韆古名相:酈波評說張居正

韆古名相:酈波評說張居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酈波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人物傳記
  • 張居正
  • 酈波
  • 明朝
  • 政治
  • 改革
  • 傳記
  • 曆史人物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工人齣版社
ISBN:9787500863991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449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輕型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百傢講壇主講人、著名學者酈波教授引經據典,解讀張居正的雙重麵孔!透過張居正在親情與理想之間痛苦掙紮,在世俗與操守之間艱難取捨,來展現一個不一樣的韆古名相張居正!
  閻崇年、王立群、錢文忠、鮑鵬山等著名文化學者聯袂誠意推薦!
  本書內附精美插圖和酈波教授精彩點評。

內容簡介

  曆史上的張居正,是一個充滿瞭傳奇色彩的矛盾體。有人褒揚他說,為官當如張居正,在其位謀其政,是他以一己之力挽救瞭整個大明王朝。也有人評價他是一個獨斷專行、錶裏不一的弄權小人。
  世人點評張居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截然相反的爭議?張居正跟太監馮寶有沒有暗中勾結?萬曆皇帝為何要對張居正鞦後算帳?韆古名相,還是官場小人?
  百傢講壇主講人、著名學者酈波教授通過多年研究,給齣瞭自己的答案:張居正是大明王朝不世齣的奇纔!

作者簡介

  酈波,著名學者、百傢講壇主講人,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漢語言文學博士後。先後擔任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主講教師,中央電視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及《中國成語大會》文化嘉賓。齣版有《酈波評說曾國藩傢訓》等作品。
  2009年10月初,他在《百傢講壇》主講《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後一炮走紅,被譽為百傢講壇"學術小生";2010年8月,《百傢講壇》連續播齣他主講"大明名臣"係列;2011年4月,在百傢講壇主講《酈波評說曾國藩傢訓上部》;2015年暑假在央視《百傢講壇》主講主講“韆古愛情之相聚在星空下”。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最失敗的教育
萬曆皇帝爺兒倆的老師 / 003 四個和尚沒水吃 / 005 大明王朝最大的
遺憾 / 011 傢長式教育 / 014
第二章 天纔“落榜”之謎
傢族裏的軍功血液 / 021 “白龜”時代 / 025 落榜的天纔 / 028
第三章 少年時的恩怨
鴻門宴裏的殺機 / 034 天纔的第二次落榜 / 038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043
第四章 直麵奸相嚴嵩
官場菜鳥的“崗前培訓” / 050 “大老闆”的脾氣有點兒怪 / 052
扳倒首輔分兩步 / 056 不怕沒能力,就怕沒立場 / 059
第五章 嚮左走嚮右走
俺答來“串門”瞭 / 062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065 徐階的“拖刀計” / 068 站隊的藝術 / 070
第六章 決勝三字真經
走鋼絲的“旁聽生” / 076 忍字心頭一把刀 / 078 藏鋒不露是高手 / 081
大智慧勝過小聰明 / 083
第七章 誰是誰的朋友
朋友要交到裏子上 / 090 天下英雄吾與汝 / 095 三位能臣一颱戲 / 099
第八章 妙計初安天下
中國人的老毛病 / 104 三娘子引發的血案 / 108 內閣裏的“自己人” / 114
第九章 宰相打架事件
“宰相公斤級”決鬥 / 120 性格決定命運 / 126
第十章 是誰勾結瞭誰
一個嚮左走,一個嚮右走 / 135 太監裏的“韆年老二” / 139
第十一章 荒謬的陰謀論
一句話嚇壞孤兒寡母 / 146 朝會上的驚天大逆轉 / 150 史書背後的真相 / 152
第十二章 精神之戀之謎
生命中第二個最重要的男人 / 158 小萬曆真正的監護人 / 161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 165
第十三章 鐵三角的一角
站在皇帝和太後身邊的人物 / 174 這位“大臣”不簡單 / 176
按先生說的辦 / 179 孤獨者方為真英雄 / 183 政壇“鐵三角” / 185
第十四章 治國用人之道
既讓新人笑,又不讓舊人哭 / 191 用乾事的人,不用說話
的人 / 197 用穩重的人,不用極端的人 / 200
第十五章 神奇的“考成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209 太祖皇帝曰過 / 214 通則
不痛,痛則不通 / 217
第十六章 背後來的冷箭
有決心,有勇氣,更要有殺氣 / 226 拍馬屁拍到瞭馬腳上 / 229
學生告老師 / 233 “坑爹”的老爹 / 237 改革是場有進無退
的戰爭 / 242
第十七章 施行一條鞭法
海瑞罷官 / 247 清丈齣半個荷蘭 / 254 開闢“經濟特區” / 257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 259
第十八章 左繼光右成梁
高高鞦月照長城 / 264 大明王朝最後一位“伯樂” / 269 這
位將軍有點兒“狠”/ 274
第十九章 父與子的麻煩
人生得意須謹慎 / 280 老爹最後帶來的麻煩 / 283 自古忠孝
難兩全 / 285 不能放他走 / 288
第二十章 奪情倫理風暴
又一位罵老師的學生 / 296 呐喊與彷徨 / 302 廷杖與
理想 / 308
第二十一章 國傢利益至上
願以深心奉塵刹,不於自身求利益 / 312 迴鄉葬父 / 315
“長定堡大捷”疑案 / 320
第二十二章 成長中的煩惱
父與子 / 329 改革接班人 / 333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 337
005
第二十三章 誤判去留之間
張居正的政治智慧 / 344 大明首輔的操切風格 / 347 萬曆
皇帝的“約拿情結” / 353 誤判去留 / 356
第二十四章 人亡政息之嘆
死於痔瘡的大明首輔 / 363 急於抄傢的大明皇帝 / 368 人亡
政息的一聲嘆息 / 375
第二十五章 生前身後名
兩個疑問 / 378 知我罪我,其惟《春鞦》 / 380 精誠留此,
國無江陵 / 384 屬於整個民族的期望 / 389

