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思想(白金版)

精益思想(白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詹姆斯 P.沃麦克(JamesP.Womack),[美] 丹尼尔 T.琼斯 著,沈希瑾,张文杰,李京生 译
图书标签:
  • 精益生产
  • 精益思维
  • 管理学
  • 效率提升
  • 流程优化
  • 持续改进
  • 商业管理
  • 生产管理
  • 白金版
  • 工业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07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469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精益思想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5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对精益生产方式好的总结
  《商业周刊》畅销书,累计销量上百万册。
  打算尝试精益的人,该怎么做?
  已经实施精益的人,下一步该怎么办?
  本书包含了新的精益理论、方法和工具,一一解答上述问题。

内容简介

  对精益生产方式的总结
  《商业周刊》畅销书,累计上百万册。
  打算尝试精益的人,该怎么做?
  已经实施精益的人,下一步该怎么办?
  《精益思想(白金版)》包含了的精益理论、方法和工具,一一解答上述问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进入品牌店查阅:


作者简介

  《精益思想》于1996年秋季首次出版,历经20年,畅销十多个国家,累计上百万册。本书的成功在于它对精益生产方式做了的总结,为读者提供了精益的核心原则,实地考察了美国、德国、日本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大小企业推行精益的实际情况和心得,为准备跨入精益之门和进一步学习、实施精益的人提供了的指南,从而成为精益方面的经典著作。
  精益原则:
  根据客户需求,重新定义价值;
  识别价值流,重新制定企业活动;
  使价值流动起来;
  依靠客户需求拉动价值流;
  不断改善,追求尽善尽美。

