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为奇迹而生-中西方葡萄酒风味撞击
定价:46.00元
作者:欧亚民,刘加强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2220777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从想品尝葡萄酒的味道,到品尝这种液体文明在中西方文明中酿出的味道,从期望挖掘中国古代葡萄酒文化遗产,到竭力突围中国葡萄酒文化内涵中的众多迷茫,这个写作过程从单纯变得复杂,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终于形成了《为奇迹而生(中西方葡萄酒风味撞击)》这本书。这本首部中西方葡萄酒文化比较研究的专著,是否将重新构建中国葡萄酒的文明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本书能有助于人们体会中国文明的辉煌魅力。本书为您开启中国葡萄酒尘封已久的岁月风味。热爱,从品尝开始!本书由欧亚民等编著。
内容提要
《为奇迹而生(中西方葡萄酒风味撞击)》,中国人潇洒人生旅途的背包书。
读了《为奇迹而生(中西方葡萄酒风味撞击)》这本书,以前喝的酒算是白喝了。喝了几千年的酒,今天中国人端起一杯葡萄酒就陷入尴尬之中。穿过迷雾,冲出沼泽,攀越险峰,还原历史真相,解读文明密码。探秘中国文明的全新旅途。错过这样一杯酒,就会错过一生。
本书由欧亚民等编著。
目录
序
前言:错过一杯、错过一生
章 后的味蕾争夺战
节 生命的滋味
沙漠树枝中游动的舌尖
高贵的海水
人间与天堂
甜美的魔法师
狩猎
第二节 中国味蕾的后荒原
三国煮酒
酿酒皇帝
语言追不上的美妙
芳香的生命之土
第二章 生命之水
节 从波斯毒药到法兰西悖论
主宰游戏的两条规则
拯救生命的药水
寻找生命之水
药酒:人苏醒的味道
令人费解的悖论
第二节 洋葱、葡萄和酒
当葡萄是一种药用植物
连接宇宙的君王
走进江湖
百药之长
米酒国度的葡萄酒
第三章 魔杖
节 的发现
会饮:心灵的牧场
没有葡萄酒就没有文艺复兴
的提问
葡萄酒中的希腊回味
第二节 伟人的中国古代调酒师·孔子
个徒手拯救世界的私塾先生
酒以成礼
酒宴
第三节 伟人的中国古代调酒师·庄子
谁保住了李白的脑袋
天眼
道创造天地,庄子创造江湖
穿越时间的陈酿
笑傲江湖
第四节 酒随心走
致命诱惑
禁酒:艰难的底线争夺战
醉乡日月
黄帝答案
第四章 液体黄金
节 流淌的财富
芳香瀑布的五级台阶
一粒葡萄的世界有多大
酒庄:岛屿的海洋游戏
第二节 酒中阳关
远古:中国是世界早酿造葡萄酒的地方?
从模糊中开始,在含混中结束
唐:只能远看的盛世山水画
宋:柳暗花明义一村
元:站在的结终者
明:没有支架的攀延
清:经历苦难的葡萄酿好酒
第五章 殊途同归
节 神血
主宰命运
生命的奇迹
基督之血
第二节 寻找中神
悬赏2000多年的寻神启示
众神归来
中国人的神就是中国人自己
第三节 不在乎葡萄酒的半个世界
带着生殖崇拜去旅行
道教:中国人的牛命之树
竹:一直生长着的中国图腾
茶:东方神液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欧亚民,1959年11月生,社会工作者。1982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两次骑自行车旅行中国(1986年和1993年)。其中,1993年在中国提出环华自行车拉力赛创意,为考察项目的可行性线路,骑自行车181天环绕中国大陆,创造个中国人全程不问断骑行21000公里环华纪录,并以此支持中国次申办奥运会(2000年),成为中央电视台采访的云南个东方之子,此纪录直到今天没有人打破,也是当年民间支持申办奥运会的*一个活动。爱好写作,策划与撰稿的电视片多次获奖,出版中国本自行车旅行长篇游记《让生命一个季节》(1996年)、中国本大型活动产业运作策划专著《创造梦想》(1999年)。1999年以来和刘加强先生携手合作潜心研究葡萄酒文化,曾在2007年中国葡萄酒文化研讨会、2008年及2009年中国葡萄酒经济年会上作主题演讲。刘加强,1952年10月生,云南太阳魂酒业董事长,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菲律宾卡昂国立大学经济管理博士,山东轻工业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葡萄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葡萄种植专家,全国农业科技企业家,云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1990年后,在云南引种160多个外优质酿酒葡萄,打破了中国南方无好酿酒葡萄的神话。1996年走出云南葡萄酒进人现代产业的步,成功创立高原小区域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奠定了云南葡萄酒产业的基础。2002年创办云南太阳魂酒业,创建了普者黑文化酒庄和梅里国际冰酒庄,酿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冰葡萄酒。太阳魂葡萄酒在中国南方高原上异军突起,在众多专业赛事中频频获奖,其中,在第二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冰酒摘取银奖、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获金奖。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化交叉领域极感兴趣的研究者,这本书在我眼中,绝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饮品的指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迁徙、技术交流与口味演变的小史。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宏大,从古老的丝绸之路讲起,追溯了葡萄种植和酿造技术如何跨越地理和文明的鸿沟,在不同的土壤上扎根、变异。这种宏观视角让我对葡萄酒产生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单纯的农产品或酒精饮料,而是承载了数千年贸易往来、帝国兴衰和文化融合的活化石。书中关于不同文明如何“重新诠释”外来饮品的段落尤为精彩,它探讨了为什么同一种葡萄,在东方和西方会孕育出截然不同的品鉴偏好和饮用礼仪。