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 |
| 丛书名: | 21世纪钢琴教学丛书 |
| 作者/主编: | 陶诚,傅远明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88179 |
| 出版年份: | 2017年6月 |
| 版次: | 第2 版 |
| 总页数: | 67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6元 |
| 实际重量: | 0.213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一、12首小前奏曲或为初学者用的练习曲
二、为初学者用的6首小前奏曲
三、短小的二部赋格
四、赋格
五、赋格
六、前奏曲与小赋格
七、前奏曲与小赋格
八、前奏曲与赋格
几点建议
附:音乐术语
《21世纪钢琴教学丛书: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中的大多曲目选自《为W·F.巴赫的钢琴小曲集》,从内容来看,书中所选入的作品,一部分是来自巴赫的真实手稿;另一部分选自*可靠的老谱本(包括手抄谱)。
《21世纪钢琴教学丛书: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从曲目体裁来看,包括三类:1.小前奏曲18首;2.赋格曲4首(包括两首小赋格);3.前奏曲与小赋格曲3首(包括一首前奏曲与赋格),这些曲目教学目的明确,功效显而易见。教材中每首作品都有详细的分析与教学提示,相信对于使用者准确地理解和正确弹奏巴赫的作品。
坦白说,这本书的理论密度非常高,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但这恰恰是它价值的体现。它拒绝迎合“快餐式”阅读,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套系统性的分析方法论。我尝试将书中所述的分析框架应用到其他相似风格的作品上,发现其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和指导性。它不是一本只读一遍的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和伴侣,随着我自身演奏或研究水平的提升,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这种“越嚼越有味”的深度和持久的价值,是衡量一本优秀学术专著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达到了这个标准,它更像是为严肃的音乐研究者准备的宝藏地图。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序言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种近乎偏执的学术严谨性所折服。他没有采取那种过于口号式的宏大叙事,而是选择了一种非常内敛、步步为营的论证方式,仿佛带着读者沿着一条精心铺设的逻辑阶梯向上攀登。整本书的行文风格如同他所研究的那个时代的作品一样,充满了精确的结构和严谨的逻辑性。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味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句子,作者的措辞精准到位,没有丝毫冗余的词藻。这种写作手法使得全书的论述如同精密机械般运作,环环相扣,让人在跟随他思想推进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智力上的极大满足。这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探讨,更像是一次与一位学识渊博的导师进行深度对话,那种被引导去思考、去探索未知的过程,是阅读体验中最宝贵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出了我对一般学术专著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或简单的技巧总结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作品背后的哲学思辨和历史语境。特别是对创作手法演变过程的梳理,作者展现了惊人的跨学科视野,将音乐理论与当时的时代思潮、宗教观念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细致的分析框架。我特别佩服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能力,一些连资深演奏家都可能忽略的微小变化,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解读维度。阅读时,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音乐,更是在重构那个时代的文化景观。它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用一种更具批判性和历史感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拓宽了我的音乐认知边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静而富有质感的墨绿色,搭配上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种古典而庄重的气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纸张的厚重,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廉价感,翻页时发出的轻微声响都带着一种仪式感。排版上,作者似乎非常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内页对乐谱部分的呈现,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复杂对位线条也能一目了然,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深入研究和练习的音乐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比如章节之间的分隔页,用了一些非常克制的留白设计,既保持了整体的素雅,又起到了很好的节奏缓冲作用。从这本书的物理质感和视觉呈现来看,出版方绝对是在用心制作一件艺术品,而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和符号堆砌在一起,它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值得珍藏的气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展现了作者极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在阐释复杂乐理概念时,他能迅速切换到一种极其清晰、近乎白描的叙述模式,保证了专业性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然而,在探讨艺术感受或作者意图时,文字又变得富有诗意和张力,充满了画面感和感染力,仿佛能将听觉的体验转化为视觉和触觉的感受。这种“亦庄亦谐”的叙事节奏感,避免了学术著作常见的枯燥乏味。读起来,就像是听一场精彩的讲座,讲者时而严谨如法官,时而激情如诗人,总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读者的注意力。这种语言驾驭的娴熟程度,让阅读过程本身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单纯的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