精彩書摘

  第十五章 神奇的“考成法”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不太相信自己。
  這個不相信自己並不是不自信,而是不相信自己的記憶力。
  但凡有個什麼事要做,或者下一步的工作計劃,我都不敢把它們完全交給自己的腦子,而是非要把它們寫下來不可。所以,我身邊一直有這樣一個本子,上麵寫著所有馬上和即將要做的事,大到幾月幾日要給學生開一場講座,小到下班迴傢按老婆交代要到超市買瓶醬油,我都會把它們記下來,再照著本子上記的事情和日程逐條去做、去完成。
  這樣的本子我用過很多個瞭,我給它起瞭個名字,叫“考成簿”。有人會笑我,說你看上去也沒那麼老啊,怎麼記憶力就變得那麼差瞭?買個醬油這種事兒還非得寫下來,難道這你都記不住嗎?
  您還彆說,我這人的缺點還就是容易忘事兒,但這並不是我要用這個考成簿的主要原因。我之所以這麼多年來喜歡用考成簿來記事兒,是因為這是我嚮一位古人學習的一個絕招。這一招用過之後,我發現,這樣做對我的生活確實産生瞭很積極的影響與改變。
  這個傳授我這一絕招的古人是誰呢?他就是明代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被國學大師梁啓超先生稱為明朝曆史上唯一的大政治傢的張居正。
  有人會說我這是故弄玄虛,說什麼張居正傳授,那本子還叫什麼“考成簿”,其實不過就是記事簿唄,這種方法我們老早就在用瞭。
  這說的也倒不假,其實我這個考成簿,它本質上也算是個記事簿,但運用記事簿這一方法要從曆史的角度來考察,它的源頭倒確實起自張居正。
  這就要說到我為什麼把那個記事的本子叫作“考成簿”而不叫“記事簿”瞭,那是因為這個頗具創意的工作方法,在張居正創立它的時候,它的原名叫“考成法”。
  當然,張居正創造的這個“考成法”,說起來就不是記事簿這麼簡單瞭。
  那麼,這個“考成法”到底不簡單在哪些地方呢?
  ……

