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式面点
定价:30.00元
作者:张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0303432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餐烹饪专业本西餐烹饪专业系列教材:中式面点》以模块进行总体划分,共8个模块,大致分为理论知识模块和实践技能模块。理论知识模块为面点基础知识(模块一)及面点的组合和装饰(模块八),以独立形式呈现。实践技能模块有面点制作基本技术、水调面团制品、膨松面团制品、油酥面团制品、米及米粉类制品、澄粉面团制品等6个模块,每个模块大多由12个任务组成,每个任务由原料配方、制作过程(文字描述、图片分解)、制作关键、成品特点、知识与能力拓展、知识链接以及练习等组成。
《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餐烹饪专业本西餐烹饪专业系列教材:中式面点》可供职业教育五年制、三年制烹饪专业使用,也可供本科学生和餐饮行业的一线厨师参考,还可作为社会烹调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烹饪救星!我一直对中式面点心存敬畏,总觉得那些酥皮的层次、馅料的调味是遥不可及的玄学。拿到手后,我立刻翻阅了关于油酥制作的那一章,作者的讲解细致入微,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面点师傅在耳边手把手地教你。比如,讲到“起酥”这个关键步骤,它不仅告诉你水油比例,还详细描述了不同油温对面团延展性的影响,甚至配上了微距图片展示了完美酥皮的截面结构,那种“千层百叠”的视觉冲击力,让我瞬间信心倍增。我按照书里的步骤做了葱油花卷,以往我做的花卷总是死板硬邦邦的,这次竟然蓬松得可以掐出水来,葱油的香味在烤箱里(虽然很多面点是蒸制,但对于某些创新做法的书里会涉及)或蒸锅里散发出来,简直是味蕾的享受。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明白了每一步背后的原理,而不是单纯地罗列配方。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面粉特性的分析,让我在家更换材料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是盲目尝试。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十分考究,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和放松,完全没有传统食谱那种枯燥感。
评分如果说其他面点书是教你“怎么做”,这本书则是深挖“为什么这么做”。我特别欣赏它在基础功训练上的严谨态度。它用很大的篇幅详细演示了“揉面”的各个阶段——从“粗糙阶段”到“光滑阶段”再到“扩展阶段”的视觉和触觉变化。作者反复强调,面团的状态比精确的称量更重要,并配上了大量不同湿度下面团延展性的对比图。我曾经为了做出口感劲道的刀削面而苦恼,试了很多配方都不成功,直到看了这本书里关于“吸水性”和“醒面时间”的平衡理论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关键不在于水量的多寡,而在于面团在不同温度下蛋白质的松弛与重组过程。这本书的结构逻辑性非常强,它从面粉的物理化学特性讲起,逐步过渡到和面、发酵、塑形、蒸煮/烘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它不像市面上很多食谱那样东拼西凑,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体系构建,让人感觉每一步都是在为最终的完美成品打下坚实基础。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实用主义的浪漫”。它不是那种只适合在专业厨房里操作的“高冷”食谱,而是真正为家庭厨房量身定制的。它非常注重“省时省力”的解决方案,比如在介绍需要长时间发酵的面点时,它会提供“冷藏慢发酵”的替代方案,并详细计算出所需时间延长与风味增强之间的关系。对于我这种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来说,这个功能太重要了。此外,它对“边角料的再利用”也做了细致的指导,比如剩余的豆沙馅该如何快速做成简易小点心,减少浪费。在排版上,它采用了非常清晰的“两栏式”设计,左边是文字说明和注意事项,右边是步骤图解,避免了眼睛在长篇文字和图片间来回跳跃的疲劳感。这本书的字体选择也很有讲究,字号适中,在厨房操作时,不用凑得很近也能看清关键的温度或时间指示。总而言之,它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生活温度的实用面点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一本传统的菜谱,更像是一位老者的回忆录,充满了对中式面点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我最喜欢它在每种点心介绍前加入的小故事或者文化背景介绍。比如讲到驴打滚时,它会穿插描述北方早年间的集市景象,那种烟火气扑面而来,让人在学习制作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食物背后的生活脉络。这使得学习过程变得非常有人情味。在技术层面,它的“模具与工具篇”也极其详尽,不仅列出了必备工具,还对不同材质的擀面杖、刮板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对于我这种工具控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以前总是随便拿个模具凑合,现在才明白,合适的工具能让操作效率和成品美观度提升一个档次。书中对“火候控制”的描述尤其精妙,它不用那些模糊的“中小火”,而是用具体的“油温计刻度”或“看到面团表面出现细微气泡”等具象化的描述来指导,即便是烤箱温度稍有偏差的新手,也能通过观察面点自身的反馈来及时调整。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满28包邮”的书并没有抱太高期望,总觉得价格摆在那里,内容可能会比较基础或者有些过时。然而,当我深入阅读之后,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这本书的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停留在基础的馒头、包子层面,而是大量篇幅探讨了南方点心如广式酥皮、苏式糕点中复杂的糖水运用和发酵技巧。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有些糕点的外皮可以做到入口即化,这本书里对“烫面”和“冷水面”的交替使用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甚至引入了一些现代食品科学的概念来解释传统技艺的科学性。特别是关于馅料的创新部分,它提供的素馅组合简直是脑洞大开,比如将香椿与咸蛋黄结合的做法,我从未在其他任何地方见过。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应季食材”的应用指南做得非常出色,告诉你春天该用什么野菜做馅,秋天又该如何利用板栗来调整口感的湿润度,这种与自然时令相结合的烹饪哲学,让制作面点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成为一种与季节对话的仪式感。这本书的实操指导性极强,提供的“常见问题排查”部分,几乎涵盖了我所有可能遇到的失败场景,非常贴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