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
定价:39.80元
作者:陈有刚,李拴成著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49824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以前我认识的各路英雄好汉,在做出版时多是比较保守的,一是守住“传统”不变,二是守住“*”不露。现如今,很多武术名师在我这里出书已经不是这样二守了,他们更多的是为了推广太极文化而好无保留。陈有刚老师这本书,汇集了他几十年的经验,有学有教,能毫无保留的给大家,纯是出于对太极拳的热爱。小编在此感谢毫无保留的老师们。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四个章节。部分全面讲述了老架一路功夫架的特点、健身作用和动作分解及要点。第二部分重点讲述对抗性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及技术,这也是广大有志于推手对抗的朋友为关注的部分,所以,这一部分作为了本书的重点。
目录
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概述...................................24
一、陈式太极拳的源流及传承…………………………………………………………25
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的特点………………………………………………26
三、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的桩功………………………………………………28
第二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32
一、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动作名称……………………………………………33
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动作解析……………………………………………34
第三章 陈式太极拳竞技推手的训练方法.................................128
一、基本功训练………………………………………………………………………129
二、素质训练…………………………………………………………………………143
三、竞技技术教学与训练方法………………………………………………………145
第四章 陈式太极拳竞技推手(散手)的主要招法.........................146
一、捋加采……………………………………………………………………………147
二、迎门靠……………………………………………………………………………148
三、大背………………………………………………………………………………150
四、胯背………………………………………………………………………………151
五、挑闪………………………………………………………………………………153
六、过腿摔……………………………………………………………………………154
七、走化(一)………………………………………………………………………156
八、走化(二)………………………………………………………………………157
九、挒劲………………………………………………………………………………159
十、拿腕………………………………………………………………………………160
十一、合步压腕………………………………………………………………………162
附录 陈式太极拳传承表..............................................164
后记................................................................165
作者介绍
陈有刚:男,国家武术七段,1958年生于河南省温县徐吕村,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有刚七岁随其叔父、陈式太极拳大师陈庆州习练陈式太极拳,深得叔父口传身教。后经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等大师分别亲自多方指教,使其全面、深刻、系统的掌握了陈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特别是在竞技性推手训练及跌、拿、走化方面,陈有刚更是出类拔萃、硕果累累、蜚声太极拳坛。李拴成:男,国家武术七段,1949年出生。12岁拜当地名师李万和习“子路八卦拳”,1984年从陈小旺大师、陈正雷大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出版有《子路八卦拳》及《 陈氏太极拳的内气及练习方法》等武术专著及论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解质量,简直是业界良心!作为一名视觉学习者,我深知清晰的图示对于理解复杂动作的重要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每一个关键动作的分解图,都精确地标注了重心转移的方向、关节的开合角度,甚至连膝盖的微小内扣或外展都做了明确指示。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能够极大地避免走弯路。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高难度动作的侧面和背面图都进行了对比展示,让学习者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自我校正。我过去在模仿其他资料时,总因为角度问题而不得要领,但对照这本书的图文,瞬间就找到了那种“对味儿”的感觉。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内容详实,它的呈现方式也体现了编著者对教学效果的极致追求,让复杂的武术动作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提高了自学者的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份量和内容密度,让我感觉仿佛请到了一位武术宗师在身边亲自指导,只是这位“宗师”是用文字和图片构建起来的。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体系的完整性”。它不仅仅是教你几套架势,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陈式太极武学体系:从最基础的气沉丹田,到复杂的缠丝劲运用,再到推手的应变策略,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它没有回避那些被很多教材刻意简化或略过的“难点”,而是迎难而上,用最朴实且深刻的语言去剖析这些难点背后的原理。这使得我学习太极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开始思考动作背后的“意图”。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陈式太极的强大,不在于招式的繁复,而在于其内在对人体结构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我得承认,我对武术的热爱更多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而不是单纯的竞技需求。这本书最让我心悦诚服的一点是,它成功地架起了“传统拳架”与“现代竞技”之间的桥梁。过去我总觉得,太极拳一旦进入对抗性训练,就容易失去它原本的“太极”意境,变得过于刚硬和外露。但这本书清晰地展示了陈式太极如何在高强度对抗中依然保持松沉圆活。它没有鼓吹野蛮的力量,而是强调技巧的运用和对手力的转化。比如书中对“以小化大”、“借力打力”的实战解析,不仅仅是理论,更是结合了大量实战经验的总结。这让我对太极推手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推来推去”,而是上升到了对空间、时间和速度的精密控制。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它超越了一本普通的武术教程,更像是一份扎实的武术研究报告,充满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实战积淀。
评分这本宝典真是让我找到了练太极的“定海神针”!我从小就对武术怀有向往,但总觉得太极拳似乎少了点“实战”的影子,更多是表演性质的舒展。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那种感觉彻底被颠覆了。作者们对陈式太极的理解深入骨髓,他们没有停留在套路招式的表面介绍,而是花了大篇幅讲解了“劲力”的内涵与外化。比如,书中对“缠丝劲”的阐述,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以前总觉得缠丝是手腕的简单画圈,但读完后才明白,那是周身关节的螺旋联动,是从脚底到指尖的整体配合。书中对每一式动作的分解图和文字描述都极其严谨,每一个细节,哪怕是眼神的微小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力学依据。这不仅仅是一本教学手册,更像是一部武术哲学著作,让我明白了太极的“柔”中蕴含的巨大爆发力,以及如何将这种内家功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内心的沉静。对于真正想在太极拳上下苦功夫、追求武学真谛的习练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说实话,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被那种深厚的专业性震慑住了。它不像市面上那些“速成”的太极读物,只是简单罗列动作名称,这本书更像是给那些已经有些基础,但感觉遇到了瓶颈的习练者量身打造的“进阶秘籍”。尤其是关于“推手”那几个章节,简直是实战技巧的宝库。书中对棚、捋、挤、按这些基本推手概念的剖析细致入微,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更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的中医经络学和物理学原理阐释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对于“听劲”的讲解,那种强调感知、不急于发力的境界,让人茅塞顿开。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意念引导去练习,发现原本僵硬的身体在与人接触时,开始出现微妙的顺应和反制。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师徒间口耳相传的壁垒,将那些看似玄妙的武术心法,用清晰、逻辑性极强的语言呈现出来,让不同背景的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