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茶叶大辞典
380.00元
作者:陈宗懋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2-01
ISBN:9787501925094
字数:3266000
页码:12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2.965kg
编辑推荐
《中国茶叶大辞典》是全国茶学界、辞书界的专家及各学科的学者十年心血汗水的结晶,它以设计精美,编纂精良,内容全面、权,荣获了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国家辞书奖一等奖的荣誉。
《中国茶叶大辞典》的出版受到科技界、出版界等的高度评价,专家认为:该书横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既有古代、当代茶文化和茶事,又有当代新茶业科技成果,是一部颇具特色、可读性和权性较强的科学辞典。它对茶叶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部经典的大型工具书;即使对其他科学工作者和普通的饮茶爱好者来说,也不失为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参考书。
《中国茶叶大辞典》涉及几十个学科,其内容和形式都达到精品书的要求。在编纂的过程中,编辑们全力核实每条史料、每个出处;尽力搜集各种成说,诸家新见;尽力准确每个词句,每处标点;充分征求专家意见,以减少专业差错。在合编的过程中,编辑们专门进行了交叉检查,处理各部之间的内容重复、矛盾和缺漏;同时还进行了二十多项内容的检查,逐项把关,使其真正成为精品。
经过实际调查,《中国茶叶大辞典》出版至今,书市中尚未有一本茶书能与之并肩,它仍以强大的生命力,为广大读者做权、全面的茶学知识的服务工作。许多茶学专业或非专业的研究机构、学校、工厂、商店及个人都购买了该书。据反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是他们所见为实用的一部茶学著作,时刻备在案边,只要有关茶学方面的问题,都能很方便地在其中找到满意的答案,真的是“一书在手,茶事不愁”,不愧是爱茶人的“良师益友”!
我们希望,《中国茶叶大辞典》能让广大读者看到中国茶人的敬业,中国茶学的进步,中国茶业的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专业和用心。说得好不如用得好,期待着《中国茶叶大辞典》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茶学服务。
内容提要
概况:《中国茶叶大辞典》是一部融多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共收条目9972条,3266千字,彩图200幅。
思想性:该书遵循全面、系统、科学、准确的编辑方针,对中国茶叶的历史、科技、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总结,全书共分19个部及11项信息密集的附录,既反映了茶叶科技的新科研成果,又反映了中国茶学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积累,具有全面的原创性。
学术性:全书作者200余名,涉及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学、科研、经贸、生产诸多行业,其中有多位学科带头人。该书历经十年编纂而成,是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的图书。为确保辞书的严肃性、权性,该书的编纂工作自始至终在辞书编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从框架设计到收词立目都进行了精心安排,绝无拼凑之嫌。全书正文词目按专业知识体系编排,后附笔画、汉语拼音、外文三套索引。目录编排有梯度,以体现辞目知识的领属关系。
学术影响:学术界认为,该书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煌煌巨著,体现了我国当前茶学界、茶文化界的高学术水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不可挑战性。该书是对20世纪茶叶科学研究的总结,也是自唐代陆羽《茶经》以后的1200年来中华茶文化发展的科学总结,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书的问世,将对中华茶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编校质量:全稿正文经过8次校对、25项专项检查、彩图12项专项检查、特聘各学科专家的7次通读、多次退改、责编反复精度的编纂过程。其中在数字校对、古籍引文校对、外文校对、科技名词规范化、交叉条目处理等方面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从而保证了本书的编纂质量。
获奖情况:国家辞书奖一等奖
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全国书籍装帧艺术设计总体设计优秀奖
《中国茶叶大辞典》是中国茶文化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凝聚着全国专家、学者十年的血汗,它填补了中国茶学大型综合性工具书的出版,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在当今比较浮躁的社会风气中,能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潜心编纂出这样一部大书实属难得。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凡例
《中国茶叶大辞典》编委会
彩图目录
分部目录
一、 茶史部
二、 育种部
三、 栽培部
四、 植保部
五、 茶类部
六、 生物部
七、 化学部
八、 制茶部
九、 检验部
十、 机械部
十一、 利用部
十二、 经贸部
十三、 茶具部
十四、 茶俗部
十五、 艺文部
十六、 茶人部
十七、 茶著部
十八、 机构部
十九、 国外部
正文
附录
1. 中国历年茶园面积与茶叶产量
2. 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园面积,茶叶生产量、茶叶出口量
3. 中国产茶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
4. 中国历代主要茶叶名录
5. 国家级和省级审(认)定茶树良种简表
6. 中国野生茶树种植资源名录
7. 茶叶机械产品名录
8. 茶叶相关标准(节录)
9. 中国茶叶期刊名录
10. 常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使用剂量表
11. 中国茶叶大事简记
索引
笔画索引
汉语拼音索引
外文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茶学领域的唯院士)。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熟悉四国语言,多次代表中国农业专家出席联合国的专业会议。
文摘
序言
