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癥藥效研究方法與技術 9787117120876

骨質疏鬆癥藥效研究方法與技術 978711712087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洪復 著
圖書標籤:
  • 骨質疏鬆癥
  • 藥效學研究
  • 藥物評價
  • 臨床試驗
  • 動物實驗
  • 生物力學
  • 影像學
  • 骨代謝
  • 藥物研發
  • 研究方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衛生齣版社
ISBN:9787117120876
商品編碼:2963512574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9-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骨質疏鬆癥藥效研究方法與技術

:56.00元

售價:40.9元,便宜15.1元,摺扣73

作者:王洪復

齣版社:人民衛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17120876

字數:292000

頁碼:24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本書由多年從事於骨代謝基礎、骨科、骨質疏鬆診斷、治療和中醫藥專傢共同編寫,是一本較為係統的、理論和實用相結閤的技術指導工具書。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骨質疏鬆防治藥物臨床前體外和體內藥效試驗技術、骨質疏鬆性骨摺動物實驗技術、骨質疏鬆防治藥物臨床藥效試驗技術、骨質疏鬆防治藥物藥效試驗專項技術以及生物統計學方法等本書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骨質疏鬆基金資助齣版,並購書5000冊。


內容提要

本書為骨質疏鬆癥防治藥物臨床前體外、體內和臨床藥效研究的方法與技術專著,分為藥效研究技術與報告指南篇和藥效研究方法與技術篇。本書較為詳細和深入地介紹瞭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體外培養模型、骨質疏鬆動物模型與骨質疏鬆閤並骨摺動物模型的建立、鑒定和藥效檢測技術;臨床藥效研究方法與評價指標;骨密度測定、骨組織二維和三維形態計量、骨生物力學測定、骨代謝生化標誌物測定、脊柱椎體骨摺X綫評估方法、骨質疏鬆癥中醫理論、治則與中藥藥效研究方法以及統計學方法等技術應用及其技術質量控製。內容具有理論與應用相結閤、圖文並茂、圖像清晰、錶述清楚、技術操作具體實用和重視質量控製等特點。另外,書末附有骨軟骨代謝生化標誌物及其相關調節物測定試劑盒介紹和專業術語英中文對照。本書是一本在骨質疏鬆癥防治藥物藥效研究、骨代謝和骨生物學基礎研究領域中內容較完整、技術較規範和實用性強的專業技術參考工具書。適用司骨質疏鬆癥藥物研究和骨代謝、骨科學、中醫骨傷科學等基礎研究以及骨質疏鬆癥臨床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閱讀參考,並可作為研究生培養和專業技術培訓班的培訓教材。


目錄


作者介紹

王洪復,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江蘇武進人,1936年生,1961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後為上海醫科大學,現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學係。1982~1983年赴美國SantaBarbara加州大學學習,研究老年血管生理;1992年赴日本金澤醫科大學研修骨細胞培養。先後擔任上海醫科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骨代謝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所所長。曾兼任中華醫學會放射醫學與防護學會常委、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和代謝骨病學組組長、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鬆學會副主任;上海市核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醫學會骨質疏鬆學會副主任和老年醫學與保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骨質疏鬆雜誌》副主編,《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誌》常務編委、《中華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雜誌》編委。曾擔任上海醫科大學老年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和上海醫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專傢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先後主持完成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九五”攻關、衛生部科技基金、市科委、市教委和國際閤作等科研項目10餘項,獲科技成果奬5項。培養碩士和博士生20名,發錶論文90餘篇。主編《骨細胞圖譜與骨細胞體外培養技術》專著,參編專業著作8本。1992年10月獲國務院有突齣貢獻證書和享受特殊津貼。1995年和1998年被評為上海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2003年獲全國骨代謝與骨質疏鬆研究“學科成就”奬。


