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百科

吃的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興國 著
圖書標籤:
  • 美食
  • 烹飪
  • 食材
  • 菜譜
  • 飲食文化
  • 健康飲食
  • 營養
  • 傢常菜
  • 烘焙
  • 甜點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07005
版次:1
商品編碼:1155025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微博上受歡迎的人氣營養專傢王興國教授力作!
  46萬粉絲忠實閱讀! 用微博式的通俗語言,講述老百姓需要的營養學知識!
  細數200餘種常用食材的科學數據! 解析不同人群的營養需求! 中國人的營養聖經! 值得傢庭珍藏的保健讀本!

內容簡介

  本書是王興國老師多年臨床營養研究實踐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瞭人人都應該瞭解的營養學知識,是每個中國傢庭必備的健康之書。
  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包括膳食多樣化、飲食習慣、飲食安全、飲食誤區等營養學常識,詳細介紹瞭二百餘種傢庭常用食材的營養保健知識,更提齣瞭通過改變飲食習慣實現健康的對策;下篇則按照人群分類,針對孕産婦、寶寶、老年人、考生、“三高”人群等給齣瞭具體的飲食指導方案和健康調理要點。
  本書緊扣國內營養學熱點,緊貼中國人膳食結構與規律,內容豐富,段落精悍,兼具實用性。

作者簡介

王興國 主任醫師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大連市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大連市健康教育講師團專傢
大連市醫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
遼寜省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
遼寜省公共營養師職業技能鑒定專傢

近年來,共齣版飲食營養保健類著作18部,包括《吃齣健康很容易》、《八大平衡決定健康》、《食用油與健康》、《糖尿病飲食算算算》、《長胎不長肉》以及各種常見疾病飲食營養係列等。
經常在《生命時報》、《健康時報》、《健康報》、等報紙和《飲食科學》、《傢庭健康》等健康雜誌發錶營養保健科普文章。
新浪微博“營養醫師王興國”粉絲35萬。搜狐博客“營養醫師王興國的觀點”瀏覽量600餘萬。經常接受電視颱健康類節目采訪,參與錄製江蘇衛視《萬傢燈火》、遼寜電視颱《健康一身輕》、深圳衛視《天天養生》、大連電視颱《健康動起來》等飲食營養節目,還接受過中央電視颱新聞頻道及《焦點訪談》節目的采訪。曾在大連人民廣播電颱主持營養科普節目《王老師營養時間》4年多。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專業數據加科普寫法一直是王老師的寫作風格。過去他是一本書隻寫一個專題,這次發力寫瞭大“百科”。囊括瞭普通人閤理飲食原則,孕婦、嬰幼兒、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骨質疏鬆癥等常見疾病人群的飲食對策,還有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
  的確是一本名副其實的飲食百科。
   ——@臨床營養於康
  
  生活中總有點零碎時間,不妨看看王老師書中簡潔而又體貼的營養知識,無論是食材選擇還是營養搭配方麵,都能受益不少。不知不覺,自己也會成為一個健康飲食達人。
   —— @範誌紅原創營養信息
  
  本書除瞭對整體膳食的指導還有很多對具體食物的細緻點評導購(比如風味發酵乳、再製奶酪),文風平實中肯,用詞準確嚴謹。吃的百科,你值得擁有。
   ——@營養師顧中一

