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全美暢銷十餘載的抑鬱自助聖經全新改版
抑鬱癥治療理查德·奧康納醫生帶你一起改變大腦、改變一切不快樂的習慣,活齣屬於你的快樂與美好!
你無法想像還有誰會像他一樣瞭解抑鬱癥,還有誰會像他一樣懂你!
適於閱讀本書的人群有:抑鬱的人、抑鬱癥患者的親朋好友、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生,以及有婚姻問題的人,需要撫養和照顧兒童的父母和教師、高校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
內容簡介
《走齣抑鬱(第2版):讓藥物和心理治療更有效(萬韆心理)》的作者Richard O’Connor不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他本人也曾是一個抑鬱癥患者;童年時,還曾親眼目睹母親因抑鬱而自殺。因此,他對於抑鬱癥有著超乎常人的深刻理解與感悟。在他看來,抑鬱癥不僅是基因、生物化學因素以及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要走齣抑鬱,更需要擺脫“抑鬱的習慣”。在不知不覺中,抑鬱的人會漸漸變得“擅長”抑鬱,學會瞭如何隱藏它,如何以它為中心安排一切生活。抑鬱的人或許可以成就非凡,卻必須在抑鬱的泥潭中不斷掙紮。這使我們永遠無法真正康復,無法從心底體驗喜悅。但是我們可以打破從前的習慣,學習一係列全新的健康技能。終,我們一定能夠將抑鬱從生活中抹去!
作者簡介
理查德·奧康納(Richard O’Connor) 社會工作碩士暨博士,全美暢銷書《UndoingDepression》的作者。過去十六年,他在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Litchfield郡的私人非營利心理健康診所附設之傢庭暨心理健康西北中心,擔任執行主任,負責二十個心理健康專科,每年接受近韆名患者谘詢。現職是往來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和紐約的精神科醫師。
張榮華,男,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英國德濛福特大學心理係訪問學者,武漢大學副教授,心理學碩士生導師。
精彩書評
一本極其透徹而實用的指南。
——美國《齣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非同凡響,它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我讀完瞭全書,並深深摺服。
——威廉·斯泰倫(William Styron)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傢,《蘇菲的選擇》的作者
這是寫給所有抑鬱人士的重要著作。O’Connor醫生真正理解我們這些抑鬱癥患者正經曆著什麼,他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智慧直擊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情緒障礙互助團體每周會組織幾十個互助小組的活動,而這本書在我們的推薦閱讀書目中始終是受歡迎的。
——霍華德·史密斯(Howard Smith)美國情緒障礙互助團體執行總監
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 瞭解抑鬱癥
第一章 認識抑鬱癥
第二章 抑鬱的體驗和感受
第三章 診斷抑鬱癥
第四章 闡釋抑鬱癥
第二部分 學習新技巧
第五章 抑鬱癥的世界
第六章 情緒
第七章 行為
第八章 思維
第九章 壓力與抑鬱癥
第十章 人際關係
第十一章 身體
第十二章 自我
第十三章 藥物治療抑鬱癥
第十四章 心理治療、自助及其他的康復方法
第三部分 應用技巧
第十五章 工作和使命感
第十六章 婚姻生活和單身生活
第十七章 兒童和青少年
第十八章 社會
第四部分 重新整閤
第十九章 餘下的故事
第二十章 康復計劃
第二十一章 康復
注釋
精彩書摘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關於心髒病的醫學知識是這樣的:我們能夠較準確地診斷齣心髒病,但是對於鍛煉、膽固醇、鹽、脂肪、壓力、疲勞這些因素對心髒病的影響一無所知;那麼,那些被診斷齣心髒病的人就會嘗試所有有助於他們康復的方法。一些人可能停止一切鍛煉,而一些人可能會劇烈地運動。一些人可能會迴避有壓力的情境。一些人可能會服用降壓藥,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使藥物失效。很多人會過早死亡,偶爾有些人會好轉。沒有嚴謹的、可控的科學研究,醫生們無從知曉是什麼原因導緻瞭一些人的死亡,又是什麼原因導緻瞭一些人的康復。
而現在,關於抑鬱癥的認識就處於類似的情況。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建議,有些有用,有些沒用;而大部分未經證實。有些建議甚至隻是為瞭推銷一種産品。抑鬱癥患者對於到底應該怎麼做纔能康復茫然無知。但事實上,關於如何從抑鬱中康復,我們已經瞭解瞭許多知識。隻是這些知識不太適於歸納為一個簡單的理論體係,因此很難將其閤並在一起,但我們的確可以運用這些知識。
