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 [あなたは半年前に食べたものでできている]

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 [あなたは半年前に食べたものでできてい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村山彩 著,杨林蔚 译
图书标签:
  • 饮食
  • 健康
  • 肠道菌群
  • 营养学
  • 身体成分
  • 代谢
  • 生活方式
  • 自我认知
  • 食物与健康
  • 半年前的食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514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299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あなたは半年前に食べたものでできている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雅致纸
页数:192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今天这顿饭没吃好,半年后的身体就会出问题!
  ◆人一日要食三餐,一年得吃1095顿饭。每顿饭都会影响到日后的自己和生活的全部。
  ◆决定“吃什么”的,只有你自己。因为没人能够强迫你,所以你需要有一本正确指导饮食的“救命书”!
  


  

海报:

内容简介

  

  人是由60兆个细胞组成的,细胞们平均半年就要整体更新一次。制造新细胞的原料,就是吃进去的食物。不管是手、脚、骨骼、神经还是大脑,都是由食物生成的。你刚吃进去的午饭,会在半年之后制造出你的身体。
  人和人之间能力的差距其实并不大,只不过是发挥出来多少的差异罢了。吃得不同,所展现出的能力就不同。吃什么和怎么吃,甚至能左右人生。
  全日本取得运动员膳食管理师资格的第1人村山彩,首次揭示运动员膳食的秘密,让普通人也能拥有运动员一样健康的身体,随时随地保持状态,发挥较大能力!
  

作者简介

  村山彩,日本运动员膳食管理师第一人,同时也是果蔬料理师和铁人三项选手。曾经在电视台和视频制作公司担任过制作人。2010年获得运动员膳食管理师的资格。之后就以这个身份活跃于电视、杂志、广播和体育比赛中,向人们传授膳食管理的知识和经验。2012年获得馆山若潮铁人三项比赛的冠军,同年也出现在70。3铁人三项世锦赛中。在2013年东京马拉松比赛中,考察并指导了运动员食谱的制作。目前致力于开办讲座,同时也对跑步与食物的关系进行科普,处理与生活常见病相关的咨询,并为专业的运动员和跑步爱好者进行饮食和运动指导。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对身体进行过大扫除,把不好的食欲扫地出门后,半夜再路过拉面店时,居然一点都不想进去吃了,真是不可思议。要知道,我以前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总是得拼命克制住想进沿街便利店的欲望,但还是经常会忍不住在最后一家店里买上一大包零食。自从接受了村山老师的建议,“疯狂想要吃”的欲望就渐渐消失了,再也不用苦苦忍耐。这是令我高兴的事情。

  ——三十多岁的女性


  

  ★以前为了排遣工作上的压力,总是能很快地把一包零食一扫而光,这种事还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但自从开始控制食欲后,就不会这样做了。

  ——二十多岁的女性


  

  ★上班的时候,因为工作很累,就总在半夜去便利店买一大堆东西,暴饮暴食。退休之后正好借机调整一下日常生活习惯,例如头一天吃了肉之后第二天就改吃鱼,觉得身体不爽利的话就做一些持续时间长的轻运动。结果比起上班时压力较大的那段时间,体重反倒轻了15公斤。

  ——六十多岁的男性


  

  ★可能是通过运动恢复了作为动物的本能,运动过后就会想吃肝脏做的菜。而且貌似身体也知道一喝酒就吃不进去东西,渐渐地对以前爱喝的酒也没了感觉。一旦开始想喝上两口,那就证明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我把是否想喝酒的感受当成了身体状况的晴雨表。

  ——四十多岁的女性


  

  ★每天都工作到很晚,饮食也不规律。从二十多岁起到三十过半,身心都开始出毛病了。因此我开始运动,并好好吃早饭。头天晚上想好菜单,第二天早早起床给全家人做饭,然后一起慢慢享用。这不仅增加了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间,我的体重和体脂率也一直保持在较好的状态。

  ——三十多岁的男性


  