目錄

上篇 吃對食物?健康一生
—受益一生的營養學
第 1 章?吃的基礎課
1.飲食是一種態度/4
●食物要多樣化/4
食物越雜越健康/4
怎樣纔能獲得最營養的食物來源/4
●平衡膳食結構/5
什麼是平衡膳食結構/5
平衡膳食結構的做法/5
●最實用膳食指南/6
按照自己的情況來製訂膳食計劃/6
平衡膳食寶塔/6
膳食平衡也是可以調整的/8
膳食平衡的常見錯誤/8
2.七大類食物,怎麼吃/9
●五榖雜糧必不可少/9
什麼是五榖雜糧/9
五榖雜糧的功效/9
●粗細搭配好處多/10
什麼是粗糧和細糧/10
粗糧營養更豐富/11
粗糧有助於預防慢性病/11
吃多少粗糧最閤理/12
●話說豆類/13
豆類是什麼/13
豆類的功效/14
●非吃不可的大豆/15
大豆的7個特點/15
大豆製品推薦攝入量/16
豆腐是鈣的良好來源/17
值得推薦的豆漿/17
發酵大豆製品/18
●蔬菜的6項注意/18
足量攝入/18
減少營養素損失/18
提防亞硝酸鹽/19
烹調蔬菜要注意控製油和鹽/20
正確對待反季節蔬果/20
有毒蔬菜不能吃/20
●愛上綠葉蔬菜的11個理由/20
富含維生素C/21
富含β-鬍蘿蔔素/21
富含葉酸/21
富含維生素B2/22
提供較多維生素E/22
富含維生素K/22
富含鉀/22
含較多鈣/22
富含鎂/22
富含膳食縴維/23
能抗癌防病/23
●你不瞭解的食用菌/23
食用菌有哪些/23
食用菌有什麼健康價值/23
哪種食用菌營養價值最高/24
●水果的優勢/25
水果的優點/25
水果的選擇/25
水果的宜忌/25
●奶製品應天天喝/27
營養豐富的奶/27
奶的攝入量/27
喝奶後腹脹怎麼辦/28
低乳糖牛奶/28
低脂奶和脫脂奶/29
脫脂奶粉/29
巴氏牛奶(鮮牛奶)/29
超高溫消毒牛奶/29
調製奶/30
酸奶/30
風味發酵乳/30
奶酪和再製奶酪/31
牛奶飲料和酸奶飲料/31
牛奶是否可以被其他食物替代/31
為何有報道說牛奶對健康有害/32
●適量吃肉有益健康/33
肉類的營養/33
肉類的攝入量/34
魚類和海鮮是首選/34
要分散食用不要集中食用/34
健康吃肉的方法/34
●蛋類的攝入要閤理/35
蛋類的營養不可小覷/35
蛋類的攝入也要限量/36
3.事關重大的鹽和油/37
●少加鹽更健康/37
食鹽的營養價值/37
鹽的攝入不要過量/37
減少食鹽攝入的四項措施/38
增加鉀的攝入/40
●關於烹飪油/40
油的營養/40
油的重要性/40
油一定要限量/41
怎樣避免過量攝入食用油/41
適量吃好油,少吃壞油/42
4.水是最好的藥/43
●每天都要補水/43
水是生命之源/43
水的重要作用/43
每天水的飲用量/44
喝水的最佳方式/44
●酒要少飲/45
各類酒的特點/45
酒精的代謝/46
喝酒要講究方法/46
酒精的危害/47
少量飲酒/47
危險性飲酒/47
喝紅葡萄酒健康嗎/48
哪些人應該戒酒或者忌酒/48
●茶中的健康問題/49
茶的營養/49
不宜喝茶的人群/49
茶飲料不能代替茶/50
●咖啡的問題/50
喝咖啡的利/50
喝咖啡的弊/51
喝咖啡的量/51
咖啡的健康喝法/51
第 2 章?來,各色食物都吃一點
●主食/54
白麵粉和白大米/54
全麥麵粉/55
全麥麵包及其他全麥製品/56
糙米/56
米粉/57
糯米/57
黑米/57
小米/58
玉米/58
燕麥片和燕麥米/58
大麥米/59
雜糧粥和雜糧飯/59
綠豆/60
赤豆、紅蕓豆及其他雜豆/60
強化麵粉/61
掛麵/62
麵包/62
法棍/63
餅乾/63
粗糧餅乾/64
蘇打餅乾/64
方便麵/65
漢堡包/65
油條/66
蛋炒飯/66
燴飯/66
●綠葉或嫩莖/67
大白菜/67
油菜/68
上海青/68
菠菜/68
菜心/69
芹菜/69
韭菜/70
韭菜薹/70
生菜/71
芥菜/71
紅菜薹/71
木耳菜/72
萵筍/72
蘆筍/72
捲心菜/72
紫甘藍/73
魚腥草/73
豌豆尖/74
新鮮黃花菜/74
●茄果類蔬菜/74
番茄/74
青椒/75
●花類蔬菜/75
西藍花/75
菜花/76
●根莖類蔬菜/76
鬍蘿蔔/76
洋蔥/77
大蒜/77
黑蒜/78
●鮮豆類/78
四季豆/78
豇豆/78
新鮮蠶豆/79
毛豆/79
荷蘭豆/79
鮮扁豆/79
豆芽/80
●瓜類蔬菜/80
鼕瓜/80
節瓜/81
苦瓜/81
西葫蘆/81
黃瓜/82
南瓜/82
●食用菌/82
香菇/82
金針菇/83
木耳/83
蘑菇/83
●海藻類/84
紫菜/84
裙帶菜/84
●薯類/85
紅薯/85
紫薯/86
馬鈴薯/86
薯條和薯片/86
芋頭/87
荸薺/87
●其他/87
酸菜/87
香椿/88
魔芋製品/89
●水果/89
柑橘/89
葡萄/90
蘋果/90
西瓜/91
香瓜/91
草莓/91
獼猴桃/91
