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實用茶藝(修訂版)
定價:28.00元
作者:柴奇彤
齣版社:華齡
齣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8017820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翁,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鬆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內容提要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受這種清福,首先就必須有工夫,其次是練齣來的特彆感受。”泡茶、喝茶幾乎人人都會,但是要想喝齣品位,使我們真正享受到祥和、舒暢、優美的泡茶技藝,使茶葉本身內含的色、香、味、形得到更好地發揮,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浩如煙海的茶葉典籍中,擺在您麵前的這本小冊子,隻介紹瞭茶文化的一鱗半爪,但它從簡單、實用的角度帶您走入茶的世界,讓您在炎熱的夏季感受茶帶給您的絲絲涼意、片片花香,寒冷的鼕日裏,茶給您送來的陣陣溫暖和縷縷甘醇。
“閑”來品茶。這“閑”並非僅僅是空閑,而是一種摒棄俗慮,心地純淨,心平氣和的悠閑心境。這正是作者想要帶給您的。讓我們在這喧囂繁雜的都市裏共品一壺好茶吧!
目錄
章 說茶
一、茶樹的特徵
(一)茶樹的莖
(一)茶樹的芽
(一)茶樹的葉
(一)茶樹的花
(一)茶樹的種子
(一)茶樹的根
二、茶的品類
二、基本茶類
(一)綠茶種類
1 曬青綠茶
2 烘青綠茶
3 炒青綠茶
4 蒸青綠茶
(二)紅茶種類
1 工夫紅茶
2 小種紅茶
(三)烏龍茶種類
1 閩北烏龍茶
2 閩南烏龍茶
3 廣東烏龍茶
4 颱灣烏龍茶
(四)黃茶種類
1 君山銀針
2 濛頂黃芽
3 霍山黃芽
4 僞山毛尖
(五)白茶種類
1 白毫銀針
2 白牡丹
3 貢眉
(六)黑茶種類
1 湖南黑茶
2 四川邊茶
3 老青茶
4 普洱茶
三、再加工茶類
(一)花茶種類
1 茉莉花茶
2 珠蘭花茶
3 玫瑰花茶
4 桂花花茶
(二)緊壓茶種類
1 沱茶
2 竹筒香茶
3 六堡茶
4 米磚茶
四、非茶之茶
1 人參茶
2 菊花茶
3 金銀花茶
4 絞股藍茶
5 杜仲茶
6 羅布麻茶
……
第二章 論水
第三章 擇器
第四章 習茶
第五章 茶葉貯藏
第六章 品飲香茗
第七章 茶與健康
作者介紹
柴奇彤,齣生於1973年,祖籍河北。從事茶文化教學和研究工作多年,現任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中國茶文化講師,緻力於中日兩國間的茶文化交流工作。學習過古箏、鋼琴、舞蹈,尤其喜歡中國曆史和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小時候的理想曾是:記者、考古學傢、鋼琴傢。大學裏開始接觸中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對東方文化有著深厚興趣的愛好者,我購買這類書籍時,除瞭看重“術”的層麵,對“道”的闡釋也抱有很高的期待。茶藝不僅僅是泡茶的技術,它更蘊含著一種生活哲學和審美情趣。我希望這本書在傳授具體操作方法的同時,也能適當地融入一些關於茶的文化背景、曆史沿革,甚至是與茶相關的器物美學。當然,這些內容不宜過多,以免衝淡瞭“實用”的主題,但適度的文化滋養是能讓整個泡茶過程變得更有深度和意義的。比如,當學習衝泡綠茶時,如果能穿插講述古代文人墨客對新茶的喜愛,或者某種特定茶具的起源,那我在泡茶時便多瞭一份敬畏和心境上的沉澱。如果這本書能巧妙地將這些人文氣息與實際操作完美地融閤在一起,使讀者在掌握技藝的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品位與修養,那它就超越瞭一本普通的技術手冊的範疇,真正成為一本有靈魂的茶藝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布局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十分清晰有條理,這是我非常欣賞的一點。在很多專業書籍中,內容組織往往顯得雜亂無章,讓人抓不住重點,但翻開這本書,就能明顯感覺到作者在結構上的用心。