目录

修订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
第一部分 精益原则
导论 和浪费针锋相对的精益思想 ∥ 2
定义价值 ∥ 3
识别价值流 ∥ 7
流动 ∥ 9
拉动 ∥ 12
尽善尽美 ∥ 13
我们现在就能得到的好处 ∥ 14
停滞消除剂 ∥ 15
从头做起 ∥ 16
第1章 价值 ∥ 17
是一所房子,还是一种没有麻烦的经历 ∥ 17
从向传统“价值”的定义挑战开始 ∥ 19
按整个产品来定义价值 ∥ 21
精益企业重新考虑价值时的关键所在 ∥ 23
价值定义的最后一个要素:目标成本 ∥ 24
第2章 价值流 ∥ 26
从货架通道里观察 ∥ 26
一提盒可乐的价值流 ∥ 27
生产可乐 ∥ 27
引起浪费的根本原因 ∥ 32
订购可乐 ∥ 33
制成可乐 ∥ 36
让价值流分析发挥作用 ∥ 37
第3章 流动 ∥ 39
批量生产的世界 ∥ 39
流动的技术 ∥ 41
自行车从批量生产到流动生产 ∥ 42
把流动思想用于任意活动 ∥ 53
工作中的流动;流动地工作 ∥ 53
只有流动是不够的 ∥ 55
第4章 拉动 ∥ 56
过去糟糕的生产 ∥ 57
服务于拉动的精益生产方式 ∥ 58
过去糟糕的配送 ∥ 61
服务于拉动的精益配送 ∥ 63
从理论到实践 ∥ 66
精益配送技术 ∥ 69
均衡进度需要均衡销售 ∥ 70
过去糟糕的轿车维修服务 ∥ 71
从维修场地拉动 ∥ 72
从维修场地到原材料的拉动 ∥ 73
仅仅是开始 ∥ 75
混乱是真的吗 ∥ 76
是否真的必须有商业周期 ∥ 78
在追求尽善尽美中拉动价值 ∥ 78
第5章 尽善尽美 ∥ 79
增长的途径 ∥ 79
捷径 ∥ 80
持续进行根本性的、不断的改善 ∥ 82
尽善尽美的蓝图 ∥ 83
集中精力消灭浪费 ∥ 84
去掉惰性,开始起步 ∥ 86
第二部分 从思想到行动:精益的飞跃
第6章 简单事例 ∥ 90
精益革命 ∥ 100
最终结果 ∥ 110
如“流”的工作 ∥ 111
最后步骤 ∥ 113
超越简单事例 ∥ 113
第7章 复杂事例 ∥ 115
“我们差点让自己‘准时’死亡” ∥ 116
变革代理人 ∥ 117
理论知识 ∥ 118
线模公司的精益化 ∥ 122
首先处理过剩人员和“钉子户” ∥ 122
教会人们如何去观察 ∥ 124
反复改善每一个价值流 ∥ 125
再造生产组织,为价值流开辟道路 ∥ 126
引进精益财务系统和“计分卡” ∥ 127
降低库存 ∥ 129
创建一个“精益”部门 ∥ 130
为获得灵活性而提供铁的工作保证 ∥ 131
再造产品开发系统,为价值流开辟道路 ∥ 131
整改接单过程 ∥ 134
将工薪和利润联系起来 ∥ 135
改善供应商 ∥ 136
制定一项发展战略 ∥ 137
五年后的成绩记录 ∥ 140
对问题更严重的企业怎么样呢 ∥ 142
第8章 严峻的考验 ∥ 143
从美国系统到批量生产 ∥ 145
鹰的起飞 ∥ 14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形成批量生产方式的动力 ∥ 150
喷气推动的鹰 ∥ 151
鹰的第一次坠落 ∥ 155
