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葛可佑 编
图书标签:
  • 营养学
  • 临床营养
  • 营养师
  • 教材
  • 培训
  • 健康
  • 膳食
  • 医学
  • 公共卫生
  • 饮食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
ISBN:7117070331
商品编码:10168097607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
  • 作者:葛可佑
  • 定价:66
  • 出版社:人民卫生
  • ISBN号:711707033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5-09-01
  • 印刷时间:2009-07-01
  • 版次:1
  • 印次:17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766
  • 字数:1197千字

编辑推荐语

本教材是针对参加培训人员的专用教材,同时也是从事营养、食品专业工作人员的参考教材。它包括:基础营养、食物营养与食品卫生、人群营养、公共营养、营养缺乏与营养过量、疾病营养、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以及食品加工与烹饪等8篇。

目录

**篇 基础营养
**章 人体构成及食物的消化吸收 2
**节 人体构成 2
一、原子水平 2
二、分子水平 2
三、细胞水平一 3
四、组织水平 3
五、整体水平 3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吸收 3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4
二、食物的吸收“ 7
第二章 能量 8
**节 能量单位 8
第二节 能量来源 8
、 一、产能营养素 9
二、食物的卡价 9
三、能量来源分配 10
第三节 能量消耗 11
一、基础代谢 11
二、体力活动 13
三、食物热效应 13
四、生长发育及影响能量消耗的其他因素 13
第四节 能量消耗测定 13
一、直接测热法 14
二、间接测热法 14
第五节 需要量及膳食参考摄入量 15
一、能量需要量的确定 15
二、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 16
第六节 能量的食物来源 17
……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构建健康生活,专业引领未来 本书系中国营养学会倾力打造的权威营养师培训教材,旨在为广大营养学从业者、健康管理者以及对营养学知识有深度追求的读者提供系统、全面、实用的专业指导。作为我国营养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本书不仅梳理了我国历年来营养科学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更紧密对接国际前沿理论,力求构建一套与时俱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师培训体系。 一、 体系宏大,内容精深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涵盖了营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其内容之丰富、体系之完整,堪称国内营养学教材的典范。全书共分为若干篇章,每一篇章又细分为若干章节,力求做到知识点不遗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础理论篇: 深入浅出地讲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的生理功能、代谢途径、食物来源及合理摄入量。本篇还详细阐述了水、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等非传统营养素的重要性,以及人体能量代谢、消化吸收过程等基础生理学知识。此外,还包含了对最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解读和应用指导。 临床营养篇: 聚焦于疾病状态下的营养支持与干预。内容涵盖了常见慢性病的营养管理,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等。详细介绍了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营养治疗原则、具体饮食方案、食物选择、烹饪方法以及营养补充剂的应用。本篇还强调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配方选择、输注技术及并发症防治。 公共卫生营养篇: 探讨了营养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关注不同人群(如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学生、运动员等)的营养需求与特点。详细介绍了营养调查与评价方法、营养教育与传播策略、食品安全与卫生法规、以及国家及地方的营养政策与规划。本篇特别强调了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预防与控制,以及全民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食品与膳食篇: 深入分析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以及食物的合理搭配与烹饪原则。本篇介绍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科学依据与应用,引导读者建立健康的膳食模式。此外,还涉及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等相关知识,帮助读者科学辨别与选择。 实践技能篇: 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膳食调查方法、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技术(如体格测量、生化检测、体能测试)、营养咨询技巧、营养膳食处方制定、公共营养教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本篇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帮助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理论与实践并重,科学与人文兼顾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每一章节的理论阐述都力求清晰易懂,并辅以大量的图表、实例和数据,帮助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材高度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了丰富的案例分析、模拟咨询、实践操作指导等内容,确保学员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科学性与前沿性: 教材内容严格遵循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权威研究文献。在介绍经典理论的同时,也积极吸收和引入营养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如肠道菌群与健康、精准营养、个性化营养干预等,确保知识的科学性与前沿性。 本土化与国际化: 教材在借鉴国际先进营养理念和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饮食习惯和疾病谱的特点,进行了本土化创新。例如,在膳食指南、营养调查方法等方面,都融入了大量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和实践经验。 人文关怀与伦理道德: 营养工作不仅是科学的实践,更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职业。教材在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同理心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饮食习惯的理解和尊重,提升学员的服务质量和人文素养。 三、 严谨的编委会,权威的保障 本书汇聚了国内顶尖的营养学专家、临床医学专家、公共卫生专家、食品科学专家以及教育学专家组成编委会。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教材的编写内容、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进行了严格把关,确保了教材的权威性和高质量。每一位编委的背景和研究领域都力求涵盖营养学研究的各个分支,保证了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四、 培训的基石,行业的标杆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国营养师培训体系的核心载体。它为各级营养师培训机构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和标准,为广大学员构建了一条通往专业营养师的坚实路径。通过学习本书,学员将能够系统掌握营养学理论知识,熟练运用营养评估与干预技术,具备独立开展营养咨询、膳食指导、公共营养管理等工作的能力,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专业力量。 提升国民健康素养: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营养师队伍,能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医疗机构,为公众提供科学、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有效提升国民的营养健康素养,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推动营养产业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营养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书为营养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将有力推动营养咨询、健康管理、功能性食品研发、营养教育等相关产业的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面对日益严峻的慢性病挑战、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营养问题以及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对专业营养师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的出版和推广,正是为了满足这一社会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多亟需的营养健康专业人才。 五、 展望未来,健康同行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本书也将持续更新和完善。我们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成为中国营养学界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为培养合格的营养师、普及科学营养知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书不仅是案头案上的知识宝典,更是您通往营养健康事业专业殿堂的领路人。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从业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最权威、最系统、最实用的指导。让我们携手,以专业的力量,点亮健康人生,共绘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成年人,我一直希望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专业且系统的指导。这本书在运动营养方面的论述令我耳目一新。过去,我只知道运动前后要补充能量,但具体需要补充哪些营养素,在什么时间补充,如何补充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一直很模糊。《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答。它不仅介绍了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还针对不同的运动类型(如耐力型运动、力量型运动)给出了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书中还详细讲解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宏量营养素在运动中的作用,以及一些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铁、钙、维生素D等,在运动表现和身体恢复中的重要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运动饮料的选择和DIY,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身体恢复。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非常实用,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我的运动和饮食,最大化运动的效果。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 dietary journey 的启蒙之光!作为一个对健康饮食一直充满好奇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的人,我翻阅过不少资料,但很多都过于零散或专业性过强,让人望而却步。《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探索营养世界的道路。首先,它的体系化构建让我印象深刻。从最基础的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到能量代谢、食物分类,再到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不再是碎片化地记忆某个食物的营养成分,而是理解了它们在身体里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协同工作。尤其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常见食物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列出成分表,而是结合了实际烹饪方法和营养保留的技巧。比如,它详细讲解了不同烹饪方式对维生素C的破坏程度,以及如何通过焯水、快炒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这对于我这个喜欢自己动手做饭的人来说,简直是实操宝典!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友好,没有那些枯燥难懂的学术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它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循循善诱,让我逐渐建立起对营养学的信心,也开始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尝试做出更健康的改变。

