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茶彩色全圖鑒
定價:58.00元
作者:王弘福著
齣版社:水利水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70617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鎖綫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識彆、挑選、聞香、衝泡、品茗,從入門到精通
一杯好茶,是風土、曆史、人文與技藝的交集和縮影,清香的茶葉,開創綿延韆年的中華茶文化。
品茶一杯,有長養氣韻的從容,有朋友小坐的喜悅,有怡情養性的智慧……
內容提要
內容簡介
中國是茶的故鄉,曆史悠久,種類繁多。本書涵蓋瞭中國茶的所有門類。在結構上,將茶分為綠茶、紅茶、黑茶、黃茶、白茶、烏龍茶、花茶、緊壓茶、花草養生茶九類,其中花茶、 緊壓茶閤為一章,即全書分八章。每章對茶的性狀、功效、挑選儲藏、製作工序、茶療養生、 妙用保健、茶點茶膳、鑒茶、泡茶、品茶等用文字輔以圖解的方式作瞭介紹,讓您更清晰地瞭 解茶文化。本書是一部集知識性、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於一體的茶百科全書,是茶入門者 的*教科書、茶愛好者的錦囊寶典,也是傢庭泡茶不可或缺的典藏書。
目錄
目錄
2
4
5
10
12
14
18
22
24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8
100
102
104
106
108
110
112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30
132
134
136
140
142
144
146
150
152
154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6
186
187
187
188
188
189
189
190
190
191
191
192
192
193
193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作為一個資深茶客,收藏瞭不少關於中國茶的專業書籍,但很多都過於偏重理論或曆史敘事,讀起來總覺得缺少瞭那麼一絲鮮活的“煙火氣”。然而,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卻顯得格外親切自然,像是鄰傢學識淵博的茶農在跟你娓娓道來。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口語化,沒有那些拗口的術語,即便是像“高火足火”這樣的專業概念,也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清楚。我尤其喜歡它對不同茶類“口感脈絡”的描摹,比如白茶的“毫香與藥香的交織”,烏龍茶的“喉韻與花香的纏綿”,那種文字的力量,讓人光是想象就忍不住吞咽口水。這本書的編排邏輯也很有趣,它不像傳統圖鑒那樣嚴格按照“六大茶類”劃分,而是似乎更側重於“地域特色風味譜係”,這使得我對一些跨界融閤的新式茶品也有瞭更寬泛的理解。這種打破常規的嘗試,反而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讓人忍不住一頁一頁翻下去,生怕錯過瞭一個有趣的角落。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精美瞭,封麵那濃鬱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中國茶彩色全圖鑒”,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內頁的紙張質感厚實,色彩還原度極高,看得齣來齣版社在印刷工藝上是下瞭大功夫的。我本來以為這隻是一本走馬觀花的圖冊,沒想到它在細節的處理上非常到位。比如,僅僅是綠茶的部分,就細緻地劃分瞭炒青、烘青、曬青等不同工藝的茶樣,每一種都有高清的實拍圖,從乾茶的形態到衝泡後的湯色,都展現得淋灕盡緻。尤其讓我驚喜的是,它沒有停留在展示茶的外觀,還穿插瞭一些關於這些茶産地的風土人情介紹,仿佛帶著我走瞭一趟富春江畔的采茶園,或者雲霧繚繞的武夷山脈。讀完對這套茶具的介紹後,我立刻就想動手試著用一套紫砂壺來衝泡我珍藏的那幾款新茶,那種躍躍欲試的衝動,正是優秀圖鑒所能帶來的感染力。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大氣,留白恰到好處,讓人在品鑒圖譜的同時,眼睛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圖片擠壓。
評分我個人對傳統工藝和古法復原特彆感興趣,這本書中對於那些失傳或瀕臨失傳的製茶工藝的記錄,給予瞭我極大的震撼和啓發。它沒有簡單地提及“古法紅茶”的存在,而是通過大量細緻的步驟分解圖,展示瞭傳統“炭焙”的火候控製,以及手工揉撚時力度和方嚮的微妙差異。這些描述,充滿瞭對匠人精神的敬畏。我甚至能感受到文字背後,那份對手藝傳承的急迫感。雖然我們今天很多時候追求的是工業化的效率,但閱讀這些關於曆史沉澱的文字,總能讓人停下來反思:在追求速度的同時,我們是否失去瞭某些更重要的東西?這本書不隻是一本茶的圖鑒,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時間”和“技藝”的編年史,讓人在欣賞到中國茶美學巔峰的同時,也能對那些默默耕耘的製茶者産生深深的敬意。
評分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最初的動機,其實是想給一位剛對茶産生興趣的外國朋友找一本視覺衝擊力強的入門指南。拿到手後我發現,它的國際化視野做得相當到位。首先,在茶品的命名上,它似乎盡可能地提供瞭中英雙語的對照,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其次,很多插圖中都配有非常清晰的注解,標注瞭茶葉的剋重、水溫、浸泡時間等關鍵參數,這些信息對於嚴格遵循科學衝泡流程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寶藏。更棒的是,它不僅僅介紹瞭我們熟悉的十大名茶,還深入挖掘瞭一些地方性、小眾化的地方名優茶,這些茶在國際市場上可能鮮為人知,但其工藝的精妙絕對不輸於名茶。這讓我意識到,這本書的深度遠遠超齣瞭“入門”的範疇,它實際上是在構建一個極為詳盡的中國茶“風味地圖”,無論是對外推廣還是對內深挖,價值都非常高。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編排簡直是為那些時間碎片化的人量身定製的。我發現自己不需要一次性讀完一整章節,就可以隨時翻到任何一頁,獲取到足夠獨立的信息量。比如,我早上齣門前,可以快速瀏覽一下關於“黃茶發酵”那一頁的圖示,瞭解一下芽葉由黃轉嫩的過程;晚上迴傢後,可以拿齣專門介紹“普洱生熟轉化”那一頁,對比一下不同年份陳化後的色澤變化。這種隨時可取、即時滿足的學習體驗,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頻率和粘性。而且,它的索引係統做得非常細緻,如果你想查找特定的一種工藝,比如“渥堆”或者“殺青”,查閱起來非常快捷,不必在浩如煙海的文字中大海撈針。這種高效的信息檢索能力,使得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而不是一本隻適閤在閑暇時翻閱的閑書,這在日常生活中實用性極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