是较精益而非精益,是必需而非足够 ∥ 157
1991年创造出的危机 ∥ 159
从大到不太大,从“流程”到流动 ∥ 160
仅有精益知识是不够的 ∥ 162
第二个变革代理人 ∥ 163
拔掉钉子户 ∥ 166
调整两项主要活动 ∥ 168
10亿美元的房间 ∥ 168
超大装备的遗迹 ∥ 170
连续流动发动机 ∥ 174
同时发生的质量危机 ∥ 175
实际生产的最终结果 ∥ 177
不能倒退之点 ∥ 178
下一步飞跃 ∥ 179
教训和下一步骤 ∥ 181
精益思想对其他工业企业又如何呢 ∥ 182
第9章 精益思想和德国技术 ∥ 183
从贫穷到富有的初步成功 ∥ 183
保时捷:一个典型的德国企业 ∥ 185
出现危机 ∥ 189
变革代理人 ∥ 192
进攻计划 ∥ 193
日本导师的到来 ∥ 197
处理就业问题 ∥ 201
工人和工会的反应 ∥ 202
整顿供货队伍 ∥ 203
整顿全盘管理 ∥ 206
整顿产品计划 ∥ 207
整顿产品开发系统 ∥ 207
业绩记录 ∥ 208
下一个挑战 ∥ 209
对德国传统的暗示 ∥ 210
德国和日本 ∥ 215
第10章 大丰田,小昭和 ∥ 216
昭和的危机 ∥ 217
最初的努力 ∥ 219
一个思想矛盾 ∥ 221
支撑精益化的新型组织 ∥ 222
从硬改善到软改善 ∥ 223
最后因素:重新思考订单接收和生产计划 ∥ 224
最终结果:精益的成功 ∥ 226
日本的其他企业如何 ∥ 227
丰田的精益状况 ∥ 228
“ 不服输的好处” ∥ 228
创造性的危机 ∥ 230
丰田的缓慢行进 ∥ 231
相应的改革 ∥ 232
完善生产环节改革 ∥ 234
完善平行化改革 ∥ 235
今日之丰田 ∥ 236
精益思想在丰田公司之外的传播 ∥ 240
小昭和,大丰田:日本今日面临的挑战 ∥ 243
一样的步骤 ∥ 245
第11章 行动计划 ∥ 246
开始起步 ∥ 246
创建一个组织机构,引导你的价值流 ∥ 255
建立鼓励精益思想的业务系统 ∥ 261
完成转型 ∥ 265
五年承诺的必然结果 ∥ 269
下一个飞跃 ∥ 271
第三部分 精益企业
第12章 流动的渠道,渠道的流域 ∥ 274
精益企业 ∥ 275
结束工业冷战 ∥ 276
轮换职务 ∥ 277
未来的职能 ∥ 279
企业的作用 ∥ 280
三种工业传统中的精益企业 ∥ 281
前面的路还很长 ∥ 284
第13章 想象尽善尽美 ∥ 285
长途旅行 ∥ 285
医疗 ∥ 288
食品生产和配送 ∥ 290
建筑业 ∥ 291
短途内个人的出行机动性 ∥ 292
想象的力量 ∥ 294
我们马上就可以得到的好处 ∥ 295
第四部分 新的发展
第14章 精益思想的稳步发展 ∥ 298
丰田的稳步发展 ∥ 299
保时捷的精益过程加卓越产品 ∥ 302
体现在大型货物包装机中的精益思想:兰开公司 ∥ 303
普惠:困难时期困难行业中的精益思想 ∥ 304
超越孤立的发展 ∥ 308
第15章 使变革制度化 ∥ 311
充实后的行动计划 ∥ 311
机会就在眼前 ∥ 334
后记 精益网络 ∥ 336
注释 ∥ 339
参考文献 ∥ 360
