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古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 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本书囊括了富丽多彩的石窟壁画,其中含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护、管理和研究的综合性专门机构。办院方针为“保护、研究、弘扬”。建院70年来,始终遵循国家有关文物工作的法规政策,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工作,敦煌研究院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遗址博物馆、敦煌学研究基地、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科研基地。
灿烂的敦煌石窟艺术 001
1. 长城遗址 西汉 016
2. 玉门关 西汉 017
3. 阳关 西汉 018
4. 莫高窟 019
5. 榆林窟 020
6. 西千佛洞 022
7. 莫高窟北区 023
8. 莫高窟九层楼 024
9. 鸣沙山月牙泉 024
10. 三危山 025
11. 胡杨 025
12. 大泉河 026
13. 白马塔 026
14. 沙漠驼影 027
15. 渥洼池 027
16. 第288窟 洞窟形制 中心塔柱式 西魏 028
17. 第285窟 形制 禅窟 西魏 029
18. 第428窟 形制 中心塔柱式 北周 029
19. 第432窟 中心柱东向龛外北侧 菩萨 西魏 030
20. 第285窟 西壁南侧龛内 禅僧像 西魏 030
21. 第432窟 中心柱东向龛彩塑—铺 西魏 031
22. 第305窟 形制 覆斗式 隋 033
23. 第303窟 形制 中心塔柱式 隋 033
24. 第432窟 中心柱东向龛南侧 胁侍菩萨 西魏 035
25. 第275窟 西壁 交脚弥勒菩萨 北凉 035
26. 第257窟 中心柱南向面上层龛内 半跏菩萨 北魏 035
27. 第435窟 中心柱东向龛北侧 力士 北魏 036
28. 第259窟 西壁 二佛并坐像 北魏 036
29. 第259窟 塔柱南侧 菩萨 北魏 037
30. 第248窟 中心柱西向龛 苦修佛像 北魏 038
31. 第248窟 中心柱东向龛内 说法像 北魏 038
32. 第259窟 北壁 禅定佛 北魏 038
33. 第297窟 西壁 羽人像 北周 041
34. 第297窟 西壁 彩塑一铺 北周 041
35. 第272窟 北披 伎乐 北凉 042
36. 第275窟 北壁 毗楞竭梨王本生 北凉 042
37. 第272窟 西壁南侧 供养菩萨 北凉 045
38. 第275窟 南壁 出游四门 北凉 045
39. 第257窟 西壁 九色鹿本生之“鹿与国王” 北魏 046
40. 第254窟 南壁 萨埵太子本生 北魏 046
41. 第428窟 东壁门南侧 萨埵太子本生 北周 048
42. 第428窟 东壁门南侧 萨埵太子本生之驰马还宫 北周 049
43. 第285窟 南壁 五百强盗成佛之放逐山林 西魏 049
44. 第249窟 北披 狩猎图 西魏 050
45. 第305窟 北壁 飞天 隋 051
46. 第296窟 北壁 微妙比丘尼(局部) 北周 051
47. 西千佛洞第6窟 东壁下部 供养马车 北周 052
48. 第407窟 窟顶 藻井图案 隋 052
49. 第329窟 窟顶 藻井图案 初唐 054
50. 西千佛洞第7窟 中心柱正面龛楣 北周 055
51. 第257窟 窟顶 游泳图案 北魏 055
52. 第420窟 西壁龛内南侧 菩萨 隋 056
53. 第196窟 中心佛坛北侧 菩萨 晚唐 057
54. 第16~17窟 形制 背屏式 影窟 晚唐 058
55. 第158窟 卧佛 中唐 060
56. 第130窟 大佛 盛唐 060
57. 第419窟 西壁龛内南侧 菩萨与阿难 隋 062
58. 第419窟 西壁龛内北侧 菩萨与迦叶 隋 063
59. 第158窟 形制 涅槃窟 中唐 064
60. 第328窟 西壁龛内南侧 菩萨 初唐 067
61. 第419窟 西壁龛内南侧 菩萨与阿难 隋 067
62. 第328窟 龛内北侧 供养菩萨 初唐 068
63. 第328窟 龛内南侧 阿难 初唐 069
64. 第328座 龛内北侧 迦叶 初唐 069
65. 第328窟 西壁龛内主尊 佛 初唐 071
66. 第205窟 中心佛坛上 彩塑一铺 初唐 071
67. 第328窟 龛内北侧 观音菩萨 初唐 072
68. 第159窟 西壁龛内北侧 菩萨 中唐 073
69. 第194窟 西壁龛内南侧 菩萨 盛唐 074
70. 第96窟 大佛 初唐 075
71. 第159窟 西壁龛内南侧 菩萨 中唐 075
72. 第194窟 西壁龛内北侧 菩萨 中唐 076
73. 第328窟 西壁佛龛 彩塑一铺 初唐 077
74. 第45窟 龛内南侧 阿难 盛唐 077
75. 第205窟 佛坛南侧 菩萨 初唐 078
76. 第46窟 西壁龛内北侧 天王 盛唐 079
77. 第194窟 西壁龛外北侧 力士 盛唐 079
78. 第45窟 西壁龛内南侧 阿难 菩萨 天王 盛唐 081
79. 第45窟 西壁佛龛 彩塑一铺 盛唐 081
80. 第45窟 西壁龛内北侧 菩萨 盛唐 083
81. 第322窟 形制 覆斗式 初唐 083
82. 第45窟 龛内北侧 迦叶 盛唐 084
