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 路志正 著 90%以上的人都曾受到湿邪的困扰!大

正版包邮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 路志正 著 90%以上的人都曾受到湿邪的困扰!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养生
  • 湿气
  • 体质养护
  • 预防保健
  • 健康生活
  • 路志正
  • 无病到天年
  • 养生经典
  • 家庭医学
  • 健康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通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551179
商品编码:10634472718
包装:01
开本:09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第yi章

湿气重是现代人的通病

1.90% 以上的现代人曾被湿邪困扰 /1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识湿气 /15

同气相求,外湿会引动内湿 /16    

现代人的病为什么那么复杂、难治 /18

2.发现体内湿气大的信号 /20

伸伸舌头,有没湿气一看便知 /20

4 个信号暴露身体湿重 /22

3. 北方人也别忽视了祛湿 /24

4. 瘦人多火,胖人多湿 /27

 

第二章

调好身体内环境,让湿邪无路可进

1. 筑好脾这个“水堤”,抵御泛滥的水湿 /31

2.“中年发福”其实是脾胃减弱了 /34

山楂化食散——送给脾胃虚弱者的“胃肠动力药”/36

大枣,蒸着吃才好 /37

3. 气机的交通顺畅,湿邪就不容易阻滞 /39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轴 /40

经常摩摩腹——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 /41

4. 肺好,水道运行才畅通 /43

肺为娇脏,怕寒怕冷 /44

不小心受寒受凉了, 喝碗葱白生姜汤 /45

5. 肾阳充足,水湿才能动起来 /47 金匮肾气丸

补肾阳的代表方 /48

冬天一碗羊肉汤,温补肾阳 /50

 

第三章

如何祛湿邪——送给每个家庭的祛湿方

1. 薏苡仁是每个家庭必备的除湿佳品 /55

2. 赤小豆是食物中的强效“除湿器”/58

3. 饭后打嗝、不消化,一片醋泡生姜 /61

4. 冬瓜治水肿,消暑湿 /64

5. 参苓白术散——流传千年的健脾祛湿良方 /66

小剂量、枣水送服更有效 /67

改善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副作用 /69

6. 暑天没劲、食欲差,试试三仁粥 /71

荷叶绿豆饮,炎炎夏日的解暑妙方 /72

雨水多的日子,要喝三仁粥 /74

7. 藿香正气散:弘扬正气,祛除寒湿邪气 /77

藿香正气散,专治寒湿感冒 /78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到底该用哪一个 /79

8. 艾叶是能除寒湿的“纯阳之品”/81

不专心泡脚,就是在洗脚 /82

用温暖的艾灸,帮我们祛除寒湿 /84

第四章

湿邪走了,病就好了——自我调治常见病

1. 吃药胃疼,不吃药头疼——头痛的调理方法 /89

2. 攻克嘴唇、舌头上的“火山”—— 口腔溃疡的调理方法 /93

粗茶淡饭zui能安抚我们的脾胃 /94

凉拌马齿苋——体内湿热者的食疗小方 /96

3. 大多数皮肤病其实是身体在排湿——湿疹、痤疮、足癣的调理方法 /98

湿疹急性发作,可用芦荟止痒 /99

内因决定外貌    让“痘痘”失去生存空间 /101

蛇床子剂洗脚,祛湿热,治足癣 /104

4. 排出脾湿  调理腹泻的zui强法 /107

茯苓 + 白术,健脾止泻 /108

益脾饼  帮助孩子健壮脾胃 /109

5. 湿除“便”来  清除便秘的不二法门 /112

治好慈禧便秘的“莱菔子”/113

三个特效食疗方,解决便秘老问题 /115

6. 给肺一个干净舒服的环境 ——痰多、咳嗽的调理方法 /117

三子养亲汤——专为老人而做的祛痰饮 /118

黄痰为热,白痰为寒——二子二仁汤理气化痰 /120

爱咳嗽、不消化,喝点陈皮薏仁饮 /121

7. 人人都能睡个好觉——失眠的调理方法 /124

8. 喝口凉水都长胖?其实是脾虚湿重 肥胖的调理方法 /127

身体自有“减肥药”,五个穴位让你瘦下来 /128

养成好习惯,体重就能不反弹 /131

9. 十女九带,清爽当女人——妇科疾病的调理方法 /133

 

第五章

三分治病七分养,祛湿调理慢性病

 