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将生物学、地理学、社会学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对于那些喜欢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具体事物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绝对是超乎预期的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如同它所描述的那些优质佳酿一般,层次分明,余味悠长。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尤其擅长捕捉那种转瞬即逝的感官体验,并将其精确地“翻译”成读者可以理解的语言。比如,书中描述某款酒的“矿物感”时,他没有使用空泛的形容词,而是描绘了雨后山石的清冷气息,或是拂过舌尖的轻微砂砾感,这种具象化的描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想象空间。更难得的是,作者在保持文学性的同时,丝毫没有牺牲专业信息的准确性,这在很多同类作品中是很难平衡的。读到后面,我感觉自己的语言系统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始学着用更丰富、更富有诗意的词汇去描述生活中的各种感受,不仅仅是酒。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教会我们如何更慢、更专注地去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普通的品酒行为,升华成一种带有仪式感的精神探索。
评分我是一个资深的葡萄酒爱好者,常年关注国际各大产区的动态和新秀酒庄的崛起,说实话,市面上介绍基本知识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内容同质化严重,读起来总觉得是在重复看同一篇百科全书。因此,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本以为又会是一次例行的翻阅,却没想到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让我这位“老饕”也眼前一亮。这本书的论述角度非常锐利,它没有沉溺于欧洲传统,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酿酒理念是如何相互碰撞并催生出全新的风味体验的。作者的分析非常深入且富有洞察力,尤其是在对比不同风土条件下,酵母菌群对最终酒体结构产生的细微影响时,那种严谨的考据和逻辑推导,完全超越了一般普及读物的范畴。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风土的在地化表达”这一章节的讨论,它迫使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曾认为“标准答案”的品鉴模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信息,更激发了思考,对于希望提升品鉴深度和理解酿酒哲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的佳作,能拓宽我们对“好酒”的定义边界。
评分这本新书简直是为我这种葡萄酒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红酒和白酒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被那些复杂的术语和产区知识吓退。这本书的开篇就非常亲切,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精英感。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把葡萄酒的入门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什么单宁、酸度、酒体,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懂行的朋友聊天一样。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把重点放在那些遥远陌生的欧洲酒庄,而是花了大量篇幅介绍我们熟悉的亚洲风味,比如用一些地方食材来佐酒的建议,这简直太接地气了。我按照书里推荐的几个入门级的品鉴练习试了试,竟然真的能分辨出一些细微的差别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在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品酒大师,而是在邀请你放下戒心,享受葡萄酒带来的乐趣。我以前总觉得喝红酒得配牛排、吃法餐,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让我敢于尝试用清淡的家常菜去搭配我刚买的第一瓶入门级梅洛。强烈推荐给所有想开始探索葡萄酒世界,但又怕被专业术语劝退的朋友们,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温柔的向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版式布局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我是一个视觉驱动型读者,内容再好,如果排版让人心烦意乱,我也很难坚持读下去。这本书的用纸质感非常厚实且柔和,触摸起来有一种沉静的高级感,与葡萄酒本身那种醇厚的质地形成了微妙的呼应。色彩的运用更是巧妙,深沉的酒红、清澈的琥珀色,穿插在文字之间,不是简单的插图,更像是氛围的营造。最值得称赞的是,它在解释复杂概念时,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和信息图,这些图形不仅清晰地梳理了流程,其美学设计也达到了专业水准。例如,书中关于发酵过程的示意图,既科普了科学原理,又展现了酿酒的神秘感。对于我来说,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教科书,而是在翻阅一本精心制作的品鉴笔记,每一页都充满了设计者的用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反映了作者和出版方对葡萄酒文化的那份敬畏之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