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正确面对疾病
第一章 不要急躁
一、面对疾病,急有用吗
二、病什么时候能好
第二章 读懂身体的信号
一、发烧
二、 咳嗽
三、身体的其他信号
第三章 把康复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一、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二、奇妙的人体器官
三、你虽有亿万资产却不知如何使用
四、神奇的干细胞也要看怎么用
五、新陈代谢为康复提供了机会
第二部分 疾病的真相
第一章 关于疾病的误区
一、病因说混淆了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疾病分类割裂了整体
第二章 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源
一、真正的病因
二、对医疗过分依赖
第三部分 基因营养学
第一章 健康与疾病的本质
一、为什么要探求健康与疾病的本质
二、生命的共性
三、健康与疾病是什么
第二章 新的疾病模式
一、了解基因:基因是健康天平的支点
二、控制环境:环境是通往健康的桥梁
三、一种疾病
四、疾病的三个阶段
五、疾病久治不愈的两个根源
六、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五种途径
第三章 康复之路
一、你必须承受的痛苦
二、获得健康的策略和方向
三、MSC计划:基础保健计划
第四部分 疾病与康复
第一章 关于营养补充品
一、天然提取VS化学合成
二、没有神奇药丸可以医治百病
第二章 关于康复的建议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三、哮喘
四、呼吸系统疾病总论
五、动脉粥样硬化
六、高血压
七、风湿热
八、心肌炎
九、心血管疾病总论
十、胃炎
十一、消化性溃疡
十二、慢性病毒性肝炎
十三、非酒精性脂肪肝
十四、肝脏疾病总论
十五、慢性肾小球肾炎
十六、尿路感染
十七、慢性肾衰竭
十八、甲状腺功能亢进
十九、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十、糖尿病
二十一、腺体疾病总论:内分泌失调
二十二、类风湿关节炎
二十三、 痛风
附录一
附录二
*新修订版序
很高兴看到《医生向左,病人往右》*新修订版问世,很感谢有那么多的读者会一直喜欢这本书,并去实践书中所倡导的健康理念。这些年,我收到很多这样的反馈信息,许多亚健康和患有慢性病(如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糖尿病、妇科疾病等),甚至患有一些疑难杂症(如乙肝、类风湿等)的读者,在实践书中的健康理念后,病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些甚至完全康复。这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在这几年间,我一直在面对着各种慢性病病人,为他们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指导他们执行,解答他们各种健康相关的困惑。在服务这些病人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普通人对身体的了解实在太少,以至于当身体出现问题时,不知该如何处理。这种心情就像一个只会抓方向盘、踩油门、踩刹车的新手,突然在路边抛锚时一样无助。有一位病人,每次运动后都会头晕,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后,他很担心自己的血压或心脏会有什么问题,但做了相关检查后并没有发现太多的异常。这令他更加不安,生怕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因无法检查而恶化,为此他担心了很久。后来,他和我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帮他找到了运动后头晕的原因是水分摄入不够,建议他每次运动前后补充大量的水分,结果症状很快消失了。这个困扰他多时的问题,他曾经尝试了各种方式,如中药、针灸、按摩、西药等等都无法解决,而在找到发病原因之后,多喝几杯水就能够解决。
其实我们遇到的许多健康问题如头晕、精力不足、睡眠不好、体力下降、偏头痛、妇科炎症、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身体,那么它们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在处理这些健康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毫无头绪,甚至病急乱投医;但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了解,解决的方法却往往非常简单,就像上面提到的通过多喝水来解决运动后头晕的问题。健康的许多秘密其实都隐含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和生活作息之中。我们如果能够照顾好自己的一日三餐、照顾好自己的日常作息,照顾自己的健康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本书提到的MSC健康法则是不错的模板,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将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相信会带来不错的健康收益。
我真诚地希望,此书的再版能够让更多人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些彷徨和焦虑。当我们静下心来之时,健康之路也许便已呈现在我们面前。
曾志锋
2016年5月18日
这世界不会有任何神医来给你健康,你应该相信你的身体有自己康复的能力。
一、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生病了,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去医院治疗,然而到底谁应该为疾病负责?当然很多人会认为是医生,为什么?也许大家都这么认为,或者说大家都认为医生是专业人士,应该为疾病负责。真的是这样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把你家价值连城的古董打破了,应该由你来负责还是应该由修补花瓶的专业人士负责?你也许可以埋怨师傅的手艺不够好,没有办法完全还原,但是你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要把它打破呢?
