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TJAD)依托同济大学强大的土建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我国高校建筑设计行业独领风骚数十载,创造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奇迹和辉煌。《TJAD 2012~2017作品选》记录了TJAD在2012~2017年间的建筑作品,展现了同济建筑学派的独特思想内涵。
丁洁民,历任上海城市建设学院讲师、副教授,现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结构工程专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英国皇家资深注册结构工程师。
序 / 丁洁民
Foreword / Ding Jiemin
同济设计及其近期作品辨析 / 吴长福
Analysis of TJAD and Its Recent Works / Wu Changfu
上海中心大厦
Shanghai Tower
文化建筑
CULTURAL AND PERFORMING ARCHITECTURE
上海自然博物馆
Shanghai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北川地震纪念馆
Beichuan Earthquake Memorial Museum
范曾艺术馆
Fan Zeng Art Museum
山东省美术馆
Shandong Art Gallery
刘海粟美术馆迁建工程
Liu Haisu Art Gallery
2015 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
China Corporate United Pavilion, Expo 2015 Milano Italy
扬州广陵公共文化中心
Yangzhou Guangling Public Cultural Center
中国商业与贸易博物馆及义乌市美术馆
China Business and Trade Museum, Yiwu Art Museum
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
Xianyang Citizen Culture Center
遵义市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Zunyi Loushan Pass Red Army Battle Site Museum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上海棋院
Shanghai Chess Institute
吴中区东吴文化中心
Wuzhong District Dongwu Culture Center
福州市城市发展展示馆
Fuzhou Urban Development Exhibition Hall
上海交响乐团迁建工程
Relocation of the Shanghai Symphony Orchestra
嘉定新城保利大剧院
Jiading New Town Poly Grand Theater
武汉电影乐园
Wanda Wuhan Movie Park
办公、商业、综合体
OFFICE, COMMERCIAL AND HOPSCA ARCHITECTURE
上海市虹口区海南路 10 号地块项目
Plot No. 10, Hainan Road,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企业自用办公楼
Office Building of Shanghai City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Corporation
平凉街道 22 街坊项目
Project of No. 22 Pingliang Street
同济大厦 A 楼
Building A of Tongji Tower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二研究所
科研生产基地(嘉定)
Production Base of the 32 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Jiading)
英特宜家无锡购物中心
Wuxi Inter IKEA Shopping Center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船码头
Cruise Terminal in the Ecological Tourism Zone of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利福上海闸北项目
L-FERG Zhabei Project, Shanghai
英特宜家武汉购物中心
Wuhan Inter IKEA Shopping Center
温州机场交通枢纽综合体
Wenzhou Airport Traffic Hub Complex
郑州二七新塔
Zhengzhou 27 New Tower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 4 号地块(主塔)
Plot No. 4 of Kunming Dianch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main tower)
体育、交通建筑
SPORTS AND TRANSPORTATION ARCHITECTURE
遂宁市体育中心
Suining Sports Center
济宁奥体中心
Jining Olympic Sports Center
常熟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Gymnasium of Changshu Sports Center
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
Shanghai Chongming Sports Training Base
改建铁路宁波站改造工程
Reconstruction of Ningbo Railway Station
哈大客专大连北站站房
Station Building of Dalian North Station of the Harbin-Dalian Passenger Line
兰州西站站房工程
Station Building of Lanzhou West Railway Station
海口汽车客运总站
Haikou Coach Terminal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
Follow-up Project of the Shanghai Wusongkou International Cruise Terminal
教育、医疗建筑
EDUCATIONAL AND HOSPITAL ARCHITECTURE
北京建筑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Library in the New Campu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
Library of Zhejiang College of Tongji University
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
Library of the Chang’an Campus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Jinnan Campus of Nankai University
浦江镇江柳路幼儿园
Pujiang Town Jiangliu Road Kindergarten
上海市委党校二期工程(教学楼、学员楼)
The School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hase II (Teaching Building, Student Building)
新江湾城中福会幼儿园
New Jiangwan Town Zhongfuhui Kindergarten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分院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ingjiang Branch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Th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Suzhou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
Expan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徐汇区南部医疗中心
Xuhui District Southern Medical Center
酒店、既有建筑改造
HOTEL and RE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
青岛嶺海温泉大酒店
Qingdao Linghai Springs Hotel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二招待所翻扩建工程
Expansion of the Second Guest House of the National Affairs Management Bureau
集美新城万豪酒店
Jimei Marriott Hotel
昆明花之城豪生国际大酒店
Howard Johnson Plaza Hotel, Flower City, Kunming
黄山元一柏庄国际旅游体验中心国际酒店
