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简体版):理学六家诗钞(新校本)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简体版):理学六家诗钞(新校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穆 著
图书标签:
  • 钱穆
  • 理学
  • 宋明理学
  • 诗钞
  • 新校本
  • 中国哲学
  • 传统文化
  • 学术著作
  • 文化经典
  • 简体中文
  • 六家诗钞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241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36165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于宋、元、明、清四代理学家中,选取邵雍、朱熹、陈献章、王守仁、高攀龙、陆世仪六家诗,以成此《理学六家诗钞》。先生认为,理学家最重要就是切中人生,吟诗是人生中一要项。吟他人诗,如出自己肺腑,也是人生一大快乐!从各篇诗作中,可见诸位理学家之生活,亦可借此探索其人之思想、学问,可谓开示学者进窥理学之以新门径。

作者简介

  钱穆(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目录

自 序
邵康节别传
康节诗钞
朱晦庵别传
晦庵诗钞
陈白沙别传
白沙诗钞
王阳明别传
阳明诗钞
高景逸别传
景逸诗钞
景逸未刊诗钞
陆桴亭别传
桴亭诗钞

精彩书摘

  邵康节别传
  邵雍,字尧夫,元佑中赐谥康节。其先范阳人,曾祖父始家衡漳,幼从父徙共城,居苏门山下。李挺之权共城令,知康节事父孝谨,励志精勤,一日,叩门劳之,曰:“好学笃志何如?”曰:“简策之外,未有适也。”挺之曰:“其如物理之学乎?”他日,又曰:“不有性命之学乎?”康节再拜,愿受业。其事挺之,虽野店,饭必襕,坐必拜。已而叹曰:“昔人尚友千古,吾独未及四方。”于是出游,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苟有达者,必加谘访。归而筑室百源之上,大覃思于《易》。冬不炉,夏不扇;日不再食,夜不设寝;凡数年。大名王天悦精于《易》,闻而欲教之,访之于雪中深夜,见其俨然危坐,与语三日,得所未闻,大惊服,卒舍其学而学焉。年三十余,始游洛而定居焉。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父母,居之裕如,自云未尝攒眉。所居寝息处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又为瓮牖,读书燕居其下。旦则焚香独坐,晡时饮酒三四瓯,微醺便止,不至醉。每岁春二月出,四月天渐热,即止;八月出,十一月天渐寒,即止。每出,乘小车,用一人挽之。为诗自咏,曰:“花似锦时高阁望,草如茵处小车行。”