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28招调养颈椎病
定价:29.80元
作者:张卫东,陶红亮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122215307
字数:R681.5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颈椎病是生活方式病,大多源于不良生活习惯,如经常跷二郎腿、习惯用一侧肩膀背包、睡过软的床铺、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长时间伏案或以不正确的姿势长时间工作,颈椎处于紧张状态,造成颈椎出现问题。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有关颈椎病的医学常识,带您了解有关颈椎病的知识,内容丰富全面,方法实用可行,不仅能为身处颈椎病中的人们起到指点迷津之功效,也能全方位地为颈椎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本书适合颈椎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也适合基层医师、社区医生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张卫东,1953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北承德医学院医疗专业,本科学历。全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官,河北省卫生系统高级评委。近年来共发表论文近百篇,参与多部著作撰写。目前,张卫东主要从事养生知识方面的研究和讲座活动,其养生观点备受业内专家推崇。其作品:《中老年不可不知的118个养生细节》、《女人不可不知的118个养生细节》、《男人不可不知的118个保健细节》。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精装本的时候,就觉得制作得很用心,纸张质量很好,排版清晰,很多插图都是彩色的,而且动作细节展示得非常到位,避免了因为看不懂文字描述而做错动作的风险。我平时是个比较追求效率的人,对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理疗上的事情往往会半途而废,但这本书的设计理念似乎考虑到了我这种“三分钟热度”的读者。它将所有的训练动作拆分成了“一分钟快手篇”、“五分钟日常维护篇”和“十五分钟深度放松篇”,完全可以根据我当天的时间充裕程度来选择。我最常用的就是“一分钟快手篇”,通常在午休或等电梯的时候就能完成一套,简单、不占地方,而且带着一种“偷偷变健康”的满足感。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依从性,让“坚持”不再是一件需要意志力硬扛的事情,而是自然而然融入了生活碎片。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是很多专业书籍所缺乏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更像是一份长期的健康指导手册,而不是一次性的阅读材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它不仅关注了成人,还特别设置了一章关于“儿童与青少年颈椎保护”的内容,这对于有学龄孩子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内容里详细列举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在书桌前可能出现的错误姿势以及如何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他们纠正,非常实用,避免了“说教式”的沟通障碍。我立刻将书里的几个小窍门应用到了我儿子做作业的时候,效果比我苦口婆心说一晚上都管用。此外,书后附带的“常见疑问解答”部分也极其详尽,涵盖了诸如“长期戴颈托的弊端”、“颈椎病患者是否能进行高强度运动”等我之前在网上搜集了很久都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这种“一书包揽所有顾虑”的周全性,让它在我家里的书架上,拥有了比其他养生书籍更高的使用频率和参考价值。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因为市面上充斥着太多关于“速效治愈”的宣传。然而,这本书的叙述基调却是异常的冷静和务实。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康复不是终点,预防才是王道”的理念,这点与我之前接受的治疗理念大相径庭。它强调的是身体的本体感觉重建,教我们如何重新学会“正确地使用”自己的脖子,而不是简单地“拉伸僵硬的肌肉”。例如,它深入讲解了肩胛骨与颈椎的联动关系,很多读者可能以为脖子疼就是脖子的问题,但这本书通过图示证明,很多时候是胸椎僵硬导致代偿性地拉扯了颈部肌肉。纠正了我的一个长期误区,那就是只关注疼痛点本身。通过调整肩胛骨的活动度,我发现上背部的紧绷感首先得到了释放,随之而来的就是颈部的轻松感,这种由远及近的调理思路,非常具有系统性和深度,让我对人体结构有了更宏观的认识。
评分这本关于颈椎健康的指南,真的是解了我大半年的困扰,说实话,我之前也看过好几家医院的理疗方案,也尝试过各种按摩器,效果都是一阵子好,然后又复发。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教你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而是从根本上剖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习惯在悄悄地损害我们的颈椎。比如,它详细对比了不同坐姿下脊柱受力的差异,我这才意识到,我习惯性地将头前倾去看电脑屏幕,对颈椎的压力简直是几何级的增长。书里还穿插了大量生活化的案例,让我感觉不是在读一本枯燥的医学书籍,而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给我“把脉”问诊。尤其是关于“动态休息”那一章节,简直是醍醐灌顶,原来我们不是需要完全不动,而是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幅度的放松活动。我按照书中的指导,调整了我的工作环境,比如显示器的高度,鼠标键盘的摆放位置,才两周时间,早上起来脖子僵硬的现象就明显减轻了,就连长期伴随我的偏头痛也跟着缓解了不少,这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让我对后续的康复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对外科手术类的书籍一直抱有敬畏之心,但这本书在介绍病理机制时,却用了一种非常易懂的“搭积木”的方式,让我这个非医学背景的人也能迅速掌握核心概念。比如,它把椎间盘的退化过程比喻成一块海绵的失水过程,非常形象。更让我称赞的是,它没有将所有颈椎病患者都一概而论,而是细致地分出了不同分型,比如神经根型、脊髓型,并针对每种情况提供了不同的日常防护侧重点和初步自救建议。这本册子给我的感觉是“有理有据,循序渐进”。它不像一些宣传册那样夸大疗效,而是非常谨慎地提醒读者,哪些情况需要立刻就医,哪些可以通过自我调理改善。其中关于“自我评估”的部分做得尤其出色,提供了几个简单的自测小工具,让我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目前颈椎的健康状态,而不是凭感觉猜测。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手法时,那种精确到“力道轻柔,意在放松筋膜”的描述,让我知道什么样的操作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按摩只是表面上的“按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