International Hotel of Huangshanyuanyi Bozhuang International Tourism Experience Center
上海鞋钉厂改建(原作设计工作室)
Reconstruction of the Shanghai Hobnail Factory (Original Design Studio)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Tongji University
延安中路 816 号(解放日报社)
No. 816 Yan’an Middle Road (Jiefang Daily)
同济大学博物馆
Museum of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D 楼改建项目
Re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D of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附录:作品数据
Data of Selected Works
序言
丁洁民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依托百年学府同济大学的深厚底蕴,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JAD)是一所集学术研究、工程实践和人才培养等优势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类设计研究院。经过近60年的锤炼与积累,TJAD从品牌知名度、社会责任、企业规模、技术实力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领跑,成为了国内建筑设计公司的排头兵。
研究与设计并重是高校设计院区别于一般设计院的特点之一,也是TJAD一直坚持的宗旨。我们坚信并贯彻着建筑创作的“先导”价值,整个企业上下形成了重视建筑创作的整体氛围。将建筑创作过程看作一种工作的习惯和必然,让建筑师成为文化的载体,在每一次创作中都能够从文化本质中汲取能量,提供最合适的解决策略,同时强大的技术研发和集成能力又成为实现建筑创意的坚实保障。正是基于这样的坚持,我们才能在行业的快速变化发展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创作,真正的去思考如何避免浮躁、切实提升工程质量。
当面临着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市场转型、竞争格局改变等重要战略机遇时,市场的各个层面对于设计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也推动着我们以更为理性和严谨的设计态度来应对市场的变化。从本册作品集所收录的项目中可以看出,过往的五年内,我们的项目类型更加多元化,项目技术更加集成化,项目设计更加精细化。TJAD传统强项文化建筑充分体现了设计创作中的文化引领作用——我们既积极参与了国际国内的“大事件”,交出了像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北川地震纪念馆这样的焦点建筑;我们同时也设计出大量真实且关联城市文化发展的建筑,积极地为地方建设贡献智慧,使得建筑呈现出纷繁的多样性,以求真正推动所在区域的文化交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如山东美术馆、范曾艺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棋院、吴中区东吴文化中心等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本书也同时收录了TJAD一直关注的办公、商业、体育、交通、教育、医疗、酒店和既有建筑改造等方面的项目,以便更为全面的解读与回顾集团近五年的发展。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过去五年中TJAD在全国各地的大型建筑中所发挥出的巨大的辐射能量以及笃定有声的建筑态度。
此外,我们也保持着与各大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的紧密合作关系,随着上海中心、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交响乐团迁建工程及保利大剧院等项目的建成使用,充分证明了TJAD有能力整合不同领域的优秀资源和先进技术,为所有的参建者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为每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建造保驾护航。我们以此作品的集结出版作为对上一个五年的过往成就的小结,一方面是希望能较为完整的呈现TJAD的创作水准、技术能力及价值导向;另一方面也是给予我们自己以前进的动力和保持脚踏实地精心设计的工作作风,并呈现出更多能够唤起文化沉思的建筑作品。保持行业的引领地位是TJAD不懈努力的方向,希望我们的设计作品能够为每一个城市带去新的活力,并且通过这些作品,让TJAD的设计精神传播到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助力行业进一步发展。
坦率地说,这本画册的装帧设计也令人眼前一亮,这在艺术作品集中并不多见。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不同的作品使用了不同克重和纹理的纸张,有些粗糙的画作配上略带颗粒感的纸面,质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而那些需要细腻渐变的彩墨画,则用上了光滑的特种纸,使得色彩的层次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这种对物理载体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原作精神的尊重。如果单从印刷质量来看,对比我收藏的其他几本国外画册,也丝毫不逊色,尤其是对于深色调部分的墨点控制,几乎没有出现任何拖沓或渗墨的现象,这在艺术复制品中是至关重要的指标。
评分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作品合集,没想到它在叙事张力上做得非常出色。每一幅画都像是一个被按下暂停键的故事片段。我尤其对那些描绘日常琐事的组画印象深刻,比如厨房里的光线、老式收音机旁的侧影,这些平凡的场景被赋予了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感。画家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总是能捕捉到那些常人会忽略的细节——比如桌面上一本翻开的书的褶皱,或者咖啡杯边缘那层薄薄的水汽。这需要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一种近乎哲学的耐心。通过这些场景,我仿佛窥见了创作者在特定时间点对生活本真的感悟,那种对“存在”的深层思考,超越了简单的图像表达,更像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记录和挽留。
评分这本画册简直是视觉的盛宴,尤其是那些早期作品,笔触里的那种青涩与激情交织的感觉,让人仿佛能穿越回那个年代,亲眼目睹作者心境的变化。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幅以城市夜景为主题的速写,光影的处理极其到位,那种霓虹灯下人物的疏离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艺术家在构图上有着非常成熟的考量,即便是看似随意的布局,背后也蕴含着对画面平衡和节奏感的精准拿捏。色彩的运用也值得称道,他并不一味追求鲜艳,而是擅长使用低饱和度的色块来烘托特定情绪,比如几幅关于雨后街道的黑白素描,那种湿漉漉的反光和空气中的湿润感,简直要从纸面上溢出来。阅读这些作品,与其说是欣赏艺术,不如说是在与一位老朋友进行一次深入的心灵对话,能感受到创作者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对艺术近乎偏执的追求。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深入探讨的地方,那就是艺术家在处理“缺席”主题时的技巧。选集中有一组关于空旷空间的系列作品,比如一张空荡荡的椅子、一扇紧闭的门,或者只留下一个模糊人影的窗户。这些画面并非空洞,反而充满了强烈的心理暗示。观者被迫去想象“谁”刚刚离开,或者“谁”即将进入,这种叙事上的留白,远比直接描绘人物形象更具穿透力。它调动了我们自身积累的情感经验,让作品与观者之间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甚至有些私密的连接。这说明高超的技艺不仅在于如何画出事物,更在于如何巧妙地引导人们去感受那些“未被画出”的东西。
评分读完这本选集,最大的感受就是风格的迭代与沉淀,它像是一部微型的视觉编年史。早期作品的线条充满力量感和实验性,甚至有些粗粝,看得出创作者在摸索如何用最少的元素表达最丰富的情绪,那种近乎原始的冲动通过钢笔的飞白清晰可见。往后过渡的几组作品,明显开始注重光影与体积感的塑造,尤其是对人体动态的捕捉,那种瞬间凝固的美感,体现了扎实的素描功底。而更近期的几幅作品,则展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倾向,画面变得更加内敛和克制,留白的处理艺术性极高,让人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去填补画面之外的故事。这种清晰可见的成长曲线,对于同样在创作路上挣扎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舞,证明了坚持和沉淀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