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下的IT战略和IT实务
结合丰富的经验和案例,116个主题完整呈现CIO工作框架
CEO和CIO必备手边书
野村综合研究所集体智慧
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谢康 作序推荐
深入浅出图解IT管理+IT架构+IT实践——
IT战略的制定流程
IT成本的分析方法
IT人才培养的“五大壁垒”
外包商利用模式
系统故障的应对
支持云计算的系统基础架构技术
IT创新的实践案例
运用IT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序章 1
CIO应统管的7大领域 2
CIO的定位与辅佐体制 4
对CIO的期待:创造新价值 6
第1部分 IT管理 9
第1章 IT战略·治理
1.1 IT战略的定位 10
1.2 IT战略的概要 12
1.3 IT战略的制定流程 14
1.4 IT战略制定与信息运用能力的强化 16
1.5 确立IT治理 18
1.6 确立IT治理所需的工作 20
1.7 IT治理的推进体制 22
1.8 IT战略与IT部门的评估 24
第2章 IT投资·成本管理
2.1 IT投资的特征与分类 26
2.2 IT投资相关职责与责任的明确化 28
2.3 通过IT投资创造价值的过程 30
2.4 关于IT投资评估 32
2.5 IT投资组合计划的评估方法 34
2.6 个别IT投资计划的评估方法 36
2.7 个别IT投资成果的评估方法 38
2.8 IT投资组合成果的评估方法 40
2.9 IT成本的管理方法 42
2.10 IT成本的分析方法 44
2.11 IT成本的标杆分析 46
2.12 IT成本合理化措施 48
2.13 对用户部门收费 50
2.14 IT资产组合 52
专栏 CIO到底是何方神圣? 54
专栏 什么才是正常的IT支出? 55
第3章 IT组织·人才
3.1 探讨有关运营IT的组织和人才的课题 56
3.2 与IT运营相关的内部协作体制 58
3.3 与IT运营相关的IT部门内部的职责划分 60
3.4 不同类型的IT组织形态 62
3.5 作为“业务伙伴”的IT部门 64
3.6 IT部门的功能强化与组织、人才 66
3.7 企业所需要的IT人才标准 68
3.8 IT人才的获得、培养 70
3.9 IT人才培养的“五大壁垒” 72
第4章 资源组织战略
4.1 资源组织战略的探讨步骤 74
4.2 外包商利用模式的探讨 76
4.3 外包中应注意的风险 78
4.4 外包开始前的准备流程 80
4.5 与外包商进行合同谈判时的注意点 82
4.6 服务水平管理的实践 84
4.7 外包服务期满后的应对措施 86
4.8 未来的外包商利用模式 88
专栏 IT投资能够带来业绩增长吗? 90
专栏 IT行业=3K? 91
第5章 IT服务管理
5.1 以业务部门的角度定义IT服务 92
5.2 SLA、OLA的制定与持续监控 94
5.3 容量与可用性的监控 96
5.4 供应商管理 98
5.5 提高系统改造的效率 100
5.6 系统故障应对 102
5.7 查明系统故障的原因并制定对策 104
5.8 IT服务的组成信息的统一管理 106
5.9 利用云计算等外部服务时的服务运营 108
5.10 IT服务的评估、改善和中止 110
第6章 IT风险管理
6.1 IT风险的分类 112
6.2 信息安全风险的应对机制 114
6.3 信息安全对策的种类 116
6.4 推进信息安全对策的基本思路 118
6.5 对集团子公司信息安全对策的支援 120
6.6 信息安全对策的趋势 122
6.7 IT部门在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中的职责 124
6.8 业务恢复中系统层面的应对措施 126
6.9 东日本大地震所揭示的与业务连续性相关课题 128
专栏 在系统改善中运用群众智慧 130
专栏 如何有效利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131
第2部分 IT架构 133
第1章 IT架构模型
1.1 何为IT架构模型 134
1.2 IT架构的决定方法 136
1.3 经营课题与IT架构模型的对应关系 138
1.4 能够有效削减成本的IT架构 140
1.5 支持全球化的IT架构 142
1.6 提高竞争力的IT架构 144
1.7 何为能够长期运用的IT架构 146
第2章 IT架构标准
2.1 IT架构标准的必要性 148
2.2 通过EA 实现整体优化 150
2.3 业务架构(BA)的组成与管理 152
2.4 数据架构(DA)的标准化 154
2.5 应用架构(AA)的标准化 156
2.6 技术架构(TA)的标准化 158
2.7 实现整体优化的方法 160
2.8 整体优化的IT工作实践 162
2.9 IT架构师的培养 164
专栏 如何避免在IT上失败 166
专栏 难以两全的品质和速度 167
第3章 “超上游工程”的推进方法
3.1 超上游工程与IT架构设计 168
3.2 现状、课题分析及其手法 170
3.3 系统化构思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172
3.4 系统化计划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174
3.5 需求定义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176
3.6 IT架构的设计流程 178
3.7 引入软件包产品时的注意事项 180
第4章 构成IT架构的技术要素
4.1 主要的应用程序技术 182
4.2 商用软件包 184
4.3 数据仓库与商业智能 186
4.4 主数据管理 188
4.5 系统基础架构的技术趋势 190
4.6 支持云计算的系统基础架构技术 192
4.7 实现高速处理的系统基础架构技术 194
4.8 支持业务变化的系统开发技术 196
专栏 不要被流行词汇所迷惑! 198
专栏 云计算运用中的陷阱 199
第3部分 运用IT带动企业成长 201
第1章 运用IT支持企业全球化
1.1 CIO应关注的全球化业务中的两大动向 202
1.2 适应市场和据点成长阶段的IT管理 204
1.3 把握新兴国家市场的成长速度 206
1.4 开拓新兴国家时所应采用的IT架构 208
1.5 实现全球协同效应的IT蓝图 210
