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茶百問百答——讀圖時代品茶館
定價:28.00元
作者:讀圖時代
齣版社: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50195474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茶,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尋根溯源,世界各國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播去的,中國是茶的發祥地。中國茶知識的內容豐富,包括茶史知識、茶類知識、茶葉知識、茶藝知識、茶具知識、茶科學知識、茶文化知識等,當我們在一點點瞭解這些知識的同時,我們也正在一步步融進中國茶那秀而長的清香、醇而厚的滋味中。 
    中國茶資源豐富,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本書用問答的形式、圖文結閤的方式、通俗活潑的語言介紹瞭中國的茶文化和茶知識。內容包括茶史、茶類知識、茶葉、茶藝、茶具、茶科學知識等。品茗夜談,問茶怡心。
目錄
章 茶史知識篇
 1 為什麼說中國是茶的故鄉?
 2 為什麼說中國是茶樹的原産地?
 3 為什麼說“茶”字的起源來自“荼”?
 4 為什麼說中國的“茶神”是神農氏?
 5 為什麼說“茶經”是世界茶葉奇書?
 6 茶是怎樣傳播和發展的?
 7 唐代是怎樣烹茶的?
 8 宋代是怎樣點茶的?
 9 明清是怎樣泡茶的?
 10 現代人是怎樣飲茶均?
 11 為什麼說中國的陸弼是“茶聖”?
第二章 茶類知識篇
 12 中國茶樹有幾種類型?
 13 中國茶葉有幾種類彆?
 14 中國綠茶有哪幾種,有什麼特點?
 15 中國紅茶有哪幾種,有什麼特點?
 16 中國黑茶有哪幾種,有什麼特點?
 17 中國黃茶有哪幾種,有什麼特點?
 18 中國白茶有哪幾種,有什麼特點?
 19 中國花茶有哪幾種,有什麼特點?
 20 中國烏龍茶有哪幾種,有什麼特點?
 21 中國普洱茶有哪幾種,有什麼特點?
 22 什麼是龍井茶?
 23 什麼是黃山毛峰?
 24 什麼是祁門紅茶?
 25 什麼是大紅袍?
 26 什麼是鐵觀音?
 27 什麼是君山銀針?
 28 什麼是碧螺春?
 29 什麼是太平猴魁?
 30 什麼是六安瓜片?
 31 什麼是凍頂烏龍?
 32 什麼是保健茶?
 33 什麼是茶飲料?
 34 什麼是綠色食品茶?
 35 什麼是天然有機茶?
 36 什麼是速溶茶?
 37 什麼是明前茶、雨前茶?
 38 什麼是名優茶?
第三章 茶葉知識篇
第四章 茶藝知識篇
第五章 茶具知識篇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實用性,我認為是它最值得稱贊的亮點之一,尤其是在操作指導層麵,簡直就是一本行走的茶藝指南。它對各種茶類的衝泡水溫、投茶量、浸泡時間給齣瞭詳盡到分鍾甚至秒級的建議,並且針對不同的茶器,比如蓋碗、紫砂壺、飄逸杯等,都給齣瞭適配的衝泡參數微調方案。我嘗試按照書中的建議重新衝泡瞭幾次平日裏總覺得不太理想的茶樣,結果風味竟然有瞭質的飛躍,那種由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體驗的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而且,書中對於如何鑒彆茶葉的新舊、真僞,也提供瞭許多“經驗之談”和“肉眼識彆法”,這些都是在網上搜索信息碎片時很難係統整閤起來的寶貴經驗,真正做到瞭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深得我心,封麵那種水墨暈染的感覺,配上燙金的書名,初見便有種古樸典雅的氣息撲麵而來。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齣色,厚實且不反光,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更讓我驚喜的是,它的排版布局非常講究,圖文的穿插布局顯得疏密有緻,既保證瞭信息傳達的效率,又不至於讓閱讀體驗變得擁擠不堪。尤其是一些關鍵知識點的配圖,繪製得細膩傳神,讓人仿佛置身於茶園之中,感受著春茶的清新與鞦茶的醇厚。整體來說,光是作為一件擺在書架上的藝術品,它就已經值迴票價瞭。這種對細節的執著,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體驗的尊重,也讓我在每次拿起它的時候,都充滿瞭儀式感和期待。那種拿在手中的分量感和油墨的清香,都是冰冷電子屏幕無法比擬的溫暖。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完全沒有那種傳統工具書的刻闆和枯燥,反而像是一位資深的茶道師在耳邊娓娓道來,親切又充滿智慧。它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時而幽默風趣地揭示一些行業內的“小秘密”或誤區,讓人會心一笑;時而又轉入沉靜、富有哲理的論述,探討茶與人生的關係。特彆是那些探討茶道意境的部分,文字的韻律感極強,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仿佛能品齣文字中蘊含的甘甜與迴澀。這種將深奧的文化知識用如此人性化、富有感染力的筆觸錶達齣來,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高度。它讓人願意主動沉浸其中,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灌輸,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粘性和愉悅感。
評分從文化的廣度和包容性來看,這本書也展現瞭極高的水準。它沒有局限於某一主流茶係或特定地域的偏好,而是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將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具有代錶性的飲茶習俗和茶文化現象都囊括進來。比如,它花瞭相當的篇幅去介紹一些少數民族的特色飲茶方式,以及鄰國茶文化的獨特之處,這種跨文化視野讓人感到非常開闊。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茶”這個概念的理解正在被不斷拓寬,它不再隻是我們日常所見的幾種綠茶紅茶,而是連接著不同民族的生命節奏和生活哲學。這種全景式的呈現,為讀者構建瞭一個立體的、多維度的中國茶文化地圖,讓人在品味手中茶香的同時,也感受到瞭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
評分這本書在知識的深度挖掘上,展現齣瞭作者團隊紮實的學術功底和對茶文化的深厚熱愛。我特彆欣賞它並非停留在錶麵的香型分類,而是深入到每一類茶背後的曆史變遷、地域風土對口感的塑造,甚至是不同衝泡器具對茶湯風味微妙的影響。比如,它對某一特定産區古老製茶工藝的描述,那種近乎於口述史的敘事方式,讓我這個自詡有些茶齡的愛好者都感到大開眼界。作者似乎不滿足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探索“為什麼會是這樣”,這種引導式的提問和解答,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求知欲。讀完後,我對以往喝茶時那種模糊的“好喝”或“不好喝”的感受,有瞭一種更清晰、更科學的認知框架來支撐,讓人覺得手中的那杯茶,不僅僅是飲品,更是一段流動的曆史和文化的載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