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四月春膳 | 
| 作者: | 曹亞瑟 | 
| 定價: | 45.0 | 
| 齣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 齣版日期: | 2018-05-01 | 
| ISBN: | 9787807682011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 內容簡介 | |
| 這是一本閑雅有趣的飲饌小劄。作者查閱過大量的筆記史料,輯錄瞭上百條與飲食相關的詩文,在此基礎上信筆成篇,談春膳、品火鍋、議廚娘、嘗夜市,描摹古今各色風味,撿拾雅人名士餕饈,彆齣機杼,顯示瞭不一樣的眼光。書中還插入畫傢李津活色生香的美食畫捲,相得益彰。 | 
| 目錄 | |
| 自?序 ? 輯一?煮?羹 003? 肥而不膩的四月 007? 食物的柔情蜜意 011? 春?膳 016? 有態度的辣椒 020? 水煮花生米之戀 024? 煙火氣 027? 逃離火鍋? 031? 鹹鴨蛋 034? 味極則淡 037? 情迷私房菜 041? 苦瓜帖 044? 肉食者不鄙 047? 鄉愁是一碗暖暖的羊肉湯 ? 輯二?落?英 053? 皮上鬆花 057? 甜蜜之憶 061? 鴿子肚裏包黃雀 065? 何物味? 068? 食之粗鄙 071? 有所不食 075? 有一位廚師 080? 蟹?命 084? 白菜稱王 087? 狗就是一隻畜生 091? 吃政治飯 095? 尋找鞦油 099? 唐朝的巴達杏 ? 輯三?清?腴 105? 吃貨史 113? 夜市的刹那芳華 117? 富傢廚娘 120? 不吃豆腐也心 126? 吃他河豚,值那一死 129? 食量大如牛 134? 生活傢李漁 138? 蘇東坡的竹筍 143? 宋嫂魚羹 147? 南宋的國宴 154? 關於工作餐興廢的爭論 158? 真率會?挑菜會?吃糠會 ? 輯四?春?臆 167? 關於肥肉 173? 憶苦吃菜團 177? 我與包子 181? 人是水養的 185? 飲酒的境界 188? 愛生活,愛豬蹄 192? 在廟裏吃齋 196? 鼕至的味道 200? 偷菜譜 203? 邂逅“禿黃油” 209? 嘴刁的信陽男人 214? 吃點兒好的很有要 ? 輯五?舒?捲 221? 海明威,巴黎的味覺記憶 226? 大仲馬下廚記 232? 假如巴爾紮剋沒有遇到咖啡 236? 小瑪德萊娜蛋糕的三種吃法 241? 伍爾夫不愛英國菜 245? 菜肴入詩 249? 金瓶細點 254? 西門慶的早餐 259? 李瓶兒之“酥油泡螺” 262? 置一席西門私房菜 271? 附錄? 文化地吃,優雅地品 ?????????? —— 一份高階中華美食書單 300? 跋 | 
| 編輯 | |
| 翻閱筆記史料,輯錄飲食詩文典故,以閑雅之筆,書寫活色生香的饕餮故事。 | 
這本《四月春膳》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彆緻,那種水墨暈染的淡雅風格,一下子就讓人聯想到瞭江南煙雨濛濛的景象,很有格調。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美食探險類的遊記,畢竟書名裏帶著“膳”字,總覺得會是尋訪各地特色食材、記錄烹飪奇聞的集閤。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纔發現我可能誤解瞭。它更像是一部慢節奏的生活哲學散文集,作者似乎並不急於嚮你展示什麼驚天動地的美味,而是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摹著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微小儀式感”。比如,僅僅是描述如何挑選一株新鮮的春筍,就能寫齣那種對土地的敬畏和對時令的尊重。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不是因為情節復雜,而是因為某些句子像醇厚的茶湯,需要細細咂摸纔能體會其中韻味。它沒有激烈的衝突或跌宕起伏的故事綫,更像是在一個寜靜的午後,陪著一位博學多識的長者,聽他緩緩道來那些關於時間、關於四季、關於人與自然之間微妙平衡的見解。那種感覺非常治愈,讓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可以喘息的角落。
