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

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卫生部克拉用药专家委员会,倪青 编
图书标签:
  • 家庭用药
  • 合理用药
  • 常见病
  • 健康指导
  • 医学科普
  • 疾病预防
  • 用药咨询
  • 药物知识
  • 家庭健康
  • 养生保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62281
版次:2
商品编码:1132643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0
字数:25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组织了由医疗卫生一线人员组成的编写队伍,他们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合理用药经验;聘请了药学界的相关院士、专家教授,由他们对本套丛书进行审定,进一步保证了本丛书的科学性;全书采用问答的形式,更加便于读者迅速了解、掌握合理用药知识。

内容简介

  《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是《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中的一本,《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由国内专家以通俗的语言、问答的形式介绍家庭的合理用药知识。《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包括家庭用药基本常识、常见病合理用药知识、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合理用药知识,慢性疾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适合广大百姓读者,是家庭必备书籍。

内页插图

目录

基础知识
1.什么是非处方药?
2.什么是处方药?
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有什么区别?
4.非处方药有哪些特点?
5.如何使用非处方药?
6.如何选购非处方药?
7.如何识别医生处方?
8.什么是“假药”?
9.什么是“劣药”?
10.怎样识别假药?
11.常见的违法药品包装和标签内容有哪些?
12.药品“性状”是什么意思?
13.怎样看药品的批准文号?
14.怎样看药品的批号?
15.怎样看药品的有效期?
16.怎样识别进口药品的有效期?
17.怎样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药?
18.选购药品有哪些注意事项?
19.买药时如何识别药品的含量?
20.药品“适应证”介绍什么内容?
21.为什么要仔细阅读“用法用量”?
22.药品的“禁忌证”为什么很重要?
23.为什么要重视药品的“注意事项”?
24.为什么不能对药品的“不良反应”掉以轻心?
25.怎样判别药物的不良反应?
26.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应该怎么办?
27.如何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28.药品的“药物相互作用”提醒我们注意什么?
29.什么是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30.为什么要看清药品的“规格”?
31.为什么要看清药品的“贮藏”?
32.为什么不要漏看药品的“有效期”?
33.药品说明书中“或遵医嘱”是什么意思?
34.药品说明书中“慎用”是什么意思?
35.药品说明书中“忌用”是什么意思?
36.药品说明书中“禁用”是什么意思?
37.药物的过敏反应是怎么回事?
38.当药品说明书和医生医嘱不一致时,以什么为准?
39.药物的对症治疗是指什么?
40.药物的对因治疗是指什么?
41.家庭自购药品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42.为什么不能盲目迷信进口药?
43.什么是药品的“十不用”原则?
44.如何区别药名相近的药物?
45.为什么不能随意增减药物用量?
46.为什么不能模仿他人用药?
47.用药剂量为什么要因人因病而定?
48.为什么用药剂量过大过小都不利于治疗?
49.服药时间对药物的疗效有什么影响?
50.服用各种药物对饮食有什么要求?
51.服西药需要忌口吗?
52.服药时为什么要多喝些水?
53.为什么有的药不能用热水服?
……
合理用药
特殊人群合理用药
慢性病合理用药

精彩书摘

  45.为什么不能随意增减药物用量?
  有些患者用药不能按时定量,疗程不分长短,忘服、漏服、乱服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的病情稍有好转,不适感觉明显减轻时,就不想再用药;有的因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用药不便而忘服;有的为治病心切,急于求成而乱服,使用剂量随意加大,或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品种,这种不规范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易导致耐药菌种增多,二重感染等,使病情复杂化,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使用非处方药,应该参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规定,严格掌握用量和疗程,这样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46.为什么不能模仿他人用药?
  有的患者自诊不明确,感到某种疾病症状与他人相似,就模仿他人用药,却忽视了一人会有多种疾病共存,同一种疾病会有多种症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即使疾病相同,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诱发因素等。如常见的细菌性肺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胸痛、白细胞数增高等,按病因不同,可分为链球菌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性生肺炎等,根据其致病菌种、症状性质、急缓程度等不同情况,所用药物也就必然不同;还应该注意到同一药物对于不同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要因病、因人科学地使用非处方药物,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47.用药剂量为什么要因人因病而定?
  科学用药的关键在于合理掌握剂量。用药剂量的大小决定着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与作用强弱。只有准确地掌握用药的剂量,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用药剂量与年龄因素有关。一般所说的常用量,是指16~60岁成人一次平均量,老人和儿童的用药剂量应相应减少。因为老年人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有所降低,加之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排泄速度必然减慢,所以用药量要适当减少。
  ……