香蕉/92
芒果/92
桃/93
木瓜/93
棗/94
櫻桃/94
柚子/95
梨/95
菠蘿/95
山竹/96
哈密瓜/96
石榴/96
榴蓮/97
●大豆製品/98
豆漿/98
豆腐/100
豆腐乾/101
乾豆腐/102
腐竹/102
低鹽腐乳/102
豆豉/103
納豆/103
●堅果/103
大杏仁/103
核桃/104
開心果/104
西瓜子/105
葵花籽/105
花生/105
鮑魚果/106
榛子/106
碧根果和夏威夷果/106
闆栗/107
●魚類/108
鱸魚/108
草魚/108
鰱魚/109
鯉魚/109
鯧魚/109
石斑魚/110
馬鮫魚/110
梭子魚/110
帶魚/111
三文魚/111
黃花魚/112
鱈魚/112
魚丸/113
鹹魚/113
●其他水産/114
梭子蟹/114
海蝦/115
鮑魚/115
海參/116
基圍蝦/117
牡蠣與生蠔/117
蝦蛄/118
魷魚/118
蝦皮/119
海産乾貨/119
●蛋類/120
雞蛋/120
鴨蛋/121
鵪鶉蛋/122
●肉類/122
牛肉/122
牛腩/123
牛仔骨/123
豬瘦肉/123
排骨/124
豬肝/124
豬血/125
羊肉 /125
雞肉/127
鴨肉/127
火腿腸/127
臘腸/128
肥肉/128
●油脂/129
橄欖油/129
茶油/129
亞麻籽油/130
芝麻油/130
大豆油/131
花生油/131
玉米油/132
菜籽油/132
葵花籽油/133
棕櫚油/133
豬油/133
黃油或奶油/134
●調味品/135
醬油/135
加鐵醬油/136
醋/136
蘋果醋/137
低鈉鹽/137
無碘鹽/138
味精/138
雞精/139
濃湯寶/139
芝麻醬/140
黃豆醬/140
辣椒醬/140
番茄醬和番茄沙司/141
沙拉醬/141
蝦醬/142
蠔油/142
料酒/142
嫩肉粉/142
榨菜/143
●其他/143
蘇打水/143
骨頭湯/144
白開水/145
蜂蜜/145
涼粉和涼皮/146
藕粉 /146
第 3 章?自我保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日三餐安排好/150
早餐/150
午餐/150
晚餐/151
加餐(零食)/151
●上班族的午餐/151
●在外就餐的注意問題/152
●學會讀懂食品標簽/153
什麼是配料錶/154
如何解讀配料錶/154
什麼是營養成分錶/156
解讀營養成分錶/157
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158
●零食的選擇要健康/159
●閤理對付剩菜/160
●吃素雖好也有講究/161
●少吃動物內髒/162
●謹慎選擇保健食品/163
第 4 章?飲食中的各種誤區和謠傳
●食物相剋那些事兒/166
“經典”食物相剋/166
新式食物相剋/166
●酸性體質和酸性、堿性食物/167
●坐月子的水果禁忌/168
●以髒補髒/169
●低碳減肥法/169
●適當吃些豬油/170
●菠菜補鐵又補血/171
●鬍蘿蔔必須炒著吃/171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172
●煮玉米粥加堿好/173
●木瓜可以豐胸/173
●苦瓜降糖/174
●吃膠原蛋白美容/174
●喝茶減肥/175
●大豆製品會加重乳腺增生,誘發乳腺癌/176
●指甲小月牙反映健康狀況/177
第 5 章?警惕起來,舌尖上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標誌/180
“QS”食品/180
綠色食品標誌/180
有機食品標誌/181
中國有機轉換産品/182
其他相關認證/183
●食品安全事件帶來的啓示/183
鎘大米事件/183
假羊肉、假牛肉案件/184
地溝油事件/185
“瞎果”榨果汁、做蜜餞事件/186
“速成雞”事件/187
燕窩100%不閤格事件/187
亞硝酸鹽中毒事件/188
非法食品添加劑事件/189
●關注反式脂肪酸的健康風險/189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189
反式脂肪酸的來源/190
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191
如何發現反式脂肪酸/191
●不當烹調方法帶來的安全隱患/192
油炸危害四重奏/192
燒烤緻癌/193
燒烤很髒/193
燒烤用品隱患大/194
所有食物都可以燒烤嗎 /194
垃圾火鍋底料 /195
●傢庭保障食品衛生的措施/195
食品安全的五大要點/195
去除果蔬中的農藥殘留/197
常見的食物中毒/198


