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无公害中药材安全生产手册(第2版)》是一本介绍有关中药材安全生产方面的普及读物。共分三章:第一章为概况,介绍了中国中药资源及其分布,中药材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中药材市场状况;第二章介绍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各种规范要求,包括质量管理规范、外界条件、产地环境监督与管理、安全生产资料、栽培管理、采收与加工;第三章为各论,按入药部位分为根及根茎类、全草类、果实种子类、花类、茎类和皮类、其他类,对81种常用的药用植物分别予以介绍,包括每种药材的选地和繁殖栽培技术、生长发育特点、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加工及贮藏技术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我国中药材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药资源及其分布
第二节 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三节 中药材市场状况
第二章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规范
第一节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二节 无公害中药材生长的外界环境条件
第三节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监督与管理
第四节 无公害中药材安全生产的生产资料
第五节 无公害中药材的栽培管理
第六节 无公害中药材的采收与加工
第三章 81种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技术
第一节 根及根茎类
1.马兜铃
2.大黄
3.何首乌
4.川牛膝
5.黄连
6.芍药
7.延胡索
8.板蓝根
9.黄芪
10.甘草
11.远志
12.人参
13.西洋参
14.当归
15.白芷
16.柴胡
17.独活
18.川芎
19.防风
20.龙胆
21.丹参
22.黄芩
23.地黄
24.党参
25.桔梗
26.紫菀
27.苍术
28.半夏
29.知母
30.天冬
31.浙贝母
32.平贝母
33.百合
34.麦冬
35.玉竹
36.黄精
37.山药
38.射干
39.天麻
40.太子参
41.白术
42.三七
第二节 全草类
1.麻黄
2.淫羊藿
3.香薷
4.益母草
5.薄荷
6.穿心莲
7.绞股蓝
8.马齿苋
第三节 果实种子类
1.胡椒
2.莲子
3.五味子
4.木瓜
5.枳壳
6.吴茱萸
7.酸枣仁
8.山茱萸
9.连翘
10.枸杞子
11.车前子
12.栀子
13.栝楼
14.薏苡仁
15.砂仁
第四节 花类
1.辛夷
2.丁香
3.金银花
4.红花
5.菊花
6.款冬花
7.西红花
第五节 茎类和皮类
1.牡丹皮
2.厚朴
3.肉桂
4.杜仲
5.黄柏
第六节 其他
1.灵芝
2.肉苁蓉
3.芦荟
4.猪苓
精彩书摘
第一节 中药资源及其分布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种类及其蕴藏量的总和。广义的中药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养殖的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药用植物和动物及其产生的有效物质。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直接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森林是植物、动物栖息的场所,森林的分布和林种与中药资源关系十分密切。人们种植、采集、狩猎等社会生产活动,对中药资源的分布也起着重要作用。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现有中药资源种类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n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种,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一、中药资源
(一)药用植物
据统计,药用植物有383科、2309属、11146种。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各个植物类群。藻、菌、地衣类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1科、188属、459种。苔藓、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292科、212l属、10687种。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种子植物又独占90%多,是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二)药用动物
药用动物有415科、861属、1581种,其中脊椎动物占药用动物种类的62%,具有较大优势。爬行动物是药用动物中较重要的类型,蛇类是爬行动物中最大的类群,五步蛇、银环蛇、乌梢蛇等为主要种。哺乳动物中梅花鹿、马鹿等均为名贵种类。
(三)矿物药
矿物药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主要的药用矿物有12类、80种。常用品种有滑石、石膏、朱砂、雄黄等。
二、资源分布
中国综合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各地药用资源种类和资源的丰度。应在研究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对各项资源作出蕴藏量、需求量、实际可供应量等各项指标的动态监测,并作出相应的技术和行政措施。且在各地经济发展的规划中,对中药资源作出相应的自然区划和发展规划;在原有地道药材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若干个地道药材生产基地,这样才有利于中药材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据全国320种常用植物药材野生蕴藏量的调查说明,根及根茎类药材的蕴藏量占总蕴藏量的50%以上。种子果实类药材及全草类药材次之。花类、叶类、皮类、藤本类、树脂类、菌类和藻类药材所占比重较小。目前全国种植药材达200多种,药材商品全部来源于家种的有7。种左右,商品大部分来源于家种的有50种左右;试种成功并有少量商品或正在试种的品种有百种左右。
根据自然区划,将中国的中药资源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青藏区以及海洋区9个中药区。以下简要地介绍各区的自然条件和重要中药资源。
……
前言/序言
