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叔同说佛(彩色图文本)
定价:29.80元
作者:李叔同,丰子恺 绘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01
ISBN:9787561331163
字数: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李叔同说佛(彩色图文本)(李叔同著,丰子恺插图)》的作者李叔同作为才子的一面。而在他皈依佛门之后,以弘一法师的身份深入佛理、阐扬佛法、为世人指出了一条生活修养之路。
内容提要
《李叔同说佛(彩色图文本)》的作者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这是我们常人无法领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时下的书籍,大多只是供人匆匆一览,禁得起反复阅读,反复领会的经典屈指可数。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其间还配有弘一大师亲笔手书的格言,并有其学生丰子恺的插画,与星云法师的评注一起完美合璧。
本书收录有《弘一大师讲演录》、《格言别录》、《李叔同诗集》等,主要为大师晚年开示佛徒的讲稿。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他平生重践履,本书也要言不烦,而其慈悲的心怀,则溢于言表,堪称能启悟世人的大德讲演录。
目录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弘一大师讲演录
改过实验谈
律学要略
青年佛徒应意的四项
南闽十年之梦影
后之
佛法十疑略释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学习初步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
佛法大意
授三归依大意
敬三宝
净土法门大意
净宗问辩
劝人听钟念佛文
……
作者介绍
李叔同(1880-1941)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
李叔同祖籍浙江省平湖县,清光绪六年(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在天津,父亲李世珍是名进士,与直隶总督李鸿章同年会试,是挚友。李世珍官任吏部主事,又是天津大盐商,还兼营银号,家财万贯。李叔同为其三姨太所生。在李叔同5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他是在长兄文熙和母亲教导、关怀下成长的。李叔同7岁就有日诵五百,过目不忘的本领。9岁学篆刻,就在这一年,他看到一个戏班演出,激起他对京剧的兴趣,当李叔同长成青年,他在诗词歌赋、金石书画方面,已经有了广博的知识。tt
tt
tt
tt
文摘
请读片段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来函,要我做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围太广泛了,而且又无参考书在手,于短期间内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现在就将我从前在西湖居住时,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几件事情来说一说,也算是纪念我出家的经过。
我次到杭州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按:本篇所记的年月皆依旧历)。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光景,但是并没 有到寺院里去过。只记得有一次到涌金门外去吃过一回茶,同 时也就把西湖的风景稍微看了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是民国元年的七月。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的了。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两里路光景。在钱塘门外,靠西湖边有一所小茶馆名景春园。我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到景春园的楼上去吃茶。
民国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与现在两样——那时候还有城墙及很多柳树,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两季的香会之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静了。
在景春园楼下,有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劳动者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着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民国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广化寺里住了好几天。但是住的地方却不在出家人的范围之内,是在该寺的旁边,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楼上。
痘神祠是广化寺专门为着要给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我住在里面的时候,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很有意思呢!
记得那时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夏丐尊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丐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时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序言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这是我们常人无法领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tt
tt
tt
tt
tt
tt
tt
tt
tt
tt
拿到这本厚实的书时,我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能一口气读完的书,它需要时间来消化和沉淀。从封面设计到内页的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种对传统美学的尊重与现代审美的融合。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尽管内容涉及的领域比较宏大,但作者的笔触却异常细腻和贴切,仿佛在和你低语家常,却句句珠玑。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曾经习以为常的概念,并提供了另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意义’的追寻,并且温柔地指引我们向内探索。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读完了多少页,而在于它能在你心中激起了多少次持久的回响。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阅读体验的人,这本书在纸张的选择和印刷的清晰度上都做得很到位,完全符合我对一本优秀出版物的期待。那种墨香和纸张的触感,读起来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内容上,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阐述,更像是与智者进行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它将那些深奥的佛学思想,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许多道理。我尤其喜欢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没有咄咄逼人的说教感,而是让人自己去感悟,去发现其中的精髓。每次读完一段,都会忍不住合上书本,细细回味那种被文字浸润的感觉,感觉自己的内心都被洗涤了一遍。
评分说实话,我平时很少能静下心来看这种需要深度思考的书,但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让你不得不慢下来。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古雅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读者的亲切感。我感觉作者在组织这些文字的时候,花了很多心思去平衡‘深度’与‘易读性’之间的关系,做得相当成功。每次阅读,我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营养,好像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感悟浮现。它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一套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自己内心秩序的工具。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我迷茫的时候,它总能提供一种平和而坚定的力量,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定力。
评分这部书刚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书本的质地就让人心生欢喜。装帧设计很用心,那种沉静的色调和排版,读起来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年代。我特别欣赏这种对经典进行重新整理和呈现的方式,不是那种生硬的学术堆砌,而是真正融入了生活的智慧。每一次翻开,都能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读物,读完就忘,而是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你心里慢慢发芽,让你开始对人生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尤其是那些关于修身养性的部分,读来令人心神宁静,非常适合在喧嚣的世界里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沉淀下来。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非常人性化,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让人愿意花时间去品味其中的每一个字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让文字有了呼吸的空间,而不是拥挤地挤在一起。在内容呈现上,它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真诚和洞察力。它探讨的很多议题,都直指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和困惑。它不是强行灌输你必须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去观察自己的内心,去理解事物的本质。这种由内而外的触动,比任何外在的刺激都来得持久和深刻。我发现自己最近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心态也更加平和,这都得益于这本书潜移默化的影响。它确实帮助我建立了一套更具韧性和宽容的处世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