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锦瑟:为琵琶与古筝而作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南思羽 |
| 出版社: | 音乐学院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10966801 |
| 出版年份: | 2017年6月 |
| 版次: | 第 1 版 |
| 总页数: | 14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42元 |
| 实际重量: | 0.15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锦瑟 为琵琶与古筝而作》这一首民族室内乐作品是为琵琶、古筝两件乐器而作,题目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诗中这样描述: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瑟这种琴在古代有二十五根弦,而“五十弦”则代表断弦之意。此处琵琶的四根弦与古筝的二十一根弦拼凑起来正好为二十五根弦。所以在创作中,有意将琵琶和古筝融为一件乐器来写作。“庄生”与“望帝”这一对人物缩影是对“华年”的阐释,也正是本曲思想的一个集中体现,有道家的一个核心思想存在。本曲结构“散一慢一中一快一散”,与这首诗的情绪吻合一致。 “此情可待成追忆?”是一个疑问句,也是一个反问句,是对“情”的不解与追忆和深深地眷恋。得出的答案就是“已惘然”三个字,透露出一种无奈与释然。希望这首作品能够带给观众听觉、视觉、思想的融合与统一。
从一个纯粹的音乐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高雅艺术的范畴内,实现传统乐器的创新性发展。我倾向于将它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指定教材,因为它不仅仅要求技术上的精湛,更深层次地考验了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和文化理解力。书中的某些和声进行,虽然建立在民族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却巧妙地引入了西方室内乐的织体概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音乐视野极为有利。另外,出版社的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那种厚实的纸张和清晰的印刷,保证了它在频繁翻阅和使用过程中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这表明了出版社对这部作品的尊重,也保证了它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未来几十年内该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我甚至考虑组织一次针对这本书的研讨会。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的演奏者,我深知一套优秀的乐谱对于提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度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对于那些复杂的指法标记和力度变化,作者的处理非常细致到位,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歧义。这一点对于排练时的效率提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揣测作曲家的本意。更让我欣赏的是,它似乎在鼓励演奏者去进行个性化的诠释,而不是提供一个僵硬的“标准答案”。我注意到一些段落的表情术语非常开放,这给予了我们这些后辈演奏家极大的再创作空间,能够将各自对“锦瑟”主题的理解融入其中。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演奏用谱,它更像是一本深入理解音乐语言的教材。那种对传统音乐语汇的现代化处理方式,既尊重了历史的根基,又展现了极强的时代活力。我迫不及待想带着它去和我的合奏团一起研究,相信它能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合作火花。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带着一点点“挑剔”的审视态度的,因为近些年许多所谓的“创新”作品往往只是堆砌新奇的音响效果。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设。它所传递出的情感是极其真挚和克制的,没有丝毫的浮夸。那份对“锦瑟年华”的追忆与感慨,是通过扎实的音乐语言,而非表面上的花哨技巧来完成的。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听着光盘的演奏,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个小小的模进或者节奏处理,因为那种处理方式,太“聪明”了,它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能让现代听众感到亲切,又能让传统乐师找到共鸣。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创新,是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捏造的。这本书就像一个沉静的智者,用音乐诉说着那些关于时间、记忆和美好的永恒命题,每次翻阅都有新的感悟。
评分我花了整个周末的时间,试着去“品读”这本书里关于曲式结构的一些构思。南思羽先生的这种处理方式,真的非常巧妙地平衡了琵琶的刚劲与古筝的柔美,使得两者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形成了一种互相支撑、互相映衬的有机整体。特别是某些段落,古筝的琶音似乎成为了琵琶旋律的“呼吸”,而琵琶的快速轮指又为古筝的悠长吟诵提供了节奏上的驱动力。这种深度的乐器对话,是很多现代民乐合奏作品中所欠缺的。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对传统技法,比如“扫弦”和“摇指”的现代应用,它们被融入到更复杂的对位关系中,完全没有生硬感,反而显得水到渠成。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琵琶和古筝的“潜力边界”,意识到它们在多声部音乐中的表达能力远超我们以往的认知。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可以说是并驾齐驱的,对于提升民族室内乐的整体水平,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了,那种带着古典韵味的留白和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你拉回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我拿到手的时候,光是翻看目录就觉得心头一紧,那些曲目的名字,每一个都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拿起乐器去探索一番。尤其是“锦瑟”这个主标题,它本身就蕴含了那么多复杂的情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不光是对传统乐器的致敬,更像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个人对于这种融合了古典意境和现代编曲手法的作品一直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玩”传统乐器的人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究每一首曲子的难度和技巧要求,但从乐谱的整体布局和标记来看,它显然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炫技之作,而是真正用心去挖掘琵琶和古筝这两种乐器在对位和和声上的潜力。光是光盘里的试听我就循环了好几遍,那种声音的层次感和空间感,绝对能让听者感受到创作者在音乐哲学上的追求。这绝对是一份值得所有民族音乐爱好者收藏的珍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