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茶風係列-鐵觀音
定價:20.00元
作者:池宗憲
齣版社: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05-06-01
ISBN:978750572096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茶是一種飲品,也是一種文化。中國的茶既博大精深,又平凡樸素。它在儒,在道,在禪;在宮廷雅室,也在草廬柴捨。
中國古人稱喝茶為吃茶、飲茶、用茶,或品茶,那時對茶的謙卑的珍惜,說到底,是寄品格稟賦於茶,寄哲思與情愛於茶。我們對茶的認識與熱愛,其實是對生命本體和大自然的認識與熱愛,同時也是對生命永恒的追求和對現實生活的達觀。仿佛一位謙謙君子,一位從容恬淡的智者,茶不卑不亢,不驕不躁,不溫不火,幾乎包含著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本質。因而茶的高尚,也是人的高尚;茶的淡泊,也是人的淡泊。人沉浸在茶中,也即沉浸在天人閤一的境界中。
鐵觀音是中國負盛名的一種茶。這部長達70萬字並與鐵觀音同名的長篇小說,時而宮廷,時而民間,為我們娓娓講述的,是這種名茶的興衰沉浮和滄桑流變,以及寄托在它身上的人生曆練和精神訴求。作品中的一個個故事,一個個人物,就像一株鐵觀音伸展開來的枝枝葉葉,既韆姿百態,又韻味深長。當你打開它來細細品味,或許會發現,這裏多多少少有我們自己的影子。
目錄
章 鐵觀音的身世
第二章 綠色懸案
第三章 鐵觀音的品種
第四章 天時·地利·人和
第五章 茶人閤一
第六章 鐵觀音的全球化
第七章 命運輪轉
第八章 香火和著茶香
第九章 “妙”手製觀音
第十章 麻雀變鳳凰
第十一章 選購鐵觀音的功法
第十二章 鑒賞鐵觀音有“撇步”
附錄一 茶葉中的重要成分及其功能
附錄二 鐵觀音茶詩茶歌
作者介紹
池宗憲,就叫他茶人! 幼時,他在貴德街亭仔腳跟著撿茶的母親認識瞭茶! 及長,他在茶藝館,茶山,茶的史料堆裏的找茶;茶給瞭他無窮靈感,寫瞭《颱灣茶街》、《鐵觀音》《武夷茶》《普洱茶》《我的本泡茶專輯》以及《一杯茶的生活哲學》等,他延伸茶趣,收藏曆代茶器寫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文化信息密度極高,但處理得卻非常高明,絕不是那種生硬的知識灌輸。它巧妙地將鐵觀音的曆史沿革、不同年份和産區的口感差異、乃至與福建當地民俗風情的關聯,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情節發展和人物對話之中。我本來對烏龍茶的瞭解僅限於知道“綠葉紅鑲邊”這個概念,但讀完後,我對“搖青”的每一個步驟、不同火候對香氣轉化的微妙影響,都有瞭一個非常具象的理解。更棒的是,作者還穿插瞭一些關於茶道精神和待客之道的討論,這些內容並非空泛的說教,而是通過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的實踐來展現其深刻內涵,比如如何在待客時通過茶湯的溫度來暗示心意,這種文化層麵的挖掘,讓閱讀體驗變得極其充實和有價值。每讀完一章,我都會忍不住放下書,去泡一杯茶,試著用書中學到的知識去辨識和品味,這種“知行閤一”的閱讀體驗,是很多其他類型的書籍難以給予的。
評分讀完後,我發現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處理得極其巧妙,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不像某些傳記那樣平鋪直敘,而是采用瞭多綫敘事的手法,將主角的個人成長史、傢族的興衰榮辱以及鐵觀音茶藝的傳承與創新,三者編織得密不透風,卻又互相映襯,相得益彰。在講述製作工藝的部分,作者沒有使用那種枯燥的術語堆砌,而是將其融入到具體的場景描寫中,比如描寫萎凋時,那種陽光、微風和茶葉在竹篾上緩慢翻滾的動態感,讀起來簡直就像是在看一齣慢鏡頭下的田園詩劇。尤其欣賞的是,在關鍵的曆史轉摺點,作者總能精準地把握住人物內心的掙紮與選擇,那些細膩的情感波動,讓人感同身受,甚至能體會到製茶人麵對天災人禍時那種無可奈何卻又堅韌不拔的民族性格。整個故事的張力控製得非常好,該舒緩時如春日暖陽般和煦,該緊張時又如雷雨將至般蓄勢待發,讓你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適度的緊張感和期待感,這種對情緒的精準調動,實在令人贊嘆。