评分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是一本真正能够改变我生活方式的书。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地教会我如何将营养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书中关于“吃什么”的建议,让我不再对琳琅满目的食材感到迷茫,而是能够有意识地选择那些真正有益于身体的食物。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食物搭配”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搭配来最大化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例如,它指出,富含铁的食物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能够显著提高铁的吸收率。这种看似微小的搭配技巧,却能带来巨大的健康效益,让我豁然开朗。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食谱和菜单范例,这些范例不仅营养均衡,而且制作简单,非常适合忙碌的现代人。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食谱制作了一些菜肴,家人都赞不绝口,并且明显感觉到了身体的变化,精力更充沛了,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病从口入,药补不如食补”的道理。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它更像是一位“健康管家”,引导我建立起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模式。《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在“膳食指南”和“营养评估”方面的讲解,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吃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评估自己的营养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饮食。书中提供了多种简便易行的营养评估方法,比如通过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来计算BMI和腰臀比,以及一些关于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这些方法让我能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营养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此,它还指导我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它鼓励我多关注食物的多样性,并且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合理安排三餐、加餐的建议。我开始主动去记录我的饮食,并对照书中的建议进行调整,发现了很多过去忽视的营养盲点。这本书让我明白,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细心呵护,而这本书,就是我开启这段旅程最坚实的后盾。

评分

我之前一直觉得营养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掌握,但《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这本书真的非常全面,而且通俗易懂,让我这个完全的门外汉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对疾病与营养关系的讲解。它不仅列举了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常见疾病,还详细阐述了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营养素的关联,并给出了具体的饮食干预建议。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书中不仅强调了限盐的重要性,还详细说明了钾、镁等矿物质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并推荐了富含这些矿物质的食物。这种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吃什么”、“怎么吃”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也让我更加意识到健康饮食对于预防和管理疾病的重要性。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实用的案例分析,通过这些案例,我能更直观地理解营养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书中分析了一个办公室白领的典型饮食模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方案,这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很多相似的影子,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