下篇 關愛傢人從飲食開始
—全傢人的飲食指南
第 6 章?嬰幼兒的喂養照顧
●剋服阻力,實現母乳喂養/204
掌握恰當的催乳方法,增加母乳分泌/204
不輕易添加第一口奶粉/205
純母乳喂養/206
正確的哺乳技巧/206
用奶瓶也可以實現母乳喂養/207
及時處理異常情況/208
如何判斷母乳不足/208
不要過早添加輔食,以免乾擾母乳喂養/209
母乳看上去較稀,但仍然高營養/209
不要過早斷奶,母乳營養價值一直很高/210
不宜母乳喂養的情況/210
●奶粉喂養/211
什麼是配方奶粉/211
選用何種奶粉/212
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要選深度水解配方奶粉/214
無法耐受深度水解配方的過敏寶寶要選遊離氨基酸配方奶粉/214
預防牛奶蛋白過敏要選部分水解配方奶粉/215
大豆蛋白配方不適用於喂養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215
乳糖不耐受的寶寶要選無乳糖配方奶粉/216
早産的寶寶要選早産兒配方奶粉/216
苯丙酮尿癥的寶寶要選低苯丙氨酸配方/216
奶瓶與奶嘴/217
塑料奶瓶/217
玻璃奶瓶/218
其他材質奶瓶/218
奶嘴/219
清潔消毒/220
奶粉喂養的技巧/221
配方奶粉要吃到幾歲/221
●科學地添加輔食/222
輔食補充乳類的營養不足/222
輔食提高胃腸消化能力/223
輔食促進神經係統發育/223
輔食滿足心理需要,培養飲食習慣/223
添加輔食不等於斷奶/224
添加輔食的開始時間/224
第一種輔食不應是蛋黃,而應是加鐵米粉/224
輔食添加的參考順序/225
添加輔食的注意事項/227
●嬰幼兒膳食指南與寶塔/228
0~6月齡嬰兒喂養指南和每日食物寶塔/228
6~12月齡嬰兒喂養指南和每日食物寶塔/229
1~3歲幼兒喂養指南和每日食物寶塔/229
●常見育兒誤區/230
新生兒喂黃連水或黃芩水/231
新生兒喂鹽水/231
嬰兒喂蜂蜜水/231
嬰兒喂涼茶/231
嬰兒喂珍珠粉、金銀花水、高麗參水/231
3個月以內的寶寶喂米粥、米湯、米糕等/232
比拼體重/232
定時給6個月以內的寶寶喂水 /232
4個月添加輔食/232
第一個輔食加蛋黃/233
吃米粥不吃嬰兒米粉/233
寶寶店齣售的小食品是嬰兒輔食/233
輔食必須是軟、爛、糊、汁狀/233
輔食主要靠喂給/234
烹製輔食放鹽/234
吃很多水果/234
母乳喂養的寶寶不補充維生素D/235
飲料當輔食或代替水/235
嬰兒吃牛初乳/235
嬰兒補鈣劑/236
第 7 章?孕婦的健康飲食
●孕期飲食安排/238
孕婦每天要吃多少食物/238
飲食多樣化,填寫每日飲食清單/239
●管理體重增長/243
孕期體重增長的構成/243
確定自己的孕期體重增長總目標/244
按孕周編製自己的體重增長計劃/245
落實孕期體重增長計劃/248
●孕期營養補充/249
如何補充葉酸/249
如何補鈣/250
如何補鐵/251
如何補充維生素D/252
如何補充DHA/253
孕婦如何選用營養補充劑/255
●孕期膳食指南和寶塔以及食譜/256
備孕期婦女膳食指南和寶塔/256
孕早期(0~12周)婦女膳食指南和寶塔/256
孕早期食譜/257
孕中末期(13周~)婦女膳食指南和寶塔/263
孕中期食譜/263
孕末期食譜/269
●孕期常見問題的飲食對策/272
飲食緩解妊娠嘔吐/272
缺鐵性貧血孕婦的飲食原則/273
常見食物的鐵含量/277
妊娠糖尿病的飲食原則/277
妊娠糖尿病孕婦食譜/279
妊娠高血壓孕婦的飲食要點/280
妊娠高血壓孕婦食譜/282
●孕期飲食的各種誤區/283
孕婦吃火鍋,胎兒易畸形/283
孕期吃得越多越好/285
體重增長越多,寶寶越大/286
孕婦絕對不能喝咖啡/287
孕婦不能吃雪糕/289
孕婦不能吃冰激淩/290
孕婦不能吃螃蟹/291
孕期要經常吃動物肝髒/291
第 8 章?老年人的營養餐桌
●照顧好傢裏的老人/294
關注老人的營養狀況 /294
老年人要每年體檢/296
理解老年人的行為/296
●老年人的膳食安排/296
老年人每天應該吃多少食物/296
老年人一天吃幾餐為好/298
老年人膳食如何烹調/299
老年人要吃肉類/300
老年人要多吃抗氧化的食物/301
老年人要多喝水/304
老年人要天天喝奶吃大豆製品/305
●老年人要多曬太陽/307
●老年人要預防貧血和營養不良/308
●閤理服用營養補充劑/309
●老年人需要力量鍛煉/310
●老年人的膳食指南/311
第 9 章?考生的飲食營養
●兒童青少年更要科學地吃飯/314
膳食指南和膳食寶塔/314
吃好早餐/314
閤理選擇零食/315
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317
●考前飲食指導/318
考前飲食調整動作彆太大/318
考試期間飲食的三大要點/319
早餐很關鍵/320
午餐要適當/321
晚餐彆太多/321
考試前最好少吃或不吃哪些食品/321
怎樣吃能增強記憶力/322
吃什麼能睡得好/323
考前緊張導緻飲食問題/324
吃什麼可緩解視疲勞/324
喝點水果醋促消化/324
服用營養補充劑/325
補腦保健品僅能起到心理暗示作用/325
滋補品無效/326
輸注氨基酸無效/326
第 10 章?美麗女人怎麼吃
●女性必須要知道的營養物質/328
蛋白質/328
鐵/328
鈣和維生素D/330
維生素C和維生素E/331
B族維生素/332
大豆異黃酮/333
β-鬍蘿蔔素/333
番茄紅素/334
葉黃素/334
花青素/335
●女性不可不知的雌激素/335
雌激素是女性最好的醫生/335
更年期綜閤徵/336
與雌激素有關的其他健康問題/336
食物中的雌激素/337
雪蛤/337
蜂王漿/337
胎盤/337
燕窩、阿膠、花粉/338
雌激素藥物/338
保持適量的體內脂肪/338
●女性一定要養成好習慣/339
經常補水/339
定時補充皮膚油脂/339
不過度搓澡/339
飲食不過於清淡/340
適度防曬/340
天天運動是最好的保養措施/341
附錄A?高血壓病與糖尿病患者飲食調理/343
附錄B?高脂血癥患者飲食調理/373
附錄C?脂肪肝患者飲食調理/395
附錄D?骨質疏鬆癥患者飲食調理/405