医生的职责当然是救死扶伤,我们可以看到死和伤都是非常紧急的状态,尽力救治是医生的责任,而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或者紧急状况得到缓解之后恢复的责任,便在于病人。大部分慢性疾病的痊愈,责任更在于病人。这是因为大部分慢性病的形成与病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睡眠、娱乐、运动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假如期望医生能够给个神奇的药丸或注射一管神奇的药水就能让慢性病痊愈,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并不是医生的无能,而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这样的神物。在很多人心目中,治病就是获得健康,然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上文也提到治病只是让疾病从紧急的状态变得不那么紧急,而健康是需要通过身体重新获得足够的正确的营养物质,才能够得到的。
很多病人没有弄明白自己应该为自己的病负责,所以没有想过除了去医院自己还能为自己的健康做些什么。很多医生也没有弄明白自己的责任只是治病,却花了很多的精力在做自己也不知道有无意义的事情,弄出很多麻烦,本来好心想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却让医患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并不断升级。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我极力地想告诉我的朋友,我只是在你旁边支持你的人,健康是需要自己努力的。这并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在真正帮助你。因为,我再怎么高明也没有办法代替你睡觉,代替你吃早餐,代替你的身体长出新的组织、器官。健康的点滴,来源于生活的点滴。而我顶多也只是一个能够告诉你如何正确生活的人,而不是给你健康的人。
写到这里,想起那个关于懒婆娘的故事:一个懒婆娘,懒得宁愿让自己饿死也不愿动手去转一下挂在脖子上的大饼。她饿死了,是她丈夫的过错还是因为她实在太懒?
希望病人能抛弃这种懒,也许很多人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希望病人从现在开始要意识到这一点。在我的朋友见我之前,我会交代助手拿些书籍让他们回去看,看完之后我才会决定是否要见这个人。有些人非常不理解这个行为,我便说,假如你希望我能帮到你,那么你起码得让我看到你的诚意,假如你连一本有益自己健康的书籍都不愿意看的话,我凭什么来相信你会为自己的健康做更多的事情?假如你不愿意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的话,你来见我又有什么意义?
很多病人很想早日康复,但是却总喜欢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我常常听见“曾博士,遇到你,我就有救了”“曾博士,我全指望你啦”之类的话。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在苦笑。现在的人,一生病,就希望找到一个神医,把身体的康复寄托在别人身上。
其实,任何人都不能把你的病治好,除了你自己。即使我很高明,高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可以帮你凭空长块肉或帮你换个器官,而只是懂得根据你身体状况的变化,准确地判断出你的身体康复所需要的材料而已。至于病能不能痊愈,那完全是要靠病人自己。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膝盖给弄破了,然后你跑来告诉我说:“唉,曾博士,听说你很厉害,请你长块肉给我吧!”天哪,我怎么可能帮你把肉长出来呢?要长也是你自己的身体才能长啊,我顶多也就是告诉你应该吃什么食物,你的身体可以快点长肉出来啊。假如我告诉你怎么吃才能长肉,但是你自己不去找来吃的话,肉还是不能长出来的啊。
或许很多人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因为很少有人会跟他们讲获得健康要靠自己。但是怎么靠自己?自己真的能做到吗?当然假如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的话,你可能会没有这样的信心,而一旦了解了身体的神奇后,或许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让我们来看看到底身体有多么神奇吧!