司马光赠以诗,曰:“林间高阁望已久,花外小车犹未来。”随意所之,士大夫识其车音,争相迎侯。童孺厮隶皆曰:“吾家先生至。”一家留三五宿,又之一家,或经月忘返。有特为起屋如安乐窝以待其来者,谓之“行窝”。及没,挽诗有云:“春风秋月嬉游处,冷落行窝十二家。”每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甚取异于人。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喜其真,久而益信服。富弼、司马光、吕公著,为市园宅。其宅契乃温公户名,园契乃韩公户名,其庄契乃王某户名,康节皆不改。一日,明道、伊川兄弟访之,饮酒甚欢。明日,明道语其门人,曰:“昨从尧夫先生游,听其论议,振古之豪杰也。惜其无所用于世。”门人问所言,曰:“内圣外王之道也。”今明道集中有《月陂诗》,即咏其事。王拱辰、吕诲等屡荐之,终不出。年六十七卒。伊川问:“从此永决,更有见告乎?”举两手示之。伊川曰:“何谓也?”曰:“面前路径须令宽。路窄,则自无着身处,况能使人行也?”所著有《观物篇》、《渔樵问答》、《先天图》、《皇极经世书》等。《伊川击壤集》,为其诗集名,魏鹤山称之,曰:“凡历乎吾前,皇帝王霸之兴替,春秋冬夏之代谢,阴阳五行之变化,风雷雨露之霁曀,山川草木之荣悴,惟意所驱,周流贯彻,融液摆落,盖左右逢源,略无毫发凝滞倚着之意,真所谓风流人豪者欤!使得从游于舞雩之下,浴沂咏归,毋宁使曾晰独见称于圣人。洙泗已矣,秦汉以来诸儒,无此气象。”高景逸曰:“伊川言康节如空中楼阁,他天资高,胸中无事,日日有舞雩之趣,未免有玩世意。”或问朱子:“学者有厌拘检、乐放舒、恶精详、喜简便,自谓慕尧夫,何如?”曰:“邵子这道理,岂易及哉!他胸襟中这个学,能包括宇宙,始终古今,如何不做得大,放得下。今人却恃个甚,敢得如此!”然则后人读其诗,特以曾点相拟,亦未为知康节。
  康节诗钞
  闲吟四首
  平生如仕宦,随分在风波。所损无纪极,所得能几何。
  既乖经世虑,尚可全天和。樽中有酒时,且饮复且歌。
  予年四十七,已甫知命路。岂意天不绝,生男始为父。
  且免散琴书,敢望大门户。万事尽如此,何用过忧惧。
  居洛八九载,投心唯二三。相逢各白首,共坐多清谈。
  人事已默定,世情曾久谙。酒行勿相逼,徐得奉醺酣。
  欲有一瓢乐,曾无二顷田。丹诚未贯日,白发已华颠。
  云意寒尤淡,松心老益坚。年来疏懒甚,时忆旧林泉。
  高 竹
  高竹临清沟,轩小亦且幽。光阴虽属夏,风露已惊秋。
  月色林间出,泉声砌下流。谁知此夜情,邈矣不能收。
  高竹碧相倚,自能发余清。时时微风来,万叶同一声。
  道污得夷理,物虚含远情。阶前闲步人,意思何清平。
  高竹如碧幢,翠柳若低盖。幽人有轩榻,日夜与之对。
  宇静觉神开,景闲喜真会。与其丧吾真,孰若从吾爱。
  高竹数十尺,仍在高花上。柴门昼不开,青碧日相向。
  非止身休逸,是亦心夷旷。能知闲之乐,自可敌卿相。
  秋 游
  八月光阴未甚凄,松亭竹榭尤为宜。
  况当昼夜初停处,正是炎凉得所时。
  明月入怀如有意,好风迎面似相知。
  闲人歌咏自怡悦,不管朝廷不采诗。
  ……