1.6 实现全球协同效应的IT架构 212
1.7 实现全球协同效应的IT管理 214
1.8 实现地域内有效的IT管理 216
1.9 由地域统管组织提供IT共享服务 218
1.10 IT共享服务的实现步骤 220
1.11 IT部门运营体制的全球化 222
1.12 全球化IT人才的获得 224
第2章 运用IT提高企业竞争力
2.1 运用IT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点 226
2.2 强化客户接触点的IT架构 228
2.3 多渠道联动中的注意事项 230
2.4 前台强化型架构的应用案例 232
2.5 明确能为企业带来竞争力的核心功能 234
2.6 嵌合型IT架构的实现 236
2.7 水平划分型架构的应用案例 238
2.8 垂直划分型架构的应用案例 240
专栏 提高对“移动”和“社交”的敏感度 242
专栏 为什么信息共享难以推广 243
第3章 运用IT实现企业创新
3.1 IT创新的类型 244
3.2 IT创新的实践案例 246
3.3 通过“设计思考”实现IT创新 248
3.4 “设计思考”的应用案例 250
3.5 催生IT创新的实验室 252
3.6 讨论实验室和实践实验室的建立 254
3.7 化身为创新型组织 256
专栏 向发祥于欧洲的“未来中心”学习 258
后记 260
译后记 262
执笔者一览 264
参考文献 268
索引 270
专业中的通俗与通俗中的专业
在大量的首席信息官(CIO)的出版物中,要想找一本既通俗易懂又专业的手册类图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株式会社野村综合研究所在ITValue和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协助下,将2012年在日本发行的《图解CIO工作指南》一书翻译出版,为我实现这个愿望提供了机会。阅读完这本工作指南后,我感到最大的收获是这是一本专业中的通俗读物,又是通俗读物中的一本专业指南。在这本书中,野村综合研究不仅从自身的成功案例中提炼指导建议,而且展示出他们在CIO理论基础领域的探索结果,较好地实现了CIO理论与CIO实践的结合,充分反应了本书的专业性。同时,本书在出版编辑和内容安排上,形成了一页内容对应一页图表的方式,真正从可读性和易用性上下功夫,充分展示了出版者对通俗性的追求目标。
具体地说,本书从基础和实用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入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了对CIO工作的指导。这部书围绕IT管理、IT架构与IT实践三个主要议题,涵盖了大数据与云计算时代的IT战略和IT实务。
首先,CIO应通过行业分析与流程分析,协助企业CEO或业务领导明确战略。CIO围绕企业业务战略来思考,保持对企业业务战略定位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我们知道,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定位,战略定位的关键有二,一是明确企业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即所谓的“在哪里”的问题,二是确定企业未来将实现的目标,即所谓的“去哪里”的问题。在了解企业战略定位后,CIO应深刻洞察全球IT发展趋势和主流方向,不是将自身拥有的工具推销给企业决策者,而是在众多技术和模式中,选择与企业战略最匹配的IT工具推销给企业决策者,这就涉及到企业IT战略的问题。应当说,业务流程分析、企业战略定位、企业IT战略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均属于IT管理的范畴。
其次,在企业IT战略指导下,CIO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团队智慧,建立与企业IT战略最匹配或最合适的IT架构,而不是最贵的或最便宜的IT架构。为实现IT架构的有序建设,需要对IT需求进行分析,并根据需求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和项目管理制度,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则分别属于IT架构与IT实践的范畴。
最后,在中国众多的CIO实践经验分享中,有两个关键点需要获得更为普遍的重视,一是CIO如何取得CEO的信任和支持,这需要CIO具备相应的领导力。在这里,领导力更多地体现在CIO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情商比智商重要,关系比知识重要;二是CIO如何通过有效的IT规划来实现两个具体的管理目标,即达成共识和明确需求。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CIO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在企业内部与高层达成某些共识,与企业各部门负责人之间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同时,不断细化和明确企业的具体的IT需求,能够将企业的IT需求明确无误地“翻译”给软件提供商或其他合作伙伴。在这个过程中,CIO同样需要的是情商而不是智商。知识本身无好坏之分,但不同的人对知识的把握则有水平高低之别。正是这种差别,有的CIO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有的则只能抱怨IT经费不足。因此,建议高层重点阅读本书关于管理方面的建议。建议中层管理者重点关注管理和实践部分,建议IT技术人员重点阅读关于架构方面的论述。
可以说,对于想改变现状或创新的CIO,这是一本有价值的专业指南,它相当于一本字典。当你面对专业的困惑问题找不到答案时,不妨翻翻相应的内容,而不必一下子将这部手册从头读到尾。而对于刚刚履新的CIO来说,该书是一本当你无所适从时指导你找到前进方向的指南。
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谢康
2013年11月24日于广州
