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漫画·袁政府画史

民国漫画·袁政府画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浩然 著
图书标签:
  • 民国史
  • 漫画史
  • 袁世凯
  • 历史画册
  • 历史人物
  • 政治漫画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文化
  • 绘画艺术
  • 袁政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3642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182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7
字数: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民国漫画·袁政府画史》是钱病鹤的漫画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早期第1部时政漫画的鸿篇巨制。所绘“老猿”在《民权画报》集中亮相后,犹如一枚火力十足的炸弹,威力四射,影响深远。它既是一部“讨袁”运动中的战斗檄文,也是反映袁氏政府的纪实长卷,有着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漫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内页插图

目录

民国漫画自序
前言

袁政府画史
邓家彦序
陈志群序
医国百药
扫除障碍
小人又见
其二
联袂北上
北京人物之今昔观
位置私人
动则变
狼狈其行
奔走权门
新假面具
共和
知有己而不知有国的人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风中之烛
新发明之照心电箱
外债亡国
爱国纳捐
医国方
圆民捐
亡圆妖孽
爱国
陈国权稿
救国神丹
割席拒熊
借箸而筹
自由花
中流砥柱
熊希龄
亡国痛
铜像骂铁像
呜呼今之东三省
叶尽萎兮
束手无策
肖公来稿
卖国奴之真相
专制政体
五畜共和
大借款
流血纪念
现今之第一手
血染自由花
去年今日之黄花冈
流血纪念
青天白日耀黄花(缺)
今之北京
呜呼中国
殷鉴不远
守财奴小史
近来中国之内容
油尽火息,火息光灭
丹徒恨人投稿
思凯顶稿
其二
新政府人物之真相
道旁作舍
旧端午之新五毒
新端午
其二
壮夫横剑斩三妖
圆段联结,合力攻塘
意见
兄弟阋墙
……