目录

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
实践者的心声
前言
chapter 1 食欲也有“正误”之分
现代人食欲的“传感器”坏了? / 002
代谢综合征的原因不在于热量,而在于平衡 / 005
为什么我们会吃对身体有害的食物? / 008
看一个人吃了什么,就能知道他衣服里面的身体是什么样子 / 010
你是由半年前吃进去的食物组成的 / 015
本能不会让自己幸福 / 019
以为只吃沙拉就不会胖,那就大错特错了 / 022
吃蔬菜的真正原因 / 024
对零卡路里食物的误解 / 026
对自己的奖励却成了惩罚 / 029
改变人生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吃什么,怎么吃”/ 031
恢复正确食欲的方法 / 034
运动能让人明白到底缺什么 / 038
用运动 + 正确饮食来锻炼食欲的“传感器”/ 040
chapter 2 通过运动恢复“正常的食欲”
运动 20 分钟,流汗排出毒素 / 044
什么时候做运动 / 047
从减肥和忍耐的循环中抽身的理由 / 050
饮食不规律会毁了身体 / 055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恢复强健的身心 / 058
只有运动才是改变饮食习惯的正确方式 / 062
坚持跑步的人从来不会后悔 / 065
当食欲的“传感器”失灵时修复它的方法 / 068
为什么越是疲劳越要去运动呢? / 072
chapter 3 正常饮食所必需的生活习惯
身体的“大扫除”所必需的食物 / 076
副食要考虑颜色 / 080
不小心吃多了该怎么办? / 083
非要在外吃饭的话就去烤鸡肉串店吧 / 086
洋葱、生姜等调味料必不可少 / 089
把买水果的费用作为固定支出 / 092
在便利店挑选能看出原材料的食品 / 095
身体储蓄占八成,精神储蓄占两成 / 098
购买食材前要先定好目标 / 102
chapter 4 食物是朋友,也是敌人
食物决定人生 / 106
吃什么,怎么吃 / 108
吃一个饭团 + 猪肉与只吃一个饭团相比,哪种情况会使人发胖? / 112
不存在吃下去就会变健康的食物 / 114
饮食决定你是否能用出全力 / 118
冰箱也跟人类一样会代谢 / 122
正确使用筷子的人都不会胖 / 125
让这些食物组成半年后的自己也没关系吗? / 128
用招牌菜提升人生的质量 / 131
积极的心态是由饮食和运动创造出来的 / 134
从了解现在的自己开始 / 136
饮食管理与理财异曲同工 / 138
运动可以增强幸福感 / 141
身心都健康的人生就像四驱车 / 143
chapter 5 实践!村山食堂
不费工夫的三菜一汤 村山套餐 / 148
确定每日食谱的方法 / 149
两个品种就抵得上三菜一汤!简单食谱 1 / 152
两个品种就抵得上三菜一汤!简单食谱 2 / 154
一个品种就抵得上三菜一汤!简单食谱 1 / 156
一个品种就抵得上三菜一汤!简单食谱 2 / 158
太累了想去外边吃的话,就先给自己做个小菜吧! 简单食谱 1 / 160
太累了想去外边吃的话,就先给自己做个小菜吧! 简单食谱 2 / 161
太累了想去外边吃的话,就先给自己做个小菜吧! 简单食谱 3 / 162
太累了想去外边吃的话,就先给自己做个小菜吧! 简单食谱 4 / 163
适合运动前后食用 补充营养 + 不易发胖的食谱 1 / 164
适合运动前后食用 补充营养 + 不易发胖的食谱 2 / 167
村山家的冰箱大公开 / 168
后记 / 171