译者后记 ∥ 363修订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
第一部分 精益原则
导论 和浪费针锋相对的精益思想 ∥ 2
定义价值 ∥ 3
识别价值流 ∥ 7
流动 ∥ 9
拉动 ∥ 12
尽善尽美 ∥ 13
我们现在就能得到的好处 ∥ 14
停滞消除剂 ∥ 15
从头做起 ∥ 16
第1章 价值 ∥ 17
是一所房子,还是一种没有麻烦的经历 ∥ 17
从向传统“价值”的定义挑战开始 ∥ 19
按整个产品来定义价值 ∥ 21
精益企业重新考虑价值时的关键所在 ∥ 23
价值定义的最后一个要素:目标成本 ∥ 24
第2章 价值流 ∥ 26
从货架通道里观察 ∥ 26
一提盒可乐的价值流 ∥ 27
生产可乐 ∥ 27
引起浪费的根本原因 ∥ 32
订购可乐 ∥ 33
制成可乐 ∥ 36
让价值流分析发挥作用 ∥ 37
第3章 流动 ∥ 39
批量生产的世界 ∥ 39
流动的技术 ∥ 41
自行车从批量生产到流动生产 ∥ 42
把流动思想用于任意活动 ∥ 53
工作中的流动;流动地工作 ∥ 53
只有流动是不够的 ∥ 55
第4章 拉动 ∥ 56
过去糟糕的生产 ∥ 57
服务于拉动的精益生产方式 ∥ 58
过去糟糕的配送 ∥ 61
服务于拉动的精益配送 ∥ 63
从理论到实践 ∥ 66
精益配送技术 ∥ 69
均衡进度需要均衡销售 ∥ 70
过去糟糕的轿车维修服务 ∥ 71
从维修场地拉动 ∥ 72
从维修场地到原材料的拉动 ∥ 73
仅仅是开始 ∥ 75
混乱是真的吗 ∥ 76
是否真的必须有商业周期 ∥ 78
在追求尽善尽美中拉动价值 ∥ 78
第5章 尽善尽美 ∥ 79
增长的途径 ∥ 79
捷径 ∥ 80
持续进行根本性的、不断的改善 ∥ 82
尽善尽美的蓝图 ∥ 83
集中精力消灭浪费 ∥ 84
去掉惰性,开始起步 ∥ 86
第二部分 从思想到行动:精益的飞跃
第6章 简单事例 ∥ 90
精益革命 ∥ 100
最终结果 ∥ 110
如“流”的工作 ∥ 111
最后步骤 ∥ 113
超越简单事例 ∥ 113
第7章 复杂事例 ∥ 115
“我们差点让自己‘准时’死亡” ∥ 116
变革代理人 ∥ 117
理论知识 ∥ 118
线模公司的精益化 ∥ 122
首先处理过剩人员和“钉子户” ∥ 122
教会人们如何去观察 ∥ 124
反复改善每一个价值流 ∥ 125
再造生产组织,为价值流开辟道路 ∥ 126
引进精益财务系统和“计分卡” ∥ 127
降低库存 ∥ 129
创建一个“精益”部门 ∥ 130
为获得灵活性而提供铁的工作保证 ∥ 131
再造产品开发系统,为价值流开辟道路 ∥ 131
整改接单过程 ∥ 134
将工薪和利润联系起来 ∥ 135
改善供应商 ∥ 136
制定一项发展战略 ∥ 137
五年后的成绩记录 ∥ 140
对问题更严重的企业怎么样呢 ∥ 142
第8章 严峻的考验 ∥ 143
从美国系统到批量生产 ∥ 145
鹰的起飞 ∥ 14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形成批量生产方式的动力 ∥ 150
喷气推动的鹰 ∥ 151
鹰的第一次坠落 ∥ 155
