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食帖18:真的,烤箱什麼都能做
定價:52.00元
作者:林江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086758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真的,烤箱什麼都能做》,是超人氣內容品牌「食帖WithEating」的第18本書,也是一本超實用烤箱全麵指南。從甜點小食到雞鴨魚肉,從一人食到小聚會,有瞭烤箱,你會發現料理其實很簡單。無論你是準備邁齣烤箱烹飪的*步,還是將要挑戰烤箱料理新高度,這本書都會幫你做好準備。
·超全烤箱實用指南,集閤中西皆宜的烤箱料理,帶你發現烤箱的真正潛力,開啓健康清潔、省時快手的廚房生活新方式!
·“烤箱能滿足我對食物的全部需求:脆脆的口感,誘人的焦香,食材的原味。”——德國食譜作傢Meike Peters
·這本書裏包含50道烤箱料理食譜 / 30種烤箱烹飪工具圖鑒 / 24味香辛料搭配秘笈 / 省時快手 / 健康低脂 / 清潔無煙 / 中西皆宜
「食帖WithEating」是一個關於“食物與生活方式”的垂直內容平颱品牌。他們並非等於社交媒體賬號,更非雜誌,他們探討的主題,也不局限在狹義的“食物”領域。他們擅長以“食物”為切入點,與人文、旅行、傢居、設計、藝術和閱讀等多種生活方式相連接,展現不同的生活樣本,及其背後蘊含情感溫度的生活美學。自2014年底創立至今,他們傳達的信念從未改變:You are what you eat,你就是你所吃的食物。這句話有很深的哲學意味。
在一個變革的時代裏,他們努力與誌趣相投的人相連接,一起發現並構建心中的理想生活。「食帖WithEating」的讀者,通常具有多元的價值觀和開放的心態,善於捕察生活中的細膩情感,對內容之美有敏銳的感受力。內容提要
從小食到大餐,沒有什麼是烤箱做不到的!
省時快手、中西皆宜的烤箱料理,其實真的很簡單。無論你是準備邁齣烤箱烹飪的*步,還是將要挑戰烤箱料理新高度,這本書都會幫你做好準備。
·食帖WithEating,國內超人氣內容品牌,探索有關食物的生活方式,每月齣版一本特集書。
·現已齣版18本特集書,全國同期熱售。
《食帖01:Brunch吧!沒那麼趕時間》
《食帖02:隻為喝杯好咖啡》從小食到大餐,沒有什麼是烤箱做不到的!
省時快手、中西皆宜的烤箱料理,其實真的很簡單。無論你是準備邁齣烤箱烹飪的*步,還是將要挑戰烤箱料理新高度,這本書都會幫你做好準備。
·食帖WithEating,國內超人氣內容品牌,探索有關食物的生活方式,每月齣版一本特集書。
·現已齣版18本特集書,全國同期熱售。
《食帖01:Brunch吧!沒那麼趕時間》
《食帖02:隻為喝杯好咖啡》
《食帖03:食鮮*》
《食帖04:肉!肉!肉!》
《食帖05:全宇宙都在吃甜品》
《食帖06:理想身材,吃即王道!》
《食帖07:大丈夫生於廚房》
《食帖08:自給自足指南書》
《食帖09:瞭不起的麵包》
《食帖10:早餐,真的太重要瞭》
《食帖11:美食漫畫萬歲!》
《食帖12:廚房,治愈人生的避難所》
《食帖13:腐的品格!初心者的發酵料理書》
《食帖14:小聚會教科書》
《食帖15:便當靈感集》
《食帖16:大滿足!就愛鍋料理》
《食帖17:蔬菜多好吃啊!》
《食帖18:真的,烤箱什麼都能做》
微博:@食帖 |微信公眾號:食帖 |郵箱:witheating@foxmail.目錄
作者介紹
[受訪人]
莊祖宜 / 颱灣師範大學英語係畢業,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留學期間發展齣做菜的第二專長,後轉行入廚。著有《廚房裏的人類學傢》《其實,大傢都想做菜》《簡單、豐盛、美好》。
Meike Peters(梅剋·彼得斯) / 現居德國柏林,《Eatin my kitchen》食譜作者。
Ryan Adam(瑞安 亞當) / 美國“*美食製作”Husbandsthat Cook博主。
[受訪人]
莊祖宜 / 颱灣師範大學英語係畢業,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留學期間發展齣做菜的第二專長,後轉行入廚。著有《廚房裏的人類學傢》《其實,大傢都想做菜》《簡單、豐盛、美好》。
Meike Peters(梅剋·彼得斯) / 現居德國柏林,《Eatin my kitchen》食譜作者。
Ryan & Adam(瑞安&亞當) / 美國“*美食製作”Husbandsthat Cook博主。
Maurizio Leo(毛裏奇奧·利奧) / 從一名工程師到一名齣色的麵包師,自學成纔,專注製作酸麵團麵包。其“完美麵包”(The Perfect Loaf)獲得美國2016年度“*麵包”奬。
濱田美裏 / 料理研究傢、國際中醫藥膳師,曾在中國深入學習中醫理論。她緻力於將所學的烹飪和中醫理論結閤,推薦給人們更健康美味的日常食譜。著有《美味啊~烤箱料理》《簡單驚喜的美味電飯煲料理》等近十本料理書籍。
[特約撰稿人]
張春 / 冰激淩師和“犀牛故事”App主編。已齣版作品集《一生裏的某一刻》。
陳椿榮 / 新加坡華僑,美食“XLBCR”博主,食物攝影師、造型師、咖啡師。文摘
序言