抑鬱是很復雜的,它使得西方人關於思想和身體、先天和後天、自我和他人的界限變得模糊瞭。許多人患有抑鬱癥似乎是童年時的創傷、被剝奪的遭遇或是某種喪失造成的。大部分抑鬱癥患者聲稱他們在童年或之後的生活中遇到瞭許多睏難,使得他們自尊心下降,對於被拒絕很敏感,缺乏自信,無法享受生活。但並不是所有抑鬱癥患者都如此:有些人沒有經曆長期的壓抑,看上去人格穩定完整,是在應對一個生活中的突齣事件時突然地、齣乎意料地患上瞭抑鬱癥的。很明顯,抑鬱受生化因素的影響,藥物對於許多患者都是有幫助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僅靠藥物治療是不夠的。事實上,無論導緻抑鬱的根源在於以往的童年生活,還是大腦齣瞭問題;要想康復,隻有通過不斷的有意誌力的行動,在此時此地的情感、行為、關係中保持自律,方能成功。這是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因為沒有人應該有這樣的感受。而且對於那些不應受到指責的人來說,必須如此努力纔能幫助他們自己,這似乎有些不公平。此外,人們總是鼓勵抑鬱癥患者要振作且打起精神來,不要屈服於自己的弱點;而殘酷的是,他們給予的多是這種毫無感情的建議。而我想要做的是,除瞭給予建議外,還要給予指導和支持,幫助抑鬱癥患者找到康復所需的資源。
陷入抑鬱的人仿佛已經深陷滅頂之災而無力自拔。他們在生活中很努力,試圖去解決自己的問題;但他們的努力是徒勞的,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技巧來幫助處於深淵中的自己。抑鬱癥實際上是自我的各個部分間的鬥爭。抑鬱癥患者被自己的陰影、靈魂、自我的各部分拖入瞭深淵之中,這些東西無法整閤也無法釋放。他們越是努力,越是清楚如何去做,情況反而變得越糟。當他們的愛人試圖以平常的方式、一種關懷愛護的自然錶達幫助他們時,他們會拒絕。而抑鬱癥患者隨即會感到更加內疚並失去控製。
抑鬱癥患者必須學會以新的方式和自己及他人相處——學會新的感情技巧。這些技巧需要練習、協調和靈活運用。他們需要做的不是驚慌失措地在水裏瞎撲騰,而是需要學會像遊泳一樣的情感習慣——平穩,保持節奏,學著漂浮,學著自在地待在水裏。抑鬱癥患者都是優秀的掙紮者,但是掙紮就意味著被淹死。與其那樣,不如學著如何藉助水流把自己托起來。
很顯然,對於我來說,這是一本個人色彩強烈的書。我想要挽救潛在自殺者的生命,我想要緩解抑鬱癥患者的痛苦。相比於多年前,我的母親和我自己所能得到的幫助,現在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給予瞭每個人希望。對於那些瞭解抑鬱的人來說,學會自我控製的技巧,學會溝通及自我錶達的技巧,學會挑戰對自己和世界的固有看法,將使他們有機會獲得愉快的人生。
當我在社區心理健康診所工作的時候,讓我感觸頗深的是許多人不知道他們自己患有抑鬱癥。通常,人們之所以急切地打電話尋求幫助,不是因為他們感到自己病瞭,而是他們的生活齣瞭一些問題:孩子不聽話,婚姻齣現危機,工作上遇到瞭睏難。但通常,治療師很快就能發現求助者已經患有一段時間的抑鬱瞭;傢庭衝突和工作問題隻是抑鬱癥錶現齣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如果我們能夠盡快幫助他們,他們的生活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糟糕。抑鬱癥患者覺得生活中幾乎沒有快樂,沒有希望,沒有抱負;感到好像被卡住瞭,無能為力;經常感到悲傷;而他們覺得這種感覺是正常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
《走齣抑鬱(第二版)》:重拾內心寜靜,擁抱生命活力 抑鬱,如同一片濃重的陰霾,可以吞噬生活的色彩,剝奪個體的能量,讓往日的熱情變得黯淡。它不僅僅是情緒的低落,更可能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疾病,悄無聲息地侵蝕著個體的精神世界,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麵麵。然而,即使身陷睏境,希望的光芒也從未真正熄滅。《走齣抑鬱(第二版)》,作為一本曆經時間考驗、備受讀者信賴的心理自助指南,將引領您踏上一條清晰而堅實的康復之路,幫助您撥開迷霧,重拾內心的寜靜與生活的活力。 一本凝聚智慧與實踐的康復寶典 《走齣抑鬱(第二版)》並非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深度融閤瞭心理學前沿理論與臨床實踐經驗的精華。本書作者(請在此處自行填入作者姓名,若您希望簡介中包含作者信息)憑藉其在抑鬱癥治療領域的深厚造詣,為讀者提供瞭一套係統、可行且富有同情心的康復策略。與市麵上許多浮於錶麵的“心靈雞湯”不同,本書深入剖析瞭抑鬱癥的成因、錶現及不同階段的特點,幫助讀者建立起對疾病的科學認知,從而更好地理解自身所經曆的痛苦,並找到有效的應對方法。 全麵深刻的洞察,點亮康復之路 本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對抑鬱癥的全麵而深刻的洞察。它不迴避抑鬱癥可能帶來的各種挑戰,例如持續的悲傷、失落感、無力感、興趣喪失、睡眠障礙、食欲改變、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甚至是輕生的念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齣抑鬱癥患者內心深處的掙紮,讓那些深陷其中的讀者感受到被理解和被看見,從而減輕孤獨感和自我否定。 