是较精益而非精益,是必需而非足够 ∥ 157
1991年创造出的危机 ∥ 159
从大到不太大,从“流程”到流动 ∥ 160
仅有精益知识是不够的 ∥ 162
第二个变革代理人 ∥ 163
拔掉钉子户 ∥ 166
调整两项主要活动 ∥ 168
10亿美元的房间 ∥ 168
超大装备的遗迹 ∥ 170
连续流动发动机 ∥ 174
同时发生的质量危机 ∥ 175
实际生产的最终结果 ∥ 177
不能倒退之点 ∥ 178
下一步飞跃 ∥ 179
教训和下一步骤 ∥ 181
精益思想对其他工业企业又如何呢 ∥ 182
第9章 精益思想和德国技术 ∥ 183
从贫穷到富有的初步成功 ∥ 183
保时捷:一个典型的德国企业 ∥ 185
出现危机 ∥ 189
变革代理人 ∥ 192
进攻计划 ∥ 193
日本导师的到来 ∥ 197
处理就业问题 ∥ 201
工人和工会的反应 ∥ 202
整顿供货队伍 ∥ 203
整顿全盘管理 ∥ 206
整顿产品计划 ∥ 207
整顿产品开发系统 ∥ 207
业绩记录 ∥ 208
下一个挑战 ∥ 209
对德国传统的暗示 ∥ 210
德国和日本 ∥ 215
第10章 大丰田,小昭和 ∥ 216
昭和的危机 ∥ 217
最初的努力 ∥ 219
一个思想矛盾 ∥ 221
支撑精益化的新型组织 ∥ 222
从硬改善到软改善 ∥ 223
最后因素:重新思考订单接收和生产计划 ∥ 224
最终结果:精益的成功 ∥ 226
日本的其他企业如何 ∥ 227
丰田的精益状况 ∥ 228
“ 不服输的好处” ∥ 228
创造性的危机 ∥ 230
丰田的缓慢行进 ∥ 231
相应的改革 ∥ 232
完善生产环节改革 ∥ 234
完善平行化改革 ∥ 235
今日之丰田 ∥ 236
精益思想在丰田公司之外的传播 ∥ 240
小昭和,大丰田:日本今日面临的挑战 ∥ 243
一样的步骤 ∥ 245
第11章 行动计划 ∥ 246
开始起步 ∥ 246
创建一个组织机构,引导你的价值流 ∥ 255
建立鼓励精益思想的业务系统 ∥ 261
完成转型 ∥ 265
五年承诺的必然结果 ∥ 269
下一个飞跃 ∥ 271
第三部分 精益企业
第12章 流动的渠道,渠道的流域 ∥ 274
精益企业 ∥ 275
结束工业冷战 ∥ 276
轮换职务 ∥ 277
未来的职能 ∥ 279
企业的作用 ∥ 280
三种工业传统中的精益企业 ∥ 281
前面的路还很长 ∥ 284
第13章 想象尽善尽美 ∥ 285
长途旅行 ∥ 285
医疗 ∥ 288
食品生产和配送 ∥ 290
建筑业 ∥ 291
短途内个人的出行机动性 ∥ 292
想象的力量 ∥ 294
我们马上就可以得到的好处 ∥ 295
第四部分 新的发展
第14章 精益思想的稳步发展 ∥ 298
丰田的稳步发展 ∥ 299
保时捷的精益过程加卓越产品 ∥ 302
体现在大型货物包装机中的精益思想:兰开公司 ∥ 303
普惠:困难时期困难行业中的精益思想 ∥ 304
超越孤立的发展 ∥ 308
第15章 使变革制度化 ∥ 311
充实后的行动计划 ∥ 311
机会就在眼前 ∥ 334
后记 精益网络 ∥ 336
注释 ∥ 339
参考文献 ∥ 360
译者后记 ∥ 363

