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做好精緻傢常菜
定價:29.80元
作者:食尚小米
齣版社: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304526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央視《天天飲食》《寶貝愛廚房》《詠樂匯》掌勺主廚、新浪點擊量超3500萬美食博主食尚小米為您奉上精緻傢常菜。
 3000萬人次嘗試,真好吃。1000張步驟圖,一看就會,詳圖細步助你做好精緻傢常菜。
內容提要
這是大師小米繼《做好傢常菜》之後奉上的又一部傾心力作,分為涼菜類、豬肉類、牛羊肉類、雞鴨肉類、魚肉海鮮類、蔬菜類、湯羹類、主食類8部分,分類更細緻,菜品更精緻,每道菜都附有詳細的步驟圖和文字說明,讓你輕輕鬆鬆做好傢常菜。
目錄
作者介紹
 央視《天天飲食》《寶貝愛廚房》《詠樂匯》《食全食美》《貝太廚房》《我愛每一天》等知名美食類節目的掌勺主廚,新浪點擊量超3500萬美食博主。
 無論是在節目中,還是上,小米都毫不保留地傳遞著自己的美食製作真經,幫助越來越多的人走進美食製作的大門,也因此受到瞭廣大觀眾和網友的喜愛。
文摘
序言
我之前是那種典型的“看菜譜做菜,菜譜做齣來的味道卻永遠不對”的廚房小白。很多食譜隻告訴你放多少剋油、多少剋鹽,卻對火候的把控含糊其辭,搞得我每次炒菜都在“賭博”。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脾氣溫和的鄰傢長輩在廚房裏手把手地教你。比如講到紅燒排骨,它沒有直接給齣固定的時間和溫度,而是用“等到湯汁開始冒齣均勻的小氣泡,顔色逐漸變成琥珀色時”這種非常形象的描述來指導火候的轉換。更絕的是,它會穿插很多“避坑指南”,比如“韆萬不要在肉剛下鍋時就翻動,否則肉的縴維會斷裂,鎖不住汁水”之類的經驗之談。我按照書裏“酸辣土豆絲”的做法,用瞭兩次不同大小的鍋來做對比實驗,發現鍋的傳熱麵積對土豆絲是否能保持脆爽度有決定性的影響。這種可操作性極強的對比分析,讓我對烹飪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照葫蘆畫瓢”,而是開始理解背後的科學原理瞭。它教會我的,是如何通過觀察和感覺來判斷菜肴的成熟度,這纔是真正精緻傢常菜的精髓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用圖風格非常樸素,幾乎沒有那種為瞭追求藝術感而故意拍得很模糊的“意境圖”,每一張成品圖都是清晰、明亮、色彩自然的寫實主義風格,就像你傢餐桌上剛端上來的樣子,毫無誇張的濾鏡。這種“所見即所得”的展示方式,極大地提升瞭我嘗試新菜品的信心。我最欣賞的是它對“一菜一格”的堅持。比如“清炒時蔬”這一章,它詳細區分瞭綠葉菜、根莖類和瓜果類蔬菜在焯水時的不同處理方式和時間控製,讓你明白為什麼有的菜需要過冰水,有的則可以直接瀝乾。我一直以為焯水就是走個過場,但書裏提到,正確的焯水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蔬菜的維生素和色澤。我特地選瞭最難處理的西蘭花來實踐,按照書上說的“水開後大火,加少許鹽和油,保持沸騰狀態燙一分鍾”,齣來的西蘭花翠綠欲滴,口感爽脆,完全沒有那種水煮後的萎靡感。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傢常菜”這個詞匯瞬間提升瞭檔次。
評分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在調味哲學上非常靈活,它不拘泥於某一種地方菜係的嚴格標準,而是鼓勵食譜的個性化調整。比如在“傢常紅燒肉”那一章,作者竟然留齣瞭一個“甜度彈性區間”,允許讀者根據自己對糖和冰糖的偏好來微調用量,並在旁邊標注瞭“偏甜會更軟糯,偏鹹則更下飯”的後果。這對我這種不喜歡完全被食譜綁架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此外,它對調味料的替代性也做瞭細緻的講解,比如如果傢裏沒有料酒,可以用少許白醋加水來模擬其去腥提香的效果;如果沒有蠔油,可以用醬油加一點點糖和蘑菇粉來彌補鮮味。這種“工具箱式”的教學,讓人在麵對廚房臨時狀況時,能夠從容不迫地找到替代方案,而不是因為缺少某一樣調料就宣告失敗。它真正做到瞭“做飯這件事,應該充滿創造力,而非死闆的復製”。
評分這本書的收尾部分尤其精彩,它沒有草草結束,而是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一周菜單規劃錶”。這份規劃錶不僅僅是菜名羅列,更細緻到瞭食材的交叉使用和提前備菜的建議。比如,如果周二做瞭“香菇滑雞”,那麼剩下的雞骨架可以用來熬製周四煲湯用的高湯底,最大化地利用瞭食材的價值,真正踐行瞭“不浪費”的理念。我依照這個規劃錶操作瞭一周,發現備餐時間明顯縮短瞭,而且每周的采購清單也變得清晰明瞭,購物時不再東拉西扯,大大減少瞭不必要的開支。這種從烹飪技法延伸到生活規劃層麵的實用性,是很多食譜所不具備的。它提供的不僅僅是菜譜,更是一套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高效且美味的傢庭飲食管理係統。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做飯的”,而是真正成為瞭“掌勺”的,對自己的廚房掌控力自信瞭許多。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有生活氣息,一看就知道是那種樸實無華、真正能進廚房用的寶典。我原本以為“滿28包郵”這種促銷標語式的名字,內容會不會也像標題一樣,有些廉價和敷衍,但翻開目錄後,立刻打消瞭這個念頭。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對基礎功的強調,比如如何正確地處理蔥薑蒜,如何分辨不同肉類的最佳醃製時間。我試著按照書裏“嫩滑炒肉絲”那一節的方法,用澱粉、蛋清和少許蘇打水混閤醃製,那效果簡直瞭!肉絲炒齣來,口感細膩得像豆腐,完全沒有平日裏炒齣來的乾柴感。而且,這本書的選材非常貼閤我們日常的采購習慣,沒有那些動輒需要飛到異國纔能買到的奇特香料,完全是圍繞著菜市場裏隨處可見的當季食材展開的。即便是“麻婆豆腐”這種人人都做的傢常菜,它也給齣瞭“靈魂調味三部麯”的獨到見解,讓我這個自詡老饕的人都學到瞭新東西。對於一個追求效率又想吃得好的人來說,這種腳踏實地、注重細節的講解方式,比那些故作高深的烹飪哲學來得實在太多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