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二十四节气美味家常菜:冬
定价:25.00元
作者:李颖 等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5023592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春温,夏热,秋燥,冬寒——不同的节气,恰当的食谱,必要的营养,这就是本书将要给您的。
二十四节气美味家常菜,用*简单的方式,满足您美食浴望,更满足您身体的健康需求。
内容提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古语既包含了地理环境对人体生长的影响,也包含了季节节气对人体的影响。《黄帝内经》中也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在不同的地域、不同季节和节气有不同的物产作物,满足了我们身体的不同健康需求,恰当的时节进行恰当的饮食更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这种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遵循,因此科学膳食不仅要按照营养学合理安排饮食结构,还要顺应各节气中身体的自然生理需求安排饮食。
《二十四节气美味家常菜》丛书遵循节气养生的理念,按照每个节气适宜的蔬菜向您介绍美味家常菜谱,您无需记住节气养生的繁琐阐述,只要遵循书中介绍的节气菜谱,即可达到节气养生的目的。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冬》季篇。
目录
篇 二十四节气与健康饮食
一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介绍
二 二十四节气在现活中的运用
(一)二十四节气中的人体特点
(二)二十四节气健康饮食主张
第二篇 话说冬天
一 冬天自然特点
二 冬天中的人体
三 冬天健康美食主张
第三篇 冬天节气菜谱
一 立冬菜谱
(一)节气特点
(二)应季食品
1 羊肉
2 油菜
5 菜花
4 枸杞
5 海带
6 茭白
7 鲫鱼
二 小雪莱谱
(一)节气特点
(二)应季食品
1 黑木耳
2 金针花
3 核桃
4 萝卜
5 板栗
6 芦笋
7 乌鱼
三 大雪莱谱
(一)节气特点
(二)应季食品
1 冬笋
2 苹果
5 鱿鱼
4 雪里蕻
5 香菇
6 莲藕
7 葵菜
四 冬至菜谱
(一)节气特点
(二)应季食品
1 胡萝卜
2 青椒
5 红薯
4 茼蒿
5 卷心菜
6 香蕉
7 生姜
五 小寒菜谱
(一)节气特点
(二)应季食品
1 黄鳝
2 蒜薹
5 银耳
4 大白菜
5 海参
6 豆芽
7 桂圆
六 大寒菜谱
(一)节气特点
(二)应季食品
1 土豆
2 鹤鹑
5 狗肉
4 四季豆
5 红枣
6 红小豆
7 鲶鱼
附录 菜名索引
附表一 冬季相克表
附表二 冬季食品热量表
附表三 蔬菜四季生长生产周期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进行了一次漫长的味觉旅行,它成功地将中国北方和南方部分地区的冬季饮食习惯巧妙地融合在了二十四节气的框架之下。我惊喜地发现了几道我童年记忆中已经模糊的菜肴的做法,像是奶奶曾经做过的“酥塌饼”,书中给出的比例和技巧,让我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味道。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刻意去追赶潮流,而是扎根于地域和时令的土壤。在“大雪”的章节里,作者推荐了几款适合冷藏发酵的面点,这些面点在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下制作效果最佳,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烹饪哲学。美中不足的是,部分篇幅对特定地区的方言俚语运用较多,对于非本地读者来说,偶尔会需要停下来查阅一下意思,但这同时也增加了它浓郁的地方风情,算是一把双刃剑吧。我非常喜欢它对传统烹饪技法的尊重和传承,很多看似简单的工序,背后都蕴含着代代相传的经验总结。
评分从文学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笔触是沉稳且充满生活哲学的。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炫耀自己的厨艺,而是以一种非常谦逊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感受“时令”之美。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做这个”。例如,在阐述冬季多吃根茎类蔬菜的原因时,穿插了对土壤休眠、植物能量储存的科普,这种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使得阅读体验更加丰富立体。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冬藏”理念的诠释,它不仅指食材的储存,也暗含着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在寒冷时节,需要内敛和积蓄力量。虽然全书的重点在于烹饪,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生活态度,才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教会我,即便是最简单的冬季食材,只要用心对待,也能烹饪出充满温度和生命力的美味。
评分我通常对以“节气”为主题的图书持谨慎态度,因为很多这类书籍往往是挂羊头卖狗肉,内容空泛,缺乏实际操作指导。然而,这本《冬》篇却让我大跌眼镜。它的实用性简直超乎想象。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剩菜再利用”的巧妙处理。冬天食材相对固定,如何避免单调和浪费,这本书提供了不少创意。比如,如何将前一天剩下的米饭变成美味的“腊味煲仔饭”,或者如何用剩下的蔬菜边角料熬制出高汤底料。这些建议不仅环保,更是极大地提升了家庭烹饪的效率和趣味性。书中对火候的描述相当精准,它会告诉你“文火慢炖三小时后,转大火收汁两分钟”,这种精确到分钟的指导,对于追求稳定出品的家庭厨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尽管书中的一些家常菜看起来朴素无华,但当你真正按照步骤做出来后,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满足感,是任何米其林餐厅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甚至有些素雅,初看之下并不会让人眼前一亮,但一旦翻开内页,那种踏实的烟火气便扑面而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食材选择的考究,即便是寻常的冬日食材,也能被演绎出不一样的风味。比如,那道用砂锅慢炖的羊肉,讲究的是火候的拿捏,书中详细描述了从煸炒到收汁的每一个关键步骤,让我这个厨房新手都能大致把握住要领。它不像那些过于追求精致摆盘的食谱那样高不可攀,而是真真切切地贴合家庭日常的需求。我尝试做了好几道菜,最让我惊喜的是关于腌制小菜的部分,那几款应季的泡菜,酸辣适口,非常开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里,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白粥,简直是绝配。作者的文字叙述流畅自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堆砌,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分享,读起来让人感觉就像是邻家那位心灵手巧的阿姨在耳边细细叮嘱一般,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智慧。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菜谱,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心对待每一餐的指南,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常”二字的重量。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我个人觉得略显陈旧,如果能多增加一些现代摄影技术拍摄出的高清晰度彩图,想必会更具吸引力。不过,抛开视觉上的感受不谈,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值得肯定的。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食材搭配上,而是深入挖掘了节气与烹饪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书中对“冬至”前后应如何进补的阐述,结合了传统中医的养生观念,给出的食疗建议非常具有参考价值。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温补”的一章,里面详细对比了不同温性食材的功效,并提供了几种适合全家老少食用的炖品配方。这些配方里用的调料都很常见,容易在普通超市购得,这一点非常加分,省去了我到处寻找稀有香料的麻烦。只是有些步骤的说明,对于完全没有烹饪基础的人来说,可能需要多看几遍才能完全理解,比如“打松油花”这种略带专业性的描述,如果能配上图示会更完美。总体而言,它更偏向于一本知识型的烹饪书籍,适合有一定烹饪经验,并对节气养生有兴趣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