前言/序言

  詹姆斯 P. 沃麦克(James P. Womack),前MIT资深教授,为企业提供精益咨询,也向小型制造厂投资。他创办了精益企业研究所(LEI)并担任所长,这家研究所是一个非营利教育和研究机构,致力于精益思想的传播和应用。

  丹尼尔 T. 琼斯(Daniel T. Jones),他创办了英国精益企业研究院(LEA)并担任院长。这家研究院分担了精益企业研究所在提升精益意识方面的任务,并将精益知识应用于一系列的行业。
  两人合作分析全球行业趋势达20年以上,其间成果包括《改变世界的机器》《精益思想》《精益服务解决方案》。

精益思想(白金版) 序言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企业如同航行在大海中的巨轮,既要应对风浪的挑战,也要抓住机遇乘风破浪。而“精益思想”正是一套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卓越运营、持续改进、最终达成可持续成功的航海图和罗盘。这本书,《精益思想(白金版)》,并非仅仅是对精益理念的简单罗列,它更是一次对精益核心价值的深度挖掘,一次对精益实践的全面梳理,一次对精益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冗余、聚焦价值,最终抵达高效、敏捷、客户至上的理想彼岸。 第一篇:精益之基石——理解与溯源 第一章:精益是什么?超越“瘦身”的本质 长久以来,许多人对精益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减少浪费”、“削减成本”的层面,这是一种片面的认知。真正的精益,其核心在于最大化客户价值。它并非一味地追求“瘦身”,而是在保留乃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创造价值。本章将深入剖析精益的真正含义,揭示其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根本之处。我们将探讨: 价值的定义: 在不同的行业和场景下,如何准确地识别并定义客户所感知到的价值。价值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而精益正是要优化这些活动。 浪费的识别与分类: 深入解析精益理论中经典的“七种浪费”(或“八种浪费”),并探讨在现代服务业、知识型工作中,这些浪费可能以何种新的形式出现。例如,等待、过度处理、不必要的运输、库存、动作、缺陷,以及未被利用的员工才能。 精益的核心原则: 详细阐述“指定价值”、“绘制价值流”、“创造流动”、“建立拉动系统”以及“追求完美”这五项精益的核心原则,并解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一个高效的价值创造体系。 精益的哲学观: 探讨精益背后所蕴含的尊重人、持续改进(Kaizen)、长期主义等哲学思想,理解为何这些看似虚无的理念,却是精益成功的基石。 第二章:精益的起源与演进——丰田模式的启示 精益思想的诞生与丰田汽车的崛起密不可分。本章将带领读者回到精益思想的源头,深入了解丰田生产方式(TPS)的形成过程,以及它如何成为全球众多企业学习的典范。我们将回顾: 战后日本的产业环境: 了解丰田在资源匮乏、市场不确定性高的背景下,如何被迫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生产道路。 TPS的关键要素: 详细剖析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构成,包括准时化生产(JIT)、自动化(Jidoka)、看板管理(Kanban)、标准化工作、快速换模(SMED)、全员生产性维护(TPM)等。 从“丰田模式”到“精益思想”: 探讨精益理念如何从丰田的实践中被提炼、总结,并被推广至全球,成为一种跨越行业和国界的管理范式。 精益的演变与发展: 审视精益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产业领域的适应与演变,例如精益在服务业、医疗、软件开发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篇:精益的实践——工具与方法 第三章:价值流图(VSM)——可视化你的工作流程 价值流图是精益管理中最为强大的可视化工具之一。它能够帮助企业清晰地描绘出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客户手中的完整流程,从而识别出其中存在的瓶颈和浪费。本章将详细介绍: 价值流图的基本构成: 学习如何绘制客户需求、供应商信息、过程步骤、库存、信息流、时间线等要素。 识别“当前状态”价值流图: 掌握绘制现状图的方法,并从中找出时间浪费、资源浪费、以及流程中断点。 设计“未来状态”价值流图: 学习如何基于当前状态的分析,设计一个更优化的、更精益化的未来流程。 价值流图的应用场景: 探讨价值流图在生产制造、产品开发、服务交付、供应链管理等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绘制价值流图的挑战与技巧: 提供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四章:看板管理(Kanban)——实现“拉动式”生产 看板管理是精益生产中实现“拉动式”生产的核心机制。它能够有效控制在制品库存,避免过度生产,并使生产流程更加灵活和响应迅速。本章将深入讲解: 看板的原理与作用: 理解看板如何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工具,指示下游工序何时需要何种物料,从而触发上游工序的生产。 不同类型的看板: 介绍生产看板、领取看板、供应看板等,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看板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如何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计合适的看板数量、看板内容以及看板流程。 看板在服务与知识型工作中的应用: 探讨看板管理如何超越制造业,应用于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客户服务等领域。 避免看板的误用: 指出在实施看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如将其视为简单的任务列表。 第五章:持续改进(Kaizen)——全员参与的改进文化 持续改进(Kaizen)是精益思想的灵魂所在,它强调通过全员参与,不断寻找和消除浪费,逐步提升效率和质量。本章将深入探讨: Kaizen的文化基础: 理解Kaizen为何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开放沟通的文化之上。 Kaizen的实践方法: 介绍各种Kaizen工具和技术,如PDCA循环(Plan-Do-Check-Act)、5S现场管理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A3报告、QC小组活动等。 如何培养Kaizen文化: 探讨企业如何通过领导者的示范、员工的赋权、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将Kaizen融入日常工作中。 Kaizen与创新: 分析Kaizen的渐进式改进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理解精益体系如何同时支持两者的发展。 识别与解决改进阻力: 探讨在推行Kaizen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员工抵触、习惯性思维等问题,并提供应对策略。 第六章:防错(Poka-Yoke)与自动化(Jidoka)——从源头消除缺陷 防错(Poka-Yoke)和自动化(Jidoka)是精益思想中用于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它们旨在通过设计和流程,从源头上防止错误的发生,或在错误发生时能够立即被发现并纠正。