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诗品译注
定价:24.80元
作者:杨焄译注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426444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国古代**部诗论专著
内容提要
《诗品》是我国古代部诗论专著,南朝梁钟嵘撰。《隋书经籍志》:”《诗评》三卷,钟嵘撰。或曰《诗品》。”唐宋时期还是两个名称并行。明清以后,《诗品》一名流行。《诗品》的写作时间,根据有关材料推断,大约是在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至十二年(513)间。《诗品》版本很多,现存早的版本是元延庚申(1320)圆沙书院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行《历代诗话》本。
目录
前 言
诗品序
诗品上
古 诗
汉都尉李陵诗
汉婕妤班姬诗
魏陈思王植诗
魏文学刘桢诗
魏侍中王粲诗
晋步兵阮籍诗
晋平原相陆机诗
晋黄门郎潘岳诗
晋黄门郎张协诗
晋记室左思诗
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
诗品中
序
汉上计秦嘉 嘉妻徐淑诗
魏文帝诗
晋中散嵇康诗
晋司空张华诗
魏尚书何晏 晋冯翊太守孙楚 晋著作郎王赞 晋司徒掾
张翰 晋中书令潘尼诗
魏侍中应璩诗
晋清河太守陆云 晋侍中石崇 晋襄城太守曹摅
晋朗陵公何劭
晋太尉刘琨 晋中郎卢谌诗
晋弘农太守郭璞诗
晋吏部郎袁宏诗
晋处士郭泰机 晋常侍顾恺之 宋谢世基 宋参军顾迈
宋参军戴凯诗
宋征士陶潜诗
宋光禄大夫颜延之诗
宋豫章太守谢瞻 宋仆射谢混 宋太尉袁淑 宋征君王微
宋征虏将军王僧达诗
宋法曹参军谢惠连诗
宋参军鲍照诗
齐吏部谢诗
梁光禄江淹诗
梁卫将军范云 梁中书郎丘迟诗
梁太常任诗
梁左光禄沈约诗
诗品下
序
汉令史班固 汉孝廉郦炎 汉上计赵壹
魏武帝 魏明帝
魏白马王彪 魏文学徐
魏仓曹属阮 晋顿丘太守欧阳建 魏文学应
晋中书嵇含 晋河南太守阮侃 晋侍中嵇绍 晋黄门枣据
晋中书张载 晋司隶傅玄 晋太仆傅咸 魏侍中缪袭
晋散骑常侍夏侯湛
晋骠骑王济 晋征南将军杜预 晋廷尉孙绰 晋征士许询
晋征士戴逵
晋东阳太守殷仲文
宋尚书令傅亮
宋记室何长瑜 羊曜
宋詹事范晔
宋孝武帝 宋南平王铄 宋建平王宏
宋光禄谢庄
宋御史苏宝生 宋中书令史陵修之 宋典祠令任昙绪
宋越骑戴法兴
宋监典事区惠恭
齐惠休上人 齐道猷上人 齐释宝月
齐高帝 齐征北将军张永 齐太尉王文宪
齐黄门谢超宗 齐浔阳太守丘灵鞠 齐给事中郎刘祥
齐司徒长史檀超 齐正员郎钟宪 齐诸暨令颜测
齐秀才顾则心
齐参军毛伯成 齐朝请吴迈远 齐朝请许瑶之
齐鲍令晖 齐韩兰英
齐司徒长史张融 齐詹事孔稚
齐宁朔将军王融 齐中庶子刘绘
齐仆射江
齐记室王巾 齐绥远太守卞彬 齐端溪令卞铄
齐诸暨令袁嘏
齐雍州刺史张欣泰 梁中书郎范缜
梁秀才陆厥
梁常侍虞羲 梁建阳令江洪
梁步兵鲍行卿 梁晋陵令孙察
作者介绍
杨,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发表论文数十篇,著作有《谢庾信及其它诗人诗文选评》,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十四孝图说》,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丽娃河畔逸事(续编)》,编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唐诗精读》,合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明人编选汉魏六朝诗歌总集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王元化《人文清园》,编选,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并参与多部古籍整理。
文摘
序言
这本《诗品译注》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对古典文学的向往。我一直觉得,品评诗歌本身就是一种极富韵味的事,而这本书既然是“译注”,想必是为我们这些现代读者搭起了一座与古代诗论家对话的桥梁。我最期待的,是它如何解读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品鉴标准,比如“高妙”、“清峻”这类词汇,它们背后蕴含的审美情趣,在现代社会语境下该如何理解和继承。我希望译注者能像一位耐心的向导,不仅解释字面意思,更能还原出南朝文人那种微妙的、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和辨析。想象一下,在品读那些千古绝唱时,如果能辅以这本译注,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人对“气韵生动”的执着,不再是走马观花地欣赏,而是能真正进入到诗歌的肌理之中,感受其精神的脉络。好的译注,能让古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触摸到作者的灵魂和那个时代的文化底色,而不是简单地把古文翻译成白话,那样就失去了原有的神韵。我希望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成为我案头常备的鉴赏指南,每每翻阅,都能带来新的体悟和启发,尤其是在面对那些被过度解读或被简单化处理的诗歌片段时,能找到一个更深邃、更可靠的参照点。