精彩書摘

食物越雜越健康
全世界學術界對健康飲食的基本原則已經形成共識,就是“多樣化”。自然界中的每一種動物或植物都是很獨特的存在,被當作人類食物的時候,它們都是不完美的。人體所需要的40餘種營養素分布於各種類彆的食物中,注定瞭人類需要多樣化的食譜。
多樣化是健康飲食的基本原則。凡是違背這一基本原則的說法都不正確。從這種意義上講,隻吃素食不如葷素搭配;隻吃自己熟悉的食物,不如嘗試更多品種;拘泥於說法多多的“食物相剋”,不如放開手腳吃得更雜。食譜越雜越有益健康。

怎樣纔能獲得最營養的食物來源
有人試圖通過每天吃某些補品(如海參、燕窩、魚翅等)或特定食物(如茄子、大蒜、綠豆等)來獲得最好的營養,這是方嚮性錯誤。單種食物,不論是高檔的還是普通的,其作用總是有限的,是次要的。正確的方嚮是注意膳食結構閤理。各種食物互相搭配就形成瞭膳食結構,而膳食結構是獲得良好營養或健康的關鍵所在。如果不懂得膳食結構,隻重視單個食物,就很容易糾結或茫然。是吃這個好,還是吃那個好?這麼吃好,還是那麼吃好?

什麼是平衡膳食結構
什麼是膳食結構呢?我們怎樣纔能做到膳食結構平衡呢?所謂膳食結構,就是指膳食中各類食物的數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但要注意,由於影響膳食結構的因素是在逐漸變化的,所以膳食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通過均衡調節各類食物所占的比重,充分利用食物中的各種營養,達到膳食平衡,促使其嚮更利於健康的方嚮轉化。

平衡膳食結構的做法
膳食均衡的前提是食物要多樣化。每一種食物都不完美,都各有優劣,所以隻有食物搭配多樣化,纔能獲得全麵而均衡的營養。如果缺少某一類或者某幾類食物,又不注意從其他類彆的食物中得到補充,就很難達到營養平衡。如果缺少的食物類彆越多,就會偏離平衡膳食的原則越遠。
比如說有人因為身體問題或者喜好問題從來不飲用牛奶或者奶製品,那麼就有可能齣現鈣不足的問題。
但是他也有機會從豆製品、堅果和蔬菜中獲得鈣。
如果他既不飲奶,也不吃豆製品,又很少吃青菜和堅果,那麼他的缺鈣問題就很難解決瞭。
如果他通過食用很多肉類來補充蛋白質,便會攝入過量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這無疑使本來已經缺鈣的身體雪上加霜。
不同類彆的食物營養成分有相同之處(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替代),也有不同之處(又不能完全替代),有優點,也有缺點,這就注定平衡的膳食結構中要包括各類食物。

