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具有创新精神的传统文化图文经典,精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性强、认知度高、影响力强的八个专题:兵器、色彩、健身、建筑、家具、茶艺、服饰、纹样
★发散式图文编排形态,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形式,新颖、雅致、美观
★大量精美的实物图片、古画、手绘图,细致的图片解读,真实还原文化生活场景,立体展现中国优秀文化之美
★体例系统性强、清晰简明,便于读者阅读和检索,内容丰富,兼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本书让您在中国茶氤氲的氛围中,了解中国传统茶艺文化,领略中国文化的雅致与闲适。中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历史,中国茶艺亦有千年的积淀。文人茶艺追求精行俭德,寺院茶艺讲求禅茶一味,宫廷茶艺展现礼仪威严,民间茶艺突出民风的质朴。
一 茶艺溯源
神农氏与茶
茶圣陆羽与《茶经》
贡茶
斗茶
散茶
二 闻香识茶
绿茶
洞庭碧螺春
龙井
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
六安瓜片
信阳毛尖
金坛雀舌
恩施玉露
安吉白片
庐山云雾
黄茶
君山银针
霍山黄芽
广东大叶青
白茶
白毫银针
白牡丹
贡眉
青茶
铁观音
大红袍
铁罗汉
白鸡冠
水金龟
凤凰单丛
武夷肉桂
台湾冻顶乌龙
黑茶
普洱茶
湖南黑茶
六堡茶
红茶
祁门红茶
滇红
正山小种
川红
宁红
三 饮茶之器要览
早期茶具
唐代茶具
宋代茶具
元代茶具
明清茶具
四 茶境茶礼
茶境
古人追求的茶境
焚香
选水
茶礼
站姿
坐姿
行姿
跪姿
鞠躬礼
伸掌礼
寓意礼
五 传统茶艺
古代三大泡茶法
煎茶法
点茶法
泡饮法
四大传统茶艺
文人茶艺
宫廷茶艺
寺院茶艺
民俗茶艺
六 茶技演示
泡茶手法
取用器物手法
提壶手法
握杯手法
温具手法
置茶手法
冲泡手法
茶巾折合法
传统茶艺
文士茶茶艺
禅茶茶艺
潮州工夫茶茶艺
普洱茶烤茶茶艺
神农氏与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和饮茶习俗,但中华“茶祖”是谁呢?早在唐代,被后人尊称为“茶圣”的陆羽便给出了答案,他在《茶经》中记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神农氏在中国古代被奉为农耕之神、医药之神。他生活的年代无医无药,为解除人类的这些疾苦,神农便有了尝百草的举动。他在尝百草的过程中,分辨出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可以当作药物,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茶。
而说茶“闻于鲁周公”是出自周公所著的《尔雅》。《尔雅》载:“槚,苦荼。”这里的“苦荼”即茶。鲁周公是正统儒家“礼”的代表,是“礼”的化身。陆羽说茶“闻于鲁周公”便是借周公将茶与“礼”联系了起来。
茶圣陆羽与《茶经》
中国的茶文化是在唐代发展起来的,并由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中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之句,出现了“茶道”一词。这说明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程式。而中国茶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陆羽所著《茶经》的问世。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人,生活在中唐时期。陆羽对茶有浓厚的兴趣,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在走访各地考察茶叶的过程中,陆羽常常独行山野,杖击林木,开辟道路,一边诵经吟诗,一边采茶觅泉,评茶品水。后来他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人之路,拒绝就职,甘心做“野人”,一心事茶,这才著成《茶经》,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茶经》共分十篇。
一之源,介绍了茶的性状、生长环境和茶的效用。
二之具,介绍了采茶和制茶用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三之造,介绍了蒸青绿茶的采制、加工、分类及鉴别方法。
四之器,详细叙述了二十八种煮茶和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等,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优劣及使用规则。
五之煮,重点介绍了烤茶的方法、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以及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
六之饮,重点介绍了从采摘到饮用的整个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七之事,是整部《茶经》中篇幅最长的一篇,以人物为线索,介绍了我国数千年的茶事活动。
八之出,主要介绍茶的产地。
九之略,说的是茶具、茶器和制茶、煮茶的简略情况。
十之图,是把以上九篇内容做成挂图挂在墙上。
《茶经》中的四、五、六、九篇是直接与茶艺有关的部分。可见,在唐代,中国古代的茶艺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纵观中国古代文人的茶学著作可以发现,这些著作不但多以《茶经》为基础,而且对其推崇有加。正如宋代文人梅尧臣诗中所言:“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