精彩书摘

  为什么我们会吃对身体有害的食物?
  当感到疲劳和精神紧张的时候,人们就会有压力。如果此时受到和压力程度相当的刺激,那么压力就会被抵消。
  为生计忙得不可开交的人,每天都要去借酒解忧;忙碌的事业型女性,有时会把桌子上堆放的巧克力一扫而光;等等。这些行为就是在利用酒精和甜食来抵消工作带来的压力。
  以刺激来对抗刺激——这是身体自然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身心俱疲的时候,就忍不住想吃辛辣的菜肴、甜腻的点心、油汪汪的炸货和薯片之类的东西。
  我有位相熟的女性朋友在某家公司做行政工作。她的人缘非常好,深得同事们的信赖,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但在事业上遇到瓶颈的时候,她经常会一下子吃掉整盒巧克力。
  也有家庭主妇曾对我说,当为家务事所累时,她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把用来招待客人的点心吃光。
  人感到疲劳时总是会一吃再吃。因为此时需要接受来自点心的刺激——来自香甜气息和油腻的刺激。当疲劳已经导致身体产生不适的时候,“现在马上要吃”“要多多地吃”的欲望就会愈发强烈。身边的那些容易到手的、刺激性强的食物就成为了“食欲”的俘虏。
  如前所述,为了获取与压力程度相当的刺激来抵消它,人们就会吃掉很多身体原本并不需要但大脑需要的一些“重口味”食品。
  这就是干扰“食欲传感器”的因素之一。
  你是由半年前吃进去的食物组成的
  为什么需要把失灵的“食欲传感器”调整回来呢?
  如果不纠正它的错误,后果又如何?
  人类是由60兆个细胞组成的。你可以把它理解为60兆个细胞的集合体就是“自己”。
  假设,人类的身体是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子。每个盒子被制造出来时就各不相同,有高有矮,有粗有细。里面装满了细胞。构成细胞的物质在一两天的时间里会完成新陈代谢。虽然有些构成骨骼的细胞好几年也不会有变化,但总体来说,细胞们平均半年就要整体更新一次。
  制造新细胞的原料,就是吃进去的食物。没有任何构成身体的材料不是被吃进去的。换言之,刚吃的东西,半年之后就会变成身体的一部分。
  大脑、神经、手足、肌肉等全身的细胞,都是由食物转化而来的。
  你刚吃进去的午饭,会在半年之后制造出你的身体。而现在的你,则是半年之前的食物组成的。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你的身体不适,很有可能就是半年前吃的东西造成的。如果你现在的工作不顺利,则需要在半年前的饮食习惯中找原因。
  脑细胞也是由食物转变而来的,流畅的语言、绝妙的想法、灵光一闪的好点子,都是优质食物变成的优质脑细胞的成果。
  按照这个思路,可以说心脏也是食物转化来的,毕竟心和脑密切相关。
  因此,如果你希望10年后、20年后的身心都健康的话,现在就必须把食欲的“传感器”校对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
  如果只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那半年后的你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想从此以后过上幸福的生活,那就需要把“怎么吃”放在与“怎么生活”“怎么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好好规划。
  放任错误的“食欲”不管,就等同于把自己丢在垃圾堆里。
  后果就是这么严重。
  “唯一不想让自己受委屈的事情就是吃。”
  “至少让我想吃就吃吧。”
  八成有人会这么想。越是这样的人,越需要调整自己食欲的“传感器”。
  抛弃“错误的食欲”,恢复身体本来对食物的渴望,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吃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也就是说,根本不用忍住想吃东西的念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能拥有健康不发胖的身体。
  人们经常会在杂志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拥有傲人身材的模特说:“爱吃的东西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她的体质和我不一样啦,即便是半夜吃拉面也不会发胖。”我在恢复“正确的食欲”之前,一直是这么想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我成为了运动员膳食管理师之后,接触了很多模特。然后我确信了一点:他们抛弃了错误的食欲“传感器”,半夜根本就不想吃拉面。当肚子饿的时候,只想摄取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也就是说,拥有了正常的“食欲传感器”。
