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信息图 [法] 伯兰特·洛盖 安娜-洛尔·埃斯特维

好吃的信息图 [法] 伯兰特·洛盖 安娜-洛尔·埃斯特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伯兰特·洛盖 安娜-洛尔·埃斯特维 著
图书标签:
  • 信息图
  • 美食
  • 烹饪
  • 食谱
  • 视觉化
  • 数据可视化
  • 法国美食
  • 设计
  • 饮食文化
  • 图文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4617
商品编码:3007086680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好吃的信息图

定价:59.00元

作者: 伯兰特·洛盖 安娜-洛尔·埃斯特维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154246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的视觉与味觉盛宴信息图设计大突破:图形与文字的惊人结合令人忍俊不禁的法式幽默,带来不一样的全球美食文化体验400道美食秘辛,掌握时下流行饮品与西式简餐的烹制技巧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新颖、独到的信息图设计展现全球美食文化,以崭新的设计理念介绍时下流行的西式简餐、甜点和饮品的烹制方法。书中精美的信息图令各种美食呈现出前所未见的惊人面貌。

目录


厨房,全套烹饪工具 6

餐桌艺术与礼仪 8

单位换算与等价代换 10

冰箱内幕 12

健康均衡饮食 14

每天五种蔬果 16

时令蔬菜与四季水果 18

香料与佳肴的绝配 20

麻辣鲜香 22

美食恋上葡萄酒 24

早安!走遍全球吃早餐 26

果昔 28

三明治 30

贝果 32

卷饼 34

奶酪火腿热三明治 36

热狗 38

汉堡包 40

塔汀面包 42

沙拉 44

醋酱汁 46

派与挞 48

披萨 50

蛋糕 52

餐前开胃点心 54

海鲜大拼盘 56

美味鱼鲜,浓香调味 58

庖丁解肉之牛肉篇 60

庖丁解肉之猪肉和羊肉篇 62

如何烹制牛排 64

烤鸡配好料 66

缤纷烤串 68

塔塔 70

肉丸馅料与蔬菜馅料包馅 72

切菜刀法 74

一口浓汤 76

寿司卷与寿司 78

鸡蛋 80

三角酥 82

法式薄饼与咸味煎饼 84

意面元素周期表 86

意式烩饭 88

奶酪拼盘 90

冰淇淋杯 92

彩虹冰棒 94

松糕杯 96

甜味挞 98

酸奶蛋糕 100

巧克力1 102

巧克力2 104

曲奇 106

华夫饼 108

马克杯蛋糕 110

纸杯蛋糕 112

奶昔 114

咖啡 116

茶 118

经典鸡尾酒 120

香槟鸡尾酒 122

彩虹酒 124



作者介绍


伯兰特?洛盖(Bertrand Loquet)

毕业于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管理学院,信息图、网页、包装效果设计师。

安娜-洛尔?埃斯特维(Anne-Laure Estèves)