文摘


序言



疾病的隱形殺手:骨骼健康的監測與對策 在現代社會,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骨骼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成為睏擾中老年人乃至年輕人群體的普遍健康挑戰。其中,骨質疏鬆癥以其“沉默的殺手”之名,悄無聲息地侵蝕著人們的骨骼,導緻骨骼強度下降,極易發生骨摺,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本書旨在深入剖析骨質疏鬆癥的發病機製,全麵介紹其診斷、治療以及預防策略,為公眾提供科學、實用的骨骼健康管理指南。 第一章:骨骼的生命密碼——骨骼生理與代謝基礎 骨骼並非一成不變的靜態結構,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動態組織,其健康與否取決於骨量的積纍與維持,以及骨骼微觀結構的完整性。本章將從最基礎的層麵,帶領讀者認識骨骼的奧秘。 骨骼的組成與結構: 詳細闡述骨骼的宏觀結構,如長骨、短骨、不規則骨等,以及微觀結構,包括骨皮質、骨鬆質、骨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骨細胞)及其在骨骼形成、吸收和礦化過程中的作用。瞭解骨骼的生物力學特性,以及為何在遭受應力時能夠保持穩定。 骨骼的代謝過程: 深入解析骨骼的生理性重塑過程,即成骨細胞負責骨形成,破骨細胞負責骨吸收的協同作用。闡明鈣、磷、維生素D、維生素K、甲狀旁腺激素(PTH)、降鈣素等關鍵營養素和激素在調節骨代謝中的重要作用。強調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對維持骨骼健康的基礎性意義。 影響骨骼健康的因素: 探討遺傳、年齡、性彆、激素水平(特彆是雌激素和雄激素)、營養狀況、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等多種內外部因素對骨骼健康的影響。理解這些因素如何乾擾正常的骨代謝,最終導緻骨量減少。 第二章:靜默的危機——骨質疏鬆癥的診斷與評估 骨質疏鬆癥的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直到發生骨摺纔被發現,這使得早期診斷尤為重要。本章將詳細介紹目前臨床上用於診斷和評估骨質疏鬆癥的各種方法。 臨床癥狀與體徵: 盡管早期無癥狀,但隨著病情的進展,可能齣現的癥狀如腰背疼痛、身高變矮、駝背、易發生骨摺等。介紹醫生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骨質疏鬆的風險。 骨密度檢測(BMD): 這是診斷骨質疏鬆癥的金標準。詳盡介紹雙能X綫吸收法(DXA)的原理、操作流程、測量部位(如腰椎、髖部)及其結果解讀。闡述T值和Z值在評估骨密度與同齡健康人群或年輕健康人群比較時的意義,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骨質疏鬆癥的診斷標準。 影像學檢查: 除瞭DXA,還介紹常規X綫檢查在觀察骨質疏鬆引起的骨骼改變(如骨皮質變薄、骨小梁模糊)方麵的作用。對於懷疑有骨摺的患者,MRI、CT等影像學檢查的輔助診斷價值。 生化指標檢測: 介紹用於評估骨代謝狀態和排除其他引起骨量減少疾病的血液和尿液檢查,例如血清鈣、磷、堿性磷酸酶(ALP)、維生素D水平、甲狀旁腺激素(PTH)等。 骨摺風險評估工具: 介紹FRAX等工具,結閤骨密度、臨床危險因素等,對個體未來10年內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摺的概率進行預測,為臨床決策提供依據。 第三章:阻擊骨摺——骨質疏鬆癥的治療策略 一旦確診骨質疏鬆癥,積極有效的治療至關重要,其目標是降低骨摺風險,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本章將係統梳理現有的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鈣劑與維生素D補充: 作為骨質疏鬆癥治療的基礎,詳細說明其作用機製、推薦劑量、不同劑型(碳酸鈣、檸檬酸鈣等)的選擇以及注意事項。 抗骨質疏鬆藥物: 雙膦酸鹽類: 如阿侖膦酸鈉、利塞膦酸鈉、唑來膦酸等。闡述其抑製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吸收的機製,介紹不同藥物的給藥方式(口服、靜脈注射)、療程、常見副作用(如胃腸道反應、頜骨壞死)及管理。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 如雷洛昔芬。解釋其在骨骼上模擬雌激素作用,抑製骨吸收的機製,以及在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癥治療中的應用。 降鈣素: 介紹其快速止痛和抑製骨吸收的作用,在急性骨摺疼痛治療中的應用。 RANKL抑製劑: 如地舒單抗。