读完《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简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 IT 领袖的“修炼秘籍”。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对于我这样身处科技行业,但并非直接管理 IT 部门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让我能更好地理解企业 IT 运作的深层机制。 书中关于“战略规划与愿景设定”的部分,真的非常触动我。它没有空泛地谈论“未来”,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价值链分析”和“生态系统构建”的图示,清晰地展现了 IT 如何从一个支持部门,蜕变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业务与 IT 融合”时,提出的“共创”理念。它强调了 CIO 需要打破部门壁垒,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定义和实现 IT 目标。这种协同作战的思路,让我对现代企业如何实现高效运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这一章节,更是让我的“技术焦虑症”得到了一定缓解。它没有推荐具体的某一种技术,而是提供了一套“选择框架”,引导读者思考“业务需求”和“技术成熟度”之间的平衡。书中关于“云原生”、“微服务”等前沿技术的解读,非常到位,而且是用一种“化繁为简”的方式呈现,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其核心价值。它还特别强调了“可伸缩性”和“韧性”的重要性,这对于构建能够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 IT 架构至关重要。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成本效益分析与投资回报”方面,也提供了非常详实的指导。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花多少钱”的层面,而是教你如何“花对钱”,如何量化 IT 投资的价值,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管理”。书中提出的“总拥有成本(TCO)”和“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V)”等概念,让我明白 IT 投入不仅仅是成本,更是一种战略性投资。这种财务视角,对于很多技术出身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补充。 最后,“变革管理与持续改进”这部分内容,简直是为任何面临组织变革的企业量身定做的。它深刻剖析了变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强调了“沟通”和“赋能”在变革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持续学习”和“迭代优化”来确保变革的成功。总而言之,《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提升了我对 IT 管理的理解,更让我看到了 IT 在现代企业中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作为一个对企业管理和技术发展有着浓厚兴趣的非 IT 专业人士,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全面理解 CIO 角色的书籍。《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绝对是我的最佳选择。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清晰,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战略、管理和领导力的综合指南。 书中关于“战略性 IT 规划”的部分,真的让我茅塞顿开。它用一系列精美的图表,将复杂的战略思考过程可视化,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 CIO 是如何将企业的愿景转化为具体的 IT 战略的。我特别欣赏它在探讨“价值链优化”时,提出的“内外兼修”的理念,即一方面要优化内部 IT 运营效率,另一方面要利用技术驱动外部业务创新。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让我看到了 IT 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技术创新与趋势分析”这一章,内容非常前沿且实用。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名词的堆砌,而是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企业业务模式的潜在影响。书中关于“技术风险评估”和“投资回报预测”的讨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提醒我们,在拥抱技术的同时,也要保持审慎,确保技术投资能够带来切实的业务价值。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在“组织变革与文化建设”方面,也提供了非常深刻的见解。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实施变革,更是关于如何“引导”和“激励”组织成员去拥抱变革。书中关于“沟通策略”、“利益相关者管理”以及“创新文化营造”的论述,都非常贴合实际,让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 CIO 如何成为变革的“灵魂人物”。 最后,“风险管理与业务连续性”这一部分,更是让我深感不安又庆幸。在如今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CIO 的责任重大。