83. 第322窟 西壁龛内北侧 天王 初唐 085
84. 第46窟 南壁龛内西侧 舍利弗 盛唐 085
85. 第17窟 藏经洞 洪巩像 晚唐 087
86. 第322窟 西壁龛内 彩塑一铺 初唐 087
87. 第45窟 西壁龛内北侧 菩萨 天王 迦叶 盛唐 088
88. 第57窟 南壁 说法图 初唐 089
89. 第57窟 南壁 观世音菩萨 初唐 089
90. 第217窟 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盛唐 090
91. 第329窟 西壁龛顶北侧 乘象入胎 初唐 091
92. 第217窟 北壁上部 穿楼飞天 盛唐 092
93. 第217窟 南壁 法华经变之化城喻品 盛唐 092
94. 第71窟 北壁 供养菩萨 盛唐 094
95. 第156窟 南壁 张议潮出行图 晚唐 095
96. 第156窟 北壁 宋国夫人出行图 晚唐 096
97. 第329窟 西壁龛顶南侧 夜半逾城 初唐 098
98. 第220窟 北壁 乐舞 初唐 099
99. 第112窟 北壁 报恩经变 中唐 100
100. 第112窟 南壁 舞乐 中唐 101
101. 第159窟 西壁佛龛北侧 乐队 中唐 102
102. 榆林窟第25窟 北壁 弥勒经变 中唐 103
103. 榆林窟第25窟 北壁 老人入墓 中唐 104
104. 第159窟 南壁 弥勒经变之剃度 中唐 105
105. 榆林窟第25窟 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 中唐 105
106. 榆林窟第25窟 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之建筑 中唐 106
107. 第45窟 西壁龛顶 见宝塔品 盛唐 107
108. 榆林窟第25窟 北壁 天龙八部 中唐 108
109. 第172窟 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盛唐 109
110. 第445窟 北壁 剃度图 盛唐 110
111. 第320窟 南壁 说法图 盛唐 110
112. 第85窟 南壁 报恩经变之树下弹筝图 晚唐 112
113. 第14窟 南壁 千手千眼观音变 晚唐 113
114. 第12窟 南壁 法华经变之作战图 晚唐 114
115. 第14窟 南壁 不空绢索观音 晚唐 115
116. 第12窟 南壁 法华经变 晚唐 116
117. 第55窟 中心佛坛上南侧佛座旁 金刚力士 宋 117
118. 第3窟 北壁 吉祥天女 元 118
119. 第220窟 北壁 药师经变 初唐 119
120. 榆林窟29窟 南壁东侧 西夏国师 西夏 120
121. 榆林窟第3窟 西壁北侧 文殊变 西夏 121
122. 榆林窟第2窟 西壁北侧 水月观音 西夏 122
123. 第72窟 南壁 刘萨诃因缘变 五代 123
124. 榆林窟第3窟 西壁南侧 普贤变 西夏 124
125. 第61窟 形制 背屏式 五代 125
126. 第61窟 形制 背屏式 五代 126
127. 榆林窟第29窟 南壁东侧 供养人及童仆 西夏 128
128. 第3窟 北壁 千手千眼观音 元 129
129. 第465窟 西壁正中 金刚曼陀罗 元 130
130. 第61窟 甬道南壁 炽盛 光佛 元 131
131. 第465窟 东壁南侧 护法明王 元 132
132. 第465窟 东壁东侧 金刚曼陀罗 元 133
133. 骆驼砖 唐 134
134. 第296窟 北壁 福田经变局部 北周 135
135. 第420窟 窟顶 法华经变 隋 136
136. 第323窟 北壁 张骞出西域故事 初唐 137
137. 第323窟 北壁 幽州灭火故事 初唐 138
138. 榆林窟第10窟 窟顶藻井及四披图案 元 139
139. 榆林窟第10窟 窟顶西披 伎乐天 元 140
140. 第61窟 西壁 五台山图(局部) 五代 141
141. 第61窟 东壁南侧 供养人 五代 142
142. 榆林窟第25窟 北壁 耕种图 中唐 143
143. 第23窟 北壁西侧 雨中耕作 盛唐 144
144. 第465窟 南壁中部 石碓师 元 144
145. 第285窟 南壁 五百强盗成佛之作战场面 西魏 145
146. 第285窟 南壁 五百强盗成佛 西魏 146
147. 第85窟 南壁 报恩经变、亲近品(部分) 晚唐 148
148. 榆林窟第4窟 北壁 灵鹫山说法图 元 149
149. 榆林窟第4窟 南壁东侧 白度母 元 150
150. 第227号经卷 大般涅槃经第八如来性品第四之五 六朝 151
151. 第228号经卷 大般涅槃经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 六朝 152
152. 第674号经卷 妙法莲花经卷之第二十八 盛唐 154
153. 第670号经卷 添品妙法莲花经观音普门品 西夏 155
我必须承认,我原本对这类题材有些审美疲劳,总觉得无非是重复的佛陀形象。然而,这套书的“细节控”特质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止步于那些主要的、著名的造像群,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用于发掘那些被忽视的“角落艺术”——比如那些绘制在洞窟边缘用于区分区域的几何纹样,或者是一些供养人画像中衣着服饰的精细描摹。正是这些看似次要的元素,构筑了那个时代生活的真实切片。作者对于色彩层次的描述达到了近乎于“触觉”的程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触摸到了那些经过岁月洗礼的斑驳墙面。这种对“大而全”的反思和对“小而精”的挖掘,让整部作品的阅读体验变得立体而丰富,极具启发性。
