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民族茶艺学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3-01 |
| 作者:周红杰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155.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09236271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周红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 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高等 学校教学名师、云南省云岭产业技术领 军人才、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 物”。云南省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基金 项目和成果评议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普洱茶组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云南省应用 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16项,获教学成果一 等奖2项、三等奖l项;云南省科技进步 一等奖l项(排名**)、三等奖2项(排 名**),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 项(排名**)、三等奖1项(排名**), 获授权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 表论文160余篇,著作24部。2013年获 建云南省高等学校“周红杰名师工作室”, 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 者”“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滇茶国际十 大功勋人物”,2017年获第三届“觉农勋 章”。
这本《民族茶艺学》真的是打开了我对茶艺世界的新大门,我之前以为茶艺就是优雅地泡一杯茶,端庄地奉上一杯,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茶艺的背后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细的操作流程。周红杰老师在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不同民族的茶艺习俗,比如藏族的酥油茶、苗族的酸汤茶,这些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读来感觉像是穿越到了不同的地域,体验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不仅仅是描述这些茶艺,更是深入分析了这些习俗形成的原因,比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等,这些都与茶的饮用方式和茶具的选择息息相关。我特别喜欢他对于“茶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认为茶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与人交流、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图片,虽然我还没有仔细看,但仅仅是翻阅,就能感受到那些精美的茶具、穿着传统服饰的人们,还有袅袅升起的热气,仿佛都能闻到茶香。这让我对“茶艺”这个词有了更立体、更丰富的理解,不再是单调的泡茶动作,而是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情,甚至还有一些仪式感。
评分对于我这种完全的“零基础”小白来说,这本书的入门指导部分简直是福音。我之前想学茶,但总是被各种专业的术语和繁琐的步骤吓退,不知道从何下手。周红杰老师在这本书中,从最基础的“如何选择一把好的茶壶”、“怎样判断茶叶的新鲜度”这样最贴近实际操作的问题讲起,语言通俗易懂,一点点地引导读者进入茶的世界。他甚至会教你一些“潜规则”,比如怎么跟茶农打交道,怎么辨别茶叶的等级,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学到的实用技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水温对茶叶风味的影响”的章节,他详细列出了不同种类茶叶的最佳冲泡水温,并且解释了为什么不同水温会带来不同的口感,这让我之前随便烧开水泡茶的行为显得多么“粗暴”。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非常强,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茶道老师在身边手把手地教你,让你少走了很多弯路。虽然我才刚开始实践,但已经能感受到自己的泡茶水平在悄悄地进步,喝到的茶也比以前更香、更醇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水墨画的风格,古朴而典雅,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文人墨客”的感觉。内页的纸张也是哑光材质,对眼睛很友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我特别喜欢书中配发的那些插画,线条流畅,色彩淡雅,不仅描绘了各种茶具的细节,还生动地展现了不同冲泡场景的意境,仿佛将我带入了那个宁静而美好的品茗时光。周红杰老师在文中对于“茶道精神”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将茶道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技术层面去讲,更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探讨了“静”、“和”、“雅”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在茶道中体现。读着读着,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让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栖息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茶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引领,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追求一种更从容、更精致的状态。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是它的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厚实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非常棒,给人一种“这是本正经学术著作”的感觉。打开目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茶树的起源与演变”、“中国茶叶的分类体系”等章节,我本来对茶只是略知一二,知道绿茶、红茶、乌龙茶,但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更深层次的学术探讨。周红杰老师的文笔非常严谨,但又不像纯粹的理论书籍那样枯燥乏味,他会用很多生动的例子来阐述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讲“茶树的基因多样性”时,他会穿插讲述不同地区茶树品种在适应环境和形成独特风味上的差异,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场深入浅出的地理和植物学讲座,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很多关于茶树本身的知识。而且,他对一些历史文献的引用也相当到位,能让人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仅是品饮,更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但光是了解茶树的根源和分类,就已经让我对“茶”这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知道泡茶喝的“小白”,而是开始有了对茶的“敬畏之心”。
评分我一直认为,想要真正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深入了解它的“前世今生”,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周红杰老师在书中对茶叶的“采制方法”进行了极其详尽的介绍,从茶树的生长环境、采摘时节、到不同的加工工艺,他都一一娓娓道来。他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季节采摘的茶叶会有不同的风味,为什么不同的萎凋、杀青、揉捻、干燥方法会形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截然不同的茶品。这种深入到生产源头的讲解,让我对茶叶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成品”,而是有了“生长”、“加工”的完整过程。而且,他还对不同茶叶的“品质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如如何通过茶汤的颜色、香气、滋味、叶底来判断茶叶的优劣,甚至会讲到一些“内行人”才能懂的门道,比如“高山云雾出好茶”背后的科学原理。这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加一堂生动有趣的“茶叶溯源课”,不仅了解了“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