书中关于“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以及“灾难恢复”的详尽介绍,让我认识到 IT 部门在保障企业稳健运营方面的重要性。它提供了一套“预防与应对”的框架,帮助 CIO 们构建起坚实的“安全盾牌”。总而言之,《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提升了我对 IT 管理的理解,更让我看到了 IT 在现代企业中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作为一个在企业中长期从事业务分析工作的人,我对 IT 部门总是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只关心 IT 能不能满足我们当下的需求,却很少去理解 IT 部门背后的运作逻辑。《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这种认知。它就像一扇窗,让我窥见了 CIO 这个职位背后蕴含的巨大智慧和责任。 书中关于“企业 IT 战略与业务目标对齐”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没有像许多技术书籍那样,从技术本身出发,而是从“业务价值”出发,深入探讨了 CIO 如何将 IT 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我尤其欣赏它关于“价值流分析”和“客户体验提升”的案例,这些都让我明白,IT 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业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它还强调了“持续的对话”和“共同的愿景”,这对于打破业务和 IT 之间的隔阂至关重要。 “技术赋能与数字化转型”这部分内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关于采用新技术,更是关于如何利用技术重塑业务模式,实现“颠覆式创新”。书中对“数据驱动决策”的强调,让我看到了数据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价值。它还探讨了“敏捷开发”和“DevOps”等先进的管理方法,这让我理解了为何一些企业能够如此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 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本书在“ IT 组织架构与人才培养”方面,也给出了非常详实的指导。它不仅仅是关于招聘,更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高绩效”、“创新型”且“持续学习”的 IT 团队。书中对“领导力模型”、“团队协作”以及“知识共享”的论述,都非常具有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一个成功的 IT 部门,离不开优秀的团队和开放的文化。 最后,“ IT 风险管理与合规性”这章,让我对 CIO 的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CIO 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安全策略”以及“业务连续性计划”的介绍,都非常具体和实用。它让我看到了 CIO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障企业的信息资产安全。总而言之,《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提升了我对 IT 管理的理解,更让我看到了 IT 在现代企业中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哇,我刚刚读完《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简直太惊喜了!虽然我不是CIO,但我是个对企业 IT 战略和管理非常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内容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如何用技术驱动业务增长,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创新且具有前瞻性的 IT 部门。 开篇就以非常宏观的视角,阐述了 CIO 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书中并没有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图解,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比如,在讲到“IT 治理”时,它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 IT 治理比作企业航行中的“灯塔”和“航海图”,清晰地勾勒出 IT 决策需要遵循的框架和原则。这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为什么 IT 治理如此重要,它不仅仅是流程,更是战略的保障。 接着,书中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敏捷开发”和“DevOps”的章节,没有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企业如何通过这些方法论,加速产品迭代,提升客户满意度。它还强调了“数据驱动决策”的重要性,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了数据分析如何帮助 CIO 做出更明智的资源分配和风险管理决策。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讨论了如何平衡“短期效益”和“长期投资”,这对于任何希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这本书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人才管理与组织文化”。