评分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可读性”。很多艺术史书籍动辄堆砌晦涩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但这一本却做到了雅俗共赏。它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复杂的宗教学义,如“空”与“有”的辩证关系,巧妙地融入到对佛像手印(Mudra)的解读之中。我特别被其中对“世俗化”趋势的观察所吸引,随着佛教在民间传播的深入,神祇的形象也逐渐变得更具人情味,从最初的威严肃穆到后来的慈悲圆融,这种转变的社会动因被分析得鞭辟入里。另外,书中对附属建筑如藻井、殿顶结构的研究,也扩展了我对古代建筑力学与美学的认知,证明了“实用”与“审美”从来不是互相排斥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评分这套关于中国古代艺术的著作,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我尤其欣赏它对佛教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变脉络的梳理,那种宏大叙事下的细腻观察,让人能真切感受到信仰是如何渗透并塑造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书中对壁画颜料的化学构成、以及它们如何历经千年仍能保持鲜活的色彩,进行了详尽的科学分析,这不仅满足了艺术爱好者对“美”的探究,也为研究古代工艺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不同朝代造像风格的细微差别,比如唐代造像那种雍容华贵的气度,与早期犍陀罗风格的融合与分离,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好,描绘人物神态时,仿佛能看到那位工匠在凿刻或挥笔时的心境。它绝非一本单纯的图册,而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历史学、宗教学和材料科学的综合性学术论著,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艺术史的读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藏。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对传统的敬畏。我最喜欢它对“空间”的解读方式,它不仅仅展示了那些宏伟的殿堂内部景象,更结合了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去解释为什么匠人们选择在特定的山体上开凿洞窟。作者对于光影的捕捉极为敏锐,通过对不同时段自然光线如何照射到雕塑和壁画上的分析,揭示了古代艺术家对“瞬间之美”的把握能力。阅读过程中,我甚至能想象出在那个简陋的脚手架上,艺僧们是如何克服艰险,用最原始的工具去创造出超越时代的杰作。这种叙事手法,将冰冷的考古发现赋予了鲜活的人文关怀,让我对那些无名艺术家的敬意油然而生。书中对残损壁画的修复记录和保护理念的探讨,也体现了当代学术研究的前沿视角,非常全面。
评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值得大书特书。它在处理图片与文字的关系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有些跨页的大图印刷质量极其震撼,色彩还原度几乎可以乱真,让人感觉仿佛正站在洞窟前仰望那巨大的佛像。更妙的是,它在关键的学术论证部分,会采用小字体插入文献注释和对比图,让不关心学术细节的读者可以跳过,而钻研者又能找到深入研究的路径。这种多层次的信息组织结构,使得不同阅读目的的人都能从中受益。尤其是在讨论壁画中的“本生故事”叙事手法时,书中采用了类似于连环画的排版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叙事的流畅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它不仅仅是记录了艺术作品,更是激活了那些沉睡在岩壁之中的文明记忆。
评分还可以,外壳有点压皱了
评分活动后价格很优惠。活动后价格很优惠。活动后价格很优惠。活动后价格很优惠。活动后价格很优惠。活动后价格很优惠。活动后价格很优惠。活动后价格很优惠。活动后价格很优惠。活动后价格很优惠。
评分书的质量非常的好,价格也挺优惠的哦!!!
评分非常喜欢这套书,收藏价值很高!印刷很好,虽然介绍的内容只是大概,得结合其他书籍一起看
评分常驻购物车终于在双十一入手,去过莫高窟之后买来重温一下,图册还算不错,讲解方面比较少一些,作为收藏总的来说不错
评分书我买了很多,一点一点看才能有收获啊
评分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
评分很好的书,印刷很精美,纸张很厚实,装订很不错,价格不算贵,闲时翻翻很好。
评分此套书心怡许久,使用各种优惠券大约为三折左右,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