《茶艺:传统文化之国粹图典》这本书,从它名字的“国粹”二字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我最期待的是它对于中国各大名茶的系统性介绍。一直以来,我对西湖龙井的清雅、安溪铁观音的醇厚、普洱的陈韵都充满了好奇,但往往只是零星地了解一些皮毛。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这些名茶的产地、品种、采摘时节、制作工艺,甚至是品饮时的注意事项?例如,龙井的“明前茶”、“雨前茶”有何区别?铁观音的“高香型”和“浓香型”又各自有何特色?更进一步,书中是否会配以精美的图片,直观展示茶叶的形态,以及不同冲泡方法下茶汤的色泽变化?我希望它能像一本活的教科书,让我能够清晰地辨识各种茶叶,并理解它们独特的风味密码。
评分刚收到这本《茶艺:传统文化之国粹图典》,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封面和目录来看,就觉得它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著作。首先,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相当考究,厚实的纸张,精美的印刷,搭配上雅致的配色,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文化气息。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茶之器”的篇章,一直对紫砂壶、青瓷茶具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想了解它们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制作工艺以及不同器型在冲泡不同茶叶时的奥妙。同时,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述“茶之境”的,毕竟茶道不仅仅是简单的饮茶,更是一种意境的营造,一种心境的升华。不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文人雅士品茗论道的场景,抑或是提供一些现代人如何在快节奏生活中寻觅茶道乐趣的建议。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尚未品尝,先闻其香”的感觉,充满了探索的欲望,相信它能为我打开一扇认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窗口。
评分我对《茶艺:传统文化之国粹图典》最感兴趣的部分,在于它对于“茶之趣”的挖掘。我总觉得,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能够带来愉悦和情趣的载体。不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茶与文学、艺术、哲学之间的联系?例如,是否会引用一些古诗词来描绘饮茶的意境,或者介绍一些艺术家如何从茶中汲取灵感?我个人一直对“茶禅一味”的概念很感兴趣,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述茶与禅宗思想的融合,以及如何在品茗的过程中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在现代生活中实践茶之趣的方法,比如如何在家中布置一个简单的茶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和茶具,甚至是如何通过品茶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快乐。
评分手捧着这本《茶艺:传统文化之国粹图典》,我的目光首先被书中描绘的“茶之礼”所吸引。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中国的茶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礼仪规范,从待客之道到个人修身,都与茶息息相关。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讲解这些礼仪,是侧重于古时的宫廷礼仪,还是更贴近现代家庭和茶馆中的实用规范?比如,给客人倒茶时,杯子要放多满,如何摆放茶杯,斟茶的手势以及如何表达感谢,这些细节想必书中都会有细致的描绘。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图文并茂的示例,让我能够学习到如何得体地进行一次茶道待客,让饮茶的过程充满仪式感和人情味。此外,我也想了解,在不同的场合,比如商务洽谈、朋友小聚、家庭团圆时,饮茶的礼仪是否会有所不同,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评分这本书《茶艺:传统文化之国粹图典》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茶之路”的呈现。中国的茶产业历史悠久,茶的传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对外交流。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介绍茶叶是如何从中国走向世界,以及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茶是如何与当地文化融合,演变出独特的饮茶习俗的。比如,英国的下午茶,日本的抹茶道,这些是否都会有所提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勾勒出一幅宏大的茶文化地图,让我看到茶作为一种连接世界的纽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也想了解,在中国悠久的茶史中,有哪些重要的事件、人物或者传说,塑造了如今的茶文化的面貌。这本书是否会带领我重温这些经典的时刻,让我对茶的认识更加立体和饱满。
评分好书,虽然不算特别细致,但是中国古代史服饰的样式和发展一目了然。值得没事翻看看。
评分这本书不错,彩色印数适合现代人的读书习惯,标有传统知识讲解,本来纹样就是和色彩相辅相成的,很好,推荐购买。
评分这一系列的内容都超棒!!!
评分为当资料买的,是以图片为主的,印刷比较清晰。
评分老婆要看,索性买了一套~
评分好书 书好
评分物流很给力,性价比不错。
评分很详尽的一本书,印刷质量很好,可以学习不少古建筑的知识
评分中国的建筑,故宫的历史,值得信赖和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