評分從整體結構和立意來看,這本書成功地超越瞭一部單純的“地方風情小說”,它探討瞭更深層次的主題——關於堅守與變通的永恒哲學命題。鐵觀音的製作,本身就是一種在傳統與創新之間走鋼絲的藝術,而書中人物的命運也是如此。他們麵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傳統技藝可能失傳的危機,以及傢族內部對於是否應該“現代化”的激烈爭論。作者沒有簡單地給齣一個“傳統即是美德”的結論,而是展現瞭每一種選擇背後的代價和收獲。尤其是最後關於“迴歸初心”的那一段描寫,那種曆經滄桑後的豁達與平靜,處理得極其到位,讓人感受到一種曆久彌新的力量。這本書的格局很大,它用一撮茶葉的故事,摺射齣瞭時代變遷下個體精神世界的堅守與重塑,讀完後讓人久久不能平靜,甚至會反思自身在麵對快速變化的社會時,有哪些是真正值得我們緊緊抓住不放的“核心風味”。
評分這本《茶風係列-鐵觀音》的封麵設計簡直是直擊人心啊!那種墨綠與金色的搭配,透著一股沉穩又不失高貴的韻味,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背後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我尤其喜歡封麵上那幾筆寫意的山水留白,感覺就像是剛剛從雲霧繚繞的武夷山間采摘下來的新鮮茶葉,帶著一絲清冽的濕氣和泥土的芬芳。光是看著封麵,我就仿佛能聞到那股特有的“觀音韻”,那種花香、果香交織在一起的復閤型香氣,簡直是嗅覺上的極緻享受。裝幀的質感也非常好,那種略帶粗糲感的紙張,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覺得這不是一本簡單的讀物,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書脊上的燙金字體清晰有力,即便隻是放在書架上,也散發著一種低調的奢華感,與其他那些花裏鬍哨的書籍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我當時決定購買,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這封麵所吸引,它成功地在我的腦海中構建瞭一個完美的烏龍茶世界入口,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扉頁,探尋這片神奇的茶園究竟藏著怎樣的故事和秘密。從排版來看,字體的選擇也十分考究,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與整體的古典美學保持瞭高度的統一性,整體呈現齣一種寜靜緻遠的東方美學氣質,讓人在翻閱前就已然心神安定。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充滿瞭古典韻味卻又不失現代的流暢性,讀起來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韻味。作者的遣詞造句極其考究,經常能從一些不經意的比喻中,挖掘齣茶文化中那種深層次的哲理。比如,當描述老一輩茶農麵對失傳技藝時的那種心痛時,作者用瞭一個“如飲隔夜苦茶,澀喉卻迴甘”的比喻,一下子就將那種失落感和對未來的期盼融閤在瞭一起,非常有畫麵感。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繪自然環境時所使用的那些充滿感官細節的詞匯,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翠綠欲滴”,更是聽覺上的“竹葉篩風的沙沙聲”,嗅覺上的“雨後山林的泥土芬芳”,甚至是觸覺上的“手掌接觸到粗糲石闆的溫度”。這種全方位的感官調動,讓讀者仿佛真的置身於那個被雲霧環繞的茶山上,呼吸著那裏的空氣,感受著那裏的溫度,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文字的錶麵。這種細膩而富有詩意的筆觸,為整個故事增添瞭一種超越普通敘事文學的藝術高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