《无公害中药材安全生产手册(第2版)》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全面的中药材安全生产技术指南,旨在帮助广大中药材种植者、合作社、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管理人员掌握无公害中药材的生产技术,确保药材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内容更加贴合实际,技术更加先进,指导性更强。 第一篇:总论 本篇为全书的导引,旨在为读者建立起对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整体认识。 第一章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意义与发展现状 1.1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重要性 详细阐述了无公害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维护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深入分析了当前中药材质量安全面临的挑战,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等问题,强调了无公害生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 1.2 我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回顾了我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在政策引导、技术推广、标准制定、认证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绿色发展、道地药材品质提升、GAP(良好农业规范)体系建设、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中药材生产中的趋势,展望了未来无公害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 第二章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2.1 无公害生产的核心理念 详细解读了“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全程管理,持续改进”的无公害生产核心理念,强调从产地选择、种质资源、生产过程到采收、加工、储存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贯穿安全、优质、环保的原则。 2.2 适宜产地环境的选择与保护 深入阐述了选择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关键要素,包括土壤、水源、大气、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指导读者如何进行产地环境的调查、评价和风险分析,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如何保护和改善产地环境,防止污染源的输入。 2.3 种质资源的选择与管理 强调了选用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良种(品)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优良种质资源的来源、鉴定方法、选育原则以及在繁育、推广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管理要点,保障药材的遗传稳定性和品质的统一性。 2.4 绿色投入品的合理使用 严格界定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允许使用的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种类,详细介绍了有机肥、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的性能、使用方法、剂量与时期,以及禁用或限制使用的化学农药和化肥的种类与原因,强调科学、合理、适量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化学投入品对环境和药材品质的影响。 2.5 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 指导读者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包括生产计划、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档案记录、人员培训等。强调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对于实现全程可追溯、质量可控的重要性。 第二篇:生产过程关键技术 本篇为本书的核心内容,系统详细地介绍了中药材无公害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 第三章 耕地、播种与移栽管理 3.1 耕地准备与土壤改良 详细介绍了根据不同中药材品种的生长习性,对耕地进行翻耕、晒垡、平整的要求。重点阐述了利用绿肥、堆肥、沼渣沼液等有机物料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调控土壤pH值的方法。指导读者进行土壤的病虫害普查和相应的土壤消毒措施。 3.2 播种与育苗技术 分别针对不同中药材的播种方式(直播、育苗移栽),详细介绍了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如浸种、催芽、晾晒、药剂拌种等),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和行株距。重点阐述了育苗技术的关键环节,包括苗床的准备、营养土配制、播种密度、光照、水分、温度的控制,以及苗期病虫害的防治。 3.3 移栽管理 详细介绍了移栽前幼苗的炼苗措施,移栽的最佳季节、天气条件,移栽前的穴施基肥,以及移栽时的操作技术,如起苗、假植、定植、栽后管理(如浇定根水、覆盖保湿、搭架等)。 第四章 田间管理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4.1 肥水管理 深入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中药材对养分的需求差异,指导读者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长势和气候条件,科学配制和施用有机肥、化肥、生物肥料,确定追肥的种类、时期、次数和用量。详细阐述了灌溉和排水技术,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药材的需水特性进行精准灌溉,防止渍害。 4.2 杂草防除 强调了杂草防除的重要性,介绍了物理防除(如人工除草、机械除草、覆盖除草)、农业防除(如轮作、套种、密植)和生物防除(利用有益生物)等方法。在化学防除方面,详细列举了允许使用的安全、高效的除草剂种类、使用时期、剂量和注意事项。 4.3 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预测预报 详细介绍了常见中药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为害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重点讲解了病虫害的监测方法和预测预报技术,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4.4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4.4.1 农业防治 介绍了通过合理轮作、调整播种期、清除病残株、深翻土壤等措施,降低病虫源基数。 4.4.2 物理防治 详细介绍了诱捕器(如黄板、蓝板、性诱捕器)、灭虫灯、防虫网、覆盖物等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 4.4.3 生物防治 重点讲解了以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微生物(如 Bt、白僵菌、绿僵菌)为防治因子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生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除虫菊酯)的使用。 