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养好脾胃不生病
定价:36.00元
作者:吴中朝
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33551162
字数:140000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专题:《黄帝内经》教你脾胃问题早发现 /14
章 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养好病难侵
不吃此脾胃,彼“脾、胃”/19
脾很忙,食物“加工”、水液“运输”都靠它 /20
脾是人体血库,脾好气色就好 /23
脾好的人,肌肉有力身体壮 /24
胃虽大度,也需要小心呵护 /26
脾胃好似“夫妻档”,关系和谐消化好 /29
第二章 这些事,让你的脾胃变虚弱
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得胃溃疡 /33
总是吃太饱,易被肥胖、“三高”盯上 /35
偏食的人脾胃一定虚弱 /37
吃饱就睡,就是在等病来 /40
生、冷、硬的食物胃怕 /41
你熬夜,脾胃也跟着加班 /43
烟酒无度,伤肝伤肺也伤胃 /44
久坐伤脾,会让你四肢无力 /47
随意吃,先伤脾胃再伤肝肾 /48 思虑过度,难有好食欲 /51
第三章 脾胃问题有多种,你是哪一种
面黄肌瘦的人多是脾气虚,要益气健脾 /55
腹部有坠胀感是中气下陷,要益气升阳 /58
身体容易出血是脾不统血,止血更要补血 /60
寒湿困脾的人大便不成形,可用艾灸祛寒湿 /62
胃隐痛喜按是胃气虚,要益气养胃 /64
胃隐痛一吃就胀是胃阴虚,要养胃阴去虚热 /66
口干口苦喜生冷是胃热证,要清胃火、泻肠热 /68
脾胃湿热的人体倦身重,要健脾祛湿除积热 /71
第四章 顺天时而养,让你的脾胃动力十足
春季乍暖还寒,脾胃也要捂一捂 /77
冬病夏治,脾胃虚寒的人要抓住时机 /82
秋燥季节,吃点酸味让肠胃很舒服 /87
冬季进补要有度,莫给脾胃加负担 /92
第五章 给脾胃喜欢的食物,它们就会让你舒服
五色入五脏,脾胃喜欢黄色食物 /101
甘味食物给你好“脾气”/102
小适合胃不好又失眠的人 /105
胃寒腹泻的人,可适当多吃糯 /107
大麦泡茶,消化不好的人可常喝 /109
夏季常吃薏苡仁,让你不再身重困倦 /111
牛肉补脾气,效果堪比黄芪 /113
脾胃虚寒怕冷的人,可多吃羊肉 /115
身体瘦弱、消化不好的人要常吃猪肚 /117
莲藕,生吃清热解毒,熟吃健脾开胃 /119
白萝卜清积热、化积食,冬天更适合 /121
经常腹胀便秘的人,可常食山 /123
南瓜对胃胀、胃痛、便秘有效 /126
主食吃土豆,远离肥胖、“三高”/128
红薯是便秘的“克星”/130
经常“反胃”,吃几颗栗子就好 /133
红枣是“天然维生素 C 丸”/135
第六章 用简单的中养好脾胃
陈皮陈皮泡水喝,打开你的胃口 /141
适量吃姜,让受寒的胃暖起来 /143
肉吃多了不消化,山楂来帮忙 /146
神曲,消除面积食的良 /148
鸡内金,小儿积食 /150
厚朴帮你理气消食,可治气滞腹胀 /151
胃气不足易疲劳,甘草能缓解 /153
砂仁能温脾止泻,适合受寒腹泻 /155
芡实,东坡居士的养生珍品 /157
藿香专治夏季腹泻、呕吐、没食欲 /159
消瘦乏力,一吃就想吐,党参煮粥吃 /161
湿困脾胃没食欲,白扁豆能化解 /163
汤里加点儿肉豆蔻,冬天不怕胃寒留 /165
第七章 经络是脾胃健康的遥控器
脾不好,脾经先做出反应 /169
养好胃经,无病一身轻 /173
腹胀、胃口差,就找太白穴 /176
脾虚月经不调,按三阴交穴就能解决 /177
脾虚月经量少,按摩血海穴打开血库 /180
长夏暑湿,阴陵泉穴让你清爽 /181
胃痛、泛酸,有公孙穴 /183
各种脾胃问题,足三里穴都管用 /185
气舍穴专治打嗝恶心 /187
常按天枢穴,轻松摆脱便秘 /188
脾好不好,摸摸脾俞穴就知道 /190
胃寒的人,试试艾灸胃俞穴 /193
中脘穴专管消化问题 /194
胃寒胃痛,艾灸神阙穴 /196
第八章 每个人都能用的健脾养胃小妙招
3 个小动作,让脾胃功能倍增 /201
每天散步的人,不会有消化问题 /202
没事常慢跑,不用进房 /205
动动脚趾头,坐着就能养脾胃 /207
肩膀也与脾胃有关系 /208
摩腹摩出好脾胃,孙思邈的长寿之道 /210
叩齿咽津——流传年的健脾强肾法 /212
练习“呼”字诀,呼出脾胃浊气 /214
笑口常开的人脾胃好 /215
第九章 三分治七分养,彻底解决脾胃疾病
胃口不好,与其吃不如养好心情 /219
四肢无力是脾虚,用四君子汤调理 /222
按 3个穴位,轻松缓解胃痛 /224
经常胃泛酸的人,要重视早餐 /226
腹胀,食滞、脾虚、湿热要分清 /228
4 种腹泻,对症调理才有效 /234
消化不良,启动人体的“健胃消食片”/238
小儿疳积,捏脊就见效 /241
便秘也分证型,你调理对了吗 /246
肥胖不都是吃得多,还有脾虚 /252
脾胃安和,就不会再失眠 /253
。。。。。。
我发现这本书在讲解一些晦涩的中医理论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情景代入”方式。它不是直接抛出一个理论,让你自己去琢磨它的应用场景。而是会先描述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比如“春日里经常感到困倦,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然后顺着这个情景,才引出调理脾胃的几种具体方法。这种叙事结构,让我这个半吊子中医爱好者也能很快理解这些古老智慧是如何服务于现代生活的。我特别喜欢它对“时令养生”的阐述,特别是提到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饮食结构,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建议,而不是空泛地说要“顺应天时”。