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兽医内科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既注意按照兽医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为序,又注意增添一些常见多发病的种类和内容,并力图以此区别于国内其他几本“兽医内科学”书籍。此外,《兽医内科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和问题的切人角度上力求“创新”和“学科交叉”,刻意追求新的目标,即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使《兽医内科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兽医内科学概述
第一节 兽医内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兽医内科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和交叉及其研究方法
第三节 兽医内科学的发展史
[附]在临床诊疗中如何使用本教材
第二篇 常见临床症状的病理和诊断
第二章 常见临床症状的病理和诊断
第一节 毒血症(toxemia)
第二节 败血症(septicemia)
第三节 猝死(sudden death)
第四节 免疫功能低下(immune deficiency)
第五节 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 and anaphylactic shock)
第六节 黄疸(jaundice or icterus)
第七节 发绀(cyanosis)
第八节 体重的变化(changes in body weight)
第九节 体温调节异常(thermoregulation abnormality)
第十节 全身器官系统疾病所致的眼的表现(ocular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disease)
第十一节 虚弱与晕厥(weakness and syncope)
第十二节 皮肤状态异常作为全身性疾病的信号(the skin as a senor of internal medical disorders)
第十三节 临床血液学和生物化学值在疾病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clinical haematological and biochemistry values as a guides to disease syndromes)
第十四节 末梢水肿(peripheral edema)
第十五节 器官病变所致的行为变化(behavioral signs of organic disease)
第十六节 厌食与贪食(anorexia and polyphagia)
第十七节 流涎(salivation)
第十八节 呕吐、返流和咽下障碍(vomiting,regurgitation,and dysphagia)
第十九节 腹泻(diarrhea)
第二十节 便秘、里急后重和排便困难(constipation,tenesmus and dyschezia)
第二十一节 呼吸困难、呼吸迫促或呼吸窘迫(dyspnea and respiratory distress or tachypnea)
第二十二节 咳嗽(coughing)
第二十三节 流产(abortion)
第二十四节 红尿(urine of red colour)
第二十五节 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第二十六节 贫血(anemia)
第二十七节 血液凝固障碍(disorders of hemostasis)
第二十八节 脱毛(alopeeia)
第二十九节 瘙痒(pruritus)
第三十节 肿块和淋巴结病(lumpsandlymphadenopathy)
第三十一节 疼痛(pain)
第三十二节 共济失调,不全性麻痹(轻瘫)和麻痹(ataxia,paresisandparalysis)
第三十三节 震颤和颤抖(trembling and shivering)
第三十四节 意识状态的改变:昏迷和木僵(aI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coma and stupor)
第三十五节 癫痫样发作(seizure)
第三篇 器官系统疾病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口腔及相关器官的疾病
口炎(stomatitis)
犬猫牙齿疾病(dental disease in canine and feline)
唾液腺炎(sialadenitis)
……
第四篇 营养代谢病
第五篇 中毒病
第六篇 免疫及免疫性疾病
第七篇 其他疾病
参考文献
索引
精彩书摘
全身水肿的原因 伴有腹水的低蛋白血症、右心衰竭和心包积液以及没有腹水的低蛋白血症。
局部水肿的原因 单一末梢水肿如炎症或感染、外伤、静脉或淋巴管阻塞及动静脉瘘管;两前肢水肿而后肢不发生水肿,如颅静脉腔阻塞;两后肢水肿而两前肢不发生水肿,伴有腹水的慢性门动脉高压和尾静脉腔阻塞,以及无腹水发生的腰下髂静脉阻塞。面部水肿见于血管神经性水肿、幼畜脓皮病初期和黏液性水肿。
症状动物发生水肿前组织间隙积聚液体明显增加,发生水肿时体重增加,无其他特异症状。根据水肿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部位,临床检查时应注意确定是否体腔积液、皮下积液以及体腔和皮下同时发生积液,胸部听诊和叩诊检查确定是否发生胸腔积液。通过视诊和触诊检查皮下水肿。当发生皮下水肿时,指压后组织发生凹陷,称压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
动物全身性水肿主要检查心脏、肾脏、肝脏、胃肠道疾病。某些器官功能障碍如咳嗽、不耐运动、呕吐或腹泻、多尿等临床症状有利于诊断。
由心脏疾病引起的水肿多伴有心杂音、奔马调、颈静脉怒张、心率不齐等心脏疾病的症状。腹部检查腹水、腹围大小,肝脏和肾脏大小和形态,肠管蠕动音。
非炎性水肿无热无痛,皮肤柔软完整;而炎性水肿常导致局部发热、疼痛、渗出、发红甚至溃疡。一后肢或一前肢或两前肢水肿一般由于静脉或淋巴管阻塞,应对肢体触诊和听诊,如两后肢发生水肿而没有腹水发生则应做直肠检查和详细腹部触诊。
诊断诊断时常需要确定末梢水肿的病因,包括临床病理、心电图、中心静脉压、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心血管造影和探针检查。末梢水肿必须确定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由于血清白蛋白决定大部分血浆胶体渗透压,测定白蛋白浓度十分重要。伴有尿白蛋白损失的肾脏疾病导致低血清白蛋白和正常的血清球蛋白。伴有白蛋白产生减少的肝脏疾病导致低血清白蛋白和正常或升高的血清球蛋白。由于胃肠蛋白损失导致清球蛋白均降低。在肾脏或胃肠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时,没有血管充盈现象,在水肿发生之前出现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下降。BSP试验和凝血酶原时间可以作为肝功能障碍的诊断指征。怀疑胃肠道出血应进行粪便潜血试验加以证明。血清球蛋白明显下降主要见于体外慢性出血,主要经过尿和粪便。如腹水存在,应检查腹水并确定病原。当存在腹水和全身性末梢水肿,在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心脏病。