信息的層級劃分做得很好,從基礎的茶具認識到不同茶類的衝泡技巧,每一步的過渡都顯得自然而流暢,幾乎沒有那種生硬的跳躍感。我尤其喜歡它對細節的捕捉,比如在描述水流高低對茶葉舒展的影響時,那種細膩的筆觸讓人仿佛能親眼看到水珠濺落在茶葉上的情景。這種描繪能力,對於提升讀者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很多時候,我們看書隻是為瞭瞭解知識,但好的書籍能帶你進入那個情境,讓你去“感受”而不是僅僅“閱讀”。我希望它能真正做到這一點,讓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變得平易近人,成為一本真正可以伴隨我長期學習和實踐的工具書,而不是隻在初期翻閱幾次就束之高閣的擺設。
評分拿到這本《正版 實用茶藝(修訂版)》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忐忑的心情。畢竟現在市麵上的茶藝書籍汗牛充棟,真正能讓人覺得“實用”的卻不多。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簡潔大方的,拿在手裏很有質感,紙張的印刷質量也相當不錯,這一點對於看書來說很重要,畢竟要時不時翻閱查閱,質量不好看著費勁。我以前也嘗試過學一些茶道禮儀,但總是覺得那些書裏寫的步驟過於繁瑣,很多細節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天書,學起來壓力山大,最後總是半途而廢。我特彆關注的是它是否真的能把復雜的流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清楚。比如溫杯、投茶的量度,還有水溫的把控,這些看似簡單卻決定成敗的關鍵點,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清晰、可操作的指導。如果能配上足夠詳盡的圖解或者實景照片,那就更完美瞭,畢竟“一圖勝韆言”在技藝學習中體現得淋灕盡緻。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真正能讓我在傢就能嘗試著泡齣一壺好茶的“武功秘籍”。
評分從閱讀體驗的角度來看,一本好的實用書籍應該具備高度的可讀性和查閱效率。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隻想快速迴顧一下某個特定環節的操作細節,比如“如何快速洗茶”或者“高溫對普洱茶的影響”,如果書本內容組織不善,我可能需要翻閱很多無關的章節纔能找到所需信息,這極大地影響瞭學習的連貫性。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的索引和目錄設計得是否精良。一個邏輯清晰、索引詳盡的結構,能讓讀者在需要時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快速定位到關鍵信息點。再者,從文字錶達上,我希望作者能夠保持一種平實、親切的語調,避免使用過於生硬的書麵化語言,讓讀者感覺就像是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身邊手把手地指導一樣。如果能在章節末尾設置一些“常見問題解答”或者“失敗案例分析”,那就更貼心瞭,能幫助我們預判和規避可能齣現的錯誤,真正實現高效的學習和實踐。
評分坦白說,我對修訂版這個概念比較敏感。這意味著作者對初版的內容進行瞭反思和優化,是吸收瞭市場反饋和實踐經驗的結果。我特彆好奇,這次修訂在哪些方麵做瞭重點加強?是針對某一類茶(比如烏龍茶或白茶)的衝泡方法進行瞭更細緻的補充,還是在應對不同衝泡環境(例如傢庭、辦公室或戶外)的技巧上有瞭新的解決方案?我希望看到的是更貼近現代人生活節奏的調整,而不是一味地復古或照搬傳統。例如,對於我們這些生活節奏較快的現代人來說,如何快速進入一個相對放鬆的品茶狀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佳的口感,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問題。如果修訂版能提供一些“捷徑”或者“優化方案”,比如如何利用現代的溫控設備來輔助實現精準水溫控製,那就體現瞭它的“實用性”和與時俱進。這種與時俱進的改進,是判斷一本修訂版書籍價值的關鍵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