图书设计师、自由出版人。

文摘


序言



《数据的叙事:构建引人入胜的视觉故事》 作者: [虚构作者名A],[虚构作者名B]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 图书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然而,真正有价值的并非数据本身,而是数据所能讲述的故事。《数据的叙事:构建引人入胜的视觉故事》 是一本深度剖析如何将枯燥的数字转化为引人入胜、富有洞察力的视觉叙事的实践指南。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制作精美图表的工具手册,更是一部关于信息设计哲学、认知心理学与叙事结构的综合论述。 第一部分:理解数据的本质与读者的心智 本书伊始,我们首先探讨了“什么是好的数据可视化?”这个问题。我们摒弃了仅仅追求视觉美观的表面做法,深入挖掘了数据可视化的核心目标:清晰、准确地传达洞察。 数据思维的基石: 我们详细阐述了数据分析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从数据清洗到特征工程,强调了在进入可视化阶段前,必须对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和潜在偏差有深刻的理解。我们提出了“‘垃圾进,垃圾出’在视觉领域同样适用”的观点,并提供了识别和处理低质量数据的实用技巧。 人类视觉系统的局限与优势: 认知心理学是本书理论框架的支柱之一。我们审视了人类如何处理视觉信息,特别是对颜色、形状、空间位置的感知机制。例如,我们深入分析了为什么条形图(长度感知)通常优于饼图(角度感知),以及如何利用普适性感知(如邻近性、相似性)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流。 定义目标受众与叙事意图: 优秀的可视化永远是为特定目的服务的。本书提供了一套“受众画像”模型,帮助读者区分是为高层管理者制作“决策摘要图”,还是为专业分析师制作“探索性仪表板”。叙事意图的明确性决定了图表的选择和设计取向。 第二部分:叙事框架的搭建——从数据到故事线 数据可视化不是孤立的图表堆砌,它需要一个清晰的叙事线索。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像电影导演一样组织信息。 五种核心叙事结构: 我们系统性地介绍了五种最有效的数据叙事结构: 1. “问题-解决”结构: 先呈现关键挑战,再通过数据展示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2. “趋势演变”结构: 侧重于时间序列的动态变化,强调拐点和异常值。 3. “对比与权衡”结构: 通过并列比较,揭示不同类别或变量间的相对优劣。 4. “地理空间映射”结构: 利用地图作为叙事载体,探讨地域差异的影响。 5. “层级分解”结构: 适用于剖析复杂系统或市场份额的构成。 锚定点与叙事路径设计: 我们强调了“锚定点”的重要性,即图表中最重要的结论必须在第一时间被读者捕捉到。通过设计图表的阅读路径(如使用箭头、标注、背景强调),确保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部分:设计语言的精炼——选择、美学与伦理 在理论和结构奠定基础后,本书转向了实际设计执行层面,但始终坚持实用主义的美学观。 图表选择的决策树: 我们提供了一个详尽的“图表选择决策树”,帮助设计者根据变量类型(分类、连续、时间)和想要表达的关系(比较、分布、构成、相关性)快速锁定最合适的图表类型,并附带了每种图表的“陷阱警示”。 颜色运用的心理学与无障碍设计: 本章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使用颜色。这不仅包括品牌色彩的应用,更侧重于数据编码。我们详细说明了区分定量、顺序和定性数据的最佳配色方案,并强调了对色盲读者的友好性设计(Color Blind Safe Palette)。 最小化“图表赘述”(Chart Junk): 借鉴经典信息设计原则,我们倡导“数据墨水比率”的最大化。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必须服务于信息传达。我们提供了大量“重设计前/后”的案例,展示如何去除不必要的边框、阴影和装饰元素,以提升图表的清晰度。 信息伦理与数据的诚实性: 视角需要保持客观。本部分严肃探讨了数据可视化的伦理责任,例如如何避免通过截断Y轴或不当使用对数尺度来误导观众。我们认为,设计的首要责任是诚实地呈现事实。 第四部分:实践与工具的融合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理论与现代工具操作相结合,指导读者将设计付诸实践。 交互式叙事的设计考量: 针对数字平台的需求,我们探讨了如何设计有效的交互元素(如悬停提示、过滤筛选器),确保交互能够增强而非分散读者的注意力。重点在于“渐进式披露”——一次只展示必要的信息层级。 从原型到最终交付: 提供了从低保真线框图到高保真视觉稿的完整工作流程,强调了在设计初期进行小范围用户测试的重要性。 跨平台适应性: 针对不同媒介(印刷品、网页、移动设备)对分辨率、尺寸和交互性的不同要求,给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 《数据的叙事》 旨在培养读者成为一个有洞察力的故事讲述者,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清晰、有力且令人难忘的视觉体验。它面向所有需要通过数据进行沟通的专业人士——市场分析师、商业智能专家、记者、研究人员乃至任何希望提升沟通效率的个体。掌握本书所授的技能,意味着你将拥有将“数据”转化为“影响力”的关键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长期关注信息可视化领域的爱好者,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可操作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展示“应该如何做”,更是在很多地方提供了“如何开始做”的具体路径和范例。那些对不同可视化类型(比如树状图、桑基图、热力图等)的详细解析,配上清晰的绘制原理说明,简直就是一本带着实例的速成手册。很多教程类书籍往往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却像一位耐心的导师,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你,一个好的图表是如何“呼吸”的。我试着用书中学到的几个小技巧去优化我日常工作中的报告图表,效果立竿见影,同事们都夸赞我的图表“瞬间高大上了”。这种即时的正反馈,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钻研的热情。它真的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框架,让你能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市面上所有泛滥的信息图,并且知道如何去构建真正有效的沟通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真的体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把知识点零散地丢给你,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流畅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主题。从最基础的概念入门,到深入探讨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领域,每一步都像是精心铺设的阶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攀登到了一个更高的知识高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主题切换时的那种自然过渡,几乎没有生硬的断裂感。仿佛是跟随着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走在一条风景绝佳的小径上,每转过一个弯,都有新的惊喜在等着你。这种流畅感,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新事物的心理门槛。我以前总觉得有些领域是遥不可及的“天书”,但读完这本书的相应章节后,我发现那些壁垒其实是可以被巧妙地绕过或直接被拆除的。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是真正大师级别的体现,而非简单的信息罗列。