  因此,只要拥有了正确的食欲“传感器”,就根本用不着拼命忍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能轻松拥有健康不发胖的身体。
  改变人生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吃什么,怎么吃”
  为什么有必要恢复正常的食欲呢?
  正如我前面分析的那样,“选择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可以改变半年后的自己”。此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食物决定了你能发挥出多大的本事。
  人一日要食三餐。也就是说,一年得吃1095顿饭。在我学习蔬菜搭配的时候,曾经惊讶于这个数字之大。
  在这1095顿饭里面,吃的东西会决定一个人可以发挥出来的能力。这就是运动员们重视饮食的头号原因。
  众所周知,像铃木一朗这样一流的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都要吃有利于发挥出自身最大能量的食物。他们熟知在比赛开始前多久、吃什么样的东西能够调整情绪和身体,使之达到最佳竞技水平。而且在休赛期间也不能放松对食物的管控,要趁机调理好肌肉和骨骼,以备下一赛季到来。
  自从我开始参加铁人三项比赛之后,就深切感受到,比赛前的饮食习惯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状态。
  不管实力多么雄厚的人,如果没有摄取“给力”的食物,或者吃的时间和分量不合适,就不会得到预想中的结果。跑一个小时的步就要吃能维持一个小时体力的食物,打几个钟头的棒球就要吃能维持几个钟头的食物,这点非常重要。
  在竞技体育中,可以通过时间或者排名得知结果,其实生活中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考试中突发腹痛,一般就考不出好成绩。
  如果摄入的甜食或者酒精过量,就会降低体内钙和镁的含量,而这两种物质在神经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果就会导致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下降了。而且零食和下酒菜里面富含的磷会影响身体对钙质的吸收,容易导致情绪不安定。总而言之,就是让人无法发挥出原本的水平。
  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他因为缺钙而焦躁不安?带他去公园玩的时候,是不是觉得他容易疲劳?
  即便是非运动员,饮食规律的人和混乱的人,两者的日常状态差距之大可能令他们本人都感到吃惊——虽然人们很难发现这一点。
  有人说过:“人和人之间能力的差距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只不过是发挥出来多少的差异罢了。”此言不虚。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吃”上面非常注意。
  他们了解食物会影响自己的社会表现。吃得不同,所展现出的能力就不同。“吃什么”和“怎么吃”,与能力同等重要。也就是说,“吃什么”和“怎么吃”,甚至能左右人生。
  食物决定人生
  身体是由吃进去的食物组成的。也就是说,体质会随着食物而改变。
  之前一直都在讲怎样通过食物让人强壮起来。与此相对,当食物摄取不足时也会拖自己的后腿。
  说得极端一些,食物既可以让你每天都轻松愉快地度过,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全力以赴;它同样也能让人精神萎靡、一蹶不振。
  吃的东西都是自己选择的。
  如果选错了,会造成思维僵化,想不出好点子,行动时的判断力变得迟钝。
  为什么说运动员比普通人更加注意饮食,原因就是他们的成绩可以直接体现在数字上,成绩与食物的关系一目了然。吃什么、怎么吃有利于提高成绩,很明显就能感觉得到。
  吃的东西不同,就会得出不一样的成绩。这种情况并非只在运动员身上发生。
  运动员的饮食与成绩挂钩,一般人自然也不例外。
  想在事业和人生上取得好成绩的话,一般人也应该像运动员一样多操心自己的饮食。
  如果在重要的会议或者商贸谈判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既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也给不了及时的反馈,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赴重要的约会时,半路上却突然肚子疼,想必气氛一下子就会变得僵硬吧。本想着充分发挥自己的魅力,这下可砸锅了。
  如果期待自己能有良好的表现,那么“吃什么”就变得很重要。
  ……