1. 头部清爽,心里坦荡——眩晕的调理方法 /139

2. 胃胀、胃酸、没食欲——胃病的身心调养法 /142

胃病并不难治,难的是习惯的改变 /144

想得多的人,容易得胃病 /145

熬点陈皮粥,把胃口打开 /147

3. 口苦口干,可能是肝胆湿热——脂肪肝的调理方法 /149

茵陈大枣汤  肝胆湿热者的家庭保健方 /150

天麻可以缓解精神紧张 /153

4. 让胆汁排泄通畅——胆结石的调理方法 /156

老年患者,化湿排石不宜峻攻 /157

养胆护胆的通用守则 /158

5. 痰湿阻滞,血脂血压都高—— 高血压的调理方法 /160

高血压的艾灸疗法 /162

不着急,血压就能降下来 /164

6. 不是每个冠心病患者都要活血化瘀——冠心病的调理方法 /166

一阴天下雨就胸闷,多半是湿邪引起的 /167

吃是人生头等大事    冠心病患者怎么吃 /169

7.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糖尿病的调理方法 /171

得了糖尿病,怎么吃 /174

扁鹊三豆饮——辅助治消渴 /175

8. 来时如风,疼痛突然发作 痛风的调理方法 /177

9. 外面一变天,关节就遭罪 ——风湿病的调理方法 /180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治风湿别忘了调脾胃 /182

关键穴位拔上一罐 /184

简单热敷法,祛除关节寒气 /186

10. 腰好你才站得直——腰疼的调理方法 /188

肾着腰疼和腰椎病、肾虚腰疼的区别 /189

肾着腰疼的内服方:宣木瓜茶 /190

肾着腰疼的外敷方:中药热敷包 /191

11. 癌症是人体内乱的结果——癌症的保养方法 /193

你不怕癌,癌就怕你 /194

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 /195

第六章

湿气大,是你的生活方式不对

1. 不是谁都要一天 8 杯水——谈谈怎么喝水、怎么喝茶 /199

谈谈怎么喝茶 /200

一天三杯茶,养护脾胃 /203

2. 说说雾霾天怎么祛湿 /205

雾霾天里的健康生活 /206

鼻子、嗓子出现不适,按摩、汤饮来帮忙 /206

3. 动能生阳,阳气来了,湿邪就走了 /209

起床后干洗脸 /210

练练八段锦 /211

晚上散散步 /225

4. 不生气,病就好了一半 /226

为了不生气,多听中国传统音乐 /228

哼唱六字诀,有个好心情 /230

5. 不懂吃药,小心吃出湿邪 /231

6. 又闷又热的夏季,怎么过更舒服 /234

 

后记 /239




目录

【作者简介】

路志正教授,字子端,号行健,河北藁城人,生于19201221日。中央保健工作杰出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国务院参事,博士后导师,并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杏林耕耘70余年,如今96岁高龄,仍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赞他“不用扬鞭自奋蹄”,高尚情操可见一斑。

近几十年,潜心于湿病的著述,提出“湿邪不独南方,北方亦多湿病”“百病皆由湿作祟”的新论点,并主编我国第yi部湿病专著——《中医湿病证治学》。

    

【内容简介】

90%以上的人都曾受到湿邪的困扰!大病预防先除湿!

很多疾病在命名的过程中就无意中提到了“湿”的概念,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湿疹等,其他一些疾病,虽然在命名中没有涉及湿,但在发病的过程中却与湿有很大关系,比如一部分的头痛、眩晕、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痛风、腹泻、腰疼等,都与湿邪有关。