說明其靶嚮抑製破骨細胞形成和活化的新機製,以及其在骨密度較低、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不耐受的患者中的應用。 甲狀旁腺激素(PTH)類似物: 如特立帕肽。闡述其促進骨形成的作用,適用於嚴重骨質疏鬆癥患者,並強調其使用療程的限製。 其他新型藥物: 簡要介紹正在研發或已上市的新型藥物,展示骨質疏鬆癥治療的未來發展方嚮。 非藥物治療: 運動療法: 強調負重運動(如快走、慢跑、跳繩)、抗阻力運動(如舉重、彈力帶訓練)和平衡協調性訓練(如太極拳、瑜伽)對增強骨骼強度、改善肌肉力量和預防跌倒的重要性。 飲食調整: 再次強調富含鈣、維生素D的均衡飲食,以及限製咖啡因、酒精攝入的建議。 跌倒預防: 詳細介紹居傢環境改造(如安裝扶手、防滑墊)、改善視力、調整用藥(避免可能引起頭暈的藥物)等措施,以降低跌倒和骨摺的風險。 康復治療: 對於已發生骨摺的患者,介紹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康復手段,幫助恢復功能,減輕疼痛。 第四章:築牢防綫——骨質疏鬆癥的預防與健康生活方式 預防是解決骨骼健康問題的根本途徑。本章將著重介紹如何從生活點滴入手,構築堅實的骨骼健康防綫。 生命周期的骨骼健康管理: 兒童與青少年期: 強調這一時期是骨量積纍的關鍵階段,需保證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攝入,進行規律運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成年期: 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避免不良習慣,為日後骨骼健康打下基礎。 中老年期: 尤其關注女性絕經前後,加強骨密度監測,積極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減緩骨量丟失。 個性化預防策略: 根據個體風險因素,製定個性化的預防方案,包括加強營養、調整生活方式、定期體檢等。 健康生活方式的實踐: 均衡營養: 詳細列舉富含鈣(牛奶、豆製品、綠葉蔬菜)、維生素D(陽光照射、深海魚、蛋黃)的食物,並給齣每日建議攝入量。 科學運動: 推薦適閤不同年齡段和體能狀況的運動項目,講解正確的運動姿勢和頻率。 戒煙限酒: 闡述吸煙和過量飲酒對骨骼的危害,以及戒除這些不良習慣對骨骼健康的重要意義。 保持適宜體重: 過瘦或過胖都可能影響骨骼健康,建議維持健康的體重範圍。 關注心理健康: 長期壓力和負麵情緒也可能影響骨骼健康,建議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社會與政策層麵的倡導: 呼籲社會各界關注骨骼健康,加強科普宣傳,推廣骨質疏鬆癥的篩查和早期乾預,構建全社會共同關注骨骼健康的良好氛圍。 結語: 骨骼健康是我們生命的基礎,是支撐我們自由行動、享受生活的堅實後盾。骨質疏鬆癥雖是常見但可防可治的疾病。通過深入瞭解骨骼的奧秘,掌握科學的診斷與評估方法,積極踐行有效的治療與預防策略,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骨骼健康的守護者,遠離骨摺的威脅,擁抱充滿活力的晚年生活,盡情享受生命的精彩。 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疾病的講解,更是關於一種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希望通過這本書的閱讀,能夠激發大傢對自身骨骼健康的重視,並能夠付諸行動,為擁有強健的骨骼,健康快樂地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三 對於我這樣一名對醫學研究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一本能夠係統梳理復雜研究領域的書籍是極其寶貴的。這本書《骨質疏鬆癥藥效研究方法與技術》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它的主題,骨質疏鬆癥的藥效研究,是一個既有現實意義又充滿挑戰的領域。我拿到這本書後,首先被它的內容編排所吸引,感覺經過瞭精心的設計。我預設書中會詳細講解各種動物模型在藥物篩選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劑型藥物的體內外評價體係。此外,我也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如何設計嚴謹的臨床試驗,以確保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可推廣性,這對於藥物的最終上市和患者的用藥選擇至關重要。總而言之,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骨質疏鬆癥藥物研發的完整流程,讓我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去理解這一領域的科學發展。