4.4.4 化学防治 在强调“非必要不使用,必要时科学使用”原则的前提下,详细列举了对环境和人体安全、高效的化学农药种类,如低毒、高效、选择性强的农药,以及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包括合理轮换用药、掌握最佳施药时期、准确施用剂量、规范施药方法、安全间隔期等,以确保药材中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第五章 采收、产地初加工与储存 5.1 采收适期判断与采收技术 详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中药材的生长周期、主要成分含量变化、外观形态等标准,准确判断采收适期。介绍了不同中药材(如根、茎、叶、花、果、种子、全草、皮等)的适宜采收方法、工具,以及在采收过程中如何保护药材的完整性和有效成分。 5.2 产地初加工技术 详细阐述了药材采收后的初步处理技术,包括清洗、去杂、切制、晾晒、烘干、堆积等。重点讲解了不同药材的加工方法,如根类药材的刷洗、去皮、切片、烘干;叶类药材的萎凋、杀青、揉捻、干燥;花类药材的采摘、摊晾、干燥;果实类药材的采摘、清洗、干燥等。强调在加工过程中避免损失有效成分,防止霉变和污染。 5.3 储存条件与防霉防虫措施 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中药材的适宜储存环境(温度、湿度、光照),以及不同储存方式(如阴凉、通风、干燥、冷藏)的要求。重点讲解了有效的防霉、防虫、防鼠措施,如药材的烘干贮藏、吸湿剂的使用、熏蒸消毒、物理隔离等,确保药材在储存期间不发生变质。 第三篇:质量控制与追溯体系 本篇旨在指导读者建立和完善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 第六章 无公害中药材质量检测与监控 6.1 常见质量指标与检测方法 介绍了中药材常见的质量指标,如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有效成分、有害物质)、杂质、水分等。简要介绍了常用的检测方法,如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鼓励种植户了解基本的质量控制知识。 6.2 农药残留与重金属检测 重点阐述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介绍了常见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如何解读检测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6.3 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总结了从种苗选择、生产过程、采收加工到储存包装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强调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七章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档案与追溯体系建设 7.1 生产档案的重要性与内容 详细说明了建立生产档案对于保障无公害生产、实现质量追溯、接受检查认证的重要性。指导读者规范记录农事操作、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产量、采收、加工、储存等信息,并提出了档案的保存要求。 7.2 追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介绍了追溯体系的构建要素,如唯一性标识、信息采集、数据管理、信息发布等。阐述了追溯体系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提升企业信誉、应对质量问题、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四篇:政策法规与标准 本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为无公害生产提供法律保障和技术依据。 第八章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导向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与相关配套法规 介绍了与中药材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药品管理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以及国家在中药材产业发展、质量安全、绿色生产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指导意见。 8.2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标准 详细介绍了中药材相关的认证体系,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申请流程和管理要求,指导读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认证。 第九章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9.1 GAP认证的意义与要求 深入阐述了GAP认证在中药材生产中的核心地位,其对于保障药材质量、规范生产行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详细解读了GAP认证的基本原则、核心要求,涵盖了产地适宜性、种子种苗、耕地、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地初加工、储存、档案管理等各个方面。 9.2 GAP认证实施的关键要素 指导读者如何制定和实施符合GAP要求的生产管理规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附录 附录一:常见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技术要点(举例) 选取几种常见的大宗中药材(如人参、枸杞、黄芪、白术、丹参等),详细列举其产地选择、品种选择、耕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储存等方面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要点,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和应用。 附录二:常用绿色投入品名录与使用指南 提供一份常用的绿色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刺激素等投入品名录,并附带其性能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方便读者查阅和选用。 附录三:中药材质量检测常用术语解释 对书中出现的一些质量检测相关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 编后语 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够为广大中药材生产者提供一份可信赖的技术参考,推动我国中药材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无公害中药材安全生产手册(第2版)》力求内容翔实、技术实用、指导性强,是中药材从业者案头的必备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