老猿百态

前言/序言

  清末民初,昏庸官僚和封建军阀相互勾结,对人民残酷压榨。外国列强狼子野心,酝酿着瓜分中国的诡计。内忧外患,中国社会时局风雨飘摇,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时,辛亥革命的浪潮汹涌而至,席卷着整个中华大地。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中,中西文化交融互动,中国美术开始步入现代转型期。这一时期,各地的新闻报纸纷纷登载与时事密切相关的图画,用以唤醒中华民族,向炎黄子孙敲起警钟。这类画作被当时的报纸常冠名为“讽画”“滑稽画”“寓意画”“谐画”“时谐”。虽然名称不一,但其画法和表达形式就是今天的“漫画”。当时登载漫画最多的报刊有《俄事警闻》《时事画报》《时谐画报》《滑稽魂》《民立画报》《民权画报》等二十余种。知名的画家主要有谢缵泰、潘达微、张聿光、马星驰、沈泊尘、汪绮云、钱病鹤等。其中谢缵泰所绘《时局图》是当时影响最大、流布最广的单幅作品,沈泊尘所创办的《上海泼克》杂志名噪大江内外,而钱病鹤因绘制了揭露袁世凯篡权阴谋的“老猿百态”组画,惨遭当局通缉。“老猿百态”组画关注民生,抨击陋政,揭露袁世凯篡权阴谋,是反袁运动中一面正义的大旗。
  钱病鹤(图1),初名讳鑫,字味辛,亦作辛。五十岁后改名云鹤。又号石巢。别署较多,有民有、有、崔、倜厂。浙江吴兴(今湖州)南浔人。1878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钱庚字球初,又字开一,为著名书画篆刻家徐三庚的弟子,家富名迹。钱病鹤自幼聪颖,酷爱绘画,对家藏书画常作临摹,皆形神毕肖。钱病鹤25岁乡试中举,因目睹清政府腐朽黑暗,无意政途,遂专研绘画,与刘语石、李农如等人在南浔创设南林画社。1906年,钱病鹤移居上海加入同盟会,参与革命。1922年,与李祝萱、王一亭、萧蜕公等发起上海书画会。该会以“挽救国粹之沉沦,表彰名人之书画”为宗旨,钱病鹤任会长,海上著名书画家吴昌硕、王一亭、田桓、张聿光、蒋锡曾、吴彦臣、叶伯常、陈益之等都是该会成员。书画会定期举办各种书画展览,供同行观摩交流。1923年,钱病鹤创立上海书画社,编印《神州吉光集》(图2),计16期。
  1908年起,钱病鹤历任《神州日报》《民权画报》《民国日报》等报刊的图画主笔,参与绘画的杂志报纸不胜枚举。1911年7月,《民立报》创刊《民立画报》,随报附送,16开石印,刊登郑正秋剧评,张聿光、钱病鹤配图。章太炎在上海创立统一党,同时办《大共和日报》,该报也附有石印画报,名日《大共和画报》,初由钱病鹤任主笔。1917年,包天笑创刊《小说画报》,钱病鹤为画报画封面和小说插图居多(图3)。《新声》杂志创刊后,栏目众多,名家云集,钱病鹤也为绘图者之一。《解放画报》自1920年5月4日出版第1期,周剑云编辑,绘图主要由钱病鹤、但杜宇担当。
好的,这里有一份针对一本假设的、名为《民国史话:辛亥风云录》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独立于《民国漫画·袁政府画史》。 --- 《民国史话:辛亥风云录》图书简介 一部聚焦辛亥革命前后风云变幻的深度历史叙事,追溯现代中国命运的起点。 本书并非对特定历史阶段的图解或简笔勾勒,而是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结构性转变进行的一次全景式、细节丰富的历史重构。我们试图穿透宏大的叙事迷雾,深入考察那场深刻影响了中国未来百年走向的革命风暴的内在逻辑与外部推力。 核心内容聚焦:从清末积弊到共和初创 《民国史话:辛亥风云录》的主线,是剖析晚清体制的瓦解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充满希望与剧变的中华民国肇始阶段。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 第一部分:帝国的黄昏与变革的暗流 本部分详述了二十世纪初,清王朝在内忧外患中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的必然性。我们不满足于罗列战争和条约,而是深入研究了几个关键领域: 1. 新政的悖论与地方分权的失控: 详细分析了清末“新政”改革的初衷、实施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新军的建立、立宪运动的兴起如何意外地壮大了地方实力派和革命力量,最终反噬了中央权威。我们描绘了各省士绅、官僚在“预备立宪”口号下,如何逐步形成与中央相抗衡的政治实体。 2. 士绅阶层的觉醒与知识分子的转型: 考察了传统儒家士绅在教育西化和科举废除后的身份危机,以及以留日学生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群体如何迅速吸收西方政治哲学,并将其激进思想植入本土政治实践的过程。 3. 海外革命力量的酝酿与组织化: 细致梳理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团体,在东南亚、日本、北美等地进行理论构建、资金筹集和武装策划的艰辛历程。本书特别关注了早期革命党人内部的思想辩论、组织纪律的建立,以及他们与国内会党、新军之间的复杂联系网络。 第二部分:武昌首义与南北对峙 本部分将叙事重点转向1911年的突发事件及其后续的政治博弈: 1.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织: 对武昌起义的爆发,采取了一种细致入微的还原视角。分析了四川保路运动如何牵制了清廷的军事部署,使得四川和湖北的革命力量获得了关键的喘息机会。我们重现了起义参与者在极度紧张和信息不畅的环境下,如何仓促决策、步步为营,最终促成了多省的响应。 2. “谘议局”的政治转向: 重点分析了各省咨议局议员,这些原本被视为体制内改良力量的代表,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倒向革命阵营,成为宣布独立和组建临时政府的关键政治中介力量。 3. 南北议和的艰难谈判: 对袁世凯的崛起,不仅从军事层面进行描述,更深入剖析了其在政治手腕、与列强关系、以及对南方革命党人心理的精准拿捏。本书详细对比了南方代表(如唐绍仪)与北方势力(以袁世凯为核心)在谈判桌上的核心诉求与妥协底线,揭示了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过程中的复杂妥协。 第三部分:共和的脆弱与“袁政府”的早期形态 本部分将视角投向民国建立初期,探讨革命理想与现实政治的摩擦: 1. 临时约法的精神与实践的张力: 分析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特别是其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明确规定。同时,重点探讨了该约法在实际运作中,如何受到地方势力、军事强人以及袁世凯个人权威的侵蚀与挑战。 2. 政党政治的萌芽与夭折: 考察了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如何试图通过议会斗争,巩固共和体制。本书详述了国民党在争取组阁权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政治阻力,以及宋教仁遇刺事件对未来政治走向的决定性影响。 3. 中央权力的重构: 深入描绘了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各项行政机构、外交政策和财政体系的艰难重建过程。着重分析了列强对新政权的承认与贷款策略,如何成为制约袁世凯政府初期行动的重要外部因素。 本书的独特视角与研究方法 《民国史话:辛亥风云录》旨在提供一种“去英雄化”的历史考察。