前言/序言


《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内容概述 您是否常常在面对琳琅满目的药品时感到无从下手?是否担心自己或家人的用药方法不当,反而适得其反?是否希望获得一套权威、实用、易懂的家庭用药指南,为健康保驾护航? 《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正是一本为解决这些困扰而精心编纂的权威读物。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充实了内容,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家庭用药指导,帮助您在日常生活中,从容应对各类常见疾病的用药问题,做出最明智、最安全的选择。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问答式”的编排结构。 针对家庭用药中最常见、最迫切、最容易引起疑问的460个问题,本书逐一进行详细解答。这种模式不仅直观高效,更能精准触及读者的实际需求,让您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答案,避免盲目用药的风险。 内容覆盖广泛,贴近生活。 本书的编纂团队汇集了临床经验丰富的药学专家和医生,他们深入了解普通家庭在用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因此,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从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等常见小毛病,到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日常管理用药,再到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外用药、中成药、非处方药(OTC)的选择与使用等方方面面。无论是急性病症的紧急处理,还是慢性病的长期调理,亦或是季节性疾病的预防与应对,您都能在本书中找到所需的用药信息。 权威性与科学性并重。 本书严格遵循国家医药卫生领域的最新指南和规范,引用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药理学知识,确保所提供的用药建议科学、准确、可靠。每一项用药建议都经过专家团队的审慎考量,力求为您提供最安全、最有效的用药方案。本书并非简单的药物说明书汇编,而是结合了实际临床应用经验,对药物的选用、剂量、疗程、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易读性与实用性兼具。 为了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本书在语言表达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还会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解释,增强理解的直观性。本书不仅告诉您“怎么用药”,更会告诉您“为什么这样用药”,帮助您建立科学的用药观念。此外,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实用的用药技巧,如如何正确识别药品、如何储存药品、如何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健康知识。 以下为本书的具体内容板块概览(并非本书实际章节标题,仅为内容类型说明): 一、 常见症状与疾病的合理用药: 发热: 如何选择退烧药?退烧药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儿童发烧怎么办?发烧伴随的其他症状如何用药? 感冒与流感: 感冒药的种类繁多,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抗生素是否能治疗感冒?如何缓解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时机? 咳嗽与咳痰: 止咳药和祛痰药的区别?哪种止咳药适合干咳?哪种祛痰药适合浓痰?儿童咳嗽如何安全用药? 咽喉疼痛: 缓解咽喉疼痛的药物有哪些?含片、喷剂、口服药如何选择?咽炎、扁桃体炎的用药建议。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如何用药?腹泻、便秘的药物选择与注意事项?急性肠胃炎的家庭处理。 头痛: 不同类型头痛的用药策略?止痛药的正确使用方法?长期头痛怎么办? 过敏性疾病: 季节性过敏、食物过敏如何用药?抗过敏药的选择与副作用? 皮肤问题: 常见皮肤瘙痒、湿疹、蚊虫叮咬如何用药?外用药膏的选择与使用。 眼耳鼻喉: 眼干、眼痒、结膜炎如何用药?耳鸣、耳痛的应对?鼻炎、鼻出血的家庭处理。 肌肉骨骼疼痛: 关节痛、腰背痛、肌肉拉伤的用药方法?活血化瘀、消炎镇痛药物的选择。 二、 慢性病的日常管理与用药: 高血压: 降压药的种类与选择?如何监测血压?药物漏服怎么办?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与运动注意事项。 糖尿病: 降糖药的分类与作用?胰岛素的使用技巧?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冠心病与心绞痛: 缓解心绞痛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如何预防心血管事件? 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 治疗慢性咳嗽的药物?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吸入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失眠: 助眠药物的种类与注意事项?非药物助眠方法? 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补钙与维生素D的重要性? 三、 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如何计算儿童剂量?儿童常用药物的副作用?感冒、发烧、腹泻等儿童常见病的用药原则。 老年人居家养老用药: 老年人器官功能变化对用药的影响?如何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常见慢性病的用药管理。 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期用药的风险?哪些药物是孕妇禁忌的?哺乳期用药对婴儿的影响。 过敏体质者的用药: 如何选择低过敏性的药物?如何应对药物过敏反应? 四、 药物选择与使用的基础知识: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 两者的区别?如何安全购买和使用OTC药物? 中成药的辨识与使用: 中成药的药理作用?如何根据症状选择中成药?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外用药的正确使用: 药膏、药水、贴剂如何选择?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注射剂的家庭使用: 胰岛素、肝素等注射剂的正确注射方法与储存。 药物的储存与保质期: 如何正确储存药品以保证药效?如何识别过期药品? 药物相互作用: 为什么说“是药三分毒”?如何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如何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 说明书中关键信息的解读。 《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堂生动而权威的家庭用药教育课。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掌握识别和应对常见疾病的用药方法,学会如何为家人选择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远离用药误区的困扰。本书将成为您和您家人健康生活中的忠实伙伴,为您的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 拥有《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就是拥有守护家人健康的智慧和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承认,我以前是个典型的“药罐子”使用者,小毛病不舒服就习惯性地去药店买一堆药回来“试试看”。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思维定势。它的很多问答都在强调“非药物疗法”和“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鼓吹药物干预。比如,关于轻度失眠,它首先推荐的是睡前泡脚和环境调节,而不是直接推荐安眠药,这种循序渐进的指导思路,我认为是真正负责任的健康教育。这种理念上的引导,比单纯的知识堆砌更有价值。此外,本书的排版和索引做得相当清晰,即便是临时找某个特定症状的用药指导,也能迅速定位,这对于应急处理突发情况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站在普通家庭健康管理角度出发的实用指南,而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医学教材。