前言/序言

  作者自序:
  宋儒金履祥辑有《濂洛风雅》一编,上自濂溪、康节、横渠、二程,下迄宋末,凡近五十人。采其辞、赋、箴、铭、诫、赞、诔、祭、诗、歌、乐府诸体四百数十首,分为六卷。唐良瑞为之序,有曰:“味其诗而溯其志,诵其词而寻其学;言有教,篇有感。”余之斯钞,略近其意,而体裁不同。专钞诗篇,他皆不及。又仅于宋、明、清三代取康节、晦庵、白沙、阳明、景逸、桴亭六家,每家钞逾百首。读者进而窥其全集,又进而旁及诸家,庶知理学宗旨,本在陶铸性情,扢扬风雅,固不如一般所疑,其言则勃窣理窟,其人则木强枯槁,拘谨狭隘,以不近人情相讥,是为不知理学之真。
  理学者,所以学为人。为人之道,端在平常日用之间。而平常日用,则必以胸怀洒落、情意恬淡为能事。惟其能此,始可体道悟真,日臻精微。而要其极,亦必以日常人生之洒落恬淡为归宿。至于治平勋业,垂世著作,立功立言,斯则际会不同,才性有异,亦可谓是理学之余事,不当专凭以作一概之衡量。
  斯钞一以显示作者之日常人生为主。所钞六家,固皆一代之魁杰,理学之宗师,外论其时代,内窥其性情,既已各别不同,其论学宗旨,亦复相殊互异。然观其平常日用间之胸怀意境,洒落恬淡,则大体相若。可证此乃理学家之共同向往与其共同躬修之所在。其所钞之第二标准,则为诸家之论学语。以此论诗,若所不宜,然亦见理学诗之一种特殊面貌,可备诗中之一格。至于格律声色,为一般论诗者所重,斯钞转不经意。然即以诗言,此六家在宋、明、清三代诗人中,亦可列上选而无愧。
  康节诗最为创新,诚可谓之是理学诗。白沙有意追摹。然两人一居城市,一隐海滨。康节于物理、史迹,研穷广泛,著述亦丰,数学尤其绝业;而白沙则一片空明,除刻意吟诗外,其他似少厝意。然明代理学家,每以白沙、阳明并称。可见理学重在人生日用。而人生日用之所重,则在其情怀境界。白沙乃以一诗人而高踞理学上座,可窥此中消息矣。
  晦翁诗淡雅淳古,上规《选》体。跨越宋、唐,卓然不伦。以诗人标准言之,晦翁亦为巨擘。阳明早年溺意辞章,其诗亦诗人之诗也。两家原集皆以年代编次。兹所钞《远游篇》,乃晦翁十九岁所作;《写真》一绝,距其易箦仅一月;首尾宛然。其诗集不啻其年谱,惟亦间有参差。如第十卷诸诗,与“乐府”同帙,皆编在九卷《写真》一绝之后,知乃随后络续所收。又如《追和陆子寿》一诗,应在两人铅山再晤时,而编入鹅湖初会之年。斯钞只仍原集次序,未能一一加以辨正。阳明诗分编标题,最为明白。读者能将两家年谱与诗集并读,则各诗中之时地与其本事,皆可一一考索。今亦未能逐篇诠注,以待读者之自寻。又两家思想学问之与年俱进,有一诗之微,旁见侧出,可以补年谱、文集之不足者。如阳明《江西诗太极岩》“始信心非明镜台”之句,足与其天泉桥“四句教”相阐发,此则脱口而出,不易得之文集、语录中也。
  景逸不多作诗,其遗书亦鲜流传,故斯编特多加钞录。其论学在朱、王之间。中年以后,杜门隐沦,迹近邵、陈。然其诗率真清淡,乃亦与邵、陈之绚烂纵肆有别。三家原集,皆以诗体分,不以年代编,此钞亦一一仍之。
  六家中惟桴亭遭遇特酷。生值易世,坚贞不仕。生事穷窘,茹苦更深。故其诗多幽忧沉痛之辞。然其近于入屈者,亦终自归于陶。其心情之洒落恬淡,亦与前五家无殊致。桴亭诗编年可与年谱并读,一如朱、王。斯编亦摘录特多,以见明遗民在当时生活之一斑。
  读者得斯钞,可供进窥理学一新门径。若摆弃理学观点,纯以诗求,诗以言志,亦可以真得《风》《雅》之遗响。果能忘其为诗,一吟一咏,直向自己性情日用中反身默会,则诚如程伊川言:“未读《论语》前是此一人,读《论语》后将会另是一人,此始为善读《论语》。”斯钞窃亦有意于此,以待读者之善求。