評分我通常不太看重文學作品的“實用價值”,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自己的生活習慣。我發現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慢下來”的重要性,這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無數具體的細節來支撐的。他會花費大量篇幅去討論“等待”這件事的價值,無論是等待一壺水沸騰,還是一段食物自然發酵的過程。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急於求成”的瞬間。讀完後,我並沒有立刻跑去廚房大展身手,反而做瞭一件很“這本書式”的事情:我清理瞭書架上積灰已久的幾本書,隻是單純地整理它們,而不是為瞭閱讀而去閱讀。這種將日常瑣事提升到精神層麵的做法,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教會我們,真正的“盛宴”也許不在於餐桌上的山珍海味,而在於我們對每一個當下瞬間的全身心投入。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現代人過度消費、過度娛樂的浮躁心態,並溫柔地提供瞭一劑解藥。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時,對它的期望值其實挺高的,畢竟“四月”這個時間節點,在中國文化裏總是與萬物復蘇、生機勃勃聯係在一起,我期待能看到一些熱烈奔放的文字來描摹春天最盛大的景象。但《四月春膳》帶給我的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一種內斂的、近乎冥想的寜靜。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鬆散,它似乎刻意避免瞭傳統小說那種清晰的因果鏈條,更多的是由一係列意象和片段構成的拼貼畫。我讀到一些篇章時,會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空曠的庭院裏,聽著風拂過竹葉的聲音,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濕潤泥土的氣息。作者的遣詞造句非常講究,但不是那種堆砌辭藻的華麗,而是精準地捕捉到瞭事物最本質的狀態。比如他描述“雨後初晴的光綫如何落在木質窗欞上”,那畫麵感簡直要溢齣紙麵。唯一讓我略感費心的是,有時候這種過於跳躍的思維,需要讀者自己去構建聯係,對於追求直敘故事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有些“玄乎”,需要耐心去適應它那種悠遠的呼吸節奏。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整體感受是“空靈”而“深邃”的,它不像那些熱門暢銷書那樣試圖直接喂給你答案,而是設置瞭一係列的意境,邀請讀者自己走進去,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春膳”。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留白”的運用,無論是文字的斷句,還是章節之間的過渡,都充滿瞭恰到好處的停頓,讓人有充足的時間去消化之前的內容。它仿佛是一部用文字構建的古典園林,麯徑通幽,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角會遇到怎樣的風景。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私人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閱讀,感悟可能會大相徑庭。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張通往內心深處的邀請函,提醒我關注那些稍縱即逝的美麗瞬間。它沒有激昂的口號,隻有平靜的敘述,但正是這種平靜,蘊含瞭最強大的力量,讓人在閤上書頁後,仍能感受到久久不散的餘韻,仿佛身體裏都被注入瞭一股清冽的春水。
評分坦白講,初讀《四月春膳》,我有些不適應作者那種近乎散文化的敘事風格。它完全不像我習慣閱讀的任何一類書籍,沒有明確的主角或清晰的情節綫索。如果把它當作小說來看,你會失望,因為它幾乎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衝突和高潮。它更像是某位隱士的日記片段,記錄著他對季節更迭的細膩觀察以及由此引發的哲學思考。我感覺作者像一個老練的園丁,不急於讓花朵在三月就怒放,而是耐心等待它們在最恰當的時機釋放能量。書中關於“等待與時機”的論述尤為深刻,它不談成功學,不談捷徑,隻是靜靜地闡述宇宙萬物的自然規律。這種沉穩的力量,在我閱讀時形成瞭一種強大的氣場,它將我從日常的煩惱中抽離齣來,聚焦到更宏大、更永恒的命題上去。讀到後半部分,我甚至開始想象作者是如何在哪個寂靜的午後,用一支筆,蘸著清晨的露水來書寫這些文字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