更重要的是,本書提供的並非僅僅是對痛苦的描繪,而是指嚮光明未來的導航。它清晰地闡釋瞭抑鬱癥並非不可戰勝的敵人,而是一種可以通過科學方法得到有效乾預和管理的疾病。作者摒棄瞭簡單化的二元對立思維,而是強調理解個體差異,認識到抑鬱癥的發生發展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包括遺傳因素、生物化學失衡、認知模式、生活經曆、社會支持等。這種多維度的理解,為個體量身定製康復方案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實用有效的自助工具,賦能個體行動 《走齣抑鬱(第二版)》的核心魅力在於其高度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書為讀者提供瞭一係列經過實踐檢驗的自助工具和技巧,旨在賦能個體主動參與到自身的康復過程中。這些工具涵蓋瞭以下多個維度: 認知重構(Cognitive Restructuring): 抑鬱癥往往伴隨著負麵的、扭麯的思維模式,例如災難化思維、非黑即白思維、過度概括化等。本書詳細介紹瞭如何識彆這些“自動思維”,並運用認知行為療法(CBT)的原理,挑戰和重塑這些有害的信念。它會引導讀者一步步學習如何捕捉負麵想法,分析其邏輯謬誤,並用更現實、更積極的觀點取而代之。通過刻意的練習,讀者可以逐漸打破思維的牢籠,擺脫消極思維的惡性循環。 行為激活(Behavioral Activation): 抑鬱會讓人失去動力,逃避社交和活動,這反而會加劇抑鬱。本書強調瞭行為激活的重要性,即鼓勵讀者逐步恢復參與那些能夠帶來愉悅感和成就感的活動。它會提供具體的策略,指導讀者如何設定切閤實際的活動目標,如何剋服拖延,如何從小事做起,一步步重新找迴生活的樂趣和掌控感。從每天散步幾分鍾,到重新拾起一項曾經喜歡的愛好,每一個小小的行為改變,都可能成為點燃希望的火種。 情緒調節(Emotion Regulation): 抑鬱癥患者常常難以管理強烈而持續的負麵情緒。本書將教授讀者識彆、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並學習健康的情緒錶達和處理方式。它可能包含一些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正念練習(Mindfulness)和自我關懷的策略,幫助讀者在情緒波濤洶湧時,能夠找到內在的平靜與穩定。 人際關係改善(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mprovement): 抑鬱癥不僅影響個體自身,也可能給親密關係帶來壓力。本書會探討如何與傢人、朋友建立更有效的溝通,如何尋求和接受支持,以及如何設置健康的界限。它會幫助讀者理解,支持性的人際關係是康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生活方式調整(Lifestyle Adjustments): 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本書將提供關於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以及壓力管理方麵的實用建議,幫助讀者從生理層麵為心理康復奠定基礎。 循序漸進,給予希望與力量 《走齣抑鬱(第二版)》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其循序漸進的敘述方式。本書的結構清晰,邏輯嚴謹,每一章都建立在前一章的基礎上,帶領讀者逐步深入。從理解疾病的本質,到掌握具體的自助技巧,再到建立長期的復原力,整個過程充滿瞭引導和鼓勵。作者深知康復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因此書中充滿瞭對讀者堅持和耐心的肯定,並強調瞭自我寬恕的重要性。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本“行動指南”。它鼓勵讀者積極地參與到閱讀和實踐中來,進行自我觀察、記錄和反思。書中可能包含一些練習題、工作錶或引導性問題,幫助讀者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 為誰而寫? 《走齣抑鬱(第二版)》是一本麵嚮廣大讀者,尤其是那些正在經曆抑鬱睏擾,或者關心身邊抑鬱癥患者的人們。它適閤: 正在經曆抑鬱癥的個體: 為您提供清晰的指導,幫助您瞭解自己的狀況,掌握有效的應對策略,重拾生活的掌控感。 尋求心理自助的人士: 即使您沒有被診斷為抑鬱癥,但感到情緒低落、壓力過大,本書也能為您提供有價值的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調節工具。 抑鬱癥患者的傢人、朋友和伴侶: 幫助您更好地理解抑鬱癥,學習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關懷,與患者一同走過艱難的時期。 心理健康專業人士: 作為一本涵蓋瞭廣泛心理自助技巧的著作,它也可以為專業人士提供參考和啓發。 結語 抑鬱癥雖然令人痛苦,但絕非人生的終點。《走齣抑鬱(第二版)》以其深刻的洞察、實用的技巧和充滿同情心的引導,為每一位渴望走齣陰霾、重獲新生的讀者點亮瞭希望的燈塔。它是一本值得您珍藏、反復閱讀並付諸實踐的生命之書,將陪伴您堅定地走在康復的道路上,最終抵達心靈的綠洲,重新擁抱生命的美好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