前言/序言


《舌尖上的未知:一本關於食物的故事集》 在這本《舌尖上的未知》中,我們並非要為你揭示食材的營養成分,抑或羅列琳琅滿目的菜譜。相反,這是一趟穿越時空的味蕾漫遊,一次對食物背後隱藏的故事、文化與情感的深情凝望。我們將一同潛入食物的宏大敘事,探索它們如何塑造瞭我們的文明,如何承載瞭我們的記憶,又如何在平凡的餐桌上激蕩齣不凡的漣漪。 第一章:古老的饋贈——從農耕文明的黎明到餐桌的雛形 食物,並非生而為“吃”。在人類文明的曙光初現之時,每一粒榖物、每一塊肉,都曾是生存的全部希望。我們將在這一章追溯人類與食物之間最初的羈絆。從原始部落狩獵的艱辛,到早期農耕文明的孕育,你會瞭解到,那些我們今天視為尋常的食物,在遠古時代卻是多麼來之不易的饋贈。 讓我們迴到那些被時間塵封的歲月。想象一下,在廣袤的草原上,遠古的先民們如何通過觀察星辰、氣候,學會瞭播種與收獲。他們如何從野生的榖物中提煉齣可食用的種子,又如何馴化那些曾被視為野獸的動物。那是一個充滿智慧與勇氣的時代,每一次成功的耕種,每一次滿載而歸的狩獵,都是對生命最質樸的禮贊。 我們還將觸及食物在早期社會結構中的地位。食物的生産和分配,往往決定瞭一個氏族或部落的興衰。那些掌握瞭更有效耕作技術或更精湛狩獵技巧的群體,往往能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食物,不僅僅是充飢的能量,更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是凝聚社群、維係秩序的重要紐帶。 更進一步,我們會探討早期食物加工技術的萌芽。那些簡單的石磨、陶罐,在今天看來如此粗糙,卻承載瞭先民們改造自然、延長食物保存期限的智慧。發酵、晾曬、煙熏,這些古老而樸素的技藝,不僅讓食物變得易於保存,也賦予瞭它們獨特的風味,為後世無數美味的誕生奠定瞭基礎。 這一章,你將看到,我們餐桌上的每一道菜肴,都深深根植於這片古老的土地,都流淌著先民們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探索。食物的故事,就是人類文明最本真的故事。 第二章:風味的遷徙與融閤——美食的地理學 風味,是食物最迷人的特質,而這風味,又與廣袤的大地、奔騰的河流、甚至遙遠的海洋息息相關。在這一章,我們將跟隨食物的腳步,進行一場跨越洲際的地理學探索。我們將看看,那些曾經隻存在於特定區域的食材,是如何通過貿易、戰爭、遷徙,走嚮世界,最終成為我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想那些橫跨大陸的古老商道。香料,曾經是奢侈品的代名詞,從東方遙遠的國度,被遠渡重洋,穿越沙漠,最終點亮瞭西方貴族的餐桌。鬍椒、肉桂、丁香,這些小小的顆粒,不僅為食物增添瞭濃鬱的香氣,更在中世紀的歐洲掀起瞭商業革命和地理大發現的浪潮。它們是經濟的驅動力,也是文化的傳播者。 再將目光投嚮新大陸的發現。番茄、土豆、玉米,這些原産於美洲的作物,在被帶到歐洲後,徹底改變瞭當地的飲食結構。曾經的飢荒,因為這些高産作物的引入而得到緩解。土豆,從不起眼的塊莖,一躍成為歐洲人民的主食,孕育瞭無數經典菜肴。而番茄,從最初被視為有毒植物,到如今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蔬菜之一,其間的文化碰撞與接受過程,本身就充滿戲劇性。 我們也無法忽視殖民曆史對食物的影響。全球範圍內的作物交換,不僅是資源的調配,更是文化的碰撞與融閤。非洲的咖啡豆,被帶到拉丁美洲的種植園;亞洲的水稻,在世界各地紮根生長。這些看似單純的作物轉移,背後卻交織著復雜的人文、經濟和社會因素。 在這一章,你將體會到,食物的味道,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承載著地理的印記,訴說著曆史的變遷,記錄著人類文明的交流與融閤。每一口食物,都可能蘊含著一段跨越時空的旅行。 第三章:餐桌上的儀式與情感——食物中的人類學 食物,早已超越瞭果腹的功能,它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麵麵,成為連接人與人、人與文化、人與情感的重要載體。這一章,我們將深入食物背後的人類學維度,探討它在社會交往、傢庭傳承、節日慶典中所扮演的角色。 想象一下,傢宴的溫馨場景。母親精心準備的傢常菜,承載著多少濃濃的親情?那些世代相傳的食譜,不僅僅是烹飪技巧的傳遞,更是傢族記憶的守護。圍坐在餐桌旁,分享美食,傾訴心事,這一刻的溫暖與連接,是任何物質都無法替代的。食物,是傢的味道,是情感的錨點。 讓我們也看看,那些豐富多彩的節日慶典。春節的餃子、聖誕節的火雞、端午節的粽子……每一種節日食物,都蘊含著特殊的寓意和祝福。它們不僅是節日氣氛的烘托,更是文化認同的象徵。這些食物,將我們與祖先連接,將我們與民族文化連接,讓我們在共享美味的同時,也共享著一份歸屬感。 再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社會層麵。商務宴請中的菜肴選擇,反映著對賓客的尊重與重視。朋友聚會時的火鍋、燒烤,傳遞著輕鬆自在的氛圍。甚至在一些社會交往中,食物的選擇也可能成為一種無聲的錶達,一種地位的象徵。 這一章,你將看到,餐桌,不僅僅是擺放食物的平麵,它更是一個舞颱,上演著人情冷暖,承載著喜怒哀樂。食物,是情感的流露,是文化的顯現,是維係社會關係不可或缺的潤滑劑。 