我一直以为,关于茶的书籍,无非就是介绍各种茶叶的种类、产地、功效之类的“知识点”,直到我读了《中国茶叶大辞典》。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中国茶”变成了一个充满故事、情感和生活气息的鲜活载体。我特别喜欢它在“饮食文化”这部分所呈现的内容,作者并没有枯燥地列举食物搭配,而是巧妙地将茶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地方特色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端午节喝雄黄酒固然传统,但书中描述的如何用岩茶搭配粽子,让茶的醇厚去化解粽子的甜腻,却是我闻所未闻的。又比如,冬季围炉夜话,一杯暖暖的红茶,配上书中提到的几款应景的点心,那种温馨又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感,瞬间将我带入其中。它让我明白了,饮食文化并非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可以随着时代和个人的喜好而不断演变的。这本书让我对“茶”有了更立体、更生动的理解,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标签,而是一种能够融入我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的载体。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时尚”和“生活方式”颇感兴趣的人,当我看到《中国茶叶大辞典》的副标题时,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浅显的关于如何“喝茶显品味”的书。然而,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它将“茶”与“时尚生活”巧妙地结合,不是流于表面的装点,而是深入到生活理念的层面。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来选择适合的茶叶,以及如何搭配具有设计感的茶具,这些都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茶与健康”的探讨,它不仅仅列举了各种茶叶的养生功效,更重要的是,它将“养生”融入到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它鼓励我们通过饮茶,来调整作息,平衡身心,而不是单纯依赖某种“补品”。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生活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更是心灵的滋养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喝茶,也可以是一种充满格调和品味的时尚。
评分《中国茶叶大辞典》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美学”与“生活哲学”的启蒙读物。它以一种极为细腻和优雅的方式,将中国茶叶的世界徐徐展开。我常常在午后,泡上一壶书中所提及的白毫银针,然后安静地阅读。书中对不同茶叶的外观、色泽、香气、滋味的描绘,简直就像一幅幅水墨画,又像是几句精心雕琢的诗。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茶道”的阐述,它没有将茶道束之高阁,而是将其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备水、择器,到冲泡、品饮,每一个环节都被赋予了仪式感和美学意义。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泡一杯茶,也可以是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一种与内心对话的方式。书中关于“茶与禅”的章节,更是让我醍醐灌顶,那些关于“无我”、“空性”的探讨,虽然深奥,却在茶香的氤氲中变得格外清晰。我开始尝试着在泡茶时,放下杂念,专注于当下的感受,渐渐地,心灵也变得宁静起来。这本书不仅仅教会我认识茶,更教会我如何通过茶,去更好地认识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评分《中国茶叶大辞典》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坐在窗前,用他温和而深邃的目光,缓缓讲述着中国茶的故事。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完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你慢慢品味,细细体会的。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茶道”的解读,它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化的流程,而是强调了“人心”的重要性。书中提到,真正的茶道,在于“和”、“静”、“怡”、“真”,这不仅仅是对泡茶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品茶者内心的一种引导。我尝试着在每天早上,为自己泡一杯茶,不再是为了提神,而是为了开始这一天的心灵仪式。我不再匆忙,而是仔细感受茶叶在水中舒展的过程,闻着升腾而起的茶香,让思绪也随之沉淀。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慢”的生活节奏,学会了在繁忙的生活中,为自己留出一片宁静的空间。它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物”的关系,懂得去欣赏茶叶本身的质感,去感受它所承载的自然之美。
评分这是一本送给爱茶人士的宝藏,虽然它名为《中国茶叶大辞典》,但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一份通往中国深厚茶文化的感性邀请。翻开它,仿佛置身于古色古香的茶馆,耳畔传来温婉的评弹,手中捧着一杯氤氲着岁月芬芳的龙井。书中对各类茶叶的描绘,不仅仅是冰冷的分类和数据,更是融入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历史的沉淀。我尤其喜欢关于普洱茶的部分,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古树普洱的生长环境,从云南高山云雾缭绕的茶园,到老茶农们代代相传的采摘与制作技艺,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坚守。那些关于“越陈越香”的传说,那些关于岁月如何在茶叶中沉淀出醇厚韵味的描述,都让我对一杯茶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读完这些篇章,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云南,亲眼看看那些古老的茶树,亲手触摸那饱经风霜的茶叶,去感受那份属于大山的馈赠。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茶的认识,从“解渴”升华到了“品味”,让我开始真正体会到“茶马古道”上流传下来的那份深沉的底蕴。
评分书收到时的包装很不好,因为书是精装的,4个角都受损起皱了,更离谱的是首页还脱开了,非常不满意!!!
评分书收到时的包装很不好,因为书是精装的,4个角都受损起皱了,更离谱的是首页还脱开了,非常不满意!!!
评分书收到时的包装很不好,因为书是精装的,4个角都受损起皱了,更离谱的是首页还脱开了,非常不满意!!!
评分书收到时的包装很不好,因为书是精装的,4个角都受损起皱了,更离谱的是首页还脱开了,非常不满意!!!
评分书收到时的包装很不好,因为书是精装的,4个角都受损起皱了,更离谱的是首页还脱开了,非常不满意!!!
评分书收到时的包装很不好,因为书是精装的,4个角都受损起皱了,更离谱的是首页还脱开了,非常不满意!!!
评分书收到时的包装很不好,因为书是精装的,4个角都受损起皱了,更离谱的是首页还脱开了,非常不满意!!!
评分书收到时的包装很不好,因为书是精装的,4个角都受损起皱了,更离谱的是首页还脱开了,非常不满意!!!
评分书收到时的包装很不好,因为书是精装的,4个角都受损起皱了,更离谱的是首页还脱开了,非常不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