前言/序言

  你的食欲“传感器”还在正常工作吗?
  爱吃的东西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还能确保身体健康不发胖。
  是不是觉得“根本不可能”啊?不过,还真的有这种“好事”哦。
  人类原本就可以做到爱吃的东西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还活得健健康康。
  请看看自然界的生物们吧。它们从不减肥,也没人教它们营养学之类的知识。大家尽情享用着自己爱吃的东西,也都保持着健康的身体,没有见谁长得特别肥胖。
  众生皆如此,人类也不例外。爱吃的东西,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但现实却是:如果人类真这么做了,新陈代谢就会出问题,身体也会变得不健康。
  那为什么就只有人类变得不健康了呢?
  因为我们食欲的“传感器”被压力干扰了。
  当某种营养物质不足时,人类的身体就会产生“食欲”的信号,促进摄取。这时,如果食欲的“传感器”正常工作的话,就会自然想要获得正确的营养物质,将其摄入吸收之后,就能保持健康的体魄。例如,当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时,就会想吃蔬菜和水果;当能量不足时,就想吃顿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实在饭菜。
  那如果食欲的“传感器”受到干扰了又会怎样呢?
  原本是缺乏维生素,但“传感器”受到了干扰,就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了。但是身体毕竟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于是就会不断地向大脑发送“想吃点什么”的信号。于是我们为了满足这种“想吃点什么”的欲望,顺手拿起食物就往嘴里塞。这也吃那也吃,直到摄入了必需的维生素后,“食欲”才罢休。要么就是直到“再也吃不进去”的程度,也就是吃撑了之后,“食欲”才自然消失。
  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话,身体就变得不健康了。然后为了减肥,就得不停地克制食欲,忍耐再忍耐……就是这样,如果一直戴着受到干扰的食欲“传感器”过日子的话,自己只会变得苦不堪言。
  以上说的是食欲传感器失灵的情况。
  但是,反过来讲,如果把食欲的传感器养护好,把令自己痛苦的食欲清除掉,就能和那些在野外生存的、健康美丽的生物一样,爱吃的东西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还能维持住身体的健康。
  那么,怎样才能找回“正常食欲”呢?
  获得一生健康的黄金法则
  在此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我是全日本取得运动员膳食管理师资格的第一人。现在除了对运动员和普通人群进行膳食指导之外,我还经常参加国内外举行的铁人三项赛事。
  说到运动员膳食,大家会联想到什么呢?受到严格管控的特殊餐饮?高热量、高蛋白、分量还特别足的食品?无论如何,持“反正跟我们平常吃的不一样”这种观点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当然了,在比赛前或者处于特殊环境中时,肯定会吃这样的东西。但是,这并非常态。对运动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能在有限的比赛时间之内,发挥出身体最大的能量。为达到这个目的而摄取的食物,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
  “运动员膳食”所提倡的是能够产生“正常食欲”的、天然的食品。都是些简单普通的、谁都会做的食材和烹调方法,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日常饮食。只要恢复“正常食欲”的传感器,摄入合适分量的身体所需物质,运动员们就能发挥出身体里的最大能量。
  对于不是运动员的普通人来说也是如此。只要食欲的“传感器”恢复了正常,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像运动员一样拥有健康的身体,发挥出自身原有的力量和能力。
  吃什么才能发挥出自己本有的能量呢?意外的是,人类对此并不了解。运动员膳食管理师要做的就是告诉人们饮食的诀窍。恢复“正常食欲”的传感器,想吃的东西随便吃,身体健康还吃不胖——希望您从现在开始,就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你的大脑、神经、骨骼都是由半年前吃的东西组成的
  虽然有些冒昧,但我还是要问一下:你半年前都吃了些什么?健康的日本菜?总是借酒消愁?每天都在不停地吃零食?还是说根本就记不得了?
  事实上,正是“半年前吃下的东西”,才造就了现在的你。不管是手、脚、骨骼、神经还是大脑,都是由食物生成的。
  现在,如果你感觉身体状况正在慢慢恶化,原因可能就出在半年前你吃的东西里面。脑细胞也是通过摄取食物生成的,如果脑力发挥不足的话,脑袋就不清醒,也就想不出什么好主意。
  如果你想从现在开始,10年后、20年后都过着身心健康的生活,那现在就有必要把食欲的传感器调整到正常状态。如果你从今往后想过上幸福的生活,那就有必要恢复正常的食欲,弄明白该吃什么、怎么吃。
  我这本书讲的就是如何恢复“正常的食欲”。
  简单来说,就是运动20分钟左右,让身体出汗,肚子饿下来,然后再享用营养均衡的食物。我称之为“身体的大扫除”。
  只要做好“大扫除”,就能把“传感器”调整好,恢复正常的食欲。我们人生中不得不用来“忍耐”的时间也随之慢慢减少了。按照传感器发出的指令,只吃自己想吃的食物,身体自然而然就能保持健康的状态。
  “我不怎么擅长运动啊……”抱着这种想法的人,还请不要急着烦恼。
  到现在为止,为了瘦到健康的程度,你是不是曾经改变过自己的饮食习惯?因为拼命忍耐不去吃想吃的食物,反而增加了很多压力?这种压力迟早会爆发,体重反弹者不在少数。大部分人在不知不觉之间,自己都放弃了控制饮食的念头。
  一旦开始“改变饮食习惯”,人们下意识地就只往“抑制食欲”这方面想。
  但是,如果通过运动把体内不好的东西排出去,进行“身体的大扫除”之后,就可以改变“食欲”本身。想吃垃圾食品或者油腻东西的这种“令自己痛苦的食欲”会自然消退,您根本就不会再惦记这些了。
  这就是运动的功劳。关于运动方面我会在第2章里做详细的说明。总而言之,是“食欲”本身发生了变化。
  我希望大家能从改变“食欲”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即便你现在已经深陷错误的“欲望”、错误的“食欲”中不能自拔,但也并不意味着无药可救,一辈子都不能翻身。
  一旦开始把运动纳入生活之中,就可以纠正错误的“欲望”。
  如果您大半的人生已经浪费在“减肥”和“忍耐”上面了,如果从现在开始想过轻松的生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话,请试试我的方法吧。不用忍耐,也不会发胖,不会反弹,更不会暴饮暴食,就可以拥有健康的生活,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
  通向这种生活的金钥匙,就是基于正确“传感器”的正常食欲。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就请接着往下看吧。