评分翻开任何一本严肃的古籍译注本,我最看重的就是它呈现的“秩序感”。《诗品译注》如果能做到排版清晰、注释系统、索引完备,那将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我设想的理想状态是,开篇有详尽的背景介绍,介绍《诗品》的成书历史、作者的地位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正文部分,应当做到译文与原文的对照清晰,注释的标记准确无误,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毫不费力地在原文的精炼和译文的流畅之间切换。尤其重要的是,注释的深度要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于初学者,它应能解释基本概念;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它应能提供更专业的学术考证或不同的学术流派观点。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一定颇具匠心,那种沉静典雅的气质,应该能体现出对原作的尊重。我希望它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但阅读起来是轻松愉悦的,能在纷杂的碎片化信息时代,提供一个沉下心来,进行深度阅读的载体和空间,让人感受到阅读经典本身带来的那种宁静和充实。
评分购买一本这样的专业书籍,我其实是在寻找一种“审美上的精神补给”。现代生活节奏太快,我们很容易被表面的热闹和即时的反馈所裹挟,而像《诗品》这类探讨文学本质和审美高度的作品,恰恰能帮助我们重新校准自己的精神坐标。《诗品译注》对我来说,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文人是如何看待和构建美的世界的。我希望译注者在处理那些关于“格调”和“风骨”的论述时,能保持一种克制而饱含敬意的笔调,不矫饰,不夸张,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高远的气象。这本书如果能成功地将复杂深奥的古典鉴赏理论转化为可感的、可操作的阅读指引,那么它就超越了单纯的学术工具书的范畴,而成为了一种提升个人审美修养的心灵读物。每当我对当下的某些文化现象感到困惑时,我希望能够翻开它,在古人的智慧中找到一份清醒和定力,理解真正的经典,是超越时代限制,提供永恒价值的。
评分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古典文学解读类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在做重复性的工作,或者为了迎合市场而过度“通俗化”,导致很多精髓的东西被稀释掉了。《诗品译注》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比较严谨,让我对它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抱有相当的期待。我特别关注“注”的部分,这不仅仅是注释生僻字词那么简单,它应该包含了对典故的考据、对作者生平背景的梳理,以及对历代评论的取舍与辨析。比如,针对某个品题,作者是如何权衡不同时代解读的差异的?如果译注者能展现出扎实的文献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而是一部具有独立思想价值的文学评论集。我更希望它能在翻译上有所突破,避免那种僵硬的、逐字对应的翻译腔,而是用一种既忠实于原文的精微,又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富有文采的语言来呈现,读起来应该像是在欣赏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不是艰涩的古文教材。这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译注作品的关键标准,它决定了读者能否真正地沉浸到那个诗歌美学的世界里去。
评分我对这本《诗品译注》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品评”本身的好奇心。诗歌欣赏,本质上是一个主观的审美过程,但古代的诗品,比如谢赫提出的“六法”,已经为这个主观性建立了一套看似客观的框架。我渴望了解,在译注者看来,这套古老的评价体系在今天看来是否依然适用?它是否有局限性?译注者是否只是被动地解释古人的观点,还是会主动地将这些观点与近现代诗歌理论进行对话和参照?我期待看到一些深入的比较分析,比如,在评价一首唐诗时,我们现在更看重意象的创新还是情感的真挚?这是否与古代品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果译注者能在脚注或导读中适当地引入这种跨时代的讨论,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大大提升了。它将不再是尘封在历史中的古代文本,而是可以与当代阅读体验发生碰撞的活的知识。这样的译注,才能真正激发读者的批判性思维,让我们学会如何带着古人的智慧,去审视我们正在创作和阅读的当代诗歌,实现古今文学精神的交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