二、奇妙的人体器官
人体绝对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并不像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机械呆板。只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它可以随时调集全身的各种细胞和器官发动战争、进行防卫、清理垃圾、发展生产、维护通信、修复受损组织。它就像一个强大的国家,不断地清除异己,保证自身利益*大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从组织器官的层面看,人体由许多器官组成,各种器官在人体中承担着各自的功能。
垂体
垂体是人体的总司令部,负责处理和传递各种信号。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促黑激素等。这些激素几乎贯穿于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各种生理过程中,人体的大部分生理或疾病状态都与垂体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甲状腺
甲状腺控制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影响生命的周期、细胞的衰老与替换,影响人体受损部位修复的速度。甲状腺是人体*大的内分泌腺,主要分泌甲状腺激素和降钙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组织分化及多种系统、器官的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胰腺
胰腺是人体原材料制造的重要器官,分泌的各种酶消化生成各种人体所需要的养分。同时分泌胰岛素,是人体细胞能量来源的敲门砖,葡萄糖分子只有在胰岛素的引领下才能进入细胞,被细胞利用,产生维持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肾上腺
肾上腺控制人体的应激反应,外界的压力作用于肾上腺,然后反映到全身。肾上腺髓质制造两种激素,80%是肾上腺素,其余的是去甲肾上腺素。每当愤怒或恐惧时,肾上腺髓质就分泌大量激素,激素涌入血流,使身体组织做好准备,应付紧张或紧急情况。肾上腺素增加心率,扩张气道;去甲肾上腺素则增加心搏出量,升高血压。两种激素都使瞳孔扩张,毛发竖立。
松果体
松果体是睡眠节律、休养生息的控制开关。褪黑激素,是人体进入睡眠的信号,使人体进入睡眠状态。人体在睡眠状态下才能进行受损器官的修复工作,因此睡眠对每一种疾病的康复都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胃
胃是原料粗加工中心,与人体所需原料生产有关。食物进入胃,胃通过蠕动来磨碎食物,并分泌胃酸及各种酶对食物进行粗加工,分解成人体所需要的养分的前体。
肠
肠道是将大分子食物转化成小分子养分的场所。与人体所需原材料的细加工有关,同时是养分供应通道,食物残渣排泄通道。
肝脏
肝脏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肝脏是人体所需养分的生产基地,所有的营养物质在这里进行生产、废物处理。肝脏在人体承担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人体所需要的养分生产工厂,维持人体生命力的各种养分都在这里产生。同时在生产养分的过程中还将产生许多毒素,在这里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才能排出体外,因此它又是一个解毒厂。肝脏是人体基础养分和废物处理重地,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肝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各种疾病的康复首先也要考虑支持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胆囊
胆囊是一个储存器官,协助脂肪消化,是原料备用处理库,具有收缩和贮存胆汁的功能。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先流入胆囊,通过黏膜吸收水分,使胆汁浓缩,并贮存起来。未浓缩的胆汁呈金黄色,浓缩后的胆汁呈绿色。进食时(特别是脂肪性食物时)胆囊收缩,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内,协助消化脂肪。
肺
肺是氧气供应中心,提供人体赖以生存的氧气的场所。肺泡之间的间质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是血液和肺泡内气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骨髓
人体内的血液成分处于一种不间断的新陈代谢中,老的细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细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生成各种细胞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通过分化再生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等。简单地说,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骨髓是携带养分的血细胞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是组织器官修复所需原材料的生产基地,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心脏
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的、努力工作的强力泵。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心脏并不参与养分的生产,只负责运输。如果心脏不能正常工作,人体各个器官、细胞的养分供应就将受到影响,从而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当然人体对于养分需求的增加也将影响到心脏工作的节律,影响心脏的工作效率。
肾脏
肾是重要的排泄器官。肾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肾脏主要排泄水溶性的废物,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酸、药物、毒物及它们的代谢产物等也从肾排出。
皮肤
皮肤覆于人体的表面,形成人体的第一道天然防线,同时也是废物排放通道之一。皮肤除了可以保护机体,抵御外界侵害外,还有感受刺激、吸收、分泌、调节体温、维持水盐代谢、修复及排泄废物等功能。
脊椎
脊椎是信息传递通道,是人体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各种信号的传递都离不开脊椎及神经系统,使其具有重要的生理战略意义。
淋巴结
淋巴结是人体的烽火台、巡警、军队通道。淋巴结是人体战场的前沿,是人体布防的重要器官。当病毒、细菌入侵或自身细胞发生变异时,淋巴结收集信息,处理紧急军情,并负责到脾脏、胸腺、骨髓搬救兵,发起反击战。
脾脏
脾脏是一个百分百的军火库。脾脏是人体的淋巴组织,其中T细胞占40%,B细胞占55%,还有一些NK细胞,是人体内产生抗体*多的器官。
胸腺