……
前言/序言
兽医内科学:一本深入探索动物健康奥秘的知识宝库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教科书,它是一扇通往兽医内科广阔世界的窗口,为从业者、研究者乃至所有关爱动物健康的人士提供了一套系统、深入且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本书致力于剖析各种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策略以及治疗方案,旨在提升兽医对复杂内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最终服务于动物的健康福祉。 一、 疾病诊断的艺术:从细微之处洞察健康危机 兽医内科学的核心在于准确诊断。本书将系统性地引导读者掌握各种诊断工具和技术,并将其融会贯通,形成一套严谨的思维模式。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的精妙: 并非简单的流水账,而是深度挖掘与耐心观察的艺术。本书强调从宠物主人那里获取详尽且关键的病史信息,包括动物的年龄、品种、既往病史、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疫苗接种情况、精神状态、食欲、饮水量、排尿排便情况以及任何近期出现的异常行为或症状。这些信息如同拼图的碎片,能够为后续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同时,本书将详述系统的体格检查方法,从视、触、叩、听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动物的生命体征、淋巴结、皮肤、黏膜、眼、耳、鼻、口腔、心脏、肺、腹部脏器、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它不仅关注异常,更强调对正常生理结构的熟悉,从而在异常出现时能迅速识别。 实验室诊断的精准求证: 诊断离不开实验室的支持。本书将深入讲解各类实验室检查的原理、操作规范、结果判读及其临床意义。 血液学: 详细阐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指示作用,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检查在诊断贫血、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中的关键地位。 临床化学: 覆盖肝脏功能(ALT, AST, ALP, GGT, TBIL, ALB, GLOB等)、肾脏功能(BUN, CREA, SDMA等)、血糖、电解质、蛋白质、胆固醇、甘油三酯、胰腺酶(Amylase, Lipase)、凝血功能以及内分泌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皮质醇等)的检测意义,并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异常结果的潜在病因。 尿液学: 详尽介绍尿液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比重、pH、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潜血等)以及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等)的分析,强调其在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等诊断中的价值。 粪便学: 涵盖粪便的常规检查(颜色、性状、隐血)、寄生虫检查(浮集法、直接涂片法、McMaster计数法)、细菌培养等,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细胞学与病理学: 重点介绍细针抽吸(FNA)、压差取样(TPG)等技术在获取病变细胞样本中的应用,以及对骨髓、淋巴结、肿块、脏器穿刺物等进行细胞学判读的原则。同时,也涉及组织活检和尸体解剖在确诊疾病、探究病因、评估预后中的不可替代性。 影像学诊断的直观呈现: 影像学是观察动物内部结构的有力工具。 X射线(放射学): 详细阐述不同部位的X射线成像原理、技术要点、正常影像表现及常见异常影像特征。本书将涵盖胸腔(心脏、肺、气管、食管、肋骨等)、腹腔(胃、肠、肝、脾、肾、膀胱、前列腺等)、骨骼关节系统以及头部的X射线诊断,并结合影像学表现分析疾病。 超声学(声学造影): 深入讲解超声波在腹腔器官(肝、胆、脾、胰、肾、膀胱、胃肠道、肾上腺、生殖器官等)、心脏、眼球、颈部等部位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正常及异常图像解读。本书将特别关注超声在软组织病变、积液、结石、囊肿、肿瘤等诊断中的高敏感性。 CT与MRI: 介绍计算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复杂解剖结构、发现细微病变、明确病灶范围、指导手术及放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及复杂腹腔肿瘤的诊断中。 内镜诊断的微观视角: 内镜检查能直接观察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关节腔等内部情况,并可进行活检。本书将详细介绍胃肠镜、支气管镜、膀胱镜、关节镜等不同类型内镜的操作技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常见病变的内镜图像特点。 其他辅助诊断技术: 涵盖心电图(ECG)在心脏电生理异常诊断中的应用;血压测量在心血管疾病评估中的重要性;皮肤刮片、伍德灯检查、真菌培养、病毒学检测(PCR, ELISA等)、过敏原测试、基因检测等在特定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二、 核心内科疾病的深度解析:系统性疾病的全面剖析 本书将系统性地对动物常见的内科疾病进行深入剖析,涵盖各大系统,并注重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性。 心血管系统疾病: 从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肌疾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先天性心脏缺陷、心律失常、心包积液、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入手,详细阐述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包括听诊、ECG、X光、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以及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血管紧张性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手术治疗及预后管理。 呼吸系统疾病: 覆盖肺炎(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吸入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胸腔积液、气胸、肺栓塞、鼻炎、鼻窦炎、喉头麻痹、气管塌陷等。