本章将聚焦: 防错的设计原则: 学习如何通过物理限制、计数、检测等方式,设计能够阻止人为错误的机制。 防错的分类与应用: 介绍断定式防错、接触式防错、运动式防错等,并举例说明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Jidoka(自动化)的精髓: 理解Jidoka并非简单的自动化,而是“带有人的智慧的自动化”,即机器在检测到异常时能够自主停止,并将问题通知操作员。 Jidoka与自働化(Autonomation): 探讨Jidoka如何实现“自働化”,即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对操作员的过度依赖。 将防错与Jidoka融入设计与流程: 强调将这些理念应用于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培训体系中。 第三篇:精益的应用与拓展——迈向卓越 第七章:精益在服务业的应用——超越制造业的界限 精益思想最初起源于制造业,但其核心原则和工具在服务业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章将探讨: 服务业的“价值”与“浪费”: 如何在服务场景中识别客户价值,以及服务过程中的典型浪费,如等待、不必要的沟通、重复劳动、信息错误等。 服务业的价值流图绘制: 介绍在服务流程中绘制价值流图的独特挑战与方法,例如涉及人际互动、信息传递等。 看板在服务业的应用: 探讨如何通过看板管理提升客户服务响应速度、优化呼叫中心、项目管理等。 精益在医疗、金融、IT等行业的实践: 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精益如何帮助这些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客户体验。 精益服务设计(Lean Service Design): 介绍如何将精益理念应用于服务的设计和创新过程。 第八章:精益在知识型与项目型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精益思想在知识密集型和项目型工作中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章将重点讨论: 软件开发中的精益(Lean Software Development): 探讨敏捷开发(Agile)与精益思想的内在联系,如减少中间产品(Work in Progress, WIP)、快速反馈、持续交付等。 项目管理中的精益(Lean Project Management): 如何通过精益方法优化项目计划、资源分配、风险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预算、高质量完成。 知识管理与精益: 如何通过精益方法提升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应用效率。 赋能知识工作者: 探讨如何通过精益原则,创造一个更高效、更具创造性的知识工作环境。 精益中的“流程可视化”在知识工作中的体现: 例如,使用Trello、Jira等工具来可视化工作流程。 第九章:精益领导力——驱动变革的艺术 精益思想的成功推行离不开强大的领导力。领导者不仅是策略的制定者,更是文化的塑造者和榜样。本章将深入剖析: 精益领导者的特质: 学习具有远见、同理心、决心、勇于担当、以及致力于持续学习的领导者形象。 “服务型领导”与精益: 探讨领导者如何通过支持、赋权和移除障碍,帮助团队实现精益目标。 沟通与愿景的传递: 领导者如何清晰地传达精益的愿景,并激发团队的参与热情。 鼓励实验与容忍失败: 理解在精益实践中,实验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如何创造一个允许犯错并从中学习的环境。 数据驱动的决策与衡量: 领导者如何利用数据来指导决策,并持续衡量精益改进的效果。 第十章:精益的未来——韧性、敏捷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格局的变化,精益思想也在不断演进,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本章将展望: 精益与数字化转型: 探讨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IoT)等技术如何与精益思想融合,创造更智能、更高效的价值创造体系。 构建韧性供应链: 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精益如何帮助企业建立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供应链。 可持续精益(Sustainable Lean): 探讨精益如何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精益的文化演进: 讨论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如何保持精益文化的生命力,并吸引和留住人才。 个人层面的精益: 鼓励读者将精益思维应用于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结语 《精益思想(白金版)》 是一本献给所有渴望卓越、追求进步的企业和个人的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践手册,它将通过清晰的讲解、丰富的案例,帮助读者掌握精益的核心理念和实用工具。阅读本书,您将能够: 深刻理解精益的本质,摆脱“形式主义”的误区。 掌握价值流图、看板、Kaizen等核心工具,并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将精益理念成功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软件开发等不同领域。 培养精益领导力,驱动企业持续改进和创新。 展望精益的未来,拥抱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 愿这本书成为您在追求卓越运营、实现可持续成功道路上的忠实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总感觉大家忙忙碌碌,但产出却不尽如人意。《精益思想(白金版)》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持续改进”的部分,它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而是强调一种长期、稳定的优化过程。作者用“ Kaizen ”(改善)这个词,让我体会到一种日常积累的力量。它不是要求我们去做翻天覆地的改革,而是鼓励我们在每一个微小的环节上,都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书中提到的“ PDCA 循环”,对我的启发很大。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们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去制定计划,如何去执行,以及如何去检查和调整。这让团队在面对困难时,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制造业,它探讨了精益思想在服务业、IT 行业,甚至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这让我意识到精益的普适性。我一直觉得精益是大企业的专利,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小团队、甚至个人,也能从中受益匪浅。书中的很多建议,比如如何识别并消除“等待”时间,如何优化信息传递的流程,都非常实用,可以直接套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我甚至开始尝试用一些书里提到的方法,来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工作任务,效果比以往要好很多。

