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i章
湿气重是现代人的通病
1.90% 以上的现代人曾被湿邪困扰 /1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识湿气 /15
同气相求,外湿会引动内湿 /16
现代人的病为什么那么复杂、难治 /18
2.发现体内湿气大的信号 /20
伸伸舌头,有没湿气一看便知 /20
4 个信号暴露身体湿重 /22
3. 北方人也别忽视了祛湿 /24
4. 瘦人多火,胖人多湿 /27
第二章
调好身体内环境,让湿邪无路可进
1. 筑好脾这个“水堤”,抵御泛滥的水湿 /31
2.“中年发福”其实是脾胃减弱了 /34
山楂化食散——送给脾胃虚弱者的“胃肠动力药”/36
大枣,蒸着吃才好 /37
3. 气机的交通顺畅,湿邪就不容易阻滞 /39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轴 /40
经常摩摩腹——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 /41
4. 肺好,水道运行才畅通 /43
肺为娇脏,怕寒怕冷 /44
不小心受寒受凉了, 喝碗葱白生姜汤 /45
5. 肾阳充足,水湿才能动起来 /47 金匮肾气丸
补肾阳的代表方 /48
冬天一碗羊肉汤,温补肾阳 /50
第三章
如何祛湿邪——送给每个家庭的祛湿方
1. 薏苡仁是每个家庭必备的除湿佳品 /55
2. 赤小豆是食物中的强效“除湿器”/58
3. 饭后打嗝、不消化,一片醋泡生姜 /61
4. 冬瓜治水肿,消暑湿 /64
5. 参苓白术散——流传千年的健脾祛湿良方 /66
小剂量、枣水送服更有效 /67
改善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副作用 /69
6. 暑天没劲、食欲差,试试三仁粥 /71
荷叶绿豆饮,炎炎夏日的解暑妙方 /72
雨水多的日子,要喝三仁粥 /74
7. 藿香正气散:弘扬正气,祛除寒湿邪气 /77
藿香正气散,专治寒湿感冒 /78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到底该用哪一个 /79
8. 艾叶是能除寒湿的“纯阳之品”/81
不专心泡脚,就是在洗脚 /82
用温暖的艾灸,帮我们祛除寒湿 /84
第四章
湿邪走了,病就好了——自我调治常见病
1. 吃药胃疼,不吃药头疼——头痛的调理方法 /89
2. 攻克嘴唇、舌头上的“火山”—— 口腔溃疡的调理方法 /93
粗茶淡饭zui能安抚我们的脾胃 /94
凉拌马齿苋——体内湿热者的食疗小方 /96
3. 大多数皮肤病其实是身体在排湿——湿疹、痤疮、足癣的调理方法 /98
湿疹急性发作,可用芦荟止痒 /99
内因决定外貌 让“痘痘”失去生存空间 /101
蛇床子剂洗脚,祛湿热,治足癣 /104
4. 排出脾湿 调理腹泻的zui强法 /107
茯苓 + 白术,健脾止泻 /108
益脾饼 帮助孩子健壮脾胃 /109
5. 湿除“便”来 清除便秘的不二法门 /112
治好慈禧便秘的“莱菔子”/113
三个特效食疗方,解决便秘老问题 /115
6. 给肺一个干净舒服的环境 ——痰多、咳嗽的调理方法 /117
三子养亲汤——专为老人而做的祛痰饮 /118
黄痰为热,白痰为寒——二子二仁汤理气化痰 /120
爱咳嗽、不消化,喝点陈皮薏仁饮 /121
7. 人人都能睡个好觉——失眠的调理方法 /124
8. 喝口凉水都长胖?其实是脾虚湿重 肥胖的调理方法 /127
身体自有“减肥药”,五个穴位让你瘦下来 /128
养成好习惯,体重就能不反弹 /131
9. 十女九带,清爽当女人——妇科疾病的调理方法 /133
第五章
三分治病七分养,祛湿调理慢性病
1. 头部清爽,心里坦荡——眩晕的调理方法 /139
2. 胃胀、胃酸、没食欲——胃病的身心调养法 /142
胃病并不难治,难的是习惯的改变 /144
想得多的人,容易得胃病 /145
熬点陈皮粥,把胃口打开 /147
3. 口苦口干,可能是肝胆湿热——脂肪肝的调理方法 /149
茵陈大枣汤 肝胆湿热者的家庭保健方 /150
天麻可以缓解精神紧张 /153
4. 让胆汁排泄通畅——胆结石的调理方法 /156
老年患者,化湿排石不宜峻攻 /157
养胆护胆的通用守则 /158
5. 痰湿阻滞,血脂血压都高—— 高血压的调理方法 /160
高血压的艾灸疗法 /162
不着急,血压就能降下来 /164
6. 不是每个冠心病患者都要活血化瘀——冠心病的调理方法 /166
一阴天下雨就胸闷,多半是湿邪引起的 /167
吃是人生头等大事 冠心病患者怎么吃 /169
7.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糖尿病的调理方法 /171
得了糖尿病,怎么吃 /174
扁鹊三豆饮——辅助治消渴 /175
8. 来时如风,疼痛突然发作 痛风的调理方法 /177
9. 外面一变天,关节就遭罪 ——风湿病的调理方法 /180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治风湿别忘了调脾胃 /182
关键穴位拔上一罐 /184
简单热敷法,祛除关节寒气 /186
10. 腰好你才站得直——腰疼的调理方法 /188
肾着腰疼和腰椎病、肾虚腰疼的区别 /189
肾着腰疼的内服方:宣木瓜茶 /190
肾着腰疼的外敷方:中药热敷包 /191
11. 癌症是人体内乱的结果——癌症的保养方法 /193
你不怕癌,癌就怕你 /194
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 /195
第六章
湿气大,是你的生活方式不对
1. 不是谁都要一天 8 杯水——谈谈怎么喝水、怎么喝茶 /199
谈谈怎么喝茶 /200
一天三杯茶,养护脾胃 /203
2. 说说雾霾天怎么祛湿 /205
雾霾天里的健康生活 /206
鼻子、嗓子出现不适,按摩、汤饮来帮忙 /206
3. 动能生阳,阳气来了,湿邪就走了 /209
起床后干洗脸 /210
练练八段锦 /211
晚上散散步 /225
4. 不生气,病就好了一半 /226
为了不生气,多听中国传统音乐 /228
哼唱六字诀,有个好心情 /230
5. 不懂吃药,小心吃出湿邪 /231
6. 又闷又热的夏季,怎么过更舒服 /234
后记 /239
路志正教授,字子端,号行健,河北藁城人,生于1920年12月21日。中央保健工作杰出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国务院参事,博士后导师,并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杏林耕耘70余年,如今96岁高龄,仍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赞他“不用扬鞭自奋蹄”,高尚情操可见一斑。
近几十年,潜心于湿病的著述,提出“湿邪不独南方,北方亦多湿病”“百病皆由湿作祟”的新论点,并主编我国第yi部湿病专著——《中医湿病证治学》。
90%以上的人都曾受到湿邪的困扰!大病预防先除湿!
很多疾病在命名的过程中就无意中提到了“湿”的概念,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湿疹等,其他一些疾病,虽然在命名中没有涉及湿,但在发病的过程中却与湿有很大关系,比如一部分的头痛、眩晕、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痛风、腹泻、腰疼等,都与湿邪有关。
