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简单艾灸不生病 艾灸治百病中医养生保健大全 经络穴位书籍家庭疾病预防与治疗 小医学保

图解简单艾灸不生病 艾灸治百病中医养生保健大全 经络穴位书籍家庭疾病预防与治疗 小医学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著
图书标签:
  • 艾灸
  • 中医养生
  • 保健
  • 经络穴位
  • 家庭医学
  • 疾病预防
  • 健康
  • 传统医学
  • 小医学
  • 养生保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教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46333274
商品编码:1072215154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简单艾灸不生病(专病专穴,巡经艾灸,“艾”到病除)

原   价:29.80元

作者: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46333274

字数:220000

页码:2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现代人年轻人生活紧张,工作压力大,身心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不自知。这时,他们需要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放松身心。艾灸正是。“一针二灸三用药”,艾灸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艾灸通过对人体穴位施灸,产生温热刺激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不仅是青年艾灸的长寿保健作用也受到的老人青睐,这本书正为老年朋友提供了指导。
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十大艾灸法,可以满足老、中、青三代的保健祛病需求。此外,本书精选若干常见病症,是家庭必备的保健书。
?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制作、原理;让您用艾灸治病前明白、放心。
?十大必灸保健穴,长灸保健、祛病、养颜、长寿。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贴别推荐十大保健灸法,轻松赶走亚健康。
?内科外科多种常见病艾灸帮你轻松治疗。

内容提要


《简单艾灸不生病》是一本简单实用的家庭必备书籍。本书针对艾灸的实用方法进行介绍。同时本书采取图解方式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艾灸基本知识和艾灸疗法的治病方法。另外,本书特被推出艾灸的十大保健穴和十大健康灸法为读者保健养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录