《理学六家诗钞》:宋明儒学思潮下的诗歌风貌 《理学六家诗钞》是一部深具价值的诗歌选本,它不仅收录了宋明时期六位重要的理学大家所创作的诗歌,更通过这些诗歌,生动地展现了理学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学的紧密联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本书以精校本的形式呈现,力求还原原作的准确性,并辅以详实的解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作品的精髓。 本书所选取的“理学六家”,并非随意指定,而是根据他们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代表性而精心遴选。这六位大家分别是: 第一位: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宋代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是北宋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其《太极图说》和《通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提出了“无极生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以及“五行、阴阳、水火、木金、刚柔、寒暑、动静、仁义礼智信”等概念,对后世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诗歌创作上,周敦颐的诗风质朴自然,意境清幽,常以山水田园为描摹对象,寄托其人生哲学和宇宙观。他的诗句中,时常流露出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本源的探求。例如,他笔下的《爱莲说》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早已渗透入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而这种超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品格,也常常在他的一些诗歌中得以体现。周敦颐的诗歌,如同一股清泉,洗涤着人们浮躁的心灵,引导人们回归内心的宁静与纯粹。他并非刻意为赋诗而作,而是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体悟,自然而然地流淌于笔端,呈现出一种“清水芙蓉”般的天然之美。 第二位:张载 张载,字子厚,宋代眉县(今陕西眉县)人。他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是关学(也称横渠学派)的创始人。张载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抱负,以及“横渠四句”——“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视,独得于斯”——闻名于世。他的哲学思想强调“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气”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生成万物,并最终复归于虚。 在诗歌领域,张载的诗作往往带有浓厚的哲理色彩,他的诗歌是他哲学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他的诗句力求精炼,意蕴深厚,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阐释其宇宙观和人生哲学。例如,他对于“天人合一”的理解,以及对于个体在宇宙洪流中的定位,都能够在他的诗歌中找到印记。张载的诗歌,有时显得沉雄壮丽,有时又充满哲思的冷静,他试图在诗歌中搭建起连接个体精神与宏大宇宙的桥梁,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他用诗歌的韵律,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使得那些深奥的道理,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感受。 第三位:程颢 程颢,字伯淳,北宋哲学家,与弟弟程颐并称为“二程”。他是洛学(也称关洛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强调“天理”,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人心的本体。他主张“仁者爱人”,重视道德修养,认为通过格物致知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程颢的诗歌,充分体现了他“天理”思想的温润与仁爱。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主,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他对人生、道德的深刻体悟。他笔下的花鸟虫鱼,山川河流,都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和灵性,展现出一种勃勃生机与盎然情趣。程颢的诗歌,没有激烈的言辞,也没有晦涩的道理,而是以一种舒缓、平和的姿态,将“天理”的温厚、仁爱的精神,悄然地融入读者的心中。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以及人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诗歌,如同一阵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的心灵,带来温暖与希望。 第四位:程颐 程颐,字正叔,与哥哥程颢同为“二程”,是洛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比程颢更为严谨和系统地阐述了“天理”思想,提出了“万物皆理”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了“格物致知”的方法。程颐的学说对后世朱熹理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程颐的诗歌,相较于其兄,可能更显理性与凝练。他的诗句往往寓意深刻,富含哲理,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深邃的思想。他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描绘自然现象的规律性,来阐释其对“理”的理解。程颐的诗歌,如同一位沉思的智者,用冷静的笔触,剖析着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他的诗歌,或许不像程颢那样充满温情,但却有着一种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引导读者在字句的背后,去追寻那永恒不变的“天理”。他用诗歌的形式,将自己严密的哲学体系,以一种更具艺术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五位:朱熹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理学集大成者,集宋明理学之大成,创立了程朱学派。