说实话,我这本书是冲着作者的名字去的,路志正老先生的名头在养生界那可是响当当的。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他学术思想的介绍,深知他老人家对于中医理论的独到见解,尤其是对一些经典方剂的灵活运用,总能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所以,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去搜索了它的核心论点,发现作者试图用一种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来阐释传统养生观念,这一点非常吸引我。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日常起居和饮食调理的章节,因为这些才是我们普通人最容易长期坚持下去的地方。我发现书里提到的一些食材搭配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都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不可攀的门槛。比如他谈到如何通过简单的辨别来判断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这一点就比那些复杂的仪器检测来得实际多了。这本书似乎不只是在告诉你“要做什么”,更在教你“如何观察”和“如何思考”,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智慧传承。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可以经常翻阅、常读常新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是为我们这些需要长时间阅读的读者考虑得太周到了。字号适中,行间距也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晚上在台灯下仔细研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划分上所体现出的那种严谨性,每一个知识点都被清晰地标记出来,方便查阅和回顾。我尝试着在阅读过程中做一些批注和标记,发现书页的纸张质量很好,即使用普通的中性笔书写,也不会出现洇墨的现象,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在书上做笔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而且,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部分,都写得非常详实,不是那种一笔带过的空洞叙述,而是具体到人物的年龄、症状、调理过程和最终效果,这种真实的反馈让人读起来更有说服力。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它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是囫囵吞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的时候,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非常棒,装帧也相当精细,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制作上是下了功夫的。我特意去翻阅了一下目录,内容编排得非常有逻辑性,从基础的理论介绍到具体的实践方法,层层递进,让人很容易就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的部分,不仅清晰易懂,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我个人对这类健康养生类的书籍一直比较关注,但很多书读起来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流于表面,而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光是看前几章的引言部分,我就觉得作者对这个领域的理解非常深刻,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说法,而是真正经过长期实践和思考总结出来的东西。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希望它能带给我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口号。整体感觉,这本书的出品质量非常高,无论是从视觉还是内容的初步印象来看,都值得称赞。
评分从装帧的耐用度和内容的可操作性两个维度来评价,这本书的表现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通常会把常看的书放在床头柜上,经常拿取,对书籍的耐用度有一定的要求。这本书的封面材质和装订工艺看起来都能经受住频繁翻阅的考验,这让我对它的长期价值更有信心。更重要的是,书中所传授的理念,都是可以立即在生活中付诸实践的。我留意到作者在介绍每一种调理方法时,都会提供多套替代方案,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读者的需求,这体现了作者的仁心和全面考量。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接受了一次系统的“健康自检”培训,许多过去忽略的小毛病,在书的引导下,我都找到了可能的根源。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治愈什么“疑难杂症”,而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成为自己身体的“首席观察官”和“第一责任人”,这种赋能感是无价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非常痴迷的人,尤其对那些代代相传的养生智慧抱有极大的敬意。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巧妙地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医籍典故,但绝不是生硬的堆砌,而是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使得那些看似古奥的理论变得生动、可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话题时的那种谦逊和审慎的态度,他没有把话说死,而是鼓励读者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探索和实践。这种开放式的思维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循循善诱,而不是一本教条主义的教科书。它激发了我对自身健康管理的主动性,让我开始更细致地去审视自己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外部干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