第四章:未盡的探索——食物與未來 當我們品味著古老的智慧,感受著文化的魅力,我們也需要仰望星空,思考食物的未來。這一章,我們將展望食物領域的新趨勢、新挑戰,以及人類將如何以更加可持續、更加智慧的方式與食物共存。 麵對日益增長的人口和有限的地球資源,食物的可持續性成為瞭一個迫切的議題。我們將探討有機農業、垂直農場、細胞培養肉等新興技術,它們將如何改變我們獲取食物的方式,又將如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氣候變化對全球食物供應的威脅,也需要我們審慎對待。極端天氣、病蟲害的蔓延,都可能導緻糧食短缺。我們將審視,人類將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發展更具韌性的農業係統,保障全球的糧食安全。 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的食物形態也可能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從個性化營養補充劑,到實驗室培育的替代蛋白,食物將變得更加多元和智能。然而,我們也需要警惕,在追求效率和科技的同時,如何保留食物原有的風味和文化價值。 這一章,你將意識到,食物的故事,並非一成不變。它在不斷地演進,在不斷地被重新定義。而我們,作為食物的消費者,作為地球的一份子,將如何以更加負責任的態度,參與到這場關於食物未來的探索之中,將決定著我們自身的命運。 《舌尖上的未知》,願它能為你打開一扇通往食物深層世界的窗戶。在這裏,每一口食物都蘊含著一段故事,每一餐都可能是一次與曆史、文化、情感的對話。讓我們一同,在舌尖上,開啓這場永無止境的未知探索。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就是“厚實”。它比我之前看過的任何一本關於美食的書都要來得“有料”。我一直對食物的“源頭”非常感興趣,比如食材是怎麼來的,在什麼環境下生長的,又是如何被加工成我們餐桌上的美味。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簡直太豐富瞭!它詳細介紹瞭各種食材的産地、生長周期、品種差異,甚至還有一些關於農業技術和食品生産的科普。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對於不同食材的“深度挖掘”。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這個食材是什麼,更會告訴你它為什麼是這個味道,它有哪些獨特的營養成分,以及它在不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我之前對一些不太常見的食材總是有所顧慮,覺得它們“太陌生”,不敢嘗試。但讀完這本書,我仿佛對它們有瞭一種全新的認識,它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異國情調”,而是充滿瞭故事和魅力的“潛在夥伴”。 我還特彆喜歡書中的一些對比分析,比如不同烹飪方式對同一種食材風味的影響,或者同一種食材在不同地區的不同處理方法。這些對比讓我對食物的變化和可能性有瞭更深的理解。它讓我意識到,原來一種食材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麵貌”,這也激發瞭我去嘗試更多樣的烹飪方法。 這本書真的就像一本“尋寶圖”,每一頁都可能藏著關於食物的驚喜。它讓我對“吃”這件事有瞭更深刻的敬畏之心,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份來之不易的美味。我感覺它不僅教會瞭我如何“吃”,更教會瞭我如何去“品味”生活。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太吸引人瞭!那種溫暖的黃昏色調,配上各種精緻的插畫,從剛齣爐的麵包的蓬鬆感,到鮮嫩欲滴的草莓的晶瑩,再到煙火氣十足的街邊小吃,每一幅圖都像是在對我說:“來嘗嘗我吧!” 剛翻開第一頁,我就被那種質感給徵服瞭,紙張很厚實,印刷也很清晰,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非常有分量。我一直對食物充滿好奇,總覺得每一樣食材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每一道菜肴都承載著一種文化,而這本書,好像就是一本美食的“百科全書”,讓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我個人尤其喜歡那種能讓我瞭解食材來源的書,比如這本封麵上的香料,我一直覺得它們是提升菜肴風味的關鍵,但很多時候我隻是憑感覺去搭配,並沒有真正瞭解它們的生長環境、曆史淵源,以及它們各自獨特的風味特點。這本書的插圖風格也很讓我驚喜,不是那種死闆的科學插圖,而是充滿瞭藝術感,讓人看瞭就覺得心情愉悅。 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一種美好的體驗。它能夠喚醒我對美食的熱情,讓我從更深層次去理解和欣賞食物,甚至可能激發我去嘗試一些以前從未敢嘗試過的菜肴。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這場味蕾的盛宴中,去發現那些隱藏在食物背後的秘密。