朱熹的哲学思想系统而庞大,他继承和发展了“天理”思想,提出了“理气论”,认为“理”是形而上的本体,“气”是形而下的物质。他对“格物致知”的解释尤为重要,强调通过穷究万物之理来认识真理。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朱熹的诗歌创作也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兼具理学家的理性与诗人的感性,既有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又不乏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的细腻描摹。他的诗歌,常常带有强烈的道德感和教育意义,他将自己对“理”的追求,对道德的坚守,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融于诗句之中。朱熹的诗歌,犹如一座宏伟的殿堂,展现出他博大精深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他的诗歌,既有“劝君莫辞辛勤劳,一年辛苦,亦有报”的现实关怀,也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升华。他的诗歌,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精神的洗礼。 第六位:陆九渊 陆九渊,字子静,宋代哲学家,与朱熹并称为“朱陆”,是心学的开创者之一。他主张“心即理”,认为人的内心本身就蕴含着万物的道理,不必向外寻求。他强调“发明本心”,认为通过反观自心,就可以体悟到天理。 陆九渊的诗歌,与他的哲学思想一样,更加注重个体的精神体验和内心的感悟。他的诗风可能更加自由奔放,情感充沛,追求一种心灵的解放和精神的超越。他可能更善于通过描绘内心的情感起伏,来展现其“心即理”的哲学观念。陆九渊的诗歌,仿佛是一首首灵魂的独白,邀请读者一同进入那个纯粹而广阔的内心世界。他的诗歌,不拘泥于外物,而是直指人心,引导人们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无穷无尽的光辉。他用诗歌的语言,将那玄妙的“心学”变得触手可及,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源自内心的力量和自由。 《理学六家诗钞》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理学思想如何在诗歌这一文学形式中得到生动而具象的表达。通过这些诗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 哲学思想的诗意化表达: 六位大家虽然都深耕于理学,但他们的诗歌却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宇宙生成论的描绘,有的侧重于道德伦理的宣扬,有的侧重于心灵体悟的抒发。这些抽象的哲学概念,通过诗歌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士人精神世界的展现: 理学家的诗歌,往往是他们人生哲学、道德追求和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在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作为士人的抱负、忧患、超脱与坚持。 文学与哲学的互动: 本书揭示了文学与哲学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可以激发文学创作的灵感;而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又能有效地传播和深化哲学思想。 历史文化背景的映照: 诗歌是时代的镜子。通过这些诗歌,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宋明时期理学思潮的盛行,以及这种思潮对当时社会文化、文人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本书的“新校本”性质,意味着它在文本的准确性上做了严谨的工作。在校勘、注释等方面,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可靠、最权威的版本。这对于研究理学史、宋明文学史,乃至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学术馈赠。 总而言之,《理学六家诗钞》是一部集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诗歌选集,更是一部理解宋明理学思想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之间深刻联系的必读书籍。通过品读这六位大家充满智慧与情怀的诗篇,读者将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深刻含义,并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理学六家诗钞(新校本)》真的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文学有了全新的认知。我之前对“理学”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比较抽象、偏向思辨的层面,觉得离生活太远,甚至有点枯燥。但钱穆先生的这部著作,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他巧妙地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几位最重要的理学大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并通过解读他们的诗作,来展现他们思想的演进和精神的特质。这种方式,真的非常非常吸引人。我本来以为诗歌就是写写景、抒抒情,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诗歌也可以承载如此厚重的哲学思想。钱穆先生的解读,既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又充满了人文关怀,他能够把那些深奥的哲学概念,比如“天人合一”、“格物致知”、“心即理”等等,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与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联系起来。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跟随着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一起,在他们的诗歌里,去感受他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去体会他们那种追求真理、完善人格的执着。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内在的生命力和智慧,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评分