评分

我个人非常关注这本书在跨学科融合方面的努力,这可能是它最令人耳目一新的特质之一。它没有将信息图表仅仅视为设计或统计学的分支,而是巧妙地将心理学、符号学甚至一些社会学洞察融入其中。例如,它探讨了人类大脑对特定颜色或形状的本能反应,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潜意识偏好来增强信息的说服力。这种多维度的视角,使得这本书的深度远超一般的“图表制作指南”。它让我开始思考,每一个图表的背后,其实都在进行一场微妙的“心理博弈”。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认知负荷”的章节印象深刻,它揭示了许多常见图表失败的原因,并非是数据本身的问题,而是信息呈现的“噪音”过大。这本书,无疑为如何进行高效且有道德的知识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具思辨性的思考维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的巧妙,让人一眼就忍不住想翻开它。那种用图表和数据来讲述复杂概念的尝试,本身就充满了智慧和诚意。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非得用枯燥的文字去堆砌知识的墙壁,而不能像这本书的作者那样,用生动的图形语言来搭建一座知识的桥梁呢?光是欣赏这些精心制作的插图,就仿佛完成了一次小型的艺术鉴赏之旅。那些精心挑选的字体、排版的留白,乃至图例的选取,都透露出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不仅仅是一本“看”的书,更是一本需要你沉浸其中,去“品味”的视觉作品。拿到手里的时候,纸张的质感都让人感到愉悦,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在如今这个数字化浪潮中显得尤为珍贵。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页关于时间线的处理方式,那种将线性时间拉伸、折叠、重组的创意,简直是把原本平淡无奇的编年史变成了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它成功地将冰冷的数据赋予了灵魂,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审美上的满足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幽默且充满人文关怀,这在我阅读同类书籍时是极为罕见的体验。很多关于数据和逻辑的书籍,读起来就像在跟一台冷冰冰的机器对话,充满了公式和抽象的定义。但在这本书里,作者总能找到一种非常生活化、甚至带点俏皮的方式来解释严肃的科学原理。你会发现自己时不时会因为某个精妙的比喻而会心一笑。这种亲切感,让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感到压力的信息量,被温柔地包裹起来,更容易被大脑接受和吸收。它仿佛在对读者说:“别紧张,这没那么难,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个有趣的世界。” 这种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极大地延长了我的阅读时间,我甚至愿意为了多读几页有趣的文字而推迟其他安排。这种将知识与乐趣完美融合的功力,绝对值得称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