你的身体,是一本承载着时间和风味的日记。 想象一下,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时刻?站在镜子前,看着眼前的自己,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好奇:构成我的,究竟是哪些元素?它们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我们常说“吃什么补什么”,这似乎是一种直观的朴素认知。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身体与食物之间的联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更为深刻。 《你的身体,是一本承载着时间和风味的日记》并非一本简单的食谱,也不是一本枯燥的营养学论文。它是一场关于身体与食物之间隐秘而深刻对话的探索之旅。这本书试图拨开笼罩在日常饮食上的迷雾,揭示那些隐藏在每一口食物背后的,关乎我们健康、情绪甚至人生轨迹的巨大影响。 时间,是食物留下的最深刻印记。 你是否曾留意过,为什么有些食物吃下肚后,感觉身体轻盈舒畅;而有些则让你感到沉重、疲惫,甚至引发一些难以名状的不适?这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好消化”或“不好消化”。《你的身体,是一本承载着时间和风味的日记》将带领你穿越时间的维度,去理解食物在进入身体后,如何被分解、吸收、转化,并最终融入你的细胞、组织,乃至骨骼。 这本书将带你认识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而构成这些细胞的基石,正是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这就像是一座不断施工中的建筑,原材料的质量和来源,直接决定了建筑的稳固和美观。你今天所摄入的氨基酸,可能在数周后就成为了你肌肉的一部分;你今天摄入的脂肪酸,可能已经悄悄地驻扎在你的细胞膜上。这意味着,过去你所吃的每一餐,都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着现在的你。 更进一步,《你的身体,是一本承载着时间和风味的日记》将深入探讨,那些我们常常忽视的“非显性”营养素,如微量元素、植物化学物质、益生菌等等,它们在身体内部所扮演的角色。它们可能不会立刻带来显著的感官体验,但它们却在身体这座精妙的化学工厂中,默默地调节着酶的活性,参与着能量的代谢,对抗着身体的氧化压力,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免疫系统。这些微小的作用,日积月累,最终汇聚成我们今日的健康状态。 风味,是食物传递给身体最直接的语言。 我们常说“味道好”,但“味道好”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你的身体,是一本承载着时间和风味的日记》会引导你重新审视“风味”这个概念。风味,不仅仅是舌尖上的愉悦,它更是食物本身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的信号。 书本将带你走进食物的微观世界,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些宏量营养素是如何在烹饪和消化过程中,转化为我们能够吸收和利用的分子。它会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烹饪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风味,而这些风味的变化,又如何影响着我们的食欲、消化液的分泌,甚至大脑的情绪中枢。 书中还会深入探讨,那些在食物中赋予独特风味的天然化合物。例如,辛辣的辣椒素如何激活我们的痛觉感受器,带来短暂的刺激快感;芳香的挥发油如何影响我们的嗅觉,唤起美好的记忆;而发酵食物中产生的复杂风味,又如何蕴含着丰富的益生菌和代谢产物,对我们的肠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你的身体,是一本承载着时间和风味的日记》将揭示,我们对于某种风味的偏好,有时也与我们的身体需求有着微妙的关联。也许,你对某种味道的渴望,正是身体在告诉你,它正在缺失某种特定的营养素。这本书鼓励读者去倾听身体的声音,用“品鉴”的态度去感受食物,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填饱肚子的工具。 不仅仅是物质的组成,更是内在的联动。 《你的身体,是一本承载着时间和风味的日记》所要传达的核心理念是:食物对我们的影响,绝非孤立的物质堆砌,而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性工程。 书本将深入探讨食物与我们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之间的联动。它会解释,为什么一些食物能够帮助我们稳定血糖,避免能量的剧烈波动,从而维持更持久的精力;为什么另一些食物能够滋养我们的神经系统,改善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更平和、更专注;甚至,为什么我们所吃的食物,会对我们身体的抗炎能力、免疫防御能力,以及长期的慢性疾病风险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常常将健康寄托于某些“超级食物”或“神奇疗法”,但《你的身体,是一本承载着时间和风味的日记》会告诉我们,真正的健康,在于日常饮食的平衡和智慧。它将鼓励读者去理解,没有哪一种食物是万能的,也没有哪一种食物是绝对有害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不同的食物以健康的方式组合起来,如何根据自己身体的独特需求,去做出明智的选择。 重塑你与食物的关系。 阅读《你的身体,是一本承载着时间和风味的日记》,你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食物摄入者,而会成为一个更加积极、更加有意识的“身体管理者”。 