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13个音乐速度术语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从比较舒缓的Grave,Largo到极为迅疾的Presto和Prestissimo等,考察它们在意大利以及其他欧洲语言(德、法、英)中的现当代含义,追溯其各自拉丁语、希腊语词源,并从拉丁语文学作品和有关音乐术语词典的运用和论述中,探讨各术语所指的实际速度。尤为关键的是,本研究把各术语中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实际演奏(主要是一些名家的经典演绎)中的速度进行了分析。
邓青,女,湖南衡阳人,钢琴硕士,韶关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音乐速度的研究”,参与省级、市级、校级多项课题。
这本《音乐速度术语研究》的出现,对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作为一名在音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业余爱好者,我总是感觉自己对音乐的速度术语理解得不够透彻,停留在表面。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且全面的方式,为我弥补了这一块的知识空白。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严谨,但又不会让人感到生涩难懂,反而充满了逻辑性和条理性。他从速度术语的起源讲起,一直追踪到现代音乐中各种创新性的速度表达,让我看到了音乐术语发展的完整脉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Largo”和“Adagio”的区分,以往我总觉得两者差别不大,但读完之后才明白,它们在音乐情感的表达上有着极其微妙却又至关重要的区别。作者通过大量的音乐片段分析,让我得以直观地感受这种差异。此外,书中对不同时期作曲家如何运用这些速度术语,以及这些术语如何影响乐曲整体的情感走向,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对那些伟大的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仿佛能够窥探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音乐的理论认知,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自己的音乐演奏和欣赏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迫切地想去实践和验证所学到的知识。
评分当我从书架上拿起《音乐速度术语研究》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它可能只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然而,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便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音乐速度术语这一看似专业枯燥的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仅罗列了各种速度标记,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这些术语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以及它们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演变。我尤其对其中关于“Presto”的探讨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作曲家对Presto的理解和运用,展现了音乐表现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微妙变化。书中的例子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大量经典作品,使得理论知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触手可及的音乐实践。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听乐体验,那些曾经模糊的速度感受,在读完相关章节后,变得清晰而富有层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音乐的速度不仅仅是快慢的问题,它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叙事的方式。它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音乐情感肌理的大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每一次聆听都变得更加投入和深刻。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音乐的本质,除了旋律、和声、织体之外,速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音乐速度术语研究》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我非常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他不仅仅是将速度术语当做技术名词来讲解,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音乐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我特别喜欢关于“Andante”的论述,作者将其比喻为“行走的速度”,并详细分析了这种速度在不同音乐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所能传达出的宁静、流畅或忧郁的情感。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指挥家如何解读和运用速度术语的例子,这让我意识到,速度的精准把握,对于一首乐曲的最终呈现,是多么重要。我甚至在阅读过程中,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音乐体验,那些曾经让我心动的乐章,原来在速度的层面,也蕴含着如此精妙的设计。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发现”的过程,我不断地发现音乐中那些我曾经忽略的美好细节。它让我更加敬畏音乐,也更加热爱音乐。
评分我最近终于翻开了这本《音乐速度术语研究》,虽然我不是音乐专业出身,但一直对音乐背后的细节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我,简洁却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翻开书页,一开始就被那些琳琅满目的速度术语给震住了,像Adagio、Allegro、Andante这些我平时听过但理解不深的词汇,在这里被一一拆解。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定义,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术语在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作品中的实际应用和演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Moderato”的讨论,它并非一个简单的“中速”,而是蕴含了情感的张弛、乐句的呼吸,甚至是对整个乐章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作曲家的小传,让我感觉这些抽象的术语突然有了鲜活的生命,不再是冰冷的文字。我甚至开始尝试在听音乐的时候,有意识地去体会不同速度术语所带来的情感差异,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如此深入,原来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标记,背后承载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对于任何一个热爱音乐,想更深层次地去感受音乐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与音乐对话的奇妙旅程。
评分拿到《音乐速度术语研究》这本书,一开始我还以为它会是一本比较“硬核”的学术著作,可能对普通读者不太友好。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能够将复杂深奥的音乐理论,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的每一个速度术语,都被赋予了生命,不再是僵化的定义,而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的鲜活符号。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Allegro”和“Vivace”的对比分析,作者通过引用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详细阐述了它们在速度、力度和情绪上的细微差别,让我恍然大悟。以前我总是把它们混为一谈,现在才明白,原来音乐的细节之处,竟然如此丰富多彩。书中的配图和乐谱示例也恰到好处,不仅增加了视觉上的吸引力,更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我甚至开始在听音乐时,随手翻开这本书,对照着书中的描述,去体会音乐家们想要传达的情感。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音乐的“解码者”。这本书让我对音乐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只是一种听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智力与情感的双重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