《静待花开:身心灵的和谐与成长》 作者: 李若曦 简介: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无尽的事务裹挟,疲于奔命,却在内心的深处感到一种挥之不去的空虚与迷茫。我们追逐着外在的成就,渴望着物质的丰盈,却忽略了真正滋养生命的源泉——我们自身的身心灵。李若曦的《静待花开:身心灵的和谐与成长》便是一本带领我们回归内在,重新审视自我,并最终实现身心灵和谐与成长的深刻探索。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一场温润的对话,一段充满智慧的旅程。作者李若曦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娓娓道来,引导读者穿越心灵的迷雾,抵达平静的港湾。她深谙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困境:身体的疲惫、情绪的波动、精神的焦虑,以及人际关系的疏离。然而,她并不停留于对问题的剖析,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解决方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通往健康、快乐与充盈的生活蓝图。 第一部分:身体的觉醒——聆听身体的低语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的身体常常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伙伴。我们用它来承受压力,用它来完成任务,却很少真正去倾听它发出的信号。李若曦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身体的觉醒”中,便倡导我们与身体建立一种全新的连接。她认为,身体不仅仅是承载意识的容器,更是智慧的载体,蕴藏着我们最原始的生命能量。 作者首先从“身体的感知力”入手,鼓励读者重新学习去感受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每一次呼吸的起伏,每一次肌肉的舒展,每一次内脏的搏动。她强调,许多身体的“不适”并非无缘无故,而是身体在向我们传递着某种信息。例如,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可能会以肩颈的僵硬、消化不良的形式呈现;过度的劳累,则可能伴随着莫名的疲乏和疼痛。通过练习正念呼吸、身体扫描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唤醒身体的感知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身体的需求。 接着,作者深入探讨了“身体的自然节律”。我们生活在被人工时间精确切割的世界,却往往忽略了身体自身拥有着一套古老的、与自然同步的节律。睡眠、饮食、运动,都需要顺应这种节律,才能达到最佳的平衡。李若曦呼吁读者放下对“完美”的执着,回归自然的生活节奏,例如,早睡早起,顺应日夜变化;规律饮食,感受食物的滋养;适度运动,让身体在自然的状态下舒展。她还分享了一些与自然连接的简单方法,如在阳光下散步,感受风的吹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有效地调整身体的能量场,恢复内在的平衡。 此外,“情绪与身体的连接”是本书着重阐述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并非只存在于大脑,它们往往会以生理反应的形式在身体上体现出来。例如,恐惧可能引起心悸,愤怒可能导致肌肉紧绷,悲伤可能让人感到胸闷。李若曦鼓励读者认识到,情绪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们需要被看见、被接纳,而不是被压抑或逃避。通过学习如何健康地表达情绪,如通过写作、绘画、倾诉等方式,我们能够化解情绪的负面能量,避免它们对身体造成长期伤害。 第二部分:心灵的疗愈——拥抱真实的情感 如果说身体是承载生命的基石,那么心灵便是滋养生命的土壤。在现代社会,心灵的创伤和困扰往往比身体的不适更加隐蔽,也更加难以言喻。《静待花开》的第二部分“心灵的疗愈”便是一场温暖而坚定的自我探索之旅,引领读者走向心灵的深处,疗愈过往的伤痛,拥抱真实的自己。 “情绪的接纳与转化”是心灵疗愈的核心。李若曦认为,我们常常因为害怕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而选择压抑、逃避,或者用各种方式来麻痹自己。然而,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它们会潜伏在潜意识中,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以各种扭曲的形式爆发出来。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练习,帮助读者学习如何温柔地接纳自己的每一个情绪,无论它们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恐惧。她强调,接纳并非认同,而是看见并允许它们的存在,从而为情绪的转化创造空间。通过观呼吸、情绪日志、自我对话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步化解情绪的僵块,让心灵重新流动起来。 “内在小孩的修复”是本书疗愈篇的另一重要主题。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内在小孩”,它承载着我们童年时期的经历、情感需求以及未被满足的渴望。童年时期的创伤,即使被遗忘,也会在成年后以各种方式困扰我们,比如缺乏安全感、对亲密关系感到恐惧、或者过度寻求他人的认可。李若曦引导读者,用成年人的智慧和爱,去重新连接并安抚那个曾经受伤的内在小孩。她提供了引导性的冥想练习,帮助读者回到童年,看见那个脆弱而需要被爱的自己,给予它温暖的拥抱和肯定。修复内在小孩,是建立健康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的关键。 “人际关系的深度沟通”也是心灵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是社会性的生物,与他人的连接对我们的幸福感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际关系的困扰,源于我们无法真正地表达自己,或者无法有效地倾听他人。《静待花开》鼓励读者学习“同理心沟通”,即在倾听对方时,尝试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即使我们并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同时,也学习如何“清晰而温柔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指责和攻击,而是以“我”开头,陈述自己的体验。通过这些沟通技巧的实践,我们可以修复破裂的关系,建立更深厚、更真诚的连接,体验到被理解和被爱的温暖。 第三部分:精神的升华——寻觅生命的意义 当身体得到滋养,心灵得到疗愈,我们便开始渴望更深层次的满足——对生命意义的追寻。《静待花开》的第三部分“精神的升华”便是引领读者超越日常琐碎,去探寻生命更广阔的可能性,实现精神层面的丰盈与成长。 “觉察与当下”是精神升华的基础。作者指出,我们的思绪常常在过去和未来之间飘荡,沉湎于往事,或者担忧着尚未发生的未来,却忽略了生命真正发生的那个唯一时刻——当下。李若曦鼓励读者通过“正念练习”,将注意力带回到当下,去感受眼前的景象,去品味食物的味道,去倾听周围的声音。她强调,当下是生命的力量之源,当我们全然地活在当下,我们便能更清晰地看到生命的真相,体验到生命的奇妙。 “寻找内在的平静与喜悦”是精神升华的目标之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真正的平静和喜悦并非来自外在的条件,而是源于我们内在的觉醒。作者分享了许多培养内在平静的有效方法,如“感恩练习”,每天花时间去发现并感激生活中点滴的美好;“慈悲心练习”,将爱和善意扩展到自己、他人乃至所有生命;以及“冥想”,通过定期的冥想,我们可以培养观察力的敏锐度,减少杂念的干扰,从而触及内心深处的宁静。这些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在逆境中保持韧性,在生活的起伏中,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安稳与力量。 最后,作者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生命的意义并非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我们每个人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李若曦鼓励读者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热情,去思考自己想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她认为,真正的生命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奉献,如何去创造,以及如何去体验生命的丰富与多彩。通过“意义的创造”,我们能够将身心灵的和谐,转化为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结语: 《静待花开:身心灵的和谐与成长》是一本邀你走进内心世界的指南。它不会给你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却会赠予你一把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被引导去重新认识你的身体,去疗愈你的心灵,去探寻你生命的意义。它鼓励你慢下来,去感受,去觉察,去爱。正如书名所言,真正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我们静静地等待,让生命之花在最恰当的时机,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这是一场关于生命最深沉的对话,一次关于自我最温柔的探索,一次关于幸福最真挚的追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是为我们这些需要长时间阅读的读者考虑得太周到了。字号适中,行间距也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晚上在台灯下仔细研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划分上所体现出的那种严谨性,每一个知识点都被清晰地标记出来,方便查阅和回顾。我尝试着在阅读过程中做一些批注和标记,发现书页的纸张质量很好,即使用普通的中性笔书写,也不会出现洇墨的现象,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在书上做笔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而且,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部分,都写得非常详实,不是那种一笔带过的空洞叙述,而是具体到人物的年龄、症状、调理过程和最终效果,这种真实的反馈让人读起来更有说服力。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它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是囫囵吞枣。