我们着力于: 社会史的切入: 强调基层民众、商会、行会、以及普通军人(新军士兵)在历史转折点上的能动性与反应,而非仅仅聚焦于少数政治领袖的决策。 文本细节的挖掘: 大量引用了包括但不限于早期的外交档案、私人信函、地方志、以及当时报刊上的社论与读者来信,力求还原不同阶层对“共和”这一概念的理解差异。 地理政治的考量: 探讨了不同地域(如长江中下游的知识精英、东北的边防军、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在面对革命浪潮时的不同反应模式及其背后的经济与文化动因。 通过对辛亥前后十年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社会动态的细致梳理,本书试图提供一个更为立体、充满张力的历史图景,帮助读者理解现代中国是如何在革命的熔炉中艰难铸就其最初形态的。这本书是关于理念、权谋、以及时代洪流中个体抉择的深度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初翻此书,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种克制而又犀利的美学风格。画作的气韵是连贯的,即便是描绘截然不同的场景,那种强烈的时代烙印——那种介于传统与新潮之间的微妙拉扯——却始终萦绕不去。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对人物神态的刻画,很多表情的捕捉极其到位,即便是不甚清晰的漫画线条,也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复杂情绪:有对新思潮的憧憬,有对旧秩序的无奈,更有底层民众在变革浪潮中的迷茫与坚韧。这种对“神似”而非“形似”的追求,使得这些图画超越了单纯的新闻记录,上升到了具有深刻洞察力的艺术表达层面。它没有用冗长的大段文字去阐释,而是依靠图像本身的力量,构建起一个无声的、充满张力的叙事场域。这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感知力,才能真正解码画中人物眼神的深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实在是令人惊艳,纸张的触感厚实而细腻,光影在图画上呈现出一种近乎复古的质感,仿佛真的能触摸到那个特定时代的尘埃。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幅画作的背景,但仅从视觉效果来看,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内容呈现上的匠心独运。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字体选择的考究和排版的疏密有致,都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艺术性的追求。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极致打磨,本身就是一种阅读体验的提升。我常常忍不住在午后的阳光下,轻轻翻阅那些斑驳的线条和浓淡不一的墨色,想象着当年画家们是如何在纷繁的时局中,以手中之笔,记录下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与神韵。这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件精心修复的文物,散发着时间的味道。从这个角度说,它在工艺上的成功,已经为它赢得了极高的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是在好奇心驱使下购入的,我对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总怀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切入点——通过漫画这种相对“轻盈”的载体,去观察“厚重”的历史。这种反差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它没有给我那种教科书式的严肃感,反而带来了一种旁观者带着一丝嘲讽或戏谑的智慧。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回溯自己对那个时期重大事件的既有认知,然后将这些认知与画面上的场景进行比对。这种交互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思考深度。它像是一面哈哈镜,折射出了历史的荒诞性与人性的复杂性,让我意识到,即便是严肃的历史课题,也可以通过这种生动、诙谐(有时甚至是尖锐)的方式被重新审视和消化。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展示了“民间视角”在历史书写中的巨大能量。在官方文献往往专注于宏大叙事和权力更迭的背景下,这些漫画作品仿佛从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中直接撷取了时代的脉搏。它记录的不是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芸芸众生在时代洪流中的日常反应、微小情绪和集体无意识。这种聚焦于“小人物”的描绘,使得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充满了烟火气。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历史,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的生活细节编织而成的。欣赏这些画作时,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后世旁观者,而是仿佛被邀请到那个喧嚣的年代,混迹于人群之中,侧耳倾听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真实低语。这是一种极为珍贵且难得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对这本画册的编排逻辑非常欣赏,它似乎遵循着一种内在的、非线性的时间脉络在推进,而非简单的年代顺序堆砌。这种组织方式带来的效果是,读者在翻阅时,不会被单一的叙事线索所束缚,而是可以在不同的侧面和主题之间自由穿梭,体验到一种多维度的历史重构感。比如,前一页可能还在描绘某个政治集会的场景,下一页突然就转到了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这种跳跃感模拟了真实历史的碎片化特征——历史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无数并行事件的交织。这种高度的结构化思考,使得即便是零散的图像片段,也能在读者的脑海中自动连接成一个更宏大、更具立体感的历史拼图。这无疑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极高的叙事技巧。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书!十个字怎么能评价?

评分

还没看应该很好

评分

好书!十个字怎么能评价?

评分

好书!十个字怎么能评价?

评分

依然想要用行走的图书来诠释文字的力量,最终将私人阅读接力成一路风景。

评分

好书!十个字怎么能评价?

评分

好书!十个字怎么能评价?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