这部分内容非常务实,比如如何吸引和留住顶尖的 IT 人才,如何构建一个鼓励创新和协作的团队文化,以及如何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组织变革。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人”的因素,这往往是许多 IT 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书中提出的“赋能型领导力”理念,让我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团队的潜力,而不是简单地下达指令。 最后,这本书的“风险管理与合规性”章节也做得非常出色。在信息安全日益严峻的今天,CIO 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它不仅讨论了传统的网络安全威胁,还深入分析了数据隐私、知识产权保护等新兴风险。它提供的“风险评估矩阵”和“合规性检查清单”非常实用,能够帮助 CIO 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总而言之,《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是一本集战略高度、实践深度和图解易懂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对 IT 管理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作为一名在企业中与 IT 部门打交道多年的普通员工,我一直对 CIO 这个角色充满好奇。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时,我立刻被它的名字吸引了,想着或许能从中一窥究竟。读完之后,我只能说,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 IT 管理的认知,它就像一本“秘籍”,让我看到了 CIO 们是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 书中的“企业数字化战略与路线图”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没有停留在“我要做什么”的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要做”,以及“如何才能做到”的根本。它用非常直观的图例,展示了 CIO 如何将宏观的商业目标,转化为具体的 IT 战略,并且绘制出清晰的实施路径。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价值创造”时,强调的“赋能业务”和“驱动创新”两个核心维度。这让我明白,CIO 的工作远不止于维护系统,更是要成为业务的“催化剂”。 “技术创新与新兴趋势”的章节,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热门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它并没有盲目推崇某种技术,而是引导读者思考“技术如何服务于业务”,以及“如何评估技术的成熟度和潜在风险”。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讨论“技术债务”时,提出的“未雨绸缪”的理念,这让我意识到,任何技术的选择都需要长远的眼光。 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这本书在“ IT 组织架构与人才发展”方面,也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它不仅仅是关于招聘和培训,更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协同”且“持续学习”的 IT 团队。书中关于“工程师文化”、“敏捷团队”以及“跨职能协作”的论述,让我看到了未来 IT 团队的发展方向。它还强调了“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和“沟通能力”,这让我意识到,一名优秀的 CIO,不仅要有技术视野,更要有卓越的人文素养。 最后,“服务管理与用户体验”这一章,简直是为任何希望提升内部 IT 服务水平的组织量身定做的。它强调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及如何通过“流程优化”、“工具支持”和“持续反馈”来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书中关于“IT 服务管理(ITSM)”的讲解,非常到位,它让我也开始思考,我们公司内部的 IT 服务,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空间。总而言之,《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它不仅让我对 CIO 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启发。
评分很实用的书,对于管理方面很很独到的见解,建议一读
评分用了,,,质量不错,下次还来。。。。。
评分书是买来读的,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书的价值就远远超过其价格!学习中……
评分书中系统介绍了企业运用IT手段提高竞争力所必需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主要面向CEO或CIO等企业管理人士。
评分挺好的,速度很快
评分一般,
评分不错的书籍
评分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
评分看了,还不错,内容还是很实用的。很厚的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