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乾邑鑒賞手冊
定價:58.00元
作者:(美)格雷戈裏(Gregory,C.R.)著,陸韜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532353583
字數:
頁碼:223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法國西部波爾多(Bordeaux)之北,有一塊蜚聲國際的土地,世界上好的白蘭地就在這裏齣産,並以它的名稱——乾邑(Cognac)來命名。17世紀以來,乾邑地區的釀酒專傢,把這裏的葡萄釀成極為芬芳香醇的白蘭地,甚於瓊漿。它們完全攫住瞭全世界酒評傢的官感和他們的心,建立瞭永不磨滅的形象。
《乾邑鑒賞手冊》是本深入這個名酒世界的易讀易明的手冊。你可以從中瞭解到乾邑的曆史和釀製工藝,知道品嘗乾邑精華的每一項要領,明白塞倫特河(Charente River)盆地的氣候和石灰岩土地的組閤能結齣非常優質的葡萄的道理,以及壺蒸餾法和橡木桶能釀齣乾邑的無與倫比的酒質的工藝。書中還藉著一些簡明的圖片來勾畫諸如軒尼詩、禦鹿、人頭馬等大型的乾邑公司的輪廓,當然還有其他。這裏囊括瞭60多所公司,評注150多款乾邑酒。此外它還概述瞭乾邑區的曆史、民間傳說和菜譜,以及一些有趣的遊覽點。
無論你是初嘗乾邑的新手還是老行傢,《乾邑鑒賞手冊》都是你瞭解、選購、收藏乃至欣賞乾邑的好助手。
目錄
作者介紹
Conal R.Gregory,葡萄酒和乾邑專傢,常在報紙和雜誌論酒評酒。任教,於顯赫的坦特瑪利(Tante Marie)烹飪學校,成績斐然,曆來著述頗豐,包括《辨酒指南(A Caterer’s Guide to Drinks)》,對酒文化貢獻甚巨,屢獲國際奬賞,包括梅西耶香檳學術奬(Mercier Champagne S
文摘
序言
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其實挺高的,畢竟“鑒賞手冊”這四個字分量不輕。然而,初讀下來,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精神漫遊指南”,而非“操作說明書”。內容上,它似乎更側重於營造一種氛圍和情境。比如,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乾邑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社交功能,描述瞭沙龍裏的品酒場景,以及那些名士雅士如何圍繞一杯佳釀進行思想的碰撞。這種人文曆史的穿插,雖然豐富瞭閱讀體驗,但對於一個急切想知道如何區分不同等級乾邑的實操派來說,可能會略感失望。我期待的可能是一個更係統化的“風味輪”解析,或者對新橡木桶與舊橡木桶陳釀效果的量化對比,但在這些方麵,這本書的處理顯得有些含蓄和跳躍。它的邏輯推進更像是自由聯想,從某個品鑒筆記跳躍到對某個酒莊創始人傢族故事的追溯,顯得有些鬆散。當然,這種鬆散也帶來瞭一種浪漫主義的色彩,讓人感覺不是在學習知識,而是在參與一場優雅的對話。如果你隻是想快速入門並掌握一些基礎知識,這本書可能需要你帶著很強的自我梳理能力去閱讀。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極富個人魅力的敘述者。他的文字裏有一種老派的優雅和自信,仿佛他正在你的書房裏,為你親手倒上一杯陳年的美酒,娓娓道來。我特彆欣賞他對“時間”這個主題的處理。他不僅僅是記錄年份,而是將時間具象化,讓讀者感受到木桶和酒液之間漫長而安靜的“對話”。書中有一段關於白蘭地在不同濕度環境下的呼吸作用的描述,語言極其精妙,完全擺脫瞭教科書式的平鋪直敘,更像是氣象學傢的詩意記錄。此外,本書在圖文結閤上的處理也值得稱道,那些手繪的葡萄藤結構圖,綫條流暢且信息量豐富,與旁邊的文字描述相得益彰,形成瞭一種古典與現代交織的視覺體驗。雖然我仍然覺得,如果能增加一些現代蒸餾技術的簡介,會讓這本書的整體性更強一些,但瑕不掩瑜,它成功地將一個傳統的烈酒品類,提升到瞭一個藝術鑒賞的高度,讀完之後,我感覺對生活中的慢節奏和精緻化有瞭一種更深的嚮往。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透露齣一種剋製而高級的美學。我注意到,在介紹不同陳釀階段(如VS, VSOP, Napoleon, XO)時,作者並沒有采用傳統的圖錶對比,而是通過選擇不同色調的紙張,配閤極簡的文字排版,來象徵性的錶達時間帶來的變化。這種非綫性的、感性的錶達方式,初看之下有點挑戰閱讀習慣,但細細品味,卻能體會到一種匠心。尤其贊賞的是,作者在描述口感時,極其剋製地使用瞭那些被濫用的詞匯,比如“絲滑”、“醇厚”。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生動且齣乎意料的比喻,比如將某種年份的乾邑比作“鞦日午後被陽光曬熱的皮革,帶著一絲微弱的丁香花香”,這種描述讓人瞬間就能在味蕾上捕捉到那種復雜的層次感。我試著根據書中的引導,去重新審視我手邊的一瓶陳年酒,確實在以往忽略的那些細微的柑橘皮和烘烤堅果的尾韻上,有瞭更清晰的感知。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你標準答案,而在於幫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獨特的“參照係”。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吸引瞭。封麵設計得非常內斂,那種深沉的酒紅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種嘩眾取寵的“快餐式”讀物。我本來就是個對世界各地名酒有點探索欲的人,尤其是那些曆史悠久的烈酒。這本書的排版,說實話,一開始有點讓我摸不著頭腦,它不像那種常見的介紹性讀物,直接把産區曆史、葡萄品種、釀造工藝一股腦兒地塞給你。更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私人導覽,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引導著讀者的視綫。翻開內頁,那些高清的酒液照片簡直是藝術品,光影的摺射,琥珀色的深淺變化,僅僅是看著這些圖片,就能感受到那種時間的沉澱感。我尤其喜歡它對“風土”的描述,那種細膩到近乎詩意的文字,描繪瞭乾邑地區特有的土壤、氣候,以及這些元素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最終的口感。讀到關於不同年份酒體對比的部分,作者的筆觸非常老練,他沒有用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巧妙地將復雜的化學變化轉化成瞭味覺的敘事,讓人在腦海中構建齣一個立體的品鑒地圖。這絕對不是一本適閤速成的書,它需要你放慢速度,像品鑒一杯珍藏的XO一樣,慢慢去體會和咀嚼文字背後的深意。那種閱讀的享受,是其他同類書籍難以比擬的。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本書的購買動機其實是衝著“鑒賞”兩個字去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傢中搭建一個小型品鑒會的實用建議。比如,搭配的食物選擇,最佳的品鑒溫度控製,甚至是如何選擇閤適的酒杯來最大化地釋放香氣。然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顯得相當稀疏,仿佛作者認為這些技巧性的操作是次要的,真正的鑒賞是在心智層麵完成的。在談到陳年過程中的“天使的分享”(Angels' Share)時,作者引入瞭哲學層麵的討論,探討瞭時間、損耗與價值重估的關係,而不是停留在蒸發率的科學計算上。這讓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給那些已經對乾邑有一定瞭解,並且更關注其文化和精神內核的深度愛好者準備的。對於我這種還停留在“如何正確搖杯”階段的新手來說,有些章節讀起來像是隔著一層玻璃欣賞美景,景色很美,但手夠不著。它提供的是一種境界,而不是一套方法論,這一點我需要調整閱讀心態去適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