胸腺既是一个重要的淋巴组织,和脾脏同为人体的中枢免疫器官,又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腺体。胸腺是人体军队训练营,训练各种兵种,有攻击手、清洁工、运输兵、通信兵等,当人体受到外源物质入侵或自身细胞功能异常时,胸腺将出动军队,发起消灭和清除敌人的战争。人体细胞每刻都在衰退与新生,人体每刻都面临着外敌入侵的威胁,只有免疫系统足够强大,才能及时解除这些威胁,保证人体健康运行。
器官 功能 可能出现的病理反应
胃、肠、胰脏 原料处理 溃疡、炎症、肿胀、纤维化、肿瘤
肺、骨髓、肝脏 养分生成 炎症、纤维化、肿瘤、功能衰竭
心脏、血管 养分运送 肥厚、增生
肝脏、肾脏、肠道、
皮肤、有孔的器官
(耳朵、鼻子、口腔、
眼睛)
黏膜、血液、胸腺、脾脏 战斗相关 炎症、功能衰竭
淋巴、皮肤 防卫相关 炎症、肿胀
肝脏、骨髓 修复相关 肿瘤
脊椎、腺体 通信相关 功能紊乱
男女生殖器 繁衍后代 炎症、纤维化、肿瘤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里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所传递的一种“平衡”的智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生活和工作的界限也日益模糊。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在纷繁复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它并非简单地教导我们如何“更有效率”,而是更注重从根本上理解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作者以一种非常温和却又富有穿透力的方式,剖析了我们在不同角色中所扮演的矛盾与挣扎,并且提供了一些非常具象化、可操作的方法来化解这些冲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边界感”的探讨,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界定,更是心理和情感上的自我保护。它教会我如何在给予和索取之间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点,不至于过度付出而消耗自己,也不至于过度封闭而错失连接。这种平衡的智慧,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从而活出一种更从容、更积极的状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一种简约却又不失力量感的风格,色彩的搭配也很舒服,让人有种想要翻开一探究竟的冲动。我特别喜欢它字体选择,既有现代感又不失稳重,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专业与关怀并存的理念。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廉价感,而是带着一点厚实和细腻,阅读体验上就已经加分不少了。而且,这本书的尺寸拿捏得刚刚好,既不会太大显得笨重,也不会太小而显得局促,放在床头柜或者随身携带都非常合适。封面上的留白也很有讲究,不会让人觉得信息过载,而是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接触内容之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期待和好奇。总的来说,从包装和设计上,这本书就传递出一种精心打磨的品质感,让人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这种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是否愿意花时间去深入了解它。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类题材的书籍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出乎意料地吸引了我。它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阐述,也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案例堆砌,而是以一种非常流畅、生动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的场景和人物的对话中。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他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用他的智慧和经验启发我。书中的很多观点,看似朴实无华,但却有着醍醐灌顶的力量,一旦理解了,就会觉得之前的很多困惑豁然开朗。而且,这本书的章节设置也非常合理,每一部分都能独立成篇,又能在整体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人读起来不会感到疲惫,反而欲罢不能。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递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倾听”的真正含义。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很会听,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等待对方说完,然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它强调的是一种“无声的倾听”,一种超越语言本身的理解。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揭示了非语言信号的重要性,比如肢体语言、语气语调,甚至是沉默本身所传递的信息。我开始尝试在日常交流中,更有意识地去观察和感受对方的情绪和潜台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这种练习让我发现,原来很多误解和冲突,都源于我们未能真正理解对方的内在需求。当我学会了更深入地倾听,我发现我与他人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也更容易建立起真诚而深刻的连接。这不仅仅是人际关系上的提升,更是一种自我成长的体验,让我变得更加体贴和富有同理心。
评分这本书所描绘的“人性图景”真的让我拍案叫绝。作者并没有刻意去美化或者丑化人性,而是以一种非常客观、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被放大,展现出它们背后深刻的心理动因。我看到了书中人物身上我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我身边人的缩影。这种共鸣感非常强烈,让我不由自主地陷入思考。它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无法言说的困扰。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鼓励我们去理解,去接纳。它让我学会以一种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人性的弱点,也更加珍惜人性的闪光点。这种对人性的深度洞察,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与人相处有了更成熟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