評分

這套書簡直是送給喜歡烹飪的朋友的絕佳禮物!它的內容實在是太豐富瞭,我隻是隨意翻看瞭幾頁,就發現裏麵涉及瞭從基礎的食材處理,到各種烹飪技巧,再到不同國傢和地區的特色菜肴,應有盡有。我尤其欣賞它那種循序漸進的編排方式,即使是對烹飪新手來說,也能很容易地找到入門的途徑。比如,它在講解某道菜的時候,不僅會給齣詳細的食材清單和步驟,還會附帶很多小貼士,比如如何選擇新鮮的食材,如何掌握火候,甚至是如何擺盤纔能讓菜肴看起來更誘人。 這一點真的非常實用,我平時在傢做飯,最怕的就是步驟太復雜,或者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很好,它更多地強調瞭傢庭烹飪的可行性,很多技巧都是可以在傢輕鬆實現的。而且,我發現它還包含瞭很多關於食材的營養成分和健康益處的介紹,這對於注重健康飲食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一直想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兼顧身體的健康,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 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能教會你做什麼菜,更在於它能讓你理解為什麼這麼做。它會解釋不同食材的搭配原理,不同烹飪方式對風味的影響,讓你在動手的過程中,也能獲得知識的增長。我喜歡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式,它讓烹飪的過程變得更有趣,也更有成就感。

評分

我一直認為,食物不僅僅是滿足生理需求的必需品,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的載體。這本書,恰恰完美地詮釋瞭這一點。它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食譜,而更像是一本關於“吃”的文化史。從古老的烹飪傳統,到現代的美食潮流,它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不同地區飲食習慣的介紹很感興趣,比如書中提到的某個民族,他們的食物選擇和烹飪方式,都與他們的地理環境、曆史變遷息息相關,這讓我對“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有瞭更深的理解。 裏麵的故事性也很強,它不會隻是簡單地羅列菜名和做法,而是會穿插很多關於食物背後的故事,比如某個名菜的由來,某個食材的傳奇經曆,甚至是一些與美食相關的傳說和習俗。這些故事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趣味性,也讓食物的意義變得更加豐富。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烹飪,更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能夠觸及靈魂的閱讀體驗。它讓我看到瞭食物的另一麵,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靈的慰藉。我相信,讀完這本書,我不僅會成為一個更懂得烹飪的人,更會成為一個更懂得生活、更懂得欣賞不同文化的人。它讓我明白,每一口食物,都蘊含著一段曆史,一種傳承,一份情感。

評分

老實說,我一直對“百科”這個詞有些畏懼,總覺得它會過於學術化,枯燥乏味。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跟你娓娓道來,沒有生澀難懂的專業術語,隻有滿滿的乾貨和有趣的故事。 我記得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些關於某種食材的介紹,雖然信息量很大,但總覺得不夠生動,缺乏一種連接感。而這本書,卻能用一種非常輕鬆有趣的方式,把這些復雜的知識點變得易於理解。比如,它在介紹某種香料的特性時,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讓你一下子就能明白它的味道和用途。而且,它還非常注重實踐性,很多介紹的內容都能夠直接應用到日常的烹飪中,這一點讓我覺得非常驚喜。 我尤其喜歡它裏麵的一些“冷知識”和小竅門,比如關於如何保存食材能最大程度地保持新鮮度,或者如何巧妙地利用邊角料製作美味的小吃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卻能夠極大地提升烹飪的效率和樂趣。這本書就像是一位貼心的烹飪助手,時刻為你提供最實用的建議。 我覺得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它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它能夠讓你對“吃”有一個全麵的瞭解,又能讓你在某個細分領域有所收獲。它讓我覺得,學習烹飪原來可以這麼有趣,這麼充滿探索的樂趣。

評分

王興國《吃的百科》值得推薦一本實用書籍。

評分

本來以為是王老師的學生寫的,但看瞭內容還是很有王老師的風格,中國人迷信,特彆是打著科學的旗號迷信,需要更多王老師這樣的人。

評分

本來以為是王老師的學生寫的,但看瞭內容還是很有王老師的風格,中國人迷信,特彆是打著科學的旗號迷信,需要更多王老師這樣的人。

評分

用的不錯 已經在上麵買2次瞭

評分

本來以為是王老師的學生寫的,但看瞭內容還是很有王老師的風格,中國人迷信,特彆是打著科學的旗號迷信,需要更多王老師這樣的人。

評分

反正總之少油少鹽少肉就沒錯瞭

評分

講的還不錯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還沒時間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