意大利料理的。特别是关于料理方面,《意式风味笔记》网罗了我们身边的菜单、菜谱中易懂简单的话题,为我们到意式餐厅及做意式料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虽然这只不过是意大利料理中的一小部分。
目录
作者介绍
岸朝子,1923年生于东京,毕业于女子荣养学园(现为女子荣养大学)。1955年加入主妇之友社,之后到女子荣养大学出版部,担任《营养和料理》总编辑一职。1979年编辑出版了多部关于料理、营养等和饮食有关的书籍和杂志。1993年,担任富士电视台系列节目《料理达人》的评委,品尝食后的一句“真是太好吃了”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在其著作中,有介绍关于精心筛选的东京名店至上美味的书籍《东京 五星级礼品》(2004年,敝社出版),成为畅销书,发行量超过30万册。拥有50年以上从事料理记者的职业经历而培养出来的“审味情趣”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信赖。其他著作,诸如五星级系列的《东京五星级礼品续》《东京 五星级甜味店》《东京 五星级肉料理》《全国 五星级礼品》《东京 五星级鱼料理》《东京五星级中国料理》《东京 五星级意大利料理》等均长期发售。
文摘
序言
与日本一样,意大利也是个国土细窄狭长的国家,山水环绕,富于变化。正因为地域不同,食材、料理方法也就各具变化。我多次拜访那里,每次总会邂逅新的风味。我听说意大利人从孩提时代就有一种意识,把“饭的味道”等同于“母亲的味道”,他们很重视料理中熟悉的味道。
我在东京次吃地道的意大利料理,大约已经是40年前的事了。那家店叫“安东尼奥”,是跟从意大利海军高司令长官的高级厨师——已故的安东尼奥·康切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京的麻布开的店。
也许是因为使用鱼和面类的料理很适合日本人的口味吧,许多比萨、意大利面食的专卖店相继出现,现在意大利料理已经完全定居日本了。
意大利料理的道菜中有前菜、汤、意大利面、意式烩饭,第二道菜是鱼类和甲壳类、肉、配菜加奶酪等,甜食是水果、点心之类。我记得次去意大利时,因为自己是日本人,前菜之后,上了一些面类和粥这种主食类的烩饭,当时我真是大吃一惊。
在这本书里,对意大利料理的名字和做法、经常使用的食材,还有饭桌上不可或缺的红酒及其产地和种类,我会进行详细易懂的说明。
如此美味的料理和红酒,就算是置身日本,也如正在享受旅行于意大利般的幸福。
2011年1月吉日
岸朝子
做好意大利料理,便可享受意大利料理。熟悉了解意式料理后,再咀嚼其味,便会更加享受其中,发现个中美味。
不过,意大利料理确实难懂。横写文字,异国文化,不少人难以接近,甚至敬而远之。可是真要这样做的话,就多少有些可惜了,因为美味的东西会丰富我们的人生。
因而,做本书于此。这不是一本讲解烹调技法的书,亦不是料理词典、研究书,更不是意大利旅行时的指南书,只是去意式餐厅或者做意式料理时,关于意大利料理多少想要了解一些情况的时候,有此书放在身边,就便利得多了。这便是写此书的目的。
本书内容大体分四部分:意大利料理的概要;主要料理;意大利红酒;④食材。当然,仅靠这些是无法全面讲述意大利料理的。特别是关于料理方面,本书网罗了日本人身边菜单、菜谱中简单易懂的内容,可是这只不过是意大利料理中的一小部分。我希望自己能写出一本有价值的书,其中蕴含着用尽一生也无法追寻到的奥秘。
这是个多样的世界,一些人认为料理是这样的,另一些人又认为是那样的,但到底什么是正确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只要尽情地享受它就可以了。本书的使用方法也由您自便,望乐在其中。
2011年1月吉日
松尾富美惠(料理及食材内容的采访、写作)
熊野裕子(概要及红酒内容的采访、写作)
坦白说,我并不是一个会轻易被“XX风味”这种主题吸引的读者,通常这类书要么过于侧重食谱的机械化步骤,要么就是充斥着作者自我感觉良好的游记散文。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出乎意料地抓住了我。它没有急于展示最终的成品,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过程中的情绪”。比如,其中一段关于清晨市场采购的描写,作者笔下的光影、气味、甚至与其他摊贩的眼神交流,都被刻画得极其生动,仿佛我真的站在了那个略带湿气的石板路上。这种将技艺融入生活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它不只是在教你“怎么做”,更是在引导你去“怎么感受”。我发现自己读到一些关于食材处理的段落时,甚至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闭上眼睛想象那种触感和声音,这已经超越了一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篇篇细腻入微的感官体验报告。这本书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让你在阅读时,对原本熟悉的事物产生了全新的感知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是毋庸置疑的,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文化背景挖掘上的深度。它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地域介绍,而是深入到了这种生活方式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比如,书中探讨了某个特定烹饪手法背后的家庭结构变迁,或者某种食材的地理迁移如何影响了当地的节日习俗。这种跨学科的探讨,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介绍变得立体而鲜活。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引用传统文献和口述历史之间的那种平衡,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保留了民间故事的灵动。很多我原本以为是约定俗成的“传统”,在作者的梳理下,才发现背后蕴含着如此复杂的人文脉络。这使得阅读体验从单纯的知识获取,升华成了一场对特定文化历史的追溯之旅,让我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意。
评分从整体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所标示的主题范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聚焦于特定地域烹饪技巧的指南,但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以一种更有意识、更专注的态度去生活”的哲学读本。书中多次强调“慢下来”的重要性,但它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具体的、可操作的日常场景来体现这种理念。例如,描述如何对待一套老旧的工具,如何对待等待发酵的时间,甚至是等待一杯浓缩咖啡滴落的几秒钟。这些细微之处的捕捉和阐释,构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引导力。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更具敬畏心的眼光去看待我厨房里的每一样东西,也更愿意花时间去体会食物从原材料到餐桌的整个转化过程。这本书成功地将一种复杂的生活艺术,解构并重塑成了一种可以被日常实践的美学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到位,它懂得在紧张与放松之间切换。当你沉浸在一段关于食材选择的近乎苛刻的描述中,感到思维稍微有些疲惫时,作者总会适时地插入一些短小精悍、充满生活哲理的“小品文”。这些小品文往往篇幅不长,但像是一口清新的气泡水,瞬间让你放松下来,又能带着焕然一新的状态继续深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完美”的坦诚。书中没有刻意去美化所有环节,反而会坦承制作中的失败、意外的挫折,以及如何从这些“错误”中汲取教训。这种真实感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人觉得学习的过程不是一条笔直的成功之路,而是充满了探索和修正的曲折过程,这对于正在尝试学习新事物的人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评分这本新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雅致,米白色的底配上烫金的标题和一幅看似手绘的素描插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带着微弱纤维感的纸张,触摸起来非常舒服,能感受到印刷厂的用心。虽然我之前对这个领域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星的纪录片片段,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科学,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感觉不到压迫感,反而有一种沉浸其中的宁静感。作者似乎很擅长用文字构建场景,仅仅是前言部分,那种对某种生活哲学的向往就已经跃然纸上,读起来丝毫没有晦涩难懂的感觉。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的细微处理,过渡自然流畅,仿佛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娓娓道来,而不是生硬地灌输知识。光从装帧和初步的阅读体验来看,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的佳作,它传递出的那种对细节的尊重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是很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