【序 言】强生健体的秘法——艾灸
阅读导航
艾叶的采集与艾灸的制作
艾条与艾炷的制作方法
艾灸疗法的种类
章 艾灸基本知识
001 艾灸——古老的中医疗法
002 艾灸养生祛病的作用机理
003 艾灸的治疗原则
004 艾灸的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005 艾灸的取穴手法
006 禁灸穴——这些穴位千万不能灸
007 艾灸疗法的种类
第二章 经络与穴位
008 经络概说
009 十二正经
010 奇经八脉与十五络脉
011 腧穴概说
第三章 艾灸的实际操作
012 艾灸的制作方法
013 艾灸器具介绍
014 艾灸的用量与施灸顺序
015 施灸体位
016 灸疮的处理及灸后修养
017 根据“灸感”判断病症痊愈程度
第四章 十大艾灸保健穴
018 无敌长寿穴——足三里
019 益气补肾穴——神阙
020 培肾固本穴——关元
021 健胃奇穴——中脘
022 补肾壮阳穴——命门
023 强身健心穴——涌泉
024 清脑宁神穴——大椎
025 清热解毒穴——曲池
026 生发阳气穴——气海
027 妇科病杀手——三阴交
第五章 灸一灸更健康
028 调和脾胃灸法
029 预防感冒灸法
030 养心安神灸法
031 调畅情志灸法
032 健脑益智灸法
033 补肾强身灸法
034 眼睛保健灸法
035 小儿保健灸法
036 青壮年保健灸法
037 中老年保健灸法
第六章 灸一灸小病除
038 失眠
039 感冒
040 休克
041 中暑
042 咳嗽
043 呕吐
044 腹泻
045 便秘
046 腹痛
047 头痛
048 腰腿痛
049 痔疮
050 心悸
051 眩晕
052 打嗝
第七章 灸一灸大病去
053 糖尿病
054 哮喘
055 心脏病
056 脑出血
057 中风
058 慢性胃炎
059 胃痛
060 黄疸
061 肝硬化
062 高血压
第八章 灸一灸更“性”福
063 遗精
064 阳痿
065 男性不育
066 前列腺炎
067 月经不调
068 痛经
069 闭经
070 带下病
071 产后乳汁不足
072 子宫脱垂
073 外阴瘙痒症
074 女性不孕症
075 习惯性流产
076 性冷淡
077 子宫肌瘤
078 更年期综合征
第九章 灸一灸更美丽
079 肥胖
080 皱纹
081 黄褐斑
082 雀斑
083 斑秃
084 酒渣鼻
085 面色苍白
086 面部疖肿
087 上睑下垂
088 带状疱疹
089 湿疹
090 神经性皮炎
091 硬皮病
第十章 灸一灸宝宝笑
092 惊风
093 百日咳
094 流行性腮腺炎
095 小儿腹泻
096 疳积
097 小儿遗尿
098 鹅口疮
099 小儿肺炎
100 小儿哮喘
101 小儿厌食症
附录 穴位速查图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五行养生智慧:调和身心,筑就健康长城》 核心理念: 本书并非聚焦于单一的养生疗法,而是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医学中博大精深的“五行学说”在现代养生保健中的应用。五行,即木、火、土、金、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于概括和解释宇宙万物相互关系的理论。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人体五脏六腑也对应着五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 《五行养生智慧》将带领读者走出对局部症状的关注,回归到整体观的视角,理解人体的阴阳平衡与五行调和是如何构成健康之基石。本书旨在揭示如何通过理解并运用五行之间的微妙联系,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提升内在的生命力,从而实现“不生病”的理想状态。我们不将焦点放在“治百病”的药方式罗列,而是强调主动的、系统性的健康管理,通过内在的平衡来实现外在的健康。 内容概要: 本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而详实地阐述五行养生智慧: 第一部分:五行学说的基石与人体关联 探寻本源:五行概念的哲学渊源与演变。 我们将简要回顾五行理论的起源,以及它如何从自然现象的观察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和医学体系。 五行对应:木、火、土、金、水与人体的深刻联系。 木: 对应肝、胆,与生长、舒展、疏泄相关。探讨如何通过调节情志、饮食、作息来维护肝胆的健康,以及木行不调可能引发的身体不适,如易怒、胁肋胀痛、肢体麻木等。 火: 对应心、小肠,与温煦、兴奋、活动相关。分析心火过旺或不足对情绪、睡眠、血液循环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情绪、适度运动来保持心火的温和。 土: 对应脾、胃,与运化、吸收、稳定相关。深入讲解脾胃在消化吸收、营养供给中的关键作用,以及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如何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问题。 金: 对应肺、大肠,与肃降、清洁、收敛相关。阐释肺在呼吸、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大肠的排泄功能。探讨如何通过调整呼吸、关注季节变化来呵护肺和大肠。 水: 对应肾、膀胱,与藏泄、生殖、发育、骨骼相关。揭示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水行失调对精力、听力、骨骼健康、生殖能力的影响。 五行生克制化:人体的动态平衡。 详细解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规律,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转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制约。 五行乘侮与反侮:失衡的警示信号。 阐述“乘”和“侮”的概念,即一方对另一方的不正常压制或反抗,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常见原因。通过具体案例,让读者理解五行失衡在身体上可能表现出的具体病理变化。 第二部分:五行养生智慧的实践指南 “食”以养五行:辨证施食,调补各有侧重。 木食: 推荐具有疏肝理气、助消化作用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柑橘类水果、荞麦等。 火食: 强调温热、易消化、养心的食物,如红豆、小米、羊肉、莲子等。 土食: 推荐健脾益气的食物,如黄豆、玉米、山药、糯米等。 金食: 侧重于滋润、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燕麦等。 水食: 强调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枸杞等。 五味调和: 深入讲解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实现五味的均衡搭配,避免偏嗜。 “动”以通经络,调五行:适度运动,循序渐进。 木动: 推荐舒缓、伸展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以达到疏通肝气、舒展筋骨的目的。 火动: 建议适度的、能提升心肺功能的运动,如慢跑、快走、广场舞,以温养心神。 土动: 强调温和、规律的运动,如散步、太极,以健运脾胃。 金动: 推荐注重气息调整的运动,如腹式呼吸、太极拳的“匀吸、匀呼”,以肃降肺气。 水动: 侧重于滋养肾精的运动,如游泳、八段锦中的“固肾”动作,以培补肾气。 季节性运动: 根据四季变化,推荐不同的运动方式,顺应自然节律。 “情”以养心神,固五行: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 木情(怒): 如何通过放松、转移注意力、培养耐心来化解肝郁之怒。 火情(喜): 如何避免“大喜伤心”,保持心情愉悦而不过度兴奋。 土情(思): 如何通过正念、冥想、培养兴趣来避免“过度思虑伤脾”。 金情(悲): 如何以积极心态面对悲伤,适时宣泄,避免“悲伤伤肺”。 水情(恐): 如何通过增强自信、勇于面对来克服“恐惧伤肾”。 “居”以合天时,护五行:环境与起居的智慧。 起居有常: 详细阐述顺应昼夜、四季作息的重要性,如何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如何根据五行理论调整睡眠模式。 环境宜人: 探讨居住环境的色彩、气味、采光等如何与五行相协调,以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居住空间。 “穴位”的辅助作用:五行穴位点按,激发身体自愈力。 并非以“点穴治病”为主,而是作为辅助手段。 介绍与五行对应的重要穴位,如木行的太冲、胆囊穴,火行的神门、少府,土行的足三里、三阴交,金行的合谷、列缺,水行的太溪、复溜等。 讲解如何通过自我按摩、温灸(仅作为辅助,非本书核心内容)等方式,点按这些穴位,以激发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和五行的目的。 强调穴位按摩的适度性与安全性。 第三部分:五行整体观在日常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未病先防:通过五行调和,构建强大的健康屏障。 识别体质: 讲解如何通过观察自己的情志、体型、饮食偏好、易发疾病等,初步判断自己的五行偏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季节性养生: 结合四季的五行特点,提供不同季节的养生建议,帮助读者顺应自然,减少季节性疾病的发生。 疾病的五行解读:从根源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 并非“以病治病”,而是理解疾病背后的五行失衡。 例如,为何肝郁常伴随消化不良?为何心肾不交会导致失眠?通过五行理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身体的异常反应,从而采取更有效的调理措施。 长寿与和谐:五行智慧的人生哲学。 从整体观出发,将健康视为身心和谐的综合体现。 倡导一种积极、平和的生活态度,将五行养生融入日常生活,实现身心长久的健康与活力。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结合贴近生活的实践指导,让读者既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系统性与整体性: 打破了对单一养生方法的局限,从宏观的五行理论出发,构建完整的健康管理体系。 强调主动调养: 并非被动等待疾病发生再寻求治疗,而是强调通过日常的点滴积累,主动构建健康。 人文关怀: 语言平和、亲切,充满人文关怀,引导读者以更积极、更智慧的态度面对健康。 非药方式: 避免了提供“包治百病”的药方,而是引导读者认识到自身体质的独特性,学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五行养生智慧》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独立、系统、持久的健康管理体系的书籍。它鼓励读者回归自然,倾听身体的声音,通过理解并运用五行这一古老的东方智慧,开启一段通往身心和谐、生命活力的旅程。本书并非提供快速解决病痛的捷径,而是引导您掌握一套可以终身受益的养生之道,从而真正实现“不生病”的健康愿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实用、最打动我的部分,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家庭应急与日常保健体系。它没有把所有的疾病都渲染得极其凶险,而是非常务实地将不同的健康状况分级处理。对于日常的小毛病,比如受寒感冒、消化不良,书中提供了立即可操作的“快速反应”方案,步骤清晰,材料易得,让我这个平时对急救知识储备不足的人,也能在关键时刻不慌乱。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管理也提供了温和而持续的调理建议,这对于照顾家中长辈的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那些针对特定穴位的操作手法,描述得详尽且富有经验色彩,仿佛能听到作者在耳边轻声指导,手把手教你如何正确把握力度和施灸时间,体现了极强的实战指导价值。