本书将详细讲解影像学(X光、CT)、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内镜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以及抗生素、消炎药、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氧疗、呼吸机支持等治疗手段。 消化系统疾病: 深入探讨食管疾病(反流、狭窄、异物)、胃十二指肠疾病(胃炎、胃溃疡、异物、肿瘤)、小肠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感染、寄生虫)、大肠疾病(结肠炎、便秘、巨结肠)、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性脑病、胆管炎、黄疸)、胰腺疾病(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等。诊断上将强调粪便学、生化检查、影像学、内镜及活检的重要性,治疗上则涵盖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如抗生素、促胃动力药、止吐药、保护胃黏膜药、保肝药、酶制剂等)及手术干预。 泌尿系统疾病: 详细讲解肾脏疾病(急慢性肾衰竭、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肿瘤)、尿路疾病(膀胱炎、尿道炎、尿结石、膀胱麻痹、尿失禁、前列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库兴氏病、艾迪生氏病、嗜铬细胞瘤)等。本书将重点阐述尿液学、生化检查(BUN, CREA, SDMA)、影像学(X光、超声)、内分泌检测(如皮质醇、ACTH刺激试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诊断方法,并介绍补液、透析、激素替代疗法、手术治疗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 聚焦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与减退、垂体疾病、副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诊断上将侧重于激素水平测定、特异性刺激试验或抑制试验,治疗上则强调激素替代、药物控制及手术。 神经系统疾病: 涵盖癫痫、脑炎、脑膜炎、椎间盘疾病、脊髓炎、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意识障碍(昏迷、谵妄)等。本书将重点介绍神经系统查体、影像学(CT, MRI)、脑脊液分析、诱发电位、肌电图(EMG)等诊断技术,以及药物治疗(抗癫痫药、消炎药、免疫抑制剂等)与手术的配合。 造血与免疫系统疾病: 深入研究各种贫血(再生性、非再生性)、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淋巴瘤、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IMHA)、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IMTP)、过敏反应、疫苗反应等。诊断将依赖于血液学、骨髓检查、免疫学检测、影像学及病理学。治疗上将涉及输血、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支持疗法等。 三、 治疗策略的优化与更新: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本书不仅提供疾病知识,更注重治疗策略的优化与更新,强调循证医学在兽医内科实践中的重要性。 药物治疗的精细化: 详细介绍各类常用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及剂量调整。例如,抗生素的选择与使用原则、抗炎药(非甾体类、甾体类)的应用时机与副作用、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与联合应用、心血管药物的精准选择等。本书将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展示如何根据疾病的特点、动物的个体差异以及经济承受能力,制定最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的补充与拓展: 强调营养支持(如特殊处方粮、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物理疗法(如按摩、水疗、针灸)、手术治疗(如肿瘤切除、瓣膜修复、结石移除)、介入治疗(如导管植入、血管成形术)等在疾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预后评估与监测: 详细讲解如何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动物的反应性、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因素,对疾病的预后进行科学评估。同时,本书也将强调对疾病的长期监测,包括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以及如何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 四、 紧急与重症监护:关键时刻的生命守护 本书将专门辟出章节,系统介绍兽医急诊与重症监护(ICU)的原则与实践。 生命支持技术: 详细阐述心肺复苏(CPR)、人工通气、氧疗、输液治疗、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纠正、镇痛管理、抗休克治疗等。 常见急症的处理: 重点讲解中毒、创伤、急性过敏反应、急性肾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重症感染等紧急情况的快速诊断与处理流程。 监护技术与设备: 介绍心电监护仪、血氧仪、呼吸机、注射泵、输液泵等监护设备的使用,以及对动物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测。 五、 展望与挑战:推动兽医内科学的未来发展 本书最后将对兽医内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分子诊断、个体化治疗、精准医疗、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以及兽医在公共卫生、动物福利、疾病预防等领域的角色拓展。同时,也探讨当前兽医内科面临的挑战,如耐药性问题、新兴传染病、动物伦檎、以及持续学习与更新知识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兽医内科学》是一部集理论深度、临床实践性、前沿科技应用和未来发展导向于一体的权威著作。它不仅为兽医专业人士提供了解决临床问题的强大武器,也为所有热爱动物、关注动物健康的人们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动物生命奥秘的智慧之门。它将成为您在复杂多变的内科疾病诊疗过程中,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