坦白说,初拿到这本《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简体版):理学六家诗钞(新校本)》时,我并未抱有多大的期待。我总觉得,学术著作,尤其是关于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流于学院派的空谈。然而,钱穆先生的文字,却有着一种别样的力量,它如同温润的玉石,不张扬,却自有其光华。这本书,聚焦于理学发展史上几位关键人物的诗歌创作,这本身就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且引人入胜的视角。我一直认为,思想和艺术是相辅相成的,而理学大家们留下的诗篇,恰恰是他们哲学思想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钱穆先生的解读,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娓娓道来。他对诗句的考证、对典故的阐释,都严谨而细致,但更令人称道的是,他能够将这些学术性的内容,与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哲理融为一体,让读者在品味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思想深度。例如,书中对程颐诗作中“动心忍性”的阐释,以及对朱熹诗中“天理”的体悟,都让我感受到了这些思想家在面对人生挑战时,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历史的厚重感,更在于其内在的智慧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探索,而理学,正是这种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

不得不说,这套《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简体版):理学六家诗钞(新校本)》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令人心动的学术著作之一。它不同于我以往接触的那些充斥着学术术语、需要反复推敲才能理解的“硬核”研究,而是以一种极为温和、亲切的方式,引导我走进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钱穆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大家风范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细腻。他并没有直接给我灌输“理学是什么”,而是通过解读理学大家们的诗歌,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地去感受、去理解。书中对张载“横渠四句”的解读,让我对“为天地立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学者的抱负,更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读到陆九渊的诗,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吾心即是宇宙”那种豁达与自信,那种内求的坚定。先生对这些诗歌的解读,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分析,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他能捕捉到诗句背后创作者的情感起伏、思想轨迹,并将之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理解的语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诗歌不仅仅是抒情言志的工具,更是思想的载体,是哲学思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这些诗歌,我得以窥见理学大家们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他们的困惑、他们的追求,他们的顿悟。

评分

读完这套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特别是其中的《理学六家诗钞(新校本)》,真是如饥似渴,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思想深邃殿堂的大门。钱穆先生的文笔,不像我之前读过的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充满了温润的学人情怀,每一个字句都经过深思熟虑,又如同春风化雨般渗透进读者的心脾。这本《理学六家诗钞》尤其让我感佩,它不仅梳理了理学发展脉络中几位至关重要的思想家,更是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他们诗歌创作与哲学思想之间那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原本以为理学是枯燥的学术概念,但在先生的引导下,我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诗词中流淌着对宇宙人生的深刻体悟,对道德修养的执着追求。先生对诗句的解读,常常能触及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对于周敦颐的《爱莲说》,我曾熟读,但从未如此深刻地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君子品格和人格理想。钱穆先生不仅解释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字面意思,更将其升华为一种超越世俗、坚守道义的精神象征,这让我对“君子”二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又如,程颢、程颐兄弟在诗词中所展现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及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愿,都在先生的笔下变得触手可及,不再是遥远的哲学口号,而是饱含生命激情的呐喊。这本书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学问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对人生真谛的追寻,是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探索。

评分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简体版):理学六家诗钞(新校本)》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超预期。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颇感兴趣,但常常在浩瀚的史料和繁复的理论中迷失方向,不知从何入手。这次阅读,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钱穆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洞察力,将理学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通过诗歌这一载体,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对朱熹、陆九渊等大家的作品进行精细的校勘和深入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他们在面对人生困境、哲学难题时的挣扎与升华。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先生在分析这些理学大家诗作时,并非停留在表面的字词句意,而是层层剥开,直抵其思想内核。他能够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如“格物致知”、“心即理”,与诗歌中具体的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巧妙地联系起来,让读者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例如,先生对朱熹诗歌中“穷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的阐释,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其哲学理念。书中对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如“心学”与“理学”的差异,也通过对他们诗歌创作风格和侧重点的分析,变得清晰明了,不再是教条式的理论对比。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并非是陈旧的古董,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智慧结晶,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传承。

评分

书收到了,有塑封,干净整洁,简装版,慢慢学习,好评!

评分

发货快,一如既往地好。钱先生的书值得认真研读。

评分

钱穆先生的书,可以看看,不错的选择。

评分

宗师的书,必须得读

评分

第二,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评分

好书,钱穆的书有值得购买与细读。

评分

九十九买十本这个活动我很喜欢,买了很多次,花了已经过千了,不过还是想囤下去,哈哈哈⊙▽⊙商品基本都很好,没有太大的瑕疵,可以接受。我要把书架装满!

评分

京东物流赞一个,书来的时候完好无损。再说双溪独语,说是讲义,其实娓娓道来,让人在欣悦之余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钱穆先生的书,基本上买全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