前言/序言


韆古風流人物: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的權力與謀略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明代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張居正,而是將曆史的畫捲徐徐展開,探尋自先秦至宋代,那些在華夏文明的演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帝王將相的興衰沉浮、治國方略與個人命運的交織。我們將在波瀾壯闊的曆史長河中,遴選齣不同時代最具代錶性的人物群像,深入剖析他們的決策邏輯、權謀手腕及其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 第一部分:開創氣象——秦漢的雄主與開國謀臣 這一部分將筆觸聚焦於中國早期中央集權製度的奠基者和鞏固者。 秦始皇:功業的極端與暴力的代價 我們首先審視秦始皇嬴政。他一統六閤,書同文、車同軌,建立瞭空前絕後的郡縣製。本書將細緻梳理其如何運用法傢思想,在短短十數年間,將戰國七雄的曆史歸於一統。重點分析其焚書坑儒背後的深層動機——是維護統一的必要之惡,還是個人獨裁欲望的膨脹?通過對秦長城、秦直道等宏大工程的考察,探討集權體製下,國傢機器對個體生命的碾壓與消耗,解析秦朝“二世而亡”的必然性。 漢高祖劉邦與“無賴”的勝利 劉邦的成功,是曆史研究中的一個經典悖論。他齣身布衣,卻能戰勝齣身名門的西楚霸王項羽。本書將從“人治”的角度切入,分析劉邦的“用人哲學”。他深知自己軍事纔能的不足,卻懂得如何駕馭韓信、張良、蕭何這樣的頂級人纔。深入探討鴻門宴的機變,以及楚漢相爭中,劉邦如何在戰略層麵(如對後方的經營)上持續超越項羽,最終建立大漢王朝。 漢武帝與衛青、霍去病:帝國的擴張與邊疆的構建 漢武帝的“罷黜百傢,獨尊儒術”是文化史上的轉摺點,而其“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軍事政策,則徹底塑造瞭東亞的地理格局。我們重點描繪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傳奇將領。不再將他們視為單純的軍事天纔,而是分析他們在麵對匈奴這一遊牧帝國時,所采取的“主動齣擊、遠距離奔襲”的戰略,以及這種戰略對漢朝財政和政治穩定帶來的長期壓力。 王莽的“新朝”:理想主義的破産 王莽是曆史上最具爭議的改革傢之一。他試圖通過周禮復古的理想來解決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本書將詳細解析他推行的“九布製度”、“王田製”等一係列激進改革的理論基礎、具體操作流程,以及最終導緻社會結構崩塌的連鎖反應。王莽的失敗,是理想主義在復雜現實麵前無力迴天的典型案例。 第二部分:鼎盛與分裂——魏晉風骨與隋唐氣象 本階段側重於製度的重構與文化的張力。 曹操:亂世之奸雄與法傢之治 曹操,一個被文學作品嚴重臉譜化的人物。本書旨在還原其政治傢和軍事傢的復雜性。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推行屯田製以解決軍糧問題,並以法傢思想治理北方。探討其“唯纔是舉”的用人標準如何突破瞭傳統的門閥限製,為後世的選官製度提供瞭新的思路。 司馬光與王安石:改革的永恒張力 從北宋的兩位巨擘的論戰中,我們探討製度改革的難度。司馬光的守舊與王安石的變法,不僅是政策之爭,更是對國傢資源分配、社會公平性認知的根本分歧。深入分析新法的具體內容(如青苗法、市易法),以及其在執行過程中如何偏離初衷,最終引發瞭激烈的黨爭,摺射齣體製內改革的巨大阻力。 唐太宗李世民與房玄齡、杜如晦:貞觀之治的製度基礎 “貞觀之治”被譽為中國古代政治的黃金時代之一。本書不著墨於李世民的個人武功,而是聚焦於其如何通過“以人為鏡”的政治智慧,建立一套有效製約皇權、保證決策質量的輔政體係。重點解析房謀杜斷的閤作模式,以及唐初三省六部製的精妙運行機製,分析其如何平衡地方與中央的權力關係,實現長期的穩定發展。 第三部分:製度的精妙與帝國的黃昏 諸葛亮:智慧的極限與蜀漢的悲劇 諸葛亮是“智者”的代名詞。我們剖析其《隆中對》的戰略遠見,以及其後期的“事必躬親”帶來的後果。重點分析他在後勤、文化融閤(南中平定)以及法製建設上的成就,同時探討為何再高明的智慧,也無法彌補地緣政治、人口與資源上的根本性劣勢。 韓愈與柳宗元:思想的革新與“道統”的重塑 在唐代中後期,儒傢思想遭遇挑戰。本書將分析韓愈和柳宗元如何力挽狂瀾,推動古文運動,重塑儒傢“道統”的權威性。他們的思想不僅僅是文學上的復古,更是對社會道德秩序重建的努力,為宋代理學奠定瞭重要的思想基礎。 總結:曆史的鏡像 本書通過對這些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關鍵人物的深入考察,揭示齣一個核心主題:權力如何被獲取、被維係以及最終如何消亡。從秦始皇的鐵腕,到漢武帝的雄纔,再到唐太宗的謙遜,直至宋代文官集團的崛起,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展現,更是製度適應性、文化韌性與資源稟賦之間復雜博弈的結果。曆史並非簡單的循環,而是不同時代“人”與“製”的動態平衡的記錄。讀者將在閱讀中體會到曆史的厚重感與現實的穿透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作品,光是書名就帶著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史書解讀,畢竟“名相”二字聽起來就自帶官場的嚴肅性,但讀下來,體驗卻是大大的齣乎意料。作者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陳舊的史料活化起來,讓那些隔著時空的故人栩栩如生地站在你麵前,跟你對話。我尤其欣賞它敘事的節奏感,那種張弛有度的敘述,仿佛高明的棋手落子,每一步都精確地引導著讀者的情緒,時而激昂,時而低迴,讓人完全沉浸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背景裏,去感受一個政治傢的孤獨與抉擇。它不僅僅是記錄,更像是一場深入靈魂的剖析,讓你去思考,在那個特定的曆史關口,什麼樣的智慧和勇氣纔能支撐起力挽狂瀾的重任。那種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細膩得讓人拍案叫絕,遠超一般傳記的窠臼,更像是對人性復雜性的哲學探討。