评分

说实话,我这本书是冲着作者的名字去的,路志正老先生的名头在养生界那可是响当当的。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他学术思想的介绍,深知他老人家对于中医理论的独到见解,尤其是对一些经典方剂的灵活运用,总能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所以,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去搜索了它的核心论点,发现作者试图用一种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来阐释传统养生观念,这一点非常吸引我。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日常起居和饮食调理的章节,因为这些才是我们普通人最容易长期坚持下去的地方。我发现书里提到的一些食材搭配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都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不可攀的门槛。比如他谈到如何通过简单的辨别来判断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这一点就比那些复杂的仪器检测来得实际多了。这本书似乎不只是在告诉你“要做什么”,更在教你“如何观察”和“如何思考”,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智慧传承。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可以经常翻阅、常读常新的工具书。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非常痴迷的人,尤其对那些代代相传的养生智慧抱有极大的敬意。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巧妙地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医籍典故,但绝不是生硬的堆砌,而是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使得那些看似古奥的理论变得生动、可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话题时的那种谦逊和审慎的态度,他没有把话说死,而是鼓励读者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探索和实践。这种开放式的思维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循循善诱,而不是一本教条主义的教科书。它激发了我对自身健康管理的主动性,让我开始更细致地去审视自己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外部干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的时候,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非常棒,装帧也相当精细,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制作上是下了功夫的。我特意去翻阅了一下目录,内容编排得非常有逻辑性,从基础的理论介绍到具体的实践方法,层层递进,让人很容易就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的部分,不仅清晰易懂,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我个人对这类健康养生类的书籍一直比较关注,但很多书读起来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流于表面,而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光是看前几章的引言部分,我就觉得作者对这个领域的理解非常深刻,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说法,而是真正经过长期实践和思考总结出来的东西。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希望它能带给我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口号。整体感觉,这本书的出品质量非常高,无论是从视觉还是内容的初步印象来看,都值得称赞。

评分

从装帧的耐用度和内容的可操作性两个维度来评价,这本书的表现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通常会把常看的书放在床头柜上,经常拿取,对书籍的耐用度有一定的要求。这本书的封面材质和装订工艺看起来都能经受住频繁翻阅的考验,这让我对它的长期价值更有信心。更重要的是,书中所传授的理念,都是可以立即在生活中付诸实践的。我留意到作者在介绍每一种调理方法时,都会提供多套替代方案,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读者的需求,这体现了作者的仁心和全面考量。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接受了一次系统的“健康自检”培训,许多过去忽略的小毛病,在书的引导下,我都找到了可能的根源。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治愈什么“疑难杂症”,而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成为自己身体的“首席观察官”和“第一责任人”,这种赋能感是无价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