评分

这本书在经络穴位的讲解上,展现出一种极高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几百个穴位名称,而是将这些穴位巧妙地组织在人体不同功能区域的网络中,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个穴位要和那个穴位配合使用”。我尤其欣赏它对“取穴定位”方法的细致讲解,书中提供的多种辅助定位技巧,比如“与身体某个标志性部位的相对距离”或“特定体位下的肌肉收缩状态”,这些都是在其他书籍中很少能看到的宝贵细节。这使得即使没有专业的工具,我也能自信地找到准确的穴位,极大地提高了艾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保证了读者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科学的自我保健。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分析能力感到由衷的钦佩,它绝非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只停留在“艾灸很棒,多灸几次”的浅层读物。作者显然是下足了功夫,对每一个被提及的病症,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病理剖析,并且非常巧妙地将现代医学的认知框架与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富有逻辑性的论证体系。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试图建立的,是一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路径,而不是简单的“照猫画虎”的操作指南。例如,在讨论脾胃调理的章节里,书中不仅告诉你哪些穴位可以灸,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些穴位能够影响脾胃功能的气机升降,这种深层次的理论支撑,极大地增强了读者对艾灸疗法的信心。它鼓励我们去思考,去理解身体内部的动态平衡,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而不是盲目的跟风。

评分

不得不提,作者在叙事风格上的把握拿捏得十分到位,它成功地在“严肃的专业性”和“亲切的沟通感”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整本书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医学书籍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感,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老中医在娓娓道来他的毕生所学。语言流畅自然,偶尔还会穿插一些充满生活智慧的小故事或经典医案,使得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深入探索中医养生领域的好奇心。它让你感觉到,健康管理并非高高在上的玄学,而是可以融入到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中,通过简单的自我调节就能达成的生活艺术。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又不失现代感的封面配色,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专业和可靠的气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排版上的用心,内页的纸张质感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图示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明了,即便是像我这种中医基础薄弱的“小白”,也能迅速捕捉到核心要义。那些复杂的经络走向和穴位定位,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精美的插画和简洁的标注,变得触手可及。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思路,无疑大大降低了传统养生书籍的学习门槛,让普及中医知识变得如此高效且愉悦。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私人导师,静静地待在那里,随时准备提供指引。对于追求高品质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光是翻阅的过程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