这本书会引导你: 重新认识你的食谱: 了解你平常所吃的食物,其背后的营养构成、消化过程,以及它们在你的身体里可能扮演的角色。 倾听身体的语言: 学会识别身体发出的信号,理解饥饿、饱腹、能量波动、消化不良等现象背后的真实含义,并将其与你的饮食习惯联系起来。 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掌握选择食物的原则,不仅仅是看标签上的数字,更是理解食物的本质,以及它们对你身体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 享受饮食的乐趣: 在理解身体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发现食物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将健康的饮食变成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你的身体,是一本承载着时间和风味的日记》并非要制造焦虑,而是要赋能。它希望通过揭示食物与身体之间那些常常被忽视的联系,帮助每一个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更好地呵护自己的身体,拥抱更健康、更充满活力的生活。 这本书,是一份邀请,邀请你踏上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去理解那个由你所吃的食物,所精心雕琢的、独一无二的你。从今天起,每一次的进食,都将不再是简单的生存行为,而是一次对未来的投资,一次与自己身体的深刻对话。你的身体,是一本珍贵而鲜活的日记,而食物,是书写这本日记的笔墨。让你的笔墨,饱含智慧与关爱,去书写一份属于你的、充满生命力的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好奇感,简洁的留白,一本旧旧的、似乎承载着故事的书,一本打开的书页,散落着些许不规则的颗粒,像是麦子、米粒,又像是某种香料。封面上那句“你的身体,是你吃下的一切的总和”,瞬间击中了内心深处隐藏的那个对于“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模糊认知。我一直以为,健康饮食就是少油少盐,多吃蔬菜水果,但这本书似乎在暗示着,事情远不止于此。它没有直接告诉我“该吃什么”,而是抛出了一个更有趣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吃某种食物?这些选择又如何悄无声息地在我们体内堆砌,最终影响到现在的我们?这种“追溯本源”的哲学思考,让我对日常的每一餐都充满了敬畏。想象一下,半年前我随手买的那块面包,那杯街角的咖啡,那一次与朋友的放纵大餐,它们都在以一种我无法察觉的方式,参与塑造着我现在的精神状态,我的皮肤光泽,我的思绪清晰度……这是一种多么深刻的连接啊!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索,这本书将如何一步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看到食物与自我的奇妙共生关系。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从“吃什么才能变瘦”或者“吃什么能变美”的角度切入,而是从更深层次的“食物与自我”的连接出发。作者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和科学的解释,描绘了食物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的“塑造者”角色。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消化”的论述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物理的分解,更是一种能量的转化,一种生命的延续。而我们所摄入的,不仅仅是卡路里,更是信息,是信号,这些信号在体内传递,影响着我们方方面面。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吃的,是否也包含了我们所“相信”的?如果我们相信某种食物是有益的,它是否真的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这种“信念的力量”与“食物的力量”的结合,让我对“饮食疗法”和“身心合一”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会你如何吃,更重要的是,它启迪你如何“感受”和“理解”你所吃的一切,从而与食物建立一种更和谐、更健康的关系。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被施了魔法,看待食物的角度完全变了。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科普读物,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化学名词和营养成分表。相反,作者以一种极其生活化、充满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食物在我们生命中的角色。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与食物”的那部分,原来我们吃下的不只是营养,还有那些潜藏在食物背后的情感,是快乐,是慰藉,是压力,甚至是童年的回忆。我开始反思自己那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不知道”什么该吃,而是因为我“需要”它。需要一杯甜甜的奶茶来应对糟糕的一天,需要一碗热腾腾的面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要改变,不只是改变饮食本身,更要关注引发这些饮食选择的内在动机。它像一位温柔的朋友,没有评判,只有理解和引导,让我更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从而做出更明智、更具爱的选择。这种“自我关怀”的觉醒,比任何节食减肥都来得更持久,更有力量。