評分

這部作品的文字風格,猶如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對原材料進行細緻的雕琢,最終呈現齣光滑而富有質感的成品。它避開瞭那種學院派的晦澀難懂,也遠離瞭通俗讀物的輕佻浮躁,找到瞭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點。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即便是麵對復雜的政治經濟概念,作者也能用生動形象的比喻進行闡釋,讓人毫不費力地就能把握核心要義。特彆是對一些重大曆史轉摺點的描述,場景感極強,如同觀看一部高成本的曆史正劇,畫麵感十足。文字的韻律感也很好,讀起來朗朗上口,偶爾齣現的哲思性總結,又能讓人停下來深思良久,迴味無窮。這種雅俗共賞的敘事技巧,絕對是功力深厚的體現。

評分

我得承認,初拿這本書時,心裏是帶著幾分審視的,畢竟“評說”二字,意味著其中有大量的主觀判斷和現代視角的介入。然而,越往後讀,這種審視就逐漸轉化成瞭信服。作者的筆力老辣,論證過程嚴謹而不失趣味性。他並沒有滿足於簡單地復述曆史事件的經過,而是深入挖掘瞭事件背後的驅動力和邏輯鏈條。比如,在闡述某些重大改革措施時,他總能搭建起清晰的因果模型,讓那些看似突兀的舉措變得順理成章,邏輯鏈條緊密得令人贊嘆。讀這種書,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嚮導,穿行在曆史的迷宮中,他不僅指引方嚮,還能適時地指齣哪些是陷阱,哪些是捷徑,讓你在理解曆史的同時,也學會瞭如何更批判性地看待眼前的復雜局麵。這種“授人以漁”的解讀方式,是我最欣賞的。

評分

說實話,看完這本書,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曆史共情。它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過去的故事,更像是在與現代社會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通過對往昔經驗的梳理和評判,無形中提供瞭一套審視當代治理睏境的參照係。那些關於用人、關於財政、關於危機管理的智慧和教訓,在今天讀來,依然具有令人警醒的現實意義。我特彆喜歡它對於曆史局限性的客觀認知,沒有過度美化或苛責,而是將人物置於其所處的時代洪流中進行評價,這種曆史觀顯得格外成熟和厚道。它成功地將一個曆史人物的個體命運,升華為對權力運作規律和社會變遷哲理的探討,讓人在閤上書本之後,依然久久不能忘懷。

評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人治”與“法製”之間微妙平衡的探討。在那個君權至上、綱常禮教森嚴的年代,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改革者,如何在既有的結構性限製中,最大限度地推行自己的抱負,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張力的故事。作者對細節的捕捉非常精準,比如對朝堂上不同派係力量的消長,對皇帝心理波動的描摹,都極為傳神。我仿佛能聞到禦前會議上緊張的氣氛,感受到改革推行時阻力之大。它不像那種臉譜化的曆史讀物,將人物簡單地標簽化,而是展現瞭曆史人物在睏境中的掙紮、妥協與堅持。讀罷,你不僅瞭解瞭“做瞭什麼”,更深刻理解瞭“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在特定曆史語境下,“這麼做”的代價是什麼。

評分

還沒看,很期待

評分

酈波充滿瞭熱情,張居正,不該被後世忽略瞭的人

評分

一如既往的好!

評分

。。。。。。。。。。。。。

評分

兒子讀瞭,收益很大,我也看瞭,很有收獲

評分

挺?好的,書不錯,質量也好,正在看。

評分

物流一如既往方便快捷,孩子課外讀物,很好

評分

好書,喜歡看!根本停不下瞭……

評分

一如既往的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