評分

評價一 拿到這本書時,我被它精美的封麵設計和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作為一個長期關注骨骼健康的人,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全麵係統地講解骨質疏鬆癥藥效研究的著作。這本書的標題《骨質疏鬆癥藥效研究方法與技術》精準地擊中瞭我的需求點。我翻開瞭扉頁,印刷質量令人驚喜,紙張的觸感溫潤,文字清晰,排版也十分考究,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閱讀體驗。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瞭解書中涵蓋的內容,尤其對那些新穎的研究方法和先進的技術細節充滿瞭期待。我設想,這本書一定會帶領我走進一個嚴謹而充滿探索精神的科研世界,讓我能夠理解那些正在進行的、緻力於改善骨質疏鬆癥治療的研究背後所付齣的努力和智慧。我甚至已經開始思考,這本書中的知識將如何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市麵上各種治療骨質疏鬆癥的藥物,以及它們是如何被科學地驗證其療效的。我期待著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場知識的盛宴,讓我對這個睏擾許多人的疾病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評價五 作為一名在醫療領域工作多年的人員,我深知骨質疏鬆癥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以及治療上的挑戰。因此,一本能夠係統介紹其藥效研究方法與技術的書籍,對於我來說具有極大的實踐指導意義。這本書的標題《骨質疏鬆癥藥效研究方法與技術》就直擊要點,預示著其內容將聚焦於科學研究的“如何做”。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在藥物研發的各個階段,如何科學、有效地評價藥物的療效,包括如何選擇閤適的模型、設計嚴謹的實驗,以及如何解讀和分析研究數據。我尤其關注書中可能涉及的質量控製和倫理規範方麵的討論,這對於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公正性至關重要。我相信,通過學習這本書,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骨質疏鬆癥治療的科學基礎,並將其運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為患者提供更專業、更有效的幫助。

評分

評價二 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骨質疏鬆癥藥效研究的認知僅限於一些零散的科普知識。然而,當這本書擺在我的案頭時,我感受到的不僅是一本書的重量,更是一種沉甸甸的科學探索的意味。它的標題《骨質疏鬆癥藥效研究方法與技術》本身就充滿瞭學術的莊重感,預示著內容將是高度專業化的。我仔細地閱讀瞭目錄,裏麵涉及到從基礎的分子機製,到復雜的臨床試驗設計,再到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藥效評價的各項指標,每一個標題都讓我感到一種深入骨髓的嚴謹。我開始想象,作者們是如何將如此龐雜而細緻的研究內容,以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我尤其好奇書中關於“技術”的部分,不知道是否會涉及一些尖端的儀器設備,或者是一些最新的數據分析模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領域的窗戶,透過它,我希望能夠窺探到科學研究的前沿,理解那些讓骨質疏鬆癥治療不斷進步的背後動力。

評分

評價四 一直以來,我對骨質疏鬆癥的治療進展都非常關注,而一本能夠深入解析其藥效研究方法與技術的書籍,對我來說無疑是韆金難求的。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係統性學習的機會。我翻閱瞭書中一部分章節,對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印象深刻。我相信書中一定詳細介紹瞭如何從細胞、組織層麵去理解藥物的作用機製,以及如何通過各種生物標誌物來評估藥物的療效。同時,我也非常看重書中在“技術”方麵的闡述,希望能夠瞭解到當前最先進的研究手段,比如基因工程、蛋白質組學等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應該是一種實踐的指導,能夠讓讀者清晰地看到,從一個初步的藥物分子,到最終惠及患者的上市藥物,需要經曆怎樣一係列復雜而精密的科學驗證過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