這本厚厚的雜誌拿到手裏,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種熟悉的、帶著微微磨砂質感的封麵,顔色搭配得非常和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食帖》係列。我特彆喜歡他們那種不張揚但又很有品味的視覺設計。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美食類的讀物太多瞭,很多都是華而不實,要麼就是網紅食譜的堆砌。但《食帖》一直保持著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調性,它不追求那種米其林餐廳的遙不可及,而是紮根於日常的廚房,那種煙火氣和對食物的尊重是其他雜誌很難模仿的。記得我剛開始接觸這個係列的時候,是被它對某一特定食材或烹飪方式的深度挖掘所吸引的,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介紹,而是真正去探索背後的文化、曆史和技術細節。翻開內頁,排版依然保持著高水準,字體大小、留白處理都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那種精心挑選的攝影作品,不僅僅是食物的展示,更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吃”的故事,每一個擺盤、每一個光影,都透露著製作者的用心。光是瀏覽這些圖片,就已經讓人對那些陌生的菜肴産生瞭強烈的嘗試欲望,感覺像是收到瞭一封來自遠方的美食邀請函。
評分從裝幀設計上來說,這本雜誌的工藝處理絕對是業界良心。內頁紙張的質感,即便是用油墨印刷的彩色圖片,看起來也絲毫沒有廉價感,反而有一種復古的韻味。我通常會把喜歡的幾期雜誌放在客廳的書架上,它們本身就是很好的裝飾品,那種低調的品味,比那些印著大牌Logo的時尚雜誌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且,我發現每次拿起同一期的《食帖》,都會有新的發現。也許是上次匆忙中忽略瞭一個角落裏的小插圖,也許是這次心境不同,對某段文字有瞭更深的感悟。這種多層次的閱讀體驗,讓它的收藏價值大大提高。它不是那種讀完一次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會時不時地被我翻齣來,作為一種靈感來源,或者僅僅是放鬆心情時的一種視覺享受。每次翻閱,都像是在和老朋友敘舊,熟悉而又總能帶來新的慰藉。
評分這次入手這期,主要是衝著他們一貫對“慢食”理念的堅持。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大傢都在追求效率,連做飯都恨不得一鍵完成,但《食帖》總能讓人慢下來,思考一下食物從哪裏來,又是如何變成我們盤中的美味。我特彆欣賞他們那種對“過程”的強調,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最終成品的美觀上。比如,他們可能會花大量的篇幅去介紹一種傳統發酵技術的原理,或者某個地區農民種植某種香料的堅持。這種深度挖掘,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學會瞭“怎麼做”,更重要的是理解瞭“為什麼這麼做”。這種知識性的積纍,遠比單純的菜譜堆砌更有價值。而且,他們選取的視角總是很獨特,總能從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一個看似熟悉的主題,讓人有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讀完之後,我常常會反思自己對待食物的態度,是否因為圖快而忽略瞭食物本身應該有的味道和儀式感。這種精神層麵的引導,是我認為《食帖》係列最寶貴的地方。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不是那種每天都嚴格按照食譜來做飯的完美主義者。很多時候,我隻是需要一點點啓發,一個好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我冰箱裏的那些普通食材。這本雜誌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答案,更多的是一套思考的框架。它教會你如何去觀察食材的特性,如何根據手邊的條件進行閤理的變通。即使我沒有完全復刻書中的任何一道菜,僅僅是學習瞭那種對待食材的敬畏心,或者那種對風味平衡的理解,我的日常烹飪水平就已經得到瞭顯著的提升。這是一種內化於心的改變,而不是錶麵的模仿。它讓我明白,烹飪的樂趣,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探索和創造的過程,而不是被既定的食譜所束縛。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導師,引導著你在美食的廣闊天地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最有趣的路徑。
評分比起那些恨不得把所有菜譜都塞進去的“大全”式烹飪書,這本雜誌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劃的主題散文集,隻不過載體是食物。它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張弛有度。不會讓你一上來就被一連串復雜的步驟嚇到,而是先用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或者美好的畫麵將你代入情境。我記得以前讀過他們關於某個小鎮市集的特輯,那種人聲鼎沸、食材新鮮得仿佛能滴齣水來的描繪,讓人隔著紙張都能聞到空氣中的味道。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電子設備難以替代的。而且,他們對於工具的介紹也總是恰到好處,不是生硬地推銷,而是融入到使用場景中,讓你覺得“哦,原來這種鍋具是為這個目的而生的”。這種潤物細無聲的知識滲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提升瞭自己的烹飪認知水平。它鼓勵你探索,而不是盲從,這一點非常難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