评分

最近,我把手头上的那本《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看完了,心里感慨万千。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进了咱家门,随时都能问出个所以然。它最让我欣赏的是那种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一点都没有那些医学书籍常见的枯燥和高深莫测。比如,讲到感冒药的选择,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成分,而是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买药的场景,比如“药店里小姑娘推荐的那个复方感冒灵,到底能不能跟家里的止咳糖浆一起吃?”这类接地气的问题,都给出了非常清晰、实用的指导。读完之后,我对家里的药箱子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很多以前觉得“差不多就行”的用药习惯,现在都能找出更科学的依据去修正。特别是关于“交叉感染”和“药物相互作用”那几个章节,讲解得深入浅出,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为什么有些药不能一起吃,避免了不必要的健康风险。这本书确实能帮普通家庭构建起一道用药安全的防火墙,让“吃药”这件事不再是一头雾水。

评分

这本书的更新程度也让我非常满意,毕竟是“第2版”。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些老版本的用药指南,里面推荐的某些药物现在早已经被更安全、更有效的新药替代了。这本书显然紧跟了医学前沿,对一些新出现的用药误区和近年来获批的新型非处方药都有所涉及。尤其是在处理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用药衔接问题上,它提供了一些非常中肯的建议,比如如何分辨症状的加重是疾病本身发展导致的,还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去神秘化”。它把复杂的药理知识,用日常生活的语言重新包装了一遍,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更像是家庭药箱旁边的“常驻顾问”,随时可以翻开查阅,而且内容足够可靠,不像网络上那些零散的信息那样真假难辨。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讲用药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大同小异,要么过于专业吓人,要么过于简化流于表面。但《家庭合理用药460问(第2版)》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结构设计非常精妙,采用问答形式,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实用性。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它对“常见病”的界定非常贴合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经验,什么腹泻、失眠、皮肤过敏、轻微创伤处理等等,都是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小麻烦”。这本书没有贩卖焦虑,而是侧重于提供“怎么办”的实操方案。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儿童用药的那部分,它详细区分了不同年龄段的剂量差异和注意事项,那种严谨中带着关怀的态度,让人感到非常信赖。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听从说明书或药店推销员的建议,而是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基于常识和科学的用药决策逻辑。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老道而亲切”。它避开了教科书式的术语轰炸,而是用一种邻家大姐或经验丰富的药剂师口吻,跟你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保健品”与“药品”的界限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分不清保健品和真药的区别,导致花费冤枉钱或者延误治疗。这本书在这方面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辨析,告诉你哪些成分是确有疗效的,哪些仅仅是概念炒作。这种深入到消费心理层面的剖析,让我对自己的用药选择更加清醒。读完它,我不再容易被夸张的广告词所迷惑,学会了从疗效和安全性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药瓶。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吃药”,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要吃药”以及“不吃药该怎么办”,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健康素养的培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