例如,在讲解如何健脾时,它没有简单地推荐某一种药材,而是结合了不同体质的人在不同季节可能出现的偏颇,给出了非常个性化的调理思路。这种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引导,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书,更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手艺。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实际改变,体现在我对待日常饮水和进食的态度上。以前我总觉得多喝水总归是好的,也不太在意喝的是冷是热。读完这本书中关于“脾胃喜温恶寒”的论述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冰镇饮品的摄入,转而选择温热的水或茶饮。效果立竿见影,我早上起来的腹胀感明显减轻了,整个人也觉得更轻盈。再比如,它对“早餐的重要性”的论述,结合了脾胃在早晨的生理活动规律,让我彻底改变了过去有几天吃、几天不吃的坏习惯,现在即便是再忙,也会尽量保证一顿温和的早餐。这种基于理论指导下的生活习惯的小小调整,积累起来对健康的长期影响是巨大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神奇的秘方,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思维体系,让你能够自己去判断、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非仅仅是授人以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很多地方的处理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不像市面上很多养生书,恨不得把所有信息都塞进一页,挤得让人喘不过气。这里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好,文字和图例之间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我这个人阅读习惯比较散漫,常常是想到哪儿翻到哪儿。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性极强,即便我没有从头读到尾,也能很快定位到我想了解的部分,比如关于“食饮有节”的那一章,我直接翻到食物的寒热属性对比图那里,一目了然,非常方便查找和对比。而且,书中的一些插图,不是那种生硬的医学插画,而是带着一些写意美感的线条图,让原本有些枯燥的经络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一点对于我这种不太耐烦看复杂图表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做到了在专业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读起来的体验感是极其舒适愉悦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古典韵味,那种墨绿和米黄的搭配,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传统中医的沉稳和厚重。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老字号”的气质给吸引住了。翻开扉页,看到作者的介绍,感觉这位编者确实在传统文化上下了不少功夫。我一直觉得,养生这事儿,不能太浮躁,得有根有据,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靠谱”。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三天打鱼两头晒网的养生指南,更像是一本可以常年放在床头,随时翻阅的工具书。尤其是它提到的一些日常起居的细节,比如什么时候该静坐,什么时候该活动,都讲得细致入微,不像有些书只说“多运动”,而是告诉你“什么时候动最养脾胃”。这种深入到生活肌理的指导,才是我真正需要的。我尤其欣赏它在文字处理上的克制,没有过多的煽情,就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传递,让人读起来心里特别踏实,知道自己正在接触的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智慧结晶。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买过好几本关于中医养生的书,很多都给我一种“翻译腔”很重的感觉,读起来总觉得别扭,像是生硬地把古籍翻译成了大白话,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力量。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自然流畅,它保留了中医典籍的那种沉稳和力量感,但用词又非常贴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的“文绉绉”。特别是它在阐述一些预防疾病的理念时,那种语气的坚定和笃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信服感。比如,在谈到如何保持情绪稳定对脾胃的巨大影响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它没有把健康问题简化成单一的生理反应,而是将其置于身心和谐的大框架下进行讨论。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被稍微拓宽了一点,不再只盯着某一个具体的“病症”去对症下药,而是开始关注整体的生命状态,这种思想上的提升,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