评分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赋权”感。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被食物“控制”的个体,总是被各种诱惑牵着鼻子走,然后又为自己的“失控”而懊悔。但《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这本书,却巧妙地将“权力”重新交还到了我的手中。它让我明白,我并非只能被动接受,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选择,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我”。书中关于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精力、情绪和创造力的描述,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开始留意自己吃了某样东西之后,身体的反应,精神的状态。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逐渐掌握了与自己身体的对话方式。原来,我的身体一直在“说话”,只是我之前没有听懂。现在,我仿佛拥有了一本“身体使用说明书”,知道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提升自己的专注力,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甚至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非常实在的改变,一种 tangible 的进步,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营养学的书,可能会有点枯燥。但读下来才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只不过载体是“食物”。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仿佛在与一位老朋友聊天,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选择”的探讨。我们每天都在做无数个关于吃的选择,小到今天早餐吃什么,大到聚餐时如何平衡口腹之欲和健康。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却像滚雪球一样,在半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累积成我们现在的样子。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选择习惯”,以及这些习惯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它让我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无数个微小而积极的选择构成的。它鼓励我去拥抱那些能够滋养我身心的食物,去拒绝那些让我感到负担和消耗的“选择”。这种“自我觉察”的能力,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宝贵的礼物,它让我能够更主动地去“设计”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

评分

很好!

评分

质量不错,已看完,刷新三观

评分

质量还不错,物流速度快。

评分

书很好,翻了翻感觉会有兴趣,一次性买了超多书,哈哈,估计够一年看的了。噢耶!!!!!!!!!!!!!!!!!!!

评分

评分

不知道看了之后有没有点用处

评分

还没看,不过书不错,小巧精美。

评分

简单大气有档次,便宜实惠有内涵!!!

评分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