评分

《精益思想(白金版)》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里面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人”在精益转型中的作用的阐述。很多管理书籍往往侧重于方法和工具,但这本书却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强调团队协作、员工赋权以及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精益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每一个参与者的理解和实践,而不是仅仅依靠少数几个管理者的决策。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过去也尝试过推行一些新的管理方法,但效果不佳,现在回想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充分调动起团队的积极性,也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创意。书中提出的“五问法”(5 Whys)看似简单,但却非常强大。当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现象,而“五问法”能够帮助我们一层层地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避免“治标不治本”。我已经在我的团队中开始实践这个方法,发现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还能增强团队成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朴实的道理和深刻的洞察,读起来非常轻松,但又能收获良多。

评分

阅读《精益思想(白金版)》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思维模式的重塑。在此之前,我习惯于从“做什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这本书则引导我深入思考“为什么做”和“为谁做”。作者强调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让我明白所有的流程和活动,最终都应该服务于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点听起来很平常,但真正去实践,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都迷失在内部的流程和目标中,忘记了最根本的出发点。书中关于“流程可视化”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我一直觉得我们公司的流程很复杂,内部沟通也存在很多障碍。通过书中的指导,我开始尝试绘制出我们实际的流程图,结果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瓶颈”和“盲点”。这些问题平时可能被掩盖在日常的忙碌中,但一旦被可视化出来,就显得异常清晰和触目惊心。作者还提到了“拉动式生产”的概念,这颠覆了我以往的“推动式”思维。以往我们习惯于按照计划生产,然后去寻找客户,而“拉动式”则强调根据实际需求来驱动生产,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这种思维的转变,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运营模式,并思考如何将其逐步地向更精益的方向转变。

评分

《精益思想(白金版)》这本书,说实话,我当初拿到的时候,以为会是一本偏理论、枯燥乏味的管理学教材。但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直击人心、贴近实际的写作风格给吸引住了。它不像许多书那样,堆砌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把“精益”这个概念层层剥开,让我这个之前对精益一知半解的读者,也能迅速理解其核心精髓。书中提到的“价值流图”,真的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觉得我们公司流程里存在很多“浪费”,但总抓不住问题的根源,这本书就像是给我装上了一双能够识别浪费的眼睛。通过价值流图,我能清晰地看到从客户需求产生,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整个链条上,哪些环节真正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哪些环节只是在空转,甚至是制造麻烦。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消除浪费”,而是教你如何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去发现并解决这些浪费,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论,让我感觉非常有条理,也更容易落地执行。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真实企业的案例,这些案例有的来自我耳熟能详的行业巨头,有的则是我从未接触过的细分领域,但它们都展现了精益思想在不同场景下的强大生命力。这些案例的细节之处,让我看到了理论如何被转化为实践,又如何产生惊人的效果,这比单纯的理论陈述要生动得多,也更有说服力。

评分

读完《精益思想(白金版)》,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张“效率地图”。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宏观的精益理念,到微观的具体工具和方法,层层递进,逻辑严谨。作者在介绍每一个概念时,都会辅以大量的图表和案例,这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准时制”(Just-in-Time)的讲解。以往我理解的“准时制”就是把东西按时送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准时制”是一种基于需求预测和高效协同的系统性工程,它要求我们能够精确地预测需求,并且与供应商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不仅仅是物流层面的优化,更是整个供应链的协同。书中还提到了“看板”(Kanban)系统,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流程管理工具,通过可视化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管理任务的流动,并及时发现瓶颈。我已经开始在我的项目管理中尝试引入看板,发现它能够极大地提高团队对项目进展的可见性,并有助于更好地分配资源。而且,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精益思想并非是某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持续优化的过程。它鼓励我们不断地审视现状,寻找改进的空间,并勇于尝试新的方法。这本书让我对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工作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评分

包装很好,物流也很快,好评

评分

挺好的,挺划算的,好的不要不要的!

评分

本书实际上是六西格玛入门书籍,文字通俗易懂。温故知新也可以。

评分

多学习,总没错的吧。唯一就是记忆力差好多了。

评分

很好的精细化生产,精益套路很到位!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精益思想确确实实对企业发展帮助很大,特别是在开脱新领域或者创业的时候

评分

很好很喜欢,下次有机会还会再来买。

评分

